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出核心素养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2022-03-27任约梅

学校教育研究 2022年6期
关键词:自主学习习惯培养

任约梅

摘要:本文根据“核心素养”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的要求,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了适应学生终身学习与自主发展需要的十一种自主学习的习惯与方法。

关键词:核心素养;自主学习;习惯;培养

“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強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对于教师而言,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综合发展学生的认知、情感、行为三大心理结构主体。在三者中认知是导向,情感是主导,行为是主体。因而“核心素养”更加关注学生的自主发展,而自主发展离不开学生时期的主动学习习惯的培养。据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的最终教育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主动学习习惯,为学生终身自主发展打基础。

自主学习习惯是在学习活动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获取知识的行为特征。那么突出“核心素养”应该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呢?

1.主动学习的习惯。主动学习是学生个体充分发挥主观的能动性,依靠自身能力进行独立自学的一种学习方式。养成了主动学习的习惯,对个体而言就是走上了主动获取知识之路。

2.深层阅读的习惯。阅读是主动学习的一种主要形式,通过对教科书的深层阅读,可以独立领会更深层次的知识,把握概念的本质内涵,分析知识的前后联系,反复体味,理解教材,深化知识,形成判断大是大非问题的能力。

3.对比分析的习惯。每个个体通过阅读将书本知识进行内化,将书本知识内化为个人知识的过程,都会有个人的思维线索,切入口和方式,内化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设立,细节问题的解决等都会带有个人色彩或受个人经历,体验限制。因为对于自学者而言,当前书本知识是新的知识,出现把握不准的现象很正常,因此,需要老师的引领和指导。当老师讲完一节课或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面后,及时将老师的思维线索、切入口和方式,老师对教材的处理,细节问题的解决等等与个人当初主动学习的对应环节进行比较、分析有助于提高个人的鉴别能力,消除思维的误区,修正解决问题的方法,更有利于下一轮自学能力的提高,进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与效率。

4.独立练习的习惯。这里所说的独立练习,并非仅仅指不参考或抄袭他人的解题过程或答案。还指在听完老师的授课或讲解的例题后,熟读教材,笔记或其它资料,然后完全抛开这些,进行练习,不搬不套。这样既消除了依赖心理,又能提高自信心,既巩固了知识,又能提高学习的独立性。不致于在下次面临类似问题时处于似是而非的状态,更能消除个人对知识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

5.练习后反思的习惯。练习的完成,对于牢固掌握某个知识点或知识面而言,只是一个环节任务的完成,并非大功告成。更重要的环节在于将知识引申、扩展、深化,因此,练习后的反思就显得更为重要,一般来说,某项练习做完后,最起码要进行下面五个层次的反思,①用什么方法做出来的?②解题的依据是什么?③解题的思路与切入点是什么?④还有其它方法吗?若有,比较而言哪种方法更好?⑤能否合理地将问题变成条件,将条件变成问题,并进行有效的解决,当然,如果解题出现错误,更要进行反思,错在哪里,根源是什么?将你的思维引向误区的是什么?发生歧义的点是什么?解答同类问题对于自己而言要注意哪些事项?如何克服常犯的错误?什么时候开始?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进行有效的量的积累,为产生质的飞跃作准备。

6.及时反馈的习惯。反思之后,多少不一会有所获或者会产生新的疑问。如果依靠个人的能力解决不了,要及时向老师反馈,以便及时解决问题,巩固练习成果,若放置的时间过长会发生遗忘,因为此时的疑问是带领悟性色彩的新发现,具有灵感意味,若不及时抓住并解决之,遗忘之后想再回忆起来就很难,既耗时,又费精力,还会产生对个人记忆能力的怀疑。因此,及时反馈是巩固知识,积累新知识,抓住灵感的有效途径。

7.相互交流的习惯。同学之间进行学习和思想的交流,有利于启发自己的新思维与新方法的产生,是诱发个人产生联想的新途径,新层面,新角度。因为每一个学习个体的经历、阅历、体验、感受不同,解决同一问题的思路、方法、层面、角度与切入点,会各有所异,可以通过相互间的交流,互相取长补短,启迪自己的新智慧,引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同时,相互交流的表达准备会在不自觉间进行逻辑性思维,使自己所要表达的东西条理化,层次化,无形中为自己梳理知识作出了必要的准备;对产生适合自己掌握知识的新方法,均有事半功倍之效。

8.观察思考的习惯。观察被善于学习的人们称之为学习的“门户”,思考被人们称之为打开智慧宝库的“天窗”。将观察与思考进行有机的结合,有利于大脑对所获信息进行及时的加工,总结出所观察事物的特征和一般规律。因此,可以说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是获取知识的途径,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环节。对于学生而言,观察与思考的有机结合是建立感性认知的基础,是透析客观事物的基石,是认知客观事物的有效途径,是抽象出客观事物基本特征和一般规律的必要条件。恰当的观察方法和敏锐的观察能力是攻克实验学科知识堡垒的有力武器,观察和思考的有机结合是牢固掌握实验学科知识和层次分明地描述观察所获的好方法,好途径。

9.寻根问底的习惯。这里所说的寻根问底并非简单地提出几个为什么,而是通过深思熟虑之后提出系列的递进式的为什么,通过解答所提出的为什么来寻求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中职学生的学习,是为将来终身学习所作的必要准备,带有主动性的要求,因此最忌死记硬背,特别是理工科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弄清楚道理。不论学习什么内容,都要给自己提出系列的、递进式的为什么,然后一一解答,只有这样个人的所学才算得上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或许在解答自己所提出的为什么时要用到的知识超出了中职学段所学的知识范围,但不要紧,相反的,这样做了,有利于激发求知欲和探索欲,而且可以产生一种无形的摧促力,促使自己扩大知识面,增加知识的深度。自己提出系列的、递进式的为什么并逐一解答,不仅可以培养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养成思考的习惯,更是一种很好的思维品质训练方式。

10.梳理知识的习惯。中职学段所学的每门学科都有其自身的知识结构系统,每册教科书的前言,每个章节的导读都有介绍。深读这些有助于了解本册书,本章节的知识体系,利于从整体上把握知识。时刻将前言或导读的内容在头脑中回放,有利于弄清楚当前学习的内容在整个系统中的位置,这样做了会使个体所学的知识更容易把握。如果在学习中习惯于跟着科任教师一节一节的走,一章一章的学,不注重章节与学科整体系统之间的关系,所获取的知识必然是零散的、无序的,随着所积累知识的不断增加,就会感到内容杂乱无章,没有头绪,增加记忆负担,使自己感到效率低下,乃至力不从心。将所学知识进行有序的整理,进行梳理归序,不但便于记忆,储存,留出大脑的储存空间,而且便于有序的快速而顺利的提取与再现,因此,梳理知识是个体提高学习效率,提高自我学习效能感的最佳途径。

11.联系生活实际的习惯。学校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学生走向社会后,能够用所学知识与原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课堂教学互动有必要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学习的习惯。

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是中职学生将来终身学习的基础,因此,必须在课堂教学互动中打好这个基础,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服务。

参考文献:

【1】欧青花. 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理科考试研究》 2018年12期 期刊

【2】赵占良 谭永平 .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彰显教材育人价值,《课程.教材.教法》 2020年01期 期刊

猜你喜欢

自主学习习惯培养
习惯
上课好习惯
好习惯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