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德育中渗透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

2022-03-27梁建仪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35期
关键词:小学德育劳动教育实践研究

梁建仪

【摘要】小学阶段的道德教育工作作为学校的基础性工作,承担着育人的重要作用。随着学校功能的不断健全,学校必须要立足实际,不断创新,才能为该项工作注入动力,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为学生提供最优质的教育,推动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当前,学校针对该项工作的主要思路就是将课堂作为教育的主要阵地,将德育相关知识贯穿到教师教学的过程中。因此,不难发现,这种方式必须要将渗透劳动教育作为有效补充才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德育效果,让学生更加理解道德素质提升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小学德育;劳动教育;实践研究

在中小学阶段,教育学生自觉劳动、热爱劳动是十分有必要的。学校要将其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进行教育。同时,这也是贯彻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对学生开展劳动教育,才能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本文将学校的劳动基地作为阵地,对学生参与的活动进行实践研究,利用德育课堂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掌握劳动技能,从而促进学生全方位成长。与此同时,也推动德育工作更加高效、规范、有序。

一、小学德育中渗透劳动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一)引导正确的价值观念

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就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弘扬劳模精神作出重要论述。他指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劳动可以树德、可以增智、可以强体、可以育美。新时代对于学生劳动教育的新要求主要就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坚决抵制不劳而获、不尊重劳动的消极思想,自觉传承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热爱劳动、无私奉献、不懈奋斗的良好品质,让劳动最美丽的风气在青少年一代中得到充分传承。

(二)继承中华传统美德

一直以来,由于过去重视学习成绩,采用传统教育模式,导致很多学校和教师没有重视德育,对教学工作的理解也较为片面,仅仅重视学生的智育,除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对于其它方面漠不关心,素质教育没有真正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学生的劳动意识淡薄,甚至鄙视劳动,缺乏劳动情感。在家庭环境优越的家庭中,学生往往养尊处优、好逸恶劳,不珍惜劳动果实,没有继承中华传统美德的意识,从而造成学生身体素质的下降。因此,在小学阶段,将劳动教育与德育相结合,让学生明确和懂得劳动的意义和价值,让他们亲自参与到劳动实践之中,引导其感受劳动的意义,从内心尊重劳动者,养成热爱劳动、勤劳朴实的美好品德。

(三)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对于学生来说,具有良好的劳动习惯,能够引导学生从劳动中寻找人生价值,不畏难、不畏苦,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自觉投入到劳动生活中,并能提高自己的创新创造能力。现今,多数学生在家中往往受到溺爱,不懂得感恩和自立,父母也从不让他们接触家务活,更不用说社会实践活动。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养成较强的依赖心理,抵触劳动,不愿意独立自主。因此,教师要利用课堂对学生开展劳动教育,引导学生自觉劳动,在集体中贡献力量。此外,课余时间还要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通过为学生灌输劳动教育理念,让学生在劳动和团队合作中体会实践的意义,锻炼他们的意志和身体素质,使他们能够懂得劳动的可贵,提高学生参与劳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热爱劳动的观念在学生中蔚然成风,让其养成坚韧不拔、勤劳勇敢的性格和良好的生活习惯。这样,学生在课内和课外,都实现了个人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从而进一步为身心健康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小学德育中参透劳动教育的实践探索

