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有效教学策略分析
2022-03-27郭海静
郭海静
摘 要:空间与图形是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这部分知识是发展小学生空间思维的重要途径,同时也利于提高小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基于此,下文简述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的有效教学策略,旨在加速落实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有效教学;策略分析
引 言: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明确了“空间与图形”教学内容的重要性,实现有效教学目标需要教学者能够基于学习者的特点和需求选择科学的教学策略。基于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征,他们在学习空间和图形这部分知识的过程中存在一些困难,显然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我们需要突破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难题,选择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
1.生活化策略,导入新知
生活化教学策略集中体现了数学学科的特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积极渗透生活化教育理念对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发展有积极影响[1]。空间与图形的新知教学中可以利用生活化导入策略,建立数学知识和学生生活经验之间的关联,降低新知学习难度,增强学生对空间与图形知识的理解。比如在《图形的认识》的新知教学中,可以列举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等常见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案例,让学生参与图形分类比赛活动,加速学生对不同图形的认知,还可以通过相似图形的区分对比带领学生走出认知误区,完善知识体系,比如引导学生区分圆形和球体,可以选择生活中的足球和饼干作为例子,区分二者的异同点。
2.动手操作,深化认知
学习的最终目标是实践应用,对于小学生来说在数学学习中参与动手操作更利于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够手脑协同应用,验证猜想、证明结论,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2]。空间和图形知识学习中需要增强学生的直观影响,实物是重要的教学材料,我们可以多利用实物教学,让学生亲自接触实物,以动手操作的方式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感知,转变课堂教学方式,丰富课上教学素材。例如,在学习“圆”的图形内容时,可以让学生分组展开实操,利用圆规或者其它工具自主绘画圆形,尝试计算这个圆形的周长和面积;再如学习“圆柱体”过程中,鼓励学生分组自制圆柱体,并尝试求出表面积和体积,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学习机会,增强学生对空间与图形的感知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需要注意的一点,为了明确操作方向,提升教学有效性,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操作指导,明确操作任务和方法,尤其是当思考的重点为操作的过程而非操作的结果时,教师要注重引导,让学生紧抓操作学习重点。
3.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多媒体是重要的辅助教学工具,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价值较高,尤其是符合小学生的直观思维模式,能够依托多媒体技术和新媒体资源打造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新型数学课堂,不仅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起到提升教学效率的作用,还能够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3]。比如在三维立体图形教学中多媒体设备可以全面、动态展示三维立体图形,多媒体展示的图像配合多彩的颜色、逼真的特效,营造了生动、有趣的直观教学情景,教师通过设置特效帮助图形旋转、变幻,让学生深入理解空间概念。如教学“三角形”图形知识点时,我们可以制作多媒体动画视频,生动展示三角形的形成过程,并进行缩放操作,让学生直观认识到三角形的边长改变不影响其内角和大小,突破教学难点,提升教学效率。再如,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内容时,也可以制作专题视频完整演示梯形面积的转化和计算过程,如可以首先利用绘画工具绘画一个标准的梯形,然后使用复制功能得到一个一模一样的梯形,旋转复制后的梯形,让两个梯形共同组合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利用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求解梯形面积,确立面积求解思路,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提升教学效率、转变教学方式。
结束语:
空间与图形知识操作性强,同时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出一定要求,教师要科学把控教学节奏,合理设计教学指导方案,应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突发情况,善于利用生成性教学资源。教学有效性提升和教学策略改进都离不开教学反思,因此,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参与教学工作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反思自我,观察学生的反应,关注教学任务的完成度,评价课堂教学效果,找出自己的不足,同时深入了解学生,明确他们的需求,让教学过程面向全体学生。总之,建立有效课堂是一个漫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空间与图形作为重要教学内容,为达成教学目标需要我们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提升教学效率、减轻学生压力,落实减负增效的教学改革目標。
参考文献:
[1]张立辉.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02):1.
[2]缪淑梅.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的有效教学策略探索[J].明日,2021(11):1,3.
[3]陈宏青.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的有效性策略[J].亚太教育,2021(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