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凝聚胺法、微柱凝胶法在输血检验中的应用价值及不完全抗体检出率对比

2022-03-27于路妹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2年8期
关键词:检出率

于路妹

关键词:凝聚胺法;微柱凝胶法;输血检验;不完全抗体;检出率

【中图分类号】R82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08--01

输血作为急危重症患者治疗的重要措施,通过对患者患者输血治疗能够直接改善患者凝血功能,促進血液循环,提升携氧能力,并纠正患者休克症状,对于预防血容量下降的不良事件具有重要意义[1]。但在输血工作进行期间需要确保患者输血安全性,在患者输血治疗前,医护人员需要认真对受血者血液情况、供血者血液情况检测,筛查鉴定不完全抗体情况,减少受学者红细胞损害,避免受血者出现免疫反应,保证输血的安全性[2]。目前对于不完全抗体的检测常用方法包括微柱凝胶法、凝聚胺法、抗人球蛋白法等,本文通过将常用的两种方法纳入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收入的临床输血患者150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无输血治疗禁忌症,且此次研究符合我院伦理委员会认可。所有患者中男68例,女82例,年龄为18-82岁,平均为(45.21±3.87)岁。

1.2 方法

所有受检者分别接受凝聚胺法、微柱凝胶法检测:取3ml静脉血,使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K2)抗凝,分离血浆后待检。

凝聚胺法:配制Ⅰ-Ⅲ号 0.8%~1.2% 筛选谱,分别将50ul筛选红细胞及50ul血浆加入到标记好在检测管内,加入0.65ml低离子溶液(LIM)混匀,室温下静置1min,然后在检测管内滴入1凝聚胺,离心分离上清液,有明显凝聚后,滴入1滴枸橼酸重悬液,轻摇1min后,在低倍镜下观察红细胞情况。凝集散开,红细胞游离为阴性,反之为阳性。

微柱凝胶法:配制Ⅰ-Ⅲ号 0.8%~1.2% 筛选谱, 以抗人球蛋白微柱凝胶卡替代检测试管,分别将50ul筛选红细胞及50ul血浆加入到标记好的微柱凝胶中,置于37℃孵育器内,停留 15min,然后行离心,设置离心速率为 900r/min离心2分钟然后再1500r/min离心3分钟。阴性:未与抗体结合的游离红细胞在凝胶卡底部沉积;阳性:凝聚的红细胞在凝胶中分散,或在微柱凝胶上层悬浮。

确证实验:对于两种检测方式筛查出的不完全抗体阳性者,以抗人球蛋白法、盐水法行不完全抗体鉴定,并对鉴定结果进行分析。

1.3 观察指标

两种检测方式对不完全抗体检出情况、不完全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分析[3]。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本文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种检测方式对不完全抗体检出情况

凝聚胺法检出1例术后受血,1例妊娠受血,2例为既往有输血史;微柱凝胶法检出3例术后受血,4例妊娠受血,8例为既往有输血史;微柱凝胶法不完全抗体阳性率10.00%高于凝聚胺法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输血作为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重要性已经在临床获得广泛关注[4]。目前临床输血安全性工作已经不断受到临床重视,随着临床试剂与检测技术不断改进,目前血型鉴定异常导致的严重输血反应已经不断出现。但人类红细胞中血液系统共有29个,其中不完全抗体即血清中抗A及抗B之外的其他血型抗体[5]。不完全抗体作为完全抗体的部分片段,与抗原结合后可在盐水介质中形成凝集现象,这种情况肉眼无法观察到。同时不完全抗体还会引发溶血性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病等后果,甚至会造成交叉配血不合的情况,严重甚至会对患者安全造成威胁[6]。

