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为什么只爱妹妹不爱我
2022-03-28陶新华
关键词:心理创伤;亲子关系;自我修复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2)08-0048-03
一、无法疗愈的创伤
A同学第一次与我交流是她在大二时期,由辅导员陪同来到了我的咨询室。该生有强烈的自杀愿望,后经精神科医生诊断为抑郁症,但是她拒绝服药治疗,只愿意接受咨询。这样的咨询持续到四年级,最后一学期了,她的问题还是没有妥善解决,最大的心结就是“爸爸为什么只爱妹妹不爱我?我哪里不如妹妹了,我成绩比妹妹好,大学比妹妹好,我也长得比妹妹好看,为什么我再努力也没有用?他总是对我不满意?”从中学时期直到大学毕业,这样的问题永远是A同学的创伤,过一段时间爆发一次,让她痛不欲生。心理咨询前辈一丸藤太郎在给我督导时曾经说:“有些创伤是无法疗愈的,咨询师要让来访者明白,她可能要与创伤陪伴终生。”但是面对这位A同学,因为她社会功能良好,师从性和学习悟性都非常好,我还是非常努力,竭尽所能想在她毕业前治好她。很多年过去了,与A同学的咨询过程还时常在我的脑际回旋,让我有了许多反思与收获。
四年级的时候,A同学抑郁症再次发作,并且宣称活不下去了。那是一个周四的下午,按照预约时间,她来到我的咨询室,穿着很靓丽,面容姣好,显然是精心化妆打扮之后来的。我问她:“今天是什么好日子,你如此光鲜亮丽?”回答:“今天是我准备与你告别的日子,我想做最后一次咨询,然后也不再来这个咨询室了。”细谈缘由,她说:“咨询这么久了,你也治不好我,我自己也好不了,没办法了,我活不下去了。”问具体发生什么事情了,她说:“我实习很顺利,也很有成就感,但是我爸爸还不满意。”“我电话告诉他我的情况,我在猎头公司实习,每月我打的电话最多,成交的单子也最多,业绩仅次于管我的经理,每月拿提成,收入已经超过5000元了。我爸爸对我说,‘听说别人家的孩子本科毕业都拿七八千,你怎么才五千?’我与他没法说,我不干了,我去跳湖死了算了。”
在两年多的咨询过程中,A同学改善的障碍就在父女关系上,面临A同学毕业,给我咨询的机会不多了,我与A同学商量,请他的爸爸来学校一趟。于是在我面前展开了一个充满爱的纠结的家庭故事。
二、咨询室里父女的对质
A同学的爸爸是外省农村一个勤劳智慧而又很成功的农民,他在自己家乡承包山林,办粮食加工厂,承包很大的水面养鱼,经济收入颇为可观。和女儿一起来到我的咨询室,他满脸歉意和尴尬,好像做错了事的学生。A同学解释说,我爸爸第一次见大学老师有点紧张。寒暄之后,我问道:“你有这么聪明、能干、漂亮的女儿,你为什么不爱她?”“没有啊,我很爱她,不爱她我爱谁啊?”女儿在边上说:“才不呢,你就爱妹妹,你一点儿都不爱我!你眼中只有妹妹,就没有我。”父女对质在我的咨询室展开了。
按照我与A同学预先商量的,A同学把自己的感受想法与爸爸说一遍。A同学说:“我从小就很努力,希望你能够对我好一点。我在小学的时候成绩很好,考取了镇上最好的初中,发榜那天你和我一起去看的。看到我榜上有名,你什么话也没说就往回走了,我一直跟在你后面,你一直都没有理我。我以为你最少也会抱抱我的,你没有任何表示,我从那时开始就觉得你真的不喜欢我。”
“初中时期,我学习也很认真,一直是班级最好的学生之一。中考我发挥也很正常,考取了县里最好的高中,我们班级老师和同学都很开心满意。但是我把录取通知书给你看的时候,你看完,若有所思地问我,‘你为什么没有考上省中?’我们学校每年只有极少数人能考到省中,你为什么要我去考省中?考取某某县中你还不满意,我怎么努力你都是不满意的?
