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支持对高职残疾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

2022-03-27刘海燕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2年2期
关键词:心理资本社会支持就业能力

刘海燕

关键词:社会支持;心理资本;就业能力;残疾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04-0189-04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假设

随着我国残疾人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残疾人获得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機会,残疾大学生毕业人数逐年上升,他们的就业问题愈发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相关研究表明,残疾大学生就业率逐年下降,就业质量越来越差[1]。已有研究表明,造成残疾大学生就业质量下降的原因是多元的,残疾大学生自身的就业能力,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就业和职业生涯发展[2]。在新的就业形势下,要从根本上解决残疾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关键在于提高自身就业能力。

就业能力是个体对工作和职业具有主动适应性的一系列能力,是一种内嵌于个人特征中的心理社会建构[3]。资源保存理论认为,就业能力是个体职业生涯过程中的一种资源,对个体获得新资源(就业)具有积极意义[4]。有研究表明,大学生就业能力对就业结果具有正向预测作用,拥有较高就业能力的大学生,能更好地适应工作[5]。就业能力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心理因素[6]。其中,外部环境中的高校、家庭等因素会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7],内部的乐观、自我效能等心理因素也会影响就业能力,尤其是工作中的适应能力[8]。

社会支持作为影响个体就业能力的重要外部因素,是指运用物质和精神手段对社会弱者进行无偿帮助的一种社会行为[9]。目前,绝大多数研究认为,大学生拥有的社会支持越多,获得的社会资源就越多,就业能力就越强[10]。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设H1:社会支持能够正向预测高职残疾大学生就业能力。但是,社会支持影响就业能力的路径是直接还是间接的仍存在争议。外因通过内因对个体产生影响,社会支持有可能通过一些内部因素间接影响就业能力。通过对相关研究分析发现,心理资本是一个重要的内部因素。心理资本是个体在成长和发展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11]。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设H2:社会支持能够正向预测高职残疾大学生心理资本。社会支持作为一种积极的外部资源,可以帮助个体获得积极的心理资源,积极的心理资源又可以进一步帮助个体在就业情境中获得各种稀有资源。心理资本作为个体积极的心理状态很可能充当社会支持效应的中介变量。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设H3:心理资本在社会支持与高职残疾大学生就业能力之间起中介作用。

目前有关社会支持、心理资本和就业能力三者关系的研究成果十分有限,有待进一步证明这三者可能存在关系。而且现有研究多是围绕普通大学生展开,很少涉及残疾大学生群体。基于此,本研究以高职残疾大学生为调查对象,探索社会支持影响就业能力的心理机制,重点考察社会支持是否通过心理资本间接影响就业能力,以期为提高残疾大学生就业能力提供理论依据。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以班级为单位,对长沙职业技术学院特殊教育学院的听力残疾大学生进行调查。本次共发放问卷280份,回收有效问卷251份,有效率达89.64%。其中,男生占51.39%,女生占48.61%;一年级占39.44%,二年级占29.08%,三年级占31.48%;城镇占21.51%,农村占78.49%。

(二)研究工具

社会支持量表(SSRS)。采用肖水源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该量表包含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3个维度,共10个题目。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alpha系数为0.855,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2/df=1.651,RMSEA=0.051,CFI=0.941,TLI=0.917)。

心理资本量表(PCQ)。采用国外学者Luthans编制、国内学者李超平翻译修订的心理资本量表,包括自我效能、希望、乐观、韧性4个维度,共有24个题目。本研究中,量表的Cronbach’ salpha系数为0.941,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2/df=2.144,RMSEA=0.068,CFI=0.921,TLI=0.911)。

就业能力量表。采用张瑞编制的大学生就业能力量表,包括职业获得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2个维度,共有15个题目。本研究中,量表的Cronbach'salpha系数为0.963,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2/df=2.259,RMSEA=0.071,CFI=0.943,TLI=0.923)。

(三)统计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共同偏差检验、相关分析,采用AMOS21.0软件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和中介效应检验。

三、结果

(一)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运用Harman单因素法进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对社会支持、心理资本、就业能力的所有测量项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发现共有10个特征值大于1的公共因子,并且第一个因子变异解释率为32.26%,小于临界值40%,证明本研究不存在共同方法偏差问题。

(二)社会支持、心理资本与就业能力的相关分析

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见表1,社会支持与心理资本、就业能力呈显著正相关,心理资本与就业能力也呈显著正相关。这些相关性与理论预期的关系一致。

上述各变量的相关分析显示,社会支持、心理资本、就业能力两两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符合中介效应检验条件。首先,运用AMOS21.0对概念模型的适配度进行检验。模型的拟合主要指标CMIN/DF为2.06,大于2而小于3;RMSEA为0.065,小于0.08,AGFI为0.924;NFI为0.959,RFI为0.938;IFI为0.978;TLI为0.967,均大于0.9,模型与数据的适配度较好。中介效应模型见图1,社会支持对就业能力不存在直接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β=0.17,p>0.05),表明社会支持通过其他变量正向预测就业能力,证实了本研究假设H1。社会支持对心理资本具有显著的正向預测作用(β=0.66,p<0.001),证实了本研究假设H2。心理资本对就业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β=0.57,p<0.001),表明社会支持可能通过心理资本间接影响就业能力。

采用AMOS21.0中的Bootstrap进行中介效应检验,设定取样量为5000,置信区间为95%,如果置信区间不含0值,则表示影响效果具有显著性,检验结果见表2。研究发现:社会支持对就业能力的直接效果β=0.17,置信区间95%CI为-0.167-0.503,包含0,直接效果不显著;社会支持对就业能力的间接效果为0.37,置信区间95%,CI为0.236-0.814,不包含0,间接效应显著,说明社会支持完全通过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影响就业能力,证实了本研究假设H3。心理资本的中介效应为0.37,总效应为0.54,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值为69%。

