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条件性知识的优化措施
2022-03-27庄可
庄可
摘 要:幼儿教师通过学习条件性知识后,才能够了解幼儿的需求、幼儿的认知起点,掌握幼儿的心理特点。幼儿教师通过条件性知识学习还可以了解自身教学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对幼儿的学习过程会产生怎么样的影响。条件性知识是幼儿教师“职业身份”的标志,幼儿教师只有精通条件性知识,才能科学地、准确地把知识和技能更有效地传授给幼儿,才能够促使教学发挥最大的功能。
关键词:幼儿教师;条件性知识;幼儿教学
高效的教学有赖于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展现深厚的学科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丰富的实践性知识,以及扎实的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等条件性知识。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的林崇德认为“教师的知识结构可以分为四种类型: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文化知识。幼儿教师的条件性知识是指幼儿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知识、心理学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等”。条件性知识是幼儿教师“职业身份”的标志,幼儿教师只有精通条件性知识,才能科学地、准确地把知识和技能更有效地传授给幼儿,才能够促使教学发挥最大的功能。
一、幼儿教师需要构建“教育学思维”
(一)幼儿教师要加强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
时代的日新月异是幼儿教师知识面临的第一挑战,新时期的新课程、新理念对幼儿教师的知识水平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当今社会赋予幼儿教师更多的责任,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期望。新世纪的职业教育事业发展很快,幼儿教师的教学工作如何跟上时代的步伐,这是幼儿教师面临着的重要挑战。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可以让幼儿教师掌握教育领域的基本原理,深化对教育学基本知识与原理的掌握,领悟教育学有关原理的研究思路与方法技术,从而促进教育能力的提高。
(二)幼儿教师要强化教育法的学习
幼儿教师通过教育法的学习才能够意识到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心中有法律,用法律规范自己,使自己成为知法、守法的幼儿教师。教育相关法律是幼儿教师的行为规则,学习教育法后,幼儿教师可以清楚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做了不能做的事情以后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近年来,幼儿教师违法的案件不断发生,其中一方面的原因就是很多幼儿教师对自己的行为及其后果并不知晓。如果幼儿教师多了解法律方面的基本常识,这种情况是可以避免的。
(三)幼儿教师要加强教育技术运用能力
幼儿教师要认真学习教育技术新知识、新技术,提高驾驭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水平。幼儿教师在教学中使用PPT展示教学内容,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幼儿教师借助网站获取新的知识并渗透到教学中,可以保证教学内容不与社会发展脱轨。幼儿教师通过应用音频、视频、数码图像,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让幼儿更生动形象地感受学习的乐趣。幼儿教师必须将教育技术有效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真正让教育技术为提高教育效率服务。
(四)幼儿教师需要有深厚的教育史知识
历史是认知过去的学问。新教育政策是在旧政策的基础进行改良或创新,所以不了解历史,就无法计划今后,更谈不上取得进步。学习历史不单是要吸取前人的教训,而是透过了解过去而更了解现在。幼儿教师学习教育史才能以史为鉴,高瞻远瞩,指导现在和未来。所以学习历史并非是一直在学习过去,否则会越来越退步。通常不了解教育史学的幼儿教师对时事缺少自己的看法,或是没有很好的见解,缺乏对事情的批判能力。
二、幼儿教师要增强“心理学意识”
(一)幼儿教师要认真学习“普通心理学”知识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思想与行为的科学,当中提及人的成长、认知、教育、学习、习惯,以致病态的心理等。人类的每一种行为和心态,基本上都能以心理学的角度去解释。幼儿教师要掌握心理学知识,才能懂得幼儿在成长时期所存在的危机和心理矛盾,才能够使用恰当的教育教学方法。学习心理学有助于幼儿教师了解自身,加强自我修养。学习心理学,能开阔幼儿教师的视野。幼儿教师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能丰富思想和观点,对幼儿教师开展教育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二)幼儿教师要熟悉“发展心理学”知识
幼儿教师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建构幼儿的心理,要从生命全程的角度去分析幼儿的心理发生、发展的规律及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发展心理学主要是研究人类随着年龄的增长时在发展过程中的心理转变,其中儿童期是发展心理学的重点部分。通过发展心理学的学习,可以了解幼儿心理与成人心理的差异、了解幼儿的心理发展过程是怎么样的,以及当幼儿在不同时期有心理障碍时应当如何处理。幼儿教师通过学习发展心理学,可以对幼儿的发展心理的各个阶段有清楚的认识,特别是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几个“关键期”的心理特征有充分的了解。
(三)幼儿教师要精通“教育心理学知识”
教育心理学就是学与教过程中方方面面规律的科学,幼儿教师拥有教育心理学的专业知识,才能够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征及个性差异,才能够了解幼儿的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才能够不断提升幼儿的认知内驱力。幼儿教师只有将科学的教育理论应用于教学中,才能够有利于幼儿创新思维的激发,才能够有效提高幼儿的学习效果。幼儿教师必须学习教育心理学理论,才能够适应新世纪的教学需求,才能够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三、幼兒教师要提升教学法(PCK)水平
(一)学习教学法知识,掌握学科特点和规律
学科教学法知识(简称PCK)是幼儿教师对特定的学习主题内容进行转化和表征,并对幼儿的学习困难进行预测,适应幼儿的差异,用幼儿可以理解的方式进行教学的知识。国内的师范院校根据不同的学科都相应地设置了教学法课程,其目的就是让师范生能够掌握课程的特点和规律,懂得采用适当的教学法来指导教学。只有在此基础上,幼儿教师才能够设计好教学,才能够在教学中激起幼儿发现、探索和创造的欲望。
(二)学习教学法知识,让学科教学具有个性化特征
一位优秀的幼儿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教学法知识,作为教学前的准备、教学中的依据与教学后的反思。幼儿教师在教学前学习掌握的教学法知识,必须要达到既广博又深刻的程度。在教学中,幼儿教师必须不断地吸取新知识,充实更新自己的教学法知识。幼儿教师的教学法知识还要与其他相关学科相互渗透、融合,并结合幼儿教师的“通识性知识”,形成幼儿教师个性化特征的“教学法知识”。
参考文献:
[1]辛涛,申继亮,林崇德.从幼儿教师的知识结构看师范教育的改革[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9(06).
[2]李恩慈.论教育法对教育权的规范和保护[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6).
[3]赵厚福,刘兆臻.教育技术的技术本质与定义[J].电化教育研究,2005(02).
[4]郭法奇.再论什么是教育史研究[J].教育学报,2009(04).
[5]王力娟,张大均.当代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多元取向及发展趋势[J].中国教育学刊,2007(02).
[6]王娜.学科教学法知识的概念、内涵及价值[J].当代教育论坛,2011(03).
[*本文系嘉应学院2021年度基础教育研究课题《基于安吉游戏背景下幼儿教师知识结构存在的问题及构建策略研究》(课题编号:JCJY20212009)的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