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验取向下研学旅行课程活动设计

2022-03-28毛齐明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2年3期
关键词:研学旅行情境

毛齐明

作为校内外结合的教育形式,研学旅行要突破固有的“活动论”,从课程视域探索其内涵,研究其综合化设计与开发、序列化组织与实施等问题。只有系统、科学的研学旅行课程体系,才能展现研学旅行的教育优势。如何抓住研学旅行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关键,凸显其教育性与育人功能?本期,我们将探讨上述问题。

体验的育人作用不言而喻。近年来,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校外体验,沟通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我国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设置了研学旅行课程,力图突破学校教育的局限,为学生提供真正体验生活的可能。这种可能要转化为现实,必须坚持体验取向,并将其贯穿在课程活动设计之中。

一、体验作为研学旅行课程的基本取向

华中师范大学陈佑清教授认为“体验”指“以身体之,以心验之”,即以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在真实的情境中用心体悟,形成对事物的感受、情感和领悟。“亲身经历”“真实情境”“体会与感悟”可视为体验的三个特征。首先,体验必定是个体的亲身经历,是个体以生命活动与客体发生关联,在与客体的互动中形成对客体的感受、理解、联想、情感和领悟,并将其纳入个体生命的过程。体验是主体对活动的直接参与,而不是坐在教室里听教师讲授。其次,体验强调真实情境中的参与,要求主体通过多种感官感受来自真实情境中的强烈刺激,从而产生生动、丰富和深刻的印象。这需要主体与客体直接对话,而不能仅仅借助教材的文字转述。最后,体验必定有体会与感悟。体验是在生命活动中,主体通过作用于客体,反过来作用于自身,以提升自身精神生命的过程。缺乏体会和感悟的经历会失去教育意义。

以体验为取向,我们才能把握研学旅行课程的本质特征。目前,对于该课程常见的定义是:“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该定义阐明了研学旅行课程的关键是“研学”和“旅行”,也明确指出两者应该结合。但是,“研学”和“旅行”各自的本质是什么?两者是什么关系?应该如何结合?这些问题尚不明确。

与体验的特征相对应,在研学旅行课程本质理解和活动设计中,我们要遵照三项基本要求。第一,参与性。研学旅行应该是学生全身心参与的、积极能动的活动,学生应该亲自参与课程活动设计和探究,进而直观地感受研学对象,感悟其背后的意义。第二,情境性。研学旅行之“旅行”,本质上是真实情境下的体验学习。换言之,到真实情境中去体验就是旅行。比如,去神农架考察原始森林,全部实地考察的过程都是旅行的体验。相比之下,乘坐交通工具往返于研学目的地的过程并不具有课程意义。第三,研究性。研学旅行之“研学”,与体验活动中的“体会”和“感悟”相对应,要求学生以研究的方式去体验。这种研究既可以是感悟科学原理,也可以是感悟人生道理。旅行并不是走馬观花,而是带着问题去观察和思考。缺乏明确探索目标的研学旅行课程并不会自然产生教育作用。概言之,研学旅行是一种亲身参与的、在真实情境中以研究的方式进行体验的活动。研学和旅行是同一个体验活动的两个侧面,并不是两个独立的活动过程,因而不存在“结合”之说。在此意义下,“旅行”本应是以研究的方式学习,“研学”本应是在真实情境中的旅行。

二、体验取向下研学旅行课程的活动目标

研学旅行课程与学校课程要充分发挥各自的特定功能,各扬其长,相互补充。既然研学旅行课程以体验为取向,就必须特别关注与体验活动相应的目标。笔者认为,除知识与技能目标之外,以下三种目标不容忽视。

一是情感目标。在学校教育中,人们习惯于以概念、逻辑思维等间接了解事物。它有助于获得相应的知识,却难以使人产生真情实感。正如足球赛一样,我们可以通过听新闻报道获得具体而真实的信息,但永远无法像在观球现场一样,直观感受球员顽强拼搏的精神,使内心产生强烈的触动。研学旅行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直面对象,全身心与之相遇,以所有感官去感受,从而接受强烈、鲜明的刺激,产生直击心灵的效果,进而激发相应的情感。在研学旅行课程目标的设计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加强情感目标的培养。一方面,系统设计情感目标,包括对共产党、国家、社会的热爱之情,对家庭、自我、朋友的热爱之情,对自然、环境、生态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学习、劳动、运动等的热爱之情;另一方面,有意识地挖掘各种活动中的情感目标,如在体育研学旅行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在探索自然的研学旅行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

二是实践目标。研学旅行课程是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也是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学校教育有助于学生“读书破万卷”,但“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在学校所学的文化知识必须在真实的情境中去使用,才能被真正掌握。因此,在研学旅行课程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将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一方面,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设计适合学生实践应用的研学旅行项目,如根据武汉桥多的特点,我们可以选择一座桥梁,引领学生探索其所运用的数学、物理等学科知识;另一方面,在特定的研学旅行活动中,尽量挖掘其中隐含的与学校知识相关的元素,如新疆研学旅行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将相关的诗歌、故事等汇集在一起,结合当地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等体会其内涵与意义。

