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态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2022-03-27冯少兰
冯少兰
摘要:近年来,音乐素质教育主题下,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自学能力,因此,教师应自主创新教学方式,提高音乐课程的教学效率。体态律动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能有效培养学生的音乐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推动音乐课堂教学的成功发展。音乐课堂教学中体形和节奏的运用,使原本枯燥的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丰富了教学内容,改进了教学方法,给了学生独特的体验,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词:体态律动教学;小学音乐教育;应用研究
前言: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满足学生未来发展的规律性,应不时开发体态律动的教学方法。体态律动课堂教学的有效应用,可以在较高水平上提高音乐课文化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增强学生的音乐素养,合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确立体态律动课堂教学在音乐课文化教育中的使用价值,并积极推广其应用对策。进而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1音樂教学中体态律动教学的重要性
在今天,由于小学教育的逻辑思维和方法陈旧而传统,小学生学习音乐专业知识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并没有得到更快的激发和唤起,不利于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发展以及对音乐知识不感兴趣,也不利于提升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水平。据此,在音乐课课堂教学中应用体态律动教学策略,可以更快地培养和激发小学生学习音乐专业知识的兴趣和爱好,促进合理自主创新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促进小学生能够更迅速地合理有效地结合歌曲和体态律动,从而促使学生更快地掌握歌曲的专业知识和内容。此外,体态律动课堂教学的应用,可以使音乐课程的专业知识更加品牌化、丰富多彩,也可以让一些抽象的乐理知识越来越实用,让学生在体态律动教学中得到应用。还能更快地理解和应用乐理知识,塑造和提高小学生学习音乐专业知识的工作能力,促进小学生音乐素养的合理提升,增强小学生的身体美感。在活跃音乐课堂的教育氛围的同时也能促进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体态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2.1应用体态律动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因为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或欣赏分析歌曲的能力通常比较有限。因此,为了合理塑造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歌曲的审美能力,教师以科学、合理、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极为重要。其中,影响学生学习、训练和欣赏歌曲的关键要素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方面是学生自身歌曲认知能力和歌曲理解能力的局限。因此,教师在根据体态律动课堂教学塑造学生歌曲审美能力的过程中,也应从这两个层面入手。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小提琴协奏曲《四季》带领学生首先向学生详细解读歌曲的主题和表现特点,使学生全面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然后带头让学生们随着背景音乐的节奏摇摆,让学生们在听音乐和身体主题活动的过程中,对四个季节的音乐家印象有一个形象,以及他们歌曲中听到对四个季节的描述,从而感受的变化,为此在音乐创作中合理加强对学生感受的正确认识,同时大大提高学生对音乐课程培训的积极性和学习训练的主动性,促进学生对音乐的全方位欣赏。
2.2应用体态律动课堂教学,提升课堂多样性
体态律动的教学策略本身是多样的,可以摆脱以往歌曲教学课堂教学策略单一、枯燥的问题。对于以往的音乐课程全过程,很多小学生习惯了这种单一的教学策略,学习歌曲的积极性大打折扣。对教师的教学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而如果教师根据体态律动的教学策略和方法继续应用,这种情况可以得到很好的改善。课前,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策略安排学生教一些歌曲。比如让学生手牵着手围成一圈,然后教师逐渐演奏音乐,并规定小学生要跟着背景音乐的节奏走路。当背景音乐的节奏变化时,学生走路的角度也需要改变。在这个环节中,同学们要想走在正确的方向,就必须投入足够的精神去聆听音乐的节奏和韵律。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歌曲的节奏,让学生加入一些拍打和跳跃的姿势,提高学生的自学体验。
2.3应用体态律动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在体态律动的教学法下,中小学生在音乐课上可以在教师的帮助下,根据肢体动作来表达。传统的音乐课教学方式对提高学生的训练主动性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没有明显的效果。在音乐课的课堂教学中引入体态律动的教学策略,可以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感受到歌曲的节奏,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并根据对歌曲本身的理解,帮助学生提高歌曲的主动性,进而提高教学水平。比如,在学习训练节奏的时候,老师可以在具体的教学课上添加一个节拍姿势,让学生感受节奏,只有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音乐的乐趣,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4应用体态律动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节奏感
提高学生的节奏是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有效途径,也是音乐课文化教育的重点课程目标。节奏比较欢快的纯音乐通常能给人一种温暖、轻快的感觉。节奏缓慢的歌曲往往会让人感到沉重和悲伤。体态律动课堂教学节奏感明显,在音乐课文化教育中的高效应用,可以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随着身体的节奏,全方位感受歌曲的节奏。对音乐和歌曲所体现的情感,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和对歌曲的感知能力。因此,音乐教师在具体的音乐教学课堂工作中应积极运用体态律动课堂教学,合理加强学生对歌曲的正确理解和认知。例如,音乐教师在带领学生跳舞曲时,可以播放视频中的经典舞曲,并随着舞曲的节奏带领学生进行扇子舞,让学生在健身的过程中学习。这样,我们可以进一步感受舞曲的韵律和优雅,从而合理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课堂参与度,同时全方位强化学生的节奏感。
结论:总的来说,音乐教师应充分确立体态律动课堂教学在音乐课文化教育中的关键应用价值,结合实际歌曲课程内容和歌曲教学理念,积极运用体态律动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节奏,正确引导学生认识音调,提高学生的歌曲审美能力,从而合理提高音乐课的教学和课堂水平,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杨小康.体态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J].学周刊,2022(06):161-162.
[2]卢芬芬.体态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J].新智慧,2021(31):16-18.
[3]詹玥.体态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探讨[J].智力,2021(22):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