(一)构建良好的劳动教育氛围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是劳动。要使学生对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产生正确的认知,并且通过体验生活的方式,让学生对劳动教育的发展意义进行有效体会。这就需要学校提供一个良好的劳动教育氛围。为培养学生的劳动价值观念,我校组织了多场实践活动,如,种植技术、具体操作方法等的教授活动。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能够获得劳动的成就感,培养劳动习惯。与此同时,学生还能在劳动中发现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如,各班开展“爱生活,爱劳动”主题班会和黑板报的评比活动,以及宣讲劳动者的光荣事迹和先进典型事例等活动,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劳动的重要意义。同时,让学生了解劳动的实质、通过劳动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及社会对于劳动的积极反馈等,从而增强学生爱劳动、爱生活、爱学习的意识。此外,还利用黑板报宣传“五一”劳动节,宣传“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的劳动精神;开展一次家庭劳动实践活动,如,积极倡导学生与父母共同开展美食烹饪、花草种植、清洁卫生等活动,增进亲子感情;开展一次集体劳动活动,组织各班学生清扫校园卫生、种植花草树木、垃圾分类等,以实际行动美化净化校园环境。让学生在劳动和团队合作中体会实践的意义,锻炼他们的意志和身体素质,养成良好的个人品格和习惯,在身体力行中学会尊重他人,尊重劳动;开展一次劳动成果展示,将学生分组开展劳动技能竞赛活动,让他们体验劳动者的身份,感受劳动的价值,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劳动的积极性。可见,教师可通过劳动,引导学生自觉参与劳动,将劳动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经途径,脚踏实地劳动,并尊重劳动者;写好一篇劳动心得体会。学生通过劳动实践,能够切身体验到劳动的内涵,在精神上获得滋养。同时,通过付出劳动,感受劳动者的伟大,学会感恩他人。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劳动教育活动,有效构建良好的劳动氛围,使学生能够对劳动产生兴趣。学生能够从劳动中获得快乐和幸福的同时,对劳动产生全新的认知和崇高的敬意。通过劳动教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通过劳动实践浸润德育

德育不能急于求成,必须依靠长期的实践才能取得较好成果。这就需要教师拓宽德育的范围,而不是仅仅通过专项课程教育学生,要将德育贯穿于教育的整个过程,确保能够潜移默化、循序渐进、因势利导地教育学生。德育工作也不能生硬地灌输知识给学生,而是需要教师以身作则,从生活中带领学生感悟德育。在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开展的劳动项目虽然比较单一,但是却考验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特别是注重细节才能将每项劳动做好。教师必须要细致观察学生,及时为学生提供方向和指引,让学生能够从劳动中获得成绩感。如,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手工的过程中,手工的原材料可以选取废弃物,让学生课前先自行收集丢弃的废旧物品,然后在课堂上将其加工变成有用之物,还要兼顾一定的观赏性。这个作业要求学生自主思考物体的可利用性,十分考验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想象力。学生运用一定的生活经验才能完成。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适当的空间自行想象,让学生发挥个性。同时,在此过程中,学生要思考、要观察、要实验。怎样做才能让一件废旧物品变成受人喜爱的艺术品呢?有的学生选择用各种颜色的塑料吸管粘贴成房屋的模样;有的学生用鸡蛋壳做成不倒翁;有的学生用玉米皮作画;有的学生用废布料贴画……五花八门的设计和创意,让劳动课充满了情趣和乐趣。

勞动实践过程也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互融合的外显过程。学生从动手中体会劳动的滋味,也意识到劳动需要认真执着的态度,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需要迎难而上的毅力,从而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思想品德水平,在生活中感悟劳动的可贵性,树立热爱劳动、创造劳动的思想和观念。这既让学生上了一次具有价值和意义的劳动课,又给学生上了一节生动的德育课。

(三)融合资源强化劳动教育

在小学德育中渗透劳动教育的途径不仅仅固定在课堂上,也不一定局限于学校组织的各种劳动实践。为了让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让学生从生活中体验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劳动的光荣,学校就要融合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资源,为学生搭建校内校外平台,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从现实生活中感受劳动带来的身心认知,从而让良好的道德品质驻扎在学生心间。比如,与家庭、社区联系,以家庭为单位,定期深入社区开展“关爱孤寡老人,送温暖”活动。这一活动就是要学生与家长一起走到老人家中,为老人清扫房间,给老人洗衣做饭,和老人交谈,表演个小节目给老人解解闷……劳动实践不仅能使身心愉悦,还能丰富精神世界和提高道德素养。乐于助人、关爱老人,这些基本的道德风尚成为学生心中的践行标准,实现了德育与劳动教育的双赢效果。

总之,在小学德育中渗透劳动教育是非常有意义的做法。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劳动精神,从而勉励自己更加积极向上、热爱劳动,培养坚韧、勤奋的良好心态。同时,在劳动中渗透德育,让学生的道德境界不断提升,从而实现教化育人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黄水琴.校内基地资源在德育中的运用[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19.

责任编辑  温铁雄

猜你喜欢

小学德育劳动教育实践研究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浅析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德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