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的优化路径

2022-03-28郭秀霞

山西教育·教学 2022年3期
关键词:现代文高中语文师生

郭秀霞

高中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阶段,既直接关系着学生未来学习的方向,又对个人终身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学科是高中课程中的重点学科,其中现代文阅读又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直接影响着学生语文学习的整体成果和教师语文教学的成果。鉴于此,本文结合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课堂教学经验,从搭建师生互动平台、打造阅读思维品质和体悟审美意蕴三个方面探讨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的优化路径。

一、促进师生互动,激发学生主观意识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现代文阅读训练,究其本质是紧扣文本内容,对学生进行的针对性的语言训练。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训练的主体,只有切实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意识,才能真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主动推理、加工语言,并产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欲望。与此同时,教师必须摒弃以往单一的教学,明确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运用自身发言和探究的权利,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发言机会和平台,使学生在现代文阅读课堂上真正做到“敢发言,会发言”,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课堂。

例如,在教学《祝福》这一课时,教师不能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还要将培养学生与母语情感链接融入课堂教学中,在此基础上通过师生互动有针对性地开发语言文字和阅读训练内容。具体来说,当学生对文本有一个大致把握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指出自己尚有疑惑,或者不明白的地方,引导学生将自己的问题层次分明、简洁明了地表达出来。或由教师抛出问题,学生围绕问题展开分析并分组讨论完善自己的观点。如,“众所周知,鲁迅先生惜字如金、风格凌厉,但是他却对祥林嫂喋喋不休的诉说行为进行了反复的描述,这是为什么呢?本篇课文围绕悲惨这一主题展开了叙述,作者为什么要以‘祝福’为题呢?”等。通过这样的引导,无论是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还是教师抛出的问题,学生都会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并形成自己的解答。如此,就打破了教师“一言堂”的局面,让课堂上有更多学生的声音。这样的师生互动能够引发学生的自主思考,用问题牵引学生自我思考,将意识投注到教学内容中,理清文本结构,把握事物关联,从而对文本内涵与主旨大意有一个更为清晰的把握。

通过师生互动过程,学生主观意识受到激发,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学习自主意识,是高中語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的首要之举。

二、设计精准目标,建立思维感知支撑

从学生阅读文本的学习过程来说,实际上是语言解析、内涵思考的过程,这个过程离不开思维的支撑。对此,在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中,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思维的启发和调动,这样才能够确保阅读训练的有效性。一旦学生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就会自觉以辩证的眼光分析、看待文本,发现、探究课文中的语言以及文学现象。如此,学生对于语言、文本就会形成更加客观的感知。高中生已经具备基础的思维感知能力,缺乏的是对阅读文本从文字到感知的转化能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这一特点设计精准的阅读目标,学生完成一个个阅读目标的同时就是对阅读文本进行感知的过程。

例如,在教学《故都的秋》一课时,目标如下:(1)着眼于文本,感知文本主要内容。(2)思考作者如何介绍独具特色的秋景以及为何如此介绍。这样的教学目标都是十分精准的,这样的设计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文本赏析环节,教师可以为学生进行朗读示范,在有感情的范读下,学生能够更好地进入作者描绘的环境。在进入作者描述的环境中时,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体会,这样就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求学生阅读全文,试着找出文本思路,并且对作者传达的思想情感等有一个大致的感知,并且用简短的话来归纳作者笔下的秋景。为了取得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试着从重复、对比等方面入手,以此分析作者的情感表达。如作者分别对故都秋景和江南秋景、中国人民与西方人民悲秋之情进行了对比,以此表达对故都的眷恋之情和喜爱之情。“我愿把生命的……的零头”这句话,对作者的情感进行了升华,将作者对秋的热爱推向了高潮。通过这样的方式实施教学,引导学生从语言、逻辑等方面进行文本的分析和解读,与作者进行心灵深处的对话,进而引发学生的共鸣,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对作者描绘的情境有更为真实的感受,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把握文本的思想情感。如此一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够强化学生对作者情感的理解。

三、合理选择内容,体悟审美意蕴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能够为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契机。具体来说,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涉及不少内涵丰富的经典美文,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审美水平。在具体教学时,教师可以将阅读文本作为出发点,深入探究文本隐藏的美的元素,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品析鉴赏,从而让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在此前提下,让学生采用符合个人实际情况的方式展开审美感受的表达,这样学生的审美创造力就会得以有效发展。

例如,在教学《我与地坛》时,很多教师都是按照介绍作者—介绍写作背景—划分段落—概括大意等进行,更有甚者还要求分析史铁生的人物形象。这些都是属于浅层的内容,对学生而言都是一望而知的。就深度教学而言,我们首先要明确文本是一篇自传体散文,字里行间包含着作者对于生活的许多情感体验,而分析人物形象是小说要讲解的。就这篇课文而言,教师要在简单的语言文字背后挖掘史铁生身上的品质,从字里行间感受其内在意蕴,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在教授这篇课文时,教师需要教给学生的是:“母亲是一位疼爱且能够理解儿子的母亲。面对生活的艰难、儿子承受的痛苦,母亲没有退缩,没有消极地对待,更没有放弃,而是担起这苦难,坚毅地走下去。”同时,母亲这种对待苦难的态度给了作者“怎样活”的启示:要坚强地承受苦难,要坚忍地生活下去,默默地毫不张扬地去爱自己的儿女,去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才能把文本的深层内涵挖掘出来,培养学生内在审美情趣。

总之,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的优化,是新课改教学工作者重点探究的课题,也是提高整体教学效果的必然之举。作为阅读训练的组织者和开展者,高中语文教师应当深刻认识到阅读训练的重要性,并且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优化阅读训练,为学生营造一个高质量的阅读课堂,让学生从中获得全面提升。具体来说,可以从营造民主课堂,搭建师生互动平台;精准设计目标,培养发散思维,合理选择内容,体悟审美意蕴等方面入手,有效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全身心参与进来,并不断深化对现代文阅读的认知和把握。

教师也应当从中把握对现代文阅读教学的路径与方法,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教学境界,在进行阅读教学的同时,优化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技能,形成与学生同进步的局面。教师不断地学习是为了更好地教学,服务学生,学生在不断成长中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给予教师反馈,从而让教师在反馈中得到成长,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作者单位:甘肃省泾川县第一中学)

(责任编辑  张妤)

猜你喜欢

现代文高中语文师生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专项训练 现代文阅读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让概括思维成为解答现代文阅读题的“利器”
麻辣师生
高考现代文阅读应关注的几点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