APP下载

信息驱动下的精准教学

2022-03-28周顺芳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2年3期
关键词:希沃社团笔者

周顺芳

如何通过研读教材、调研学情精准定位集合教学的目标,借助信息平台促进学生对集合的深度理解呢?笔者以《数学广角——集合》教学为例,谈一谈做法。

一、挖掘教材信息,厘清教学目标

多个学段的教材中,我们都可以发现集合的身影,如“数的认识”“不同四边形之间关系的表示”“公因数和公倍数”等教学内容。经过一、二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会用封闭曲线圈出一些数量的物品,并把所圈物品看成一个整体,能理解分类的思想方法。此外,学生对集合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然而,这些认识往往局限于一个独立的集合圈。学生对含有重复部分的集合图的了解并不多。

综上分析,在把握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让学生经历集合图的产生过程,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能有意识地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其中,教学重点是会读集合圈中的信息,初步体会集合的思想方法,感知集合图的产生过程;难点是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依据前测信息,准确定位学情

为实施精准教学,笔者借助平板电脑上的“希沃”平台对本班50名学生进行了前测,通过测评数据了解实际学情。

前测题目以填空题的形式呈现:“神舟十号”航天员有聂海胜、张晓光和王亚平,“神舟十二号”航天员有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参加这两次载人飞行任务的一共有(  )人。学生此题的正确率达到97%,比较典型的作答过程如下图所示:

通过前测练习,笔者发现,对于“一共有(  )人”,学生能从题目中读出“重复的人”这个关键信息,也能准确计算出总人数,但不能清楚地说明算理;对于“图示表示”,学生会用自己的方法如圈一圈来表示解题过程,但没有明确用集合图表示的优势。因此,笔者将本节课的难点定位于集合图的产生与理解,同时,在教学安排上弱化圈、连的表征方式,重点强化运用集合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三、借助信息平台,实施精准教学

1.创设生活情境

集合问题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因此,本节课在素材选取和情境创设方面,力求借助信息平台以生活化的载体来呈现,使抽象的问题贴近学生的生活。

纵观以往的教学,学生对集合的认识有一定偏差,往往会只把有交集的这种情况认定为集合。为了避免这种片面的理解,让学生充分感知集合的意义,在揭示课题后,笔者举例引导:“我们可以把全班学生看成一个集合,这个集合就叫三(1)班全体学生。”接着,笔者通过性别、生肖、出生月份三种不同分类方式呈现集合,使学生利用丰富的素材感知“把同一类事物放在一起,就是一个集合”。教学中,笔者有意识地利用课件变动集合元素排布的位置和集合的表示方式,如从堆在一起表示一个集合到用笔圈起来表示一个集合,层层递进地渗透了集合的表现形式不拘泥于外在形态这一观点。

初步感知后,笔者利用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奥林小学篮球社团人员名单和合唱社团人员名单深入新知教学。当学生发现名单上的人数之和与实际总人数不一致时,自然产生了认知冲突,进而意识到需要找到一种方式,能准确表示出所有的元素,让人直观地看出重复的人员。学生重新整理名单的欲望强烈,他们自主探究用集合图表示集合的方法,并在教师引导下在黑板上逐步完善了集合图的绘制。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集合图5个部分的含义,笔者首先利用课件的动画功能,以闪动的方式逐一强调各个部分,让学生一目了然;然后让学生分小组交流,标注并阐述集合图各部分的含义;最后引导学生在做一做的练习中强化理解。学生在多重资源的浸润下逐步理解了集合图5个部分的含义,提升了数学理解和表达的能力。

2.用好互动平台

从教师备课到学生前测,再到课堂探究活动,教师借助人教社网络资源平台、“希沃”平台让课堂教学实现高效交互。

人教社网络资源平台提供了电子课本、练习题等丰富的备课资源,笔者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制作画面清晰且与教材一脉相承的课件,同时,在呈现例题数据时,很好地运用了“聚光灯”等实用的课堂工具,给学生带来直观的视觉体验。

“希沃”平台在日常教学中有广泛应用。在本课的新知讲授环节,笔者出示问题“篮球社团和合唱社团一共多少人?有没有更简洁的表示方法”,并通过“希沃”平台将例题课件推送给学生。学生在平板电脑上可以轻松拖动姓名标签和集合圈,动态生成集合图,通过充分的操作体验认识到集合图既直观又美观的优势,体会到数学的简洁美。

此外,在巩固练习环节,学生需要将会游泳的或会飞的动物填到合适的圈里,但有些动物学生可能不太了解,笔者利用“希沃”平台添加了对动物习性的介绍,方便学生通过点击平板电脑上的动物图像自主获取相关信息,辅助准确作答,体现了人机交互的便利与优势。

3.促进深度理解

完成基础练习后,笔者将篮球社团和合唱社团名单统计表中的姓名删除,呈现新问题:參加篮球社团的学生有9人,参加合唱社团的学生有8人,参加这两个社团的学生共有多少人?学生不能确定,因为不知道有没有重复的人员。笔者引导:你能说说最多有多少人,最少有多少人吗?同时推送“互动答题”让学生选择合适的集合图表示上述两种情况。学生借助平板电脑,便捷地进行操作探究,明白了集合图不仅有重叠的关系,还可以像这样呈现并列或者包含的关系。

应用集合思想解决实际问题,是高度理解与综合应用集合知识的体现。交互数据中及时反馈的答题正确率,充分说明了学生前期积累的数学活动经验的有效性,证明学生已经理解了集合概念。

4.实施多元评价

第一,在生生互评中建构完整认知。自主探究后,笔者通过生生互评的学习过程,帮助学生逐步完善对集合图的建构过程。首先,笔者展示学生“无交集”的作品图,并提问:重复的人怎么办?能出现2次吗?学生回答:不行,每个人只能出现1次。讨论中,学生明确了“集合中的元素是不能重复出现的”,理解了集合元素的唯一性。随后,笔者通过交换集合圈中元素(姓名)摆放的顺序,引导学生明确“集合元素的顺序可以不同”,体会集合元素的无序性。

第二,利用课堂评价生成学习素材。整节课,笔者采用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小组评价的方式,通过奖励贴纸全面地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肯定和鼓励,提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课堂最后,笔者利用奖励贴纸生成学习素材:先让获得红花奖励的学生起立,获得黄花奖励的学生举手;再提问起立的、举手的、既起立又举手的以及没起立也没举手的学生,他们分别属于什么集合,并布置“完成全班得红花和黄花奖励情况的集合图”的课后任务。这样做不但帮助学生内化了集合知识,还体现了集合思想的应用。

(作者单位: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奥林小学)

责任编辑  刘佳

猜你喜欢

希沃社团笔者
缤纷社团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希沃白板在初中生物学复习教学中的应用
多层次“读” 多角度“补”——有效使用希沃白板化解学生小古文学习困难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K-BOT拼插社团
文学社团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