“进入高中一年级,我还是尽力的,我虽然在我们学校的普通班,但是那年我考到了年级前20名,前20名的家长要到全校大会的主席台就座领奖,你应该很有面子吧?在回家的路上,你别的什么也没有说,对我提要求,说‘下学期考到前10名?’这怎么可能?我心中咯噔一下,我完蛋了,爸爸还不满意,我已经真的没办法。于是到高二,我的学习就真的越来越不行了,我竭尽全力也没有用,我生病了,休学了。那时我觉得生病真好,从此不用再学习了。
“那一年在家休息了一个月,你经常一个人喝闷酒,有一天晚上,我听到你与妈妈说,我们家祖上就没有文曲星,我们家族没有一个孩子能考上大学,要是我们闺女能够考上一个本科,我们家祖坟就冒青烟了,就是文曲星下凡了。我想想,考一个本科应该不难,我就又回到学校去读书了。高三毕业我考取了苏州大学,一家人真的很歡喜,你还请客吃饭。但是你跟我说的是什么呀?你问我为什么上苏州大学,我说苏州大学是211高校,你说,‘我听说南京大学才是江苏最好的大学,你为什么不去考南京大学?’我考取了苏州大学你还不满意。你对我是永远不满意的。
“自从妹妹出生后,你总是对妹妹特别友好,要什么给什么,考试成绩不及格,你还格外地对她好,尽力安慰。现在对她你更满意了,考了个幼师,连教师资格都没有考过,去酒店当服务员了,她天天在家陪着你,你对她处处满意,格外照顾。而你对我什么也不管,你为什么对我这么偏心?你为什么只爱妹妹不爱我?”
父女对质现场,眼泪飞迸,老父亲一边听女儿诉说,一边道歉,一边否认:“我真的没有偏心,我真的都很爱你们,我努力工作全是为了你们。你要我怎么样呢?你现在动不动就要自杀,我知道是爸爸错了,你要爸爸怎么办,只要爸爸能做到的我一定做到。”
A同学第一次在爸爸面前如此全面地诉说自己的辛苦、自己的烦恼,诉说完了,显得格外平静。
我询问老父亲自己,是否还记得女儿说的这些细节,爸爸说多数是记得的。爸爸说:“我的大女儿一直是我的骄傲,自从她上幼儿园开始,她就让我觉得,这个女儿是会让我能够挺直腰板做人的。她真的从小就很优秀,在幼儿园大班的时候,有一次他们幼儿园表演节目,我们家长都参加了。最后,幼儿园园长很高兴,说我们幼儿园有两个小朋友是神童级的,今天让他们比一下高低,看谁唱歌多,最多的奖励大蛋糕,其次的奖励小蛋糕。这个场面很有趣,全体师生和家长一起围观,每人轮流唱一首自己会的不同的歌,直到对方接不上。结果我女儿在对方没有歌的时候,自己又连唱五首,唱到对面的女生都哭出来了。我们都很吃惊,不知道她居然会唱那么多歌,有的只是在电视或者收音机里听过而已,她就会唱了。
“我的女儿经常在学校拿奖,我虽然没有对女儿说什么,但心中很高兴。我在农田里干活的时候经常会笑出来,我真的开心。女儿考取了大学,我有几次半夜里忽然从床上坐起来,把我老婆吓一跳,女儿考取了大学,真让我扬眉吐气,再没人敢看不起我们家了……”A同学在旁边说,“你骗我,你知道我现在不想活了,你才这样说的,你说的全是假话。我不信!”爸爸继续说,“女儿说的几个重要细节我也记得呀,那时候我很开心,我就是说说而已,我觉得我的女儿可以更好,没有想到给了她那么大的压力,这是我错了。”看来,沟通不畅,表达不到位,误会导致了女儿的创伤。
很多父母都觉得,儿女可以好了再好,不断进步,父母只要提要求,儿女就可以做到,就能让父母梦想成真。但是很多父母忘记了解儿女的感受,忘记在他们奋斗到极限的时候,应该给予支持,补充能量,告诉他们已经尽力了,爸妈已经很满意了。这种肯定对于孩子继续成长和进步是非常重要的。很多父母做的相反,有的忽略了这些,有的甚至觉得,如果告诉孩子爸妈已经很满意了,孩子就会不再努力了。这是对孩子的不理解、不信任,对孩子的伤害很大。
A同学父亲还说,“小女儿出生就体弱多病,让父母操心很多。妹妹小姐姐三岁,各方面都不如姐姐优秀,小学到中学,及格升学都好不容易,现在幼师毕业去了当地一家酒店做服务员。家中的一切希望都在这个姐姐身上,我们怎么会不重视她,不爱她呢?但是我的确没有当面对女儿说过我很满意她,我很爱她。今天老师问了我这么多,我才不得不说。”