三是价值目标。研学旅行作为一种学习形式,必须观照学习者自身,让学习者通过亲身经历深化对事物和自我的认识,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比如,学生到延安研学旅行,其目标不能停留在获得相关历史和地理知识上,而应该反思延安革命历史与自身的关系,深化自己对人生价值的理解。只有这样,体验的对象才能真正融入个体生命中,“以心验之”才能得以发生。

三、体验取向下研学旅行课程的活动类型

自然环境、发明创造、地方文化等是体验的重要对象,研学旅行课程可相应地设计以下几种类型的活动。

自然体验活动。作为一门课程,研学旅行如何引领学生在自然中以研究的方式进行体验学习呢?其一,感受自然风光,增进积极情感。为什么要热爱祖国、热爱自然?对于这类问题,学生纵然知道很多道理,但不一定能从心底生发强烈的热爱之情。大自然的巍峨、灵秀则可以给人带来感官上的强烈震撼,使学生不由自主地产生热爱之情和保护之意,进而明白亲近自然和保护自然的道理。其二,探索自然奥秘,增长知识、见识,如考察某地地形地貌、气候变化、生态环境,归纳其具体特征,分析其形成原因等。其三,研究自然影响,理解地方习俗,如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考察特定的自然环境给人的穿着、饮食、起居、礼仪等方面带来的变化。

科学体验活动。以人类的发明创造为对象的体验学习是研学旅行课程中的常见活动。其做法可以包括以下三种。其一,走近科学产品,探索原理运用。通过参观、访谈等方式,探索学校所学的科学原理是如何在现代科学技术中被使用的,以加强学生对科学知识及其价值的理解。其二,走进科学行业,增强职业情感。走进医学、林业、农业、建筑业等各个行业的工作场所,了解行业发展态势和员工工作状态。其三,走近科研阵地,体验科研精神。近距离观察和接触科研人员的工作,体会科学研究的严谨和科研人员工作的投入。

文化体验活动。以文化为对象的体验活动,就是进入真实的文化环境中,让文化浸润学生心田,达到文化育人的作用。其一,走进文化场所,感受文化精神。文化场所包括博物馆、纪念馆、历史遗迹、名人故居等,我们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参观、访谈、观看演出、听讲座,以及模拟表演、集体讨论等方式,感受歷史文化的内涵。其二,参与文化活动,提升生命价值。例如,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一起表演、制作的过程中,体会他们对生活、生命、自然、宇宙等诸多事物的态度,从中体悟精神文化,滋养精神生命。其三,回溯行为文化,体悟事物原理。例如,滑雪来自生活需要,其动作要领本身就是在雪地生存所形成的经验,学生在关于滑雪的研学旅行中,回溯滑雪运动的历史,就是在真实情境中复原经验最初形成的过程。

四、体验取向下研学旅行课程的活动过程

研学旅行课程与学校课程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的学习资源分布在情境中,需要学习者参与情境活动,进而自主建构;后者的学习资源一般集中在书本中,学习者往往通过接受的方式从教师那里习得。例如,某中学组织学生去武汉杨泗港大桥进行研学旅行活动,学生通过观察大桥的结构、访谈工程师、查找相关资料等方式,领会大桥的建筑原理、设计思路及其所运用的数学、物理等学科知识。这里的知识并不是自然存在的,而是分布在桥梁本身、工程师、相关资料等对象上。因此,整体上讲,研学旅行中的学习不是一个接受已有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

根据体验的“以身体之”和“以心验之”,我们可以将研学旅行活动的一般过程分成“两段四步”。前段侧重于身体参与,后段侧重于心理感悟。前段包括体察问题、体悟对象;后段包括生成意义、提升自我。上述研学旅行案例的实施过程可分为如下四步。第一,体察问题,即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如学生来到杨泗港大桥现场,可能会震撼于它的大跨度,从而产生疑问:如此大的跨度,大桥是如何承重的呢?学生也可能会震撼于它的艺术美,从而产生疑问:这种创意是如何构想出来的?第二,体悟对象,即通过自主探索获取体验对象的相关情况。如学生通过观察、访谈和查找资料等获得有关大桥的资料。第三,生成意义,即把各方资料汇聚起来,结合已有知识进行加工,建构对事物的自我理解。如学生自主得出有关突破大桥跨度的结构设计和大桥艺术美体现的结论。第四,提升自我,即回到自身,反思外部知识与自我的关系,提升自我生命质量。如学生通过制作简易的桥梁模型,将所理解的知识转变为实践能力,或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像工程师一样严谨处事、精益求精。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本文系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实施的评估标准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8GA008]

猜你喜欢

研学旅行情境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研学之旅
小黑的旅行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夏日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