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童诗,构建孩子美好精神家园
2022-03-27金兰娟谈黎敏
金兰娟 谈黎敏
摘要: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中国文化有着浓厚的底蕴色彩,其中诗歌是中国文化传承和延续的那一抹不可或缺的色彩。诗歌是众多文学之中的上等作品,它是人类思想进步的结晶,人类的智慧借着诗歌绽放着耀眼夺目的光彩。因此运用朗朗上口的诗歌传授古人的智慧與思想已成为教育界的主流教育方式。而在小学阶段孩子的可塑性很强,很容易被一些美好的事物所吸引,而童诗独具特色的文学色彩是构建孩子美好精神家园最好的文学作品。
关键词:童诗 构建 美好 精神家园 良好品德 开启智慧 美好世界 美好情感
引言:
诗歌作为我国的经典文化,而童诗也传承了经典文化的特色,在此基础上童诗还具音乐节奏般的韵律,并运用清新自然的语言构建出一幕幕生动活泼的场景。因此运用诗歌教学可以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构建出孩子美好精神家园。以下就如何“用童诗,构建孩子美好精神家园”做主要论述。
小学语文教学老师要想运用童诗构建孩子美好的精神家园,需从德、智、美、情,四个重要方面给孩子们播种和传授美好的精神食粮。
运用童诗构建良好品德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现代科技新时代,新颖的教育方式与方法不断刷新学生和家长的认知,但是无论教育科技如何迅速发展,德育仍然是“五育”教育之首,只有首先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思想,才能更好的开展其他方面的教育,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从古至今蕴含德育的诗歌数不胜数,有抒发爱国情怀的,有蕴含雄性壮志情怀的,有抒发忧民爱民情感的,还有感谢朋友、弘扬亲情的诗歌,老师在讲解童诗的时候可以把这些情感循序渐进融入到课堂内容之中,以优美和充满童趣的诗歌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品德。例如:《画鸡》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这首诗描绘了雄鸡威武、高洁的形象,赞颂了雄鸡轻易不鸣,鸣则动人的品格,同时也表现诗人渴望成为时代先驱的伟大志向,这首诗既生动又形象还充满童趣,而雄鸡是每个孩子在实际生活中可以见到的小动物,因此很容易产生共鸣的情感,教育孩子们学习雄鸡塑造自己威武而高洁的形象,都能做那只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雄鸡。
运用童诗开启智慧大门
智育,主要是对学生“知”这种能力的开发,以具有优美旋律,丰富而赋有童趣的诗歌来触动和震撼学生的心灵,开启学生智慧发展的大门。
“智力开拓”、“智力启蒙”、“智力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智力”俩字是许多家长和老师以及孩子听到最多的字眼,而充满童趣的诗歌无疑是开启学生智慧大门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例如:《画》这首诗,是一首山水田园诗,画中有山有水;有花有鸟,诗人把原本静止的画变成了鲜活的景象,山是苍翠的山,水是流动的水,花是绽放的花,鸟是欢鸣的鸟,老师在教学时可以运用这幅赋有动感的山水画把孩子们带入诗境之中,引导学生产生与诗人产生共鸣的情感,由此便很自然亲切的开发了学生“知”的能力,促进了学生智力的发展。
运用童诗构建美好世界
美好的东西可以给人们带来身心的舒适愉悦,无论是美丽的景色;还是美好的生活;或是美好的愿望,都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由此“美”字可以形容很多事物,但是美丽的景色可以带动孩子构建美好的愿望,给学生构建美好的精神家园。例如:《春晓》这首诗为孩子们展现了一副优美的雨后春景图。到处小鸟的叫声表达诗人对春景的喜爱,风雨吹落春花又表达诗人珍惜春光的细腻情感。美好的春景图展现出好好珍惜时光,尽情享受这生机勃勃的春景,老师可以利用这首诗传授学生好好珍惜现在的学习时光,好好享受现在和平而又美好的世界。
运用童诗传授美好情感
母爱是世界上最无私的爱,母爱贯穿每个人的一生。每个人都必须尊敬自己的父母,感激父母给予那无私的爱。从古至今关于弘扬亲情母爱的诗歌不计其数,可见母爱是人类情感最美好的情怀。而小学生根据其年龄特点更容易接受来自母爱孕育的美好情感,不由就会联想到那首朗朗上口的童诗《游子吟》,这首诗通过母亲缝补衣衫的动画和作者细腻的心里描绘了既表达的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也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感激以及深深的爱与尊敬。老师可以通过这首诗给学生传授美好的情感,例如可以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母亲对自己表达爱的方式,仿写一首关于母爱的童诗,通细腻而又伟大的母爱让学生感受这世间最美好的情感,进而帮助学生构建美好的精神家园。
结语:
童诗是一个美妙的花园,每个文学教学者都应该和孩子一起走进美好的童诗花园,和孩子一起去发现和感悟生命的真谛,让诗的美好灌溉和滋润孩子们的心田,让美好的童诗成为孩子们的精神食粮,借此构建孩子们美好的精神家园,用儿童诗这把赋有智慧的钥匙开启孩子们的心智之门,让孩子们在充满美好的梦想的今天张开双臂去拥抱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李国珍《浅谈小学语文低年级儿童诗教学》——《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3年47期
【2】吴建荔《儿童文学教学中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龙岩师专学报;2004年S1期
【3】王林波,吴勇.让表达充满童趣——《学写儿童诗》课堂实录及点评[J].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20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