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西医结合护理在产科中有效应用途径
2022-03-27翟梅秀
翟梅秀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护理;护理路径;产科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08--01
目的:总结产科病房采取中西医结合型临床护理路径对护理质量的提升作用。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5月~2020年2月住院分娩产妇225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临床护理路径。观察组进行中西医结合护理路径。比较两组产妇宫缩疼痛感、分娩后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得分。结果:对照组宫缩疼痛感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评价指标(恢复排气和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开始泌乳时间及产后恶露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焦虑、抑郁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联合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产科病房,缓解产妇分娩时宫缩疼痛感,显著提升产妇分娩后生活质量,同时还有助于控制不良心理状态,明显改善护理效果,为产科护理提供新的思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抽取2017年5月~2020年2月在医院产科住院分娩产妇225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自愿接受本研究护理内容、足月分娩;排除标准:伴发妊娠并发症者、精神病史、严重器质性功能不全。经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后最终220例产妇入组进行研究。依据产妇入院选择的护理路径分为两组,接受常规住院护理的纳入对照组(110例),接受中西医联合护理路径的纳入观察组(110例)。对照组年龄23~46岁;初产妇例69例,经产妇41例;阴道分娩92例,剖宫产例18。观察组年龄24~44岁;初产妇77例,经产妇33例;阴道分娩89例,剖宫产21例。两组产妇的年龄、分娩胎数、分娩方式等一般资料经比较无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住院护理方案,入院时主动与产妇沟通,建立良好的医患、护患关系。密切注意产妇的各项指标,对产妇和家属进行健康知识教育、发放手册,介绍分娩过程、学习自我识别胎膜早破、分娩征兆,指导产妇学习产后排便排尿、清洁会阴等。对产妇进行心理干预,缓解紧张情绪。观察组进行中西医联合护理路径,在常规临床护理基础上增加中医护理内容。
2 结果
2.1两组宫缩疼痛评分比较
对照组产妇分娩时宫缩疼痛感评分(7.92±2.11)分,观察组产妇分娩时宫缩疼痛感评分(5.33±1.28)分,对照组宫缩疼痛评分明显高于观察组(t=10.3,P=0.00)。
2.2 两组产妇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生活质量评价指标(恢复排气和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开始泌乳时间及产后恶露持续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观察组产妇产后焦虑、抑郁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随着医疗水平发展,临床护理方式也在不断更新。为了给予产科病房住院分娩产妇更加合理、科学、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本研究尝试将传统临床护理路径与中医护理路径联合,在传统常规护理方式的基础上增加中医护理,已经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产妇分娩前、后采用中医疗法,比如针灸、中药贴、热敷等方法,通过穴位刺激达到缓解疼痛。统计两组观察指标可见,观察组分娩痛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西医控制疼痛主要通过药物比如布洛芬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达到镇痛效果,但是产妇属于特殊人群是禁止使用的。而中医疼痛护理采取的方法,既能够达到镇痛的作用,而且对产妇、胎儿都没有不良影响。产妇分娩后中医护理进行腹部推拿促进产妇消化系统恢复,指导产妇自行乳房按摩缓解乳房胀痛、促进泌乳,观察组产后排气排便时间、恶露持续时间及开始泌乳时间均比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产妇分娩后通过食用滋阴补虚、健脾健胃的药物调理,改善气色和体内气血循环。产妇分娩疼痛感減轻可以缓解其心理状态,利于控制不良情绪的产生,观察组心理状态优于对照组(P<0.05)。产妇分娩后生活质量的提升,促进其身体机能的康复,还缩短了产妇分娩后住院康复时间,本研究统计可见观察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
产科病房采用中西医联合护理路径显然是能够提升产妇生活质量和护理质量的,本文研究结果与国内其他研究结果保持一致。但是由于增加了中医护理内容,也会增加护理费用比如推拿、按摩费用、药膳费用等,会增加产妇经济负担。所以在临床实际应用时需要考虑产妇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3 结语
综上所述,中西医联合护理方案应用于产科住院护理中,通过详细了解产妇身体状态、心理状态,为其制定综合性护理方案。采用食疗药粥补气血、按压穴位缓解痛感、推拿缓解便秘、人文关怀控制情绪,从多方面改善产妇生活质量和情绪,从而提升护理质量。中西医联合护理方案在产科护理中发挥了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欧水英.临床护理路径在产科初产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10(7):147-149.
[2]向娟.临床护理路径在产科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2(3):108,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