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运用

2022-03-28任小姝

山西教育·教学 2022年3期
关键词:导图幼儿思维

任小姝

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个性全面发展,幼儿教育是教师对幼儿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教育影响的活动,幼儿教育对象都是3~6岁年龄阶段的孩子,他们好奇心强、探索欲旺盛,他们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特征,主要依靠事物之间的联想进行创造与想象。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内容需要“既符合幼儿的兴趣和现有经验,又指向有助于达成教育目标的新经验;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而思维导图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象化,使幼儿在主动探知的过程中获得思维能力的提高,有效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作为教师该如何利用思维导图,提高幼儿思维能力呢?

一、思维导图,促进幼儿学习与记忆

思维导图是一种思维工具,是人们把头脑中的想法用图文形式在纸上展现的一种方法。人的大脑分为左脑与右脑,左脑管理抽象的文字、数字等,右脑管理图像、颜色等,只有左右脑共同开发,激发左右脑的机能,才能最大化地开发幼儿大脑潜能。

幼儿喜欢涂鸦,他们会在地上用树枝画出自己行走的路线,或者用画笔画出自己最想要的玩具,在那儿可以买到自己喜欢的玩具……他们用稚嫩的笔触表现思维内容。在绘画的过程中,幼儿会充分调动右脑的图像、色彩和空间等功能,通过想象创造性地表现出来。因此,思维导图不但能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提高,而且对幼儿的记忆能力与思维发展具有巨大的推进作用。

二、思维导图,幼儿日常生活的好帮手

思维导图在幼儿园的运用是基于幼儿的思维表达。幼儿的思维与语言并不同步,有的幼儿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有回答的欲望,但是自身语言的组织与表达能力有限,导致说话吞吞吐吐没有连贯性,极大地影响了回答问题的效果。这时,思维导图的运用能极大地帮助幼儿理清思路,了解语言组织内容的先后顺利,使幼儿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调整好自己的状态,条理清晰地回答出问题。

1.帮助幼儿迅速组织语言

例如,在大班“我知道的职业”交流时,传统的方式是让幼儿你一句我一句地交流,常常有重复回答同一职业的现象发生,幼儿的倾听能力较差,专注力不够,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有的幼儿几乎没有思考的过程。而在教师启发幼儿使用思维导图模式进行教学活动时,幼儿会先将自己知道的各种职业简单地画下来,在别人回答问题的时候,专注地听,凡是听到别人与自己知道的职业一致时,就划去重复的答案,轮到自己发言时,幼儿会看着画纸上剩下的答案,口齿清晰流畅地讲出来。此时,思维导图帮助幼儿理清了思路、明确了目标。因此,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先让幼儿认识思维导图,让幼儿知道可以用简单的线条表现事物特征,用一条条发散出来的线表示自己知道的各种职业。

案例中,幼儿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把职业在画纸上展现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他们思维的过程,医生、护士、教师、建筑工人等,从一个节点再分出其他节点,如幼儿从建筑工人联想到施工员、设计师、小工、水泥工等。思维导图图文并茂,可视化效果强,能直观地将思维结果根据中心主题唤醒幼儿已知的生活经验,打通各个节点的联系,直观地展示了幼儿知道的职业。

2.帮助幼儿更好地表现内心想法

随着幼儿认知水平的提高,他们对人对事逐渐产生自己的想法,思维方式也从具体形象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创造力和联想力得到进一步发展。思维导图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占据极大分量,表现在幼儿生活的方方面面。

例如,在“探索轮胎的多种玩法”的活动中,幼儿用思维导图将自己的想法画下来:在轮胎堆成高高的大山上,一群幼儿正在玩“攀高山”的游戏,还有一些幼儿将轮胎一个一个立起来,形成长长的山洞,玩“钻山洞”的游戏。将轮胎围成“城墙”,建成“城堡”,在幼儿的画笔下,轮胎渐渐有了生命力。在具体实施之前,幼儿依照思维导图先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大家商议确定好活动主题后,再齐心协力地“垒高山”“建城堡”。

思维导图帮助幼儿思考与创造,将幼儿的想法具象化,使他们的发散性思维、系统性思维、逻辑性思维、左右脑等都得到开发与利用。

3.帮助幼儿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思维导图能帮助幼儿把注意力专注在一个主题上,便于幼儿根据主题内容思考与主题相关的内容,从而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和全面整体的思考,用“做什么”“怎么做”“用什么做”等关键节点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表达出来,以此促进幼儿从一个问题联系到另一个问题,让幼儿从想到做,确实提升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一次家长活动之前,教师告诉家长半日活动的地点在多功能活动室,家长不知道多功能活动室在哪儿,该怎么办?于是教师就请幼儿为自己的父母设计从校园大门口到达多功能活动室的最佳路径。幼儿先画出校园整体图,再用线条与箭头表示可行走的路线,完美解决家长遇到的问题。

教师从幼儿阶段让他们接触思维导图,学习使用思维导图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不仅能调动幼儿探索性学习的积极性,更能促进幼儿逻辑思维与系统性思维的提高,为素质教育的推进奠定基础。

三、思维导图,张扬幼儿个性特征

思维导图是幼儿思维想象与动手操作的结果,图中的绘画与思路都是带有个人独有的特征,有的幼儿线条粗犷,有的幼儿注意细节描写,有的幼儿设计的标志具体形象,有的幼儿有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还有的幼儿结构严谨,展现出自己的做事风格。思维导图是幼儿个性张扬的表现,是幼儿自主思维、自我表现的平台,具有非常强的个性化特征,有利于体现幼儿个体思维的多样性。

例如,在健康课程“食物的旅程”教学中,教师请幼儿观察图片中食物经过哪些地方,食物经过后有什么变化。结合绘本故事《肚子里有个火车站》,让幼儿在阅读中逐渐了解食物的行走过程,幼儿在听听故事、看看图片中逐渐理解了消化系统对人的作用。在复习的时候,教师要求幼儿用思维导图的模式将食物旅行的路线图画下来,再与图片上的作比较,让幼儿在找差距中主动地再次学习。幼儿个性不同,展现的思维导图形式各异,因此,幼儿在思维导图中表达出来的画面也是不一样的,体现了幼儿思维的多样性,但无论是哪种表达形式,幼儿都能准确画出路线图。之后,教师将幼儿各自的思维导图进行展示,他们在展示交流中逐渐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在交流讨论中认知水平、知识经验、创作水平也得到了提升。

思维导图让幼儿表现出自己的个性爱好,绘制思维导图也是他们记忆和再学习的过程,通过幼儿积极地动手动脑,他们的思维水平、创作水平都有所发展。

总之,思维导图是一种趣味性的教学探究模式,能极大地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与创造思维。同时,思维导图有利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提高幼儿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思維习惯,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此外,在幼儿一日生活中,思维导图能帮助幼儿更好地理清思路,能让幼儿有计划性、条理性、系统性地完成活动任务,有效提高了幼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导图不但是幼儿个性化的表现,而且能帮助幼儿解决实际问题,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大脑的潜能。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青少年宫附属幼儿园)

(责任编辑  岳舒)

猜你喜欢

导图幼儿思维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烃思维导图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