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常见问题与管理策略

2022-03-27廖小燕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35期
关键词:管理策略心理健康教育幼儿

廖小燕

【摘要】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个体在这种状态下能很好地适应环境、发展自我、充分体现生命的活力,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3-6岁是儿童心理发育的关键时刻,我们要抓住儿童期心理教育的黄金阶段,科学地教育,适宜地引导。本文以18个班级的幼儿、教师、家长为对象,运用访谈法和文献法进行研究。结果得出,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理论积淀不够深厚、师资匮乏、预防性不够、课程化不足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教师要有积极的心理状态,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全方位地进行家园合作,布置温馨的家庭环境及幼儿园有积极的管理策略等,从而使得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策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建立正确的“健康观念”,不仅包括幼儿的身体健康,还包括幼儿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一项复杂而且专业性很强的活动,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专业性和技术性。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整个教育活动的基础和起点,对幼儿的潜能的开发等都有着重要作用。

一、问题的提出

在幼儿教育中,我们往往重视身体健康却忽视了心理健康。在家长的眼中,幼儿是天真无邪、快乐且无忧无虑的。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经过访谈我们发现,在幼儿园有一部分幼儿存在心理障碍。如,有嫉妒、孤僻、胆怯等心理,以及因此产生的自私、任性、霸气等行为,导致其社会适应能力较低。例如,中班的幼儿莉莉(化名)经过一年的幼儿园集体生活后,还是不能和教师、其他幼儿进行语言的溝通交流。与家长沟通发现,莉莉平时除了跟爸爸妈妈会用语言进行交流外,遇到其他人也不会说话。又例如,大班的小杰不管什么时候排队都一定要站在第一,看到别人站第一就会哭闹甚至产生攻击性行为。幼儿身心健康是其它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因此,我们开展了本次研究,意在重视并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二、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育者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精神医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技术,通过多种途径与方法,促进幼儿的整体素质全面提高和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从而促使幼儿形成积极情绪和开朗的性格。

学龄儿童期作为道德观念形成的萌芽期,对于幼儿的社会化发展和社会认知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幼儿是祖国未来的花朵,但是有些幼儿因为家庭的原因,在长大后暴露了很多的问题,特别是在心理上。这对幼儿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就社会而言,幼儿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就国家而言,幼儿是未来的栋梁。他们肩负中华民族文化传承及中华民族复兴的重任。在成长过程中,他们必须要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具备面对各种复杂困难的能力,这是国家长期稳定的基本。因此,幼儿所产生的不健康思想既不利于家庭和谐,甚至会危及社会与国家,我们必须重视。

三、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问题

“立德树人,始于幼学,育人先育心。”孩子本应是无忧无虑、天真快乐的,但是我们发现现实中有一部分幼儿存在心理障碍。如,他们有嫉妒、孤僻、胆怯等心理,以及因此产生的不交流、自私、任性、霸气等行为。再加上有的幼儿园教师只重视身体健康,却忽视心理健康教育,导致幼儿的心理问题阻碍幼儿的健康成长。通过查找资料及调查研究发现,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相对薄弱

我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相对较弱,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理论较少,从而导致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相对落后,只能在摸索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导致无法形成完整的理论与实践的体系。有些幼儿园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采用比较零散的书籍,无法形成系统。

(二)专业师资缺乏

目前,大多数幼儿园缺乏一位专业的心理教师。因此,幼儿教师兼任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而很多教师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往往不够扎实,导致在工作中面对幼儿的心理问题时手足无措。

(三)经验化倾向

有的幼儿园教师在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时经常借鉴小学甚至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这种教育模式忽略了幼儿实际接受能力和幼儿自身的年龄特征。一些幼儿园教师由于缺乏心理学知识,就按照自己以往经验来,把幼儿出现的心理问题看作普通的个人习惯,或者片面地视为品德问题。在对幼儿进行心理矫正时候,照搬一些心理问题治疗方法,而不去考虑幼儿的实际情况、采用这种方法是否适合、对幼儿是否造成消极影响。

四、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策略

(一)注重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维护

教师是一种神圣且崇高的职业。但是,教师也是一位平凡的普通人。在工作中,在生活中难免会有压力。例如,专业提升的压力、家长工作的压力、职称评定的压力、家庭生活的压力,同事之间沟通,等等。这些会让教师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情绪,甚至会产生心理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的言行和情绪对幼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想让幼儿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想提高幼儿的心理健康水平,首先教师自身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创设良好的环境,有益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