输血前加强不完全抗体筛查具有重要意义,不完全抗体阳性现象的出现,需要选择输注相应抗原阴性,且交叉配血相合的红细胞,确保输注安全[7]。尤其是针对需要手术备血者,需要提前1天进行抗体筛查,保证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并选择血液制品,确保手术顺利进行。不完全抗体主要由于输血、妊娠等免疫刺激造成的,大部分不完全抗体属于免疫球蛋白G类,此类抗体在盐水介质中不会出现凝集,需要经过一定方法,使得致敏红细胞出现凝集反应。因此本文通过将2种方法纳入研究,结果显示:凝聚胺法检出1例术后受血,1例妊娠受血,2例为既往有输血史;微柱凝胶法检出3例术后受血,4例妊娠受血,8例为既往有输血史;微柱凝胶法不完全抗体阳性率10.00%高于凝聚胺法2.67%,但微柱凝胶法检测时间较长,结果证实两种方法均有一定价值。其中凝聚胺法是一种阳离子集团,由4个胺聚合而成的高阳离子聚合体,能够中和红细胞表面负电荷,缩短红细胞之间的正常距离,会引起红细胞可逆性的非特异性聚集以及 IgG 类抗体直接凝集红细胞。微柱凝胶法是红细胞抗原在凝胶介质中与相应的抗体相结合,经过低速离心后,未结合的红细胞可沉于凝胶底部为阴性反应,而与抗体相结合的红细胞则位于凝胶上不为阳性反应。但有学者提出凝聚胺法其检测灵敏度低,存在漏诊的情况,检测操作不易标准化,而微柱凝胶法灵敏度较高,可提高弱抗体IgG的检出率,凝集结果可肉眼直接观察,易于自动化和标准化操作,能够减少认为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干扰[8]。而凝聚胺法存在一定漏诊的情况,漏诊原因可能与人为操作因素影响有关,如离心机控制、加入试剂以及振荡,均会造成一定误差。

综上所述,凝聚胺法、微柱凝胶法在输血检验中均能够检测不完全抗体,微柱凝胶法检测结果稳定,可保证输血工作的安全性,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 彭钰茹,熊杰,张瑚敏. 交叉配血中抗人球蛋白微柱凝胶法、凝聚胺法的配血结果及差异比较研究[J].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20,27(6):1040-1043,1069.

[2] 黄旭成,曾莎莎. 微柱凝胶免疫分析法在新生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自身抗体检测中的应用分析[J].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8,25(3):313-316.

[3] 毋琦,李黎,郭虹霞,等. 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检测联合微柱凝胶法不规则抗体筛查对临床输血安全的影响[J]. 临床医学,2020,40(5):27-29.

[4] 康利宝,霍彩虹. 微柱凝胶技术在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前检验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贵州医药,2021,45(2):292-293.

[5] 李应明,陈华,伍燕,等. 卡式微柱凝胶技术在血型鉴定、输血前红细胞不规则抗体检测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21,18(3):186-188.

[6] 王苗苗. 开展凝聚胺交叉配血复检在冠心病围术期输血中的临床指导意义分析[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11):1852-1854.

[7] 苏晓明,莫和国,黄雪珍,等. 微柱凝胶法与改良凝聚胺法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交叉配血中的应用[J]. 吉林医学,2019,40(12):2853-2854.

[8] 陈蕊,屈柯暄,刘建香,等. 探讨凝聚胺试验与微柱凝胶技术交叉配血方法对儿童输血安全的影响[J]. 中国保健营养,2018,28(31):9-10.

猜你喜欢

检出率
大面积脑梗塞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及检出率研究
MRI平扫联合MRCP对胆管系统结石的临床诊断价值
山东中小学生四成视力不良,三成超重
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脑内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应用
上海抽检特卖会服装质量不合格率超40%
磁共振DWI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
比较液基细胞学和巴氏涂片检查对宫颈病变筛查的价值
体检中,最易查出哪些问题
我国近10年来主要致病菌“ESKAPE”的检出率及耐药率的变化
山东产品抽查:文胸婴幼儿服装不合格率居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