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谱技术在原料药杂质分析中的应用
2022-03-27扶柏柯
扶柏柯
关键词:色谱技术;原料药;杂质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08--01
引言:
在药品具体生产前,我们需要对工艺流程进行优化,使其产能达到最高,从而为企业产生更大的利润。在工艺确定的阶段就需要对原料药进行分析,针对原料药中杂质部分,在工艺流程上进行去除和转换,从而减少单独分离所增加的成本。所以确定原料药中的杂质就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原料药杂质
在医药化工中,除产品本身以外的物质均为杂质。合成类药物通常由多个单体分子链接而組成,其在化学反应中,由于温度、投料量、以及反应条件的不同,在生成产品的同时,就会有一些副产物的伴随,而这些副产物相对产品来说就是杂质。而在中成药的生产中,原料药通常为市场售卖的药材为主。其药材中除有效含量以外,也会伴随着其他成分。而对其他成分的分析也是原料药杂质分析的一个范畴。
合成类药物生产中,通过购买原料,经过化学合成,制备出原料药。再将其根据药物本身的性质不同,添加适当辅料,制成相应的剂型,如胶囊、片剂等。购买的原料一般纯度都会达到相应的标准,而药厂在具体合成原料药的过程中,就有可能产生其他杂质。所以为了优化生产工艺、减少杂质产生,对其杂质的分析就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成药的生产中,通过购买相应的药材,经过浓缩提取得到原料药,再将原料药进行加工,从而得到相应药品。对药材品质的鉴定中就会利用色谱技术,检测其药材中有效成分的含量。而对原料药的分析,可以让药厂更加有针对性地调整提取浓缩的条件,所以杂质分析对企业也是有着促进的作用。
二、色谱技术的应用
色谱技术是药物分析与检验的重要手段。色谱技术中主要以流动相和固定相组成,根据其两相的用料不同,可以将其分为HPLC、GC、TLC、SFC等,根据样品性质就可以选择不同的色谱技术进行分析[1]。
目前常用的色谱技术为HPLC,其检测灵敏度高,可以对大部分样品进行分离,其分离效果好,根据不同样品可以及时更换色谱柱(固定相)与流动相,从而达到分离目的与要求。
以合成药品原料药为例,在原料购买回来后,可以通过HPLC进行纯度检测,从而确定原料的优劣。在合成过程中,可以通过HPLC来确定其反应进程,当原料含量不再变小或消失时,即可判断其反应完全,就可以将其淬灭进行下一步反应。当原料药成功合成之后,需要通过色谱进行含量检测,从而判断此工艺的优劣。当工艺路线不能达到生产要求时,就需要关注原料药中的杂质了。将原料药进行分离,得出产品与主要杂质。通过核磁进行结构确认,查看产品结构是否准确,分析杂质如何产生,再进行工艺优化。所以色谱技术在原料药的杂质分析中有着重要作用。
以中成药原料药为例,在药材购买回来后。需要根据药典相应标准进行检测,确保药材合格。在药典检测中,含量检测部分,通常采用的方法就为色谱分析。根据药材中各成分在色谱仪器表现位置不同,我们可以通过对比药材特有的紫外吸收光谱,从而确定药材中是否含有其他杂质。在药材提取浓缩后,可以将其进行色谱分析,确定药材在生产过程中是否有其他杂质引入,或其他有效成分消失等,从而为生产提供更有利的依据。
三、结束语
在药品的研发与生产中,每个阶段都会有杂质的产生。通过对杂质的分析,从而改变生产条件,优化生产工艺,减少杂质的产生。色谱技术在杂质检验、杂质分离等方面都有成熟的应用,作为分析常用的手段,其对于工艺优化,质量监测与质量控制上都有着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现代分析技术在产品质量检测中的应用[M].南京大学出版社: 202007.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