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资源下智慧校园的构建

2022-03-28杨帆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2年3期
关键词:校园智慧体系

杨帆

当前,基于云计算、人工智能,融合物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技术的辅助教学及管理软件应用广泛,使中小學教育逐步走向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终身化的信息化发展路径。奥林小学立足智能化环境建设、信息化课堂教学实践、智慧化评价体系建构等方面,探寻学校信息化发展之路。

一、建设智慧校园新环境

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数字思维能力,学校扩建了13000平方米的智慧教育场地,打造了“AI科技中心”“智慧美育中心”“智慧图书馆”等沉浸式学习场所。

以智慧图书馆的建设为例。在云图书管理平台、大数据展示平台、校园阅读系统平台的支持下,师生借助RFID图书标签、自助借还机、图书馆安全门、RFID读者证、“微型图书馆”等设备,实现了书籍的自助借阅管理。同时,各类书籍的阅读信息,如阅读量、借阅时长、借阅人群分类等,会通过大数据平台反馈,便于学校直观地了解师生自主学习的需求,使调整书籍种类、补充书籍数量更有指向性,也为教师培训和学生学习指导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数据。

此外,学校将人教社网络资源平台、武汉教育云平台、科大讯飞智慧校园整体项目引入校园,全面启动人工智能实验室、录播教室、AI智慧课堂,实施智慧体育教学、数字化学情质量诊断与应用项目,建设校园智能安防、健康校园系统等,打造具备教学、教育、管理三维结构的智慧校园系统。

二、创新智慧教育新模式

1.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

为了让教师适应快速发展的信息化育人模式,学校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对教师进行了分阶段、分层次、分类型的信息技术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先后组织了PPT、微课制作,创客教育、STEAM教育理论与实践,以及电子白板、智慧课堂平板、智慧课堂网络平台、网络电子阅卷系统应用等培训项目。同时,学校依托《“教育云+学生”背景下个性化学习的实践研究》《智慧校园环境下小学校园课堂增值评价研究》等专项课题,成立专项教研组,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

2.促进课堂信息化变革

在课堂教学信息化发展方面,学校依托智慧校园教学平台,引导教师充分利用网络教研、教学助手、互动课堂等信息化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数字资源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学校启动“领航教师”和“青蓝工程”项目,在跨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上下功夫,探索出具有指导意义的PBL五步教学模式,即“活动准备—前期调研—头脑风暴—实践探究—呈现评价”模式。学校还以优质课例充实教学资源库,为教师提供学习范例。如教学《长江主轴地标建筑设计与制作》时,教师先引导学生明确活动任务,分小组利用网络收集相关资料,做好活动准备;接着,指导学生采取网络调查、直播采访、视频连线访谈等形式,利用百度全景地图、数字比例尺等工具,围绕建筑选址及其可行性进行前期调研;然后,组织学生设计草图,强化设计初始构想,并结合调研信息科学计算建筑体量及面积;再组织学生通过多学科融合的实践探究,运用3D建模、3D打印、激光切割等智能造物工具,合力制作建筑模型;最后,通过展示交流和网络投票的形式进行展示与评价。这样教学,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和信息化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严谨的研究态度、良好的合作精神。

3.助推课程信息化更迭

校本课程是学校教育特色的标志。学校根据办学特点和发展目标,结合“求索课程”体系发展规划,将信息化校本课程定位于支撑学生持续学习、终身学习的阶梯。根据授课教师专长和学生兴趣,学校先后开发了程序设计、3D创意设计、机器人、无人机、航天模型、微视频制作、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校本课程。在此基础上,学校还探索出课程选择的智能化实施路径,运用智能平台将三十多门校本课程规划为多个针对不同发展方向、培养不同素养的智能选课包,让学生根据自身需求在网络平台上自主选课,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三、构建智慧评价新体系

学校各部门核心人员组成信息评价系统工作组,在评价过程动态化、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主体互动化的理念下,探索信息化评价系统的建构路径。

第一步,专家指导,初拟评价体系。评价体系初建阶段,学校聘请第三方专家对学校教学现状进行调研,以此为基础初步建构学生课堂行为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包含一级评价指标和二级评价指标。一级评价指标指明了学科总的培养方向,如语文学科的一级指标是“培养良好的语言理解力、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及初步的审美能力;培养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二级评价指标是按照学科属性和年级确定的评价维度,如二年级的语文学科,其二级评价指标包括“能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能熟练拼读音节,能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能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汉字;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说清重点;能结合语言环境理解常用词语”6个评价维度。

第二步,群策群力,细化评价维度。在评价体系完善阶段,教师作为使用者参与到评价维度的细化研究中。各学科教师先分组进入专家团队进行理论学习;接着,分年级查阅资料,探讨本年级的学科需求;然后,结合已有经验,分别制订具有学科、年级、班级特色的课堂评价维度;最后,由校内骨干教师团队对教师研究成果进行筛选、汇总、修订,确定各学科各年级的评价维度。

第三步,专家评审,确定评价体系。经过学校项目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初步制订了学校课堂评价体系。为保证各学科评价维度在理论上的有效性和实施中的可操作性,也为方便后续研究成果的持续使用和推广,学校邀请第三方专家对初拟的评价体系进行评审,最终确定了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的分年级课堂评价体系。

第四步,网络开发,外化评价体系。课堂评价体系确定后,研究步入个性化研发阶段。为凸显信息化优势,该评价系统依托手机“晓评价”APP进行操作,通过向学生发放体现不同奖励类型的“一校一卡”二维码小奖牌,让课堂教学的过程性评价更多元,更具个性化。该信息化评价系统的亮点在于评价的及时性和评价报告中信息呈现的全面性。在系统数据反馈的个性化呈现上,追求将数据信息以直观图表的方式呈现。经过研讨,以直观、简洁、易操作为使用目标,学校在信息系统后台构建了评价框架,分配了评价管理权限。

第五步,系统指导,优化评价实施。课堂评价信息化系统正式构建后,项目团队对全校教师进行了培训,各班班主任利用家校沟通平台向家长推广该信息化评价系统,形成了覆盖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的评价体系。

实践证明,数字化课堂评价系统的建设和使用,构建了多视角、多层面的教育平台,为学生营造了公平公正、全面提升的教育环境。

学校不仅能根据平台反馈数据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主动服务学生,还能观察到教师的日常表现,实施个性化管理。教师借助手机软件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测价,直观、全面地掌握学生群体和个体的发展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家长既能通过网络平台查看孩子的每日评价记录,及时获取孩子的各项表现,还能根据系统生成的月度报告,阶段性地了解孩子的总体情况,以更好地实现家校共育。学生一方面通过信息化评价系统直观地了解教师对自己的评价,发现自身的进步与不;另一方面通过每月积分比拼活动,激发学习的主动性,促进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

(作者单位: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奥林小学)

猜你喜欢

校园智慧体系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