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这个环境不仅仅包括物质环境还包括心理环境。如,幼儿园的环境布置、幼儿园的区域设计等。又如,良好的师生关系、班级氛围、同伴关系等。环境创设要充分顾及幼儿生理与心理的发展,幼儿园教室墙面的布置、色彩的选择也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心理需求,这样才能更有益于建立一个让幼儿舒适的环境。

(三)开展丰富的活动,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一日生活中

“恰当的自我意识、有效的情绪管理、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积极的学习品质”等素养导向的目标体系,结合各年段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主题活动,如,“我会表达自己”“认识我的身体”“我就是我”等主题活动,导之以行、习以成行,通过强化行为,形成习惯,积极强化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

同时,也可以开展丰富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不断表现自我,不断与他人交流,逐渐学会了自控、自理、自律、自省,不断完善品格教育,促进幼儿社会化发展。除游戏外还应当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的渗透。幼儿园教师也可以把握教育契机,在教学中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幼儿的每一天生活既有德育,也有心理教育方面。

此外,还可以打破班级和年龄的界限,开展跨年龄、跨班级的活动。例如,“大带小活动”,引导小班的幼儿感受什么是爱,引导中班幼儿观察如何去爱,引导大班幼儿懂得怎样去表达爱。通过这种跨年龄的活动,让幼儿在观察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良好品质。

(四)提高教育者的理论和指导水平

3-6岁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者大部分都是幼教。要想提高幼教的心理学教学水平,进行专业培训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幼儿园可以邀请心理学教育专家来园进行专题讲座或者进行入班指导。我们可以把心理学专业培训当作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让教师掌握有关心理辅导、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技巧,这样才能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到位。

(五)建立幼儿心理档案册

幼儿园可以为每位幼儿建立心理档案,里面记录了幼儿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行为表现、个性心理品质测试、社会适应能力测试、教师及家长评价等。这些信息作为了解幼儿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依据。幼儿园把心理档案进行归档,及时发现并且解决幼儿所存在的心理问题。心理档案的建立也是家园合作的一种途径,家长可以通过心理档案更加了解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做到资源共享。

(六)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父母是幼儿成长的第一任教师。因此,父母也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要实施者,同样需要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及正确的教育观。

1.建立良好的亲子沟通方式

为了幼儿的心理健康,家长应积极创建一个温馨、和谐、幸福的家庭环境。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时,家长应该多与幼儿沟通。通过沟通知道幼儿的内心世界,然后可以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及所需所求。家长也可以根据这些制订相应的引导教育方案,而不是一味地打骂或者否定幼儿。家长可以尝试与幼儿建立朋友关系,或者根据幼儿的情况选择沟通的方式。

2.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觀

家长应提高自身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水平,利用多种形式给幼儿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多关心幼儿的言行举止,耐心地倾听幼儿诉说,并及时对幼儿的不良情绪进行缓解和排除,保证幼儿的心理健康。另外,要树立良好的家庭教育观,尽量了解幼儿的想法及合理请求,要根据幼儿的心理进行适当的教育。例如,给幼儿预留一定的游戏时间和空间,因为游戏同样能够开拓他们的思维、放松他们的心情,从而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如,做情绪的“主人”,以平静的情绪对待生活中的矛盾,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丰富精神生活。

总而言之,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不管是幼儿园、教师还是家长都要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我们要掌握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规律及常见问题,了解影响问题的因素。如此才能因材施教,帮助幼儿纠正不良心理状态,使其心理健康发展。拥有健康的心灵,幼儿才能茁壮地成长,并且在成长的道路上以阳光、积极的态度来对待每一天。

参考文献:

[1]姜正萍.浅谈在幼儿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7.

[2]崔媛媛.社会性发展视角下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及对策[J].淄博师专学报, 2011.

[3]郑黎菲.3-6岁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读天下,2018.

责任编辑  罗良英

猜你喜欢

管理策略心理健康教育幼儿
高速公路合同计量变更管理策略
浅论肝胆胰外科护理的风险因素与管理策略
林业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策略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食品机械设备的维修管理策略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