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探讨
2022-03-27徐荣
徐荣
摘要: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编入教材,并且取代了原来的《品德与生活》。目前,我国的社会化建设已经来到新的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已经逐步实现,下面,对于小学生的教学需要跟上时代的发展。我国社会作为法治社会,对于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思想道德水平的培养是很重要的。在现代的社会中,德育作为中华民族的灵魂所在,对于小学生的教育具有重要作用,对未来社会建设影响深远。
关键词:小学;教育;道德与法治
小学德育教育的意义
小学德育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帮助学生健全自身的性格的教育。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很多做人的道理被传授给学生。尤其是在中国,传统的道德经过新时代的发展,创新与融合,形成了符合当今时代和价值观的文明精髓。这类精髓将会传承下去,而传承的最好办法,就是将其融入到教育之中。这也是小学教育的一项重点。尤其是处在小学阶段,学生们的心智发育并不是很成熟,对于是非对错判断很正确,在实际生活中,自己的情感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产生负面消极的情绪,并且这样的情绪也会影响他们的行为。但是由于学生处于小学阶段,他们的心智可塑性比较强,他们的内心还比较单纯,此阶段开始对学生们进行德育教育是最好的。在小学阶段是学生们形成三观的启蒙,因此在这个时期需要教师做好启蒙工作。
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
师资力量欠缺,教学方式老旧
我国对德育教育的研究起步比较晚,因此教学方式还不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教师的教学观念还需要进一步的提升。除了教师观念,学校的师资力量上也出现了一些漏洞。现阶段德育教育的整体概念还比较模糊,因此教学效果不能够让人满意。
德育教育由于起步较晚,对他的整体概念并不是很了解,最终也不利于学校开展德育教育。教师的观念不能够与时俱进,教学方式也没有得到很大的变化。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对德育知识的吸收,反而会使学生们产生排斥的心理。另外,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的德育教育都是有语文或者其他课的老师代课,缺少专业的思想品德教育教师。这时的整体的教学过程缺乏专业性,系统性。久而,学校的德育教育也就逐渐僵化,不能够使学生们真正受益。
只注重课堂教育,缺乏实践操作
任何知识只有应用到实践中去才是真正的掌握了知识。人在发展过程中不能离开实际生活,很多事情只能够亲身体验,才能够更加完整的了解到知识的脉络,层次以及知识的乐趣。德育教育也是如此,不能夠深入到生活实践中去的德育教育,就不是好的德育教育。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学校缺乏对学生实践体验的教学,可能是由于资金的问题,也可能是学校缺乏相关的重视,但是都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德育教育仅仅局限于课堂之中,没有办法让学生真正去理解,也没有使得德育教育理念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要想做好学校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德育教育渗透,必须要学校积极参与其中,为其建设良好的生活环境。
小学道德法治课程加强德育教育的建议
不过多依赖课本,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教师在使劲教学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种心理上的误区。很多版本的道德与法治课程都变成了绘本。教师以图代讲,认为图形更加的生动形象一些,孩子们也更容易理解。但是这样的课堂就如同语文课上的看图说话训练,学生们可能明白其中的,但是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这样。也就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样学偏离教学的初衷,并且也将实际与课本隔离开来,学生们对于课堂的整体体验感并不是非常好,德育教育质量也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必须走出误区,不去,过度的依赖课本,多讲一些学生能够听,理解的透的知识。对教材进行科学合理的深化,学生们体会到他堂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对学生的实际各种予以纠正和引导,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观念,树立起正却的价值观念。
发挥家长的辅助作用
其实德育教育更加注重的是言传身教。教师可以依靠自己的,为人师表,潜移默化学生的行为。但是父母也是孩子们的第一任老师。学生们的模仿行为大多数来自他们的父母。并且小学生在家的时间和在学校的时间也存在着一个互补的关系,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发挥家长的辅助作用。说服家学校的德育工作,让学生们以家长为榜样。除了家长需要言传,更加需要身教,家长以身作则,才能让孩子们学到优良的品质。
结束语
德育教育影响了学生们的未来,更加影响了我国未来的发展建设。只有从小学做起,为未来的学生素质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还能够在未来为我国提供更多,也能肩负责任的青年。国家才有更多的栋梁之材。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尤为重要,需要教师、学校、家长共同协作为孩子树立榜样,让孩子形成正确的德育观念。虽然现阶段还有很多的弯路,但是相信在未来一定可以创造出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段亚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德育研究[J].学周刊,2018(36):43-44.
[2]张磊.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中国教育学刊,2020(S2):134-135.
[3]宋国平. 德育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C]//2019年教育现代化教学管理座谈会论文汇编(二).[出版者不详],2019:313-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