A同学的爸爸与我交谈之后,觉得问题很严重,不知所措,表示A同学提任何要求,他只要能做到都满足。A同学说,我不去实习单位上班了,我要回家,我生病了,我要回家修养。于是他们父女就真的一起回去了。
三、走上自我修复之路
过了一个多月,A同学又回到了学校,来到咨询室,对我说了回家的情况。她说,爸妈现在对我好已经没有用了,再好也不能抚平我从前的创伤。她告诉我,她在家躺在床上不起来,要父母把饭食送到床前,要吃各种各样好吃的,父母都满足了她。她躺了10天,也睡够了,睡到不想睡了,就又和爸妈一起去干活,家中事情多,还挺忙的。她也不想在家添乱了,就又回到学校。A同学问我,“我该怎么办?道理都懂,爸妈这次表达爱也够多,但是我仍然难过,仍然痛苦,我该怎么办?”
父母教养儿女有关键期,错过关键期会导致创伤,就需要心理咨询,要花很多时间和很多精力才能修复,有一些还可能永远无法修复。A同学需要的就是爸爸的认可、肯定,需要爸爸给的切身感受到的爱和听到的爸爸说的暖心的話。然而在最需要的时候没有,现在长大了,患上了抑郁症,感觉不到人活着的意义了。爸爸再来加倍奉还和补偿,很多时候来不及了,或者说已经没有效果了。当然,A同学经过这次与父母的交流,她与咨询师的讨论更深入了,这样的缺失需要她自己在成年的生活中寻找补偿,比如自己长大了,懂得要像爸爸一样要求自己给自己勇气和信心,也要像妈妈一样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吃饱穿暖,每天让自己美美地开心地生活。或者恋爱了,找到了自己理想的另一半,可以得到一些疗愈。许多比较幸运的人就这样自我修复,重回健康的人生,但是也有一些人继续在痛苦中挣扎。
A同学毕业了,远离学校之后,有一次发信息告诉我,“工作了,恋爱了,一切安好!”作为学校心理咨询师,也只能陪伴学生走过在校读书的时光。感谢A同学的故事给我很多启示:
1.儿女表达需要的时候,做父母能够及时回应,才是最好的父母;
2.父母错过了及时回应的时机,可能会造成创伤,这种创伤如果多次发生,后果很严重,有可能毁了孩子一生;
3.家是爱的产物,在家庭中直接的、及时的爱的表达,是让孩子健康成长的最重要的“心能源”;
4.创伤造成后果,及时的心理咨询和药物治疗也是不可少的,是可以有效改善和帮助当事人重建新生活,重新找回自己的。(本案例得到当事人许可,并做了细节的修改)
作者简介:陶新华,博士,副教授,临床心理学硕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首批注册心理督导师,苏州大学苏南地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专职咨询师、督导。国本家庭教育研究中心新家庭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市),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临床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表达艺术心理治疗学组组长),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家庭治疗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表达艺术治疗国际学术研讨会主要创办人之一,江苏省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苏州市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苏州新教育心理培训学校校长,日本宇部创新大学临床心理学客座教授。
编辑/张国宪 终校/石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