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治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合理路径
2022-03-27王辉
王辉
摘要:在知识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家长认为,孩子的教育不应该输在起跑线上,对此应从幼儿园时期就主抓孩子的教育。许多教育者也提出“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观念,这与幼儿身心发育是否相符,能够促进孩子健康发展,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探讨治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路径,这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治理;幼儿教学小学化;路径
引言:针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理论,需要做到从整体角度分析,考虑到幼儿处在身心发育的基础时期,若是采取拔苗助长的方式,会违背幼儿接受和学习新鲜事物的规律,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应结合现实幼儿教学情况,分析幼儿教育小学化因素,提出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解决措施。
1 幼儿教育小学化主要因素
关于幼儿教育小学化,成为学校和家长的一致倾向。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家长对孩子有着过高的期望,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后有出息、有作为,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家长会给孩子设置较多的学习内容,忽略幼兒的学习能力和接受度;通过给孩子安排舞蹈、英语、数学等,获取他人对父母、对孩子的赞美;虽然该做法短时间内有效,长此以往会极大降低幼儿兴趣爱好[1]。其次,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具有高度的衔接性,为了让幼儿提前适应小学环境,教师会根据大班幼儿的学习情况,设置相应的小学知识,忽略了知识难易度,超出幼儿对知识的接受范围;期间由于教师专业素养参差不齐,会阻碍幼儿教育发展,一味地采取激励幼儿方式,会使得幼儿出现竞争行为,这是提前迈入小学化的表现。最后,幼儿教育受到国家政策影响,特别是应试教育的执行,在幼儿教育中也比较常见,这与幼儿认知水平极为不符,或多或少还会造成幼儿步入小学阶段后出现惰性心理。
2 当前幼儿教育小学化实施现状
2.1 对幼儿教育小学化具有争议性
1990年前后,幼儿教育小学化被率先提出,人们认为学前领域与小学教育存在相同之处,包括教学方法、管理模式等,但该理论是否可行,尚未得出确切依据。一般来说,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执行,需要具备三个条件,即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堂组织完全一致。实际幼儿教学中,无法做到所有环节全部统一,由于幼儿阶段与小学阶段不同,幼儿之间个性化差异显著,其身心年龄较小、认知水平有待提升,若是过早的贯彻幼儿教育小学化,势必会使幼儿丧失兴趣爱好。
2.2 幼儿师资队伍无法肩负幼儿教育小学化重任
当前幼儿师资队伍不健全,因福利薪资水平低,使得人员流失率大,许多幼儿教师并不是专业出身,专业能力素质在教学中稍显不足。对于幼儿教育小学化,幼儿师资队伍无法与小学师资人员相比拟,尤其是农村幼儿园,幼儿教师日常教学具有较大压力,再增设幼儿教育小学化目标和内容,主客观上增加各种问题难度。此外,幼儿教育小学化,缺少合理政策支持,幼儿园在日常教学中,采取随大流、传统教学的方式,使得幼儿教育小学化面临各种困境[2]。
3 治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合理路径探讨
3.1 循序渐进地确立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发展进程
为从整体上推进幼儿教育小学化发展,需要具备法律保障,有关部门应根据幼儿教育现状,及时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促进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的有机结合。具体来说,应以法律途径,采取分区的幼儿教育管理,确保幼儿到小学的高效衔接。同时,兴趣教学在幼儿园中十分关键,需要定期巡检和随机检查,健全幼儿园管理制度,避免幼儿教育过于形式化,促进其良性发展。
3.2 注重幼儿主体成长需求
幼儿作为主体,教师应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在实际教学中,满足幼儿成长需求,根据其兴趣爱好和年龄特点,激发幼儿求知欲,提高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幼儿自主性的探究学习。同时,教师应合理应用新型教学模式,如情景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分层教学法,以此发展幼儿个性,达到寓教于乐的作用,最大化地保护幼儿快乐童年。
3.3 合理实行家园共育
在幼儿教育中,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幼儿健康成长的程度,整个教育过程有着高度的综合性和系统性,对此应合理实行家园共育。家长应密切配合教师工作,遵循平等合作基本原则,共同商议幼儿教育的可行性策略,消除家长过渡盼望子女成才心理,使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有所好转[3]。此外,幼儿园构建一支高能力、高素质师资团队,确保优良的教育质量。
结束语:幼儿教育是幼儿的基础教育,对幼儿的成长十分关键,更是迈向小学阶段的启蒙时期,对此应认真看待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切忌操之过急。教师应以幼儿为主体,学校、家长、社会密切配合,根除幼儿教育小学化不正当的教学行为。
参考文献:
[1]常宏,张霞.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分析及治理建议——以生态系统理论视角[J].学前教育,2021,25(21):16-19.
[2]王宁浚.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原因及应对策略[J].西部学刊,2021,16(19):116-119.
[3]梁鑫磊.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及应对措施分析[J].读写算,2021,21(27):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