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带”工作法构建高校学生工作新模式刍议
2022-03-27齐晶齐茗秦晓梅
齐晶 齐茗 秦晓梅
摘要:在高校“大思政”背景下,学生工作需要创新模式,以活动带氛围、榜样带学风、支部带品牌、专业带实践为主要内容的“四带”工作法,在学生思想引领、学业发展指导;中共党史学习、青年传承担当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四带 高校 思政育人
学生的管理与教育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要内容,高校要把牢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就需要以基层团建工作为基础,选树新时代青年典型,形成经常性品牌活动,培养有本领、有担当的高水平接班人才,探索实践高校思政工作特色育人的“四带”工作法。
一、活动带氛围,走好思想成长路
高校重视青年思想引领,每月可以开展一次精品主题团日活动,团总支确定主题、学生组队申报、招标大会投票竞标承办权,团日活动实行“招投标”“三步走”方式,前有活动备案,中有互观互学,后有总结交流,让学生真正成为团日活动的主人,让团日活动最大化的被学生喜爱和领会。每学期举行人气团日活动评选,大大提高团日活动的质量,团日活動做得既有趣又有“料”,用贴近学生的方式进行思想教育,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引领学生思想成长。
同时,要激活团支部这一基本单位,制定“活力团支部”评选办法,对团支部量化管理,每学年举行一次团支部风采展示大赛对优秀支部进行表彰,发挥优秀支部、团员的示范作用,激发各支部干事创业的热情,调动每一位青年团员的积极性,在“总—分—总”活力建设中为学生思想成长营造良好氛围。
二、榜样带学风,走好学习共赢路
高校应该注重榜样力量在学风建设中的发挥,从“个人”“宿舍”“班级”“学院”四个层面入手,实施“学生干部学业预警制度”,对学习成绩不达标的学生干部及时“换血”,设置“学霸栏”“百词斩词霸”“考研笔记柜”等展示空间,比如从入党积极分子带头早读引领学院学风,保证“领头羊”效应;按职业规划组建考研宿舍,在宿舍内部和宿舍之间形成“比、学、赶、超、帮”的良好学习氛围,优化“小环境”的带动作用;每学期初举办学业分析报告会,组织各班级汇报上学期学习情况以及新学期学习措施,每学年举办“优良学风宿舍”与“优良学风班级”评选工作,并组织“学风建设表彰大会”,对优秀者进行表彰展示,并由他们形成学风宣讲团,通过典型教育让学习成为一种风气,实现了四个层面的学习“共赢”。
树立榜样力量后,更要大张旗鼓地宣传优良学风班级及宿舍的相关事迹和典型,形成榜样示范作用,并且在评选答辩会上邀请全体辅导员共同参与,广泛重视,目的就是通过精准化的优良学风班级评审、优良学风宿舍创建及“十佳学习标兵”等专门的学业评优活动,明确目标导向,鼓励从学生到宿舍到班级根据量化指标在学业上严格自我要求,端正学习态度,树立优良学风。
三、支部带品牌,走好红色传承路
红色文化的学习与传承是武装大学生思想的重要内容。高校可以将红色文化的学习与专业提升相结合,根据不同专业的不同需求,制定了菜单化的学习选题目录。比如汉语言文学团支部通过吟红色诗词、读红色作品、研红色经典、诵红色家书学习红色文化;广播电视学团支部通过观红色电影、看红色照片、睹红色文物学习红色文化;汉语国际教育团支部则可以通过悟红色精神、随红色地标、履红色印记学习红色文化。活动期间由各支部自行申报选题,建立高校支部学党史专题清单,打造“一支部一品牌”,为青年学子提供了个性化的红色文化学习营养大餐,有效突出“青”字号品牌的育人品牌,实现了红色文化学习和支部品牌建设的双向互动。
为创新高校红色文化学习新形式,可以以学习红色文化短视频形式领学,每周接力推送两期主题,围绕各支部选题主线,精心设计视频拍摄脚本。在表现形式上运用青年学子感兴趣的纪实手法进行拍摄,作为支部特色学习纪录片,提高了青年学子对于红色文化学习的兴趣。在视频中将红色诗歌、红色家书等学习内容以课堂形式呈现出来,为青年学子带来生动的红色文化学习主题课堂。
红色文化学习活动要实行两种管理,一是过程化管理,备案选题、开展活动、总结反馈三步走,步步有反馈、件件有考核,二是目标化管理,将红色文化学习活动考核与活力团支部评选相结合,充分调动支部活动积极性。
四、专业带实践,走好传承担当路
社会实践因结合专业优势,比如对于文科专业,可以启动社会实践非遗专项与志愿服务国学专项。汉语言文学、广播电视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子们分别用口述史、纪录片、传统文化课堂等形式传承潍坊市非遗文化,社会实践中专业老师全程指导,辅导员“保驾护航”,师生同心同力。以项目化管理方式实现专业与实践的深度融合。
志愿服务队也可以日常化地致力于国学经典教育,如结合学子专业特长与服务盲校所需,参编诗词教材应用于盲校课堂。作为师范生,队员们可以采取生动的教学方法,调动起盲童学习国学的积极性,在志愿服务中精进专业、升华价值。
高校“四带”工作法将教师引领与学生实践相结合,满足共性与突出个性相统一,凝聚多方力量,服务广大青年,创新了育人模式,提高了育人“温度”,保证了育人质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参考文献:
[1]李璞: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