四、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听力残疾大学生社会支持、心理资本、就业能力三者之间两两正相关。社会支持正向预测听力残疾大学生的心理资本,社会支持可以影响心理资本的4个维度。获得社会支持较多的大学生,可以感受到更多的理解、支持和鼓励,面对困难时更加坚韧,对未来有更好的期待,会更加积极乐观[12],更加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完成预期目标,自我效能感更高,希望的动力水平也会提升[13]。心理资本正向预测听障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心理资本水平越高,听障大学生就业能力越强,这与励骅等人的研究结论一致[14]。励骅等人认为,事务型心理资本包含的自信、乐观希望、坚韧性等因子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中的情绪、态度、意志力,人际型心理资本影响就业能力中的自我管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

进一步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心理资本在社会支持与听力残疾大学生就业能力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由此,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支持影响就业能力的作用机制,社会支持完全通过心理资本间接影响听力残疾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根据心理资本调节效应模型,心理资本通过调节作用影响结果变量[15]。受到良好社会支持的听障生,能感受到更高的自尊水平,高自尊的个体往往有更积极的自我认知和评价,也会更加自信和乐观,从而拓展个体的认知、行动的范围,获得良好的心理资本水平。而拥有良好心理资本的听障生,在面对挑战性的就业环境时有信心并能付出努力,能够灵活应对就业过程中的不确定性,进行积极归因,能够从就业困境中迅速复原并超越[16],从而促进就业能力的提升。

(二)相关建议

基于以上研究结论,高职院校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要重视残疾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不仅要给予其充分的社会支持,还要开发积极的心理资本。

一是依据残疾大学生的成长规律,实行个性化就业能力开发。残疾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要符合残疾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和生理上的特殊需要。高职院校应该将就业能力培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首先,注重素质教育,强化职业导向。加强残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挫折教育,提高学生就业心理与社会适应能力;加强专业知识教育和专业技能训练,提高职业生涯发展中的生存能力。其次,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强化残疾大学生就业认知和职业认同感,培养残疾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能力。最后,营造融合教育的环境氛围,提高残疾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打造无障碍的教育资源通道,使残疾大学生获得学习适应性;构建开放包容的人际交往环境,为残疾大学生建立广阔的朋辈群体圈层,使残疾大学生获得人际交往的适应性。

二是建立社会支持网络,提高领悟社会支持能力。一方面高职院校要积极提供有效的主客观支持,丰富残疾大学生就业社会支持网络。除了父母、亲人的支持外,高职院校还要充分发挥老师、同学、校友等在提供社会资源上的优势。高职院校教师应该多关注残疾毕业生的就业需求和心理状态,及时为其提供情感支持和工具性支持,如开展就业心理辅导,给出合理的求职建议,提供有价值的招聘信息,传授面试技巧等。高职院校辅导员应鼓励残疾毕业生朋辈之间相互帮助,通过朋辈心理辅导和经验分享,缓解残疾大学生就业焦虑,设立积极的行动目标。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提高残疾大学生的领悟社会支持能力。教师的关怀行为可以影响大学生的领悟社会支持能力。高职院校教师应该在日常生活中给予残疾大学生更多的关怀和帮助,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积极关注,并获得被尊重、理解,被肯定、信任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其领悟社会支持能力。

三是开发积极的心理资本,提高就业竞争力。残疾大学生由于自身的生理缺陷,心理资本水平普遍不高。高职院校应开发以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坚韧性为基本结构的积极心理资源,提升残疾大学生心理资本水平和就业竞争力。高职院校教师应为残疾大学生提供更多的课程实践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我效能感;引导残疾大学生设计目标合理、操作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就业希望水平;帮助残疾大学生正确分析就业形势,引导他们对就业困境进行积极归因分析,培养乐观的就业态度;引导其完善和提高自我意识,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通过就业典型的榜样教育和课外实践教育,培养残疾大学生面对就业挫折时的坚韧性人格。

参考文献:

[1] 孙晶华,艾民. 我国残障大学生就业难成因及政府责任[J]. 东疆学刊,2013,30(04):104-110.

[2] 徐超. 残疾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及对就业结果的影响[J].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6,46(18):84-91.

[3] Fugate,M.,Kinicki,A.J.,Ashforth,B.E.. Employability:A Psycho-social Construct,its Dimensions,and Applications[J].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2004(65):14-38.

[4] Hobfoll,S.E.. Conservation of Resources:A new Attempt at Conceptualizing Stress[J]. American Psychologist,1989(03):513-524.

[5] 乔志宏,王爽,谢冰清,等.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结构及其对就业结果的影响[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11,27(03):274-281.

[6] 李恩平,牛冲槐,董国辉.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结构维度探讨与对策建议[J]. 生产力研究,2010(03):168-170.

[7] 彭树宏. 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 教育学术月刊,2014(06):61-65.

[8] 朱新秤. 就业能力:内涵、结构及其培养[J]. 广东社会科学,2009(04):164-168.

[9] 陈成文,潘泽泉. 论社会支持的社会学意义[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06):25-31.

[10] 何安明,姚予丹. 大学生社会支持、心理资本与可就业能力的关系[J]. 信陽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8(04):27-30+36.

[11] Luthans,F.,Luthans,K.W.,Luthans,B.C.. 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Beyond Human and Social Capital[J]. Business Horizons,2004(01):45-50.

[12] 朱美侠,蔡丹,武云露,等. 大学生社会支持对乐观倾向的影响:心理弹性与心理一致感的中介作用[J]. 心理科学,2016, 39(02):371-376.

[13] 黎志华,尹霞云. 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希望的影响机制:自尊和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15,31(05):610-617.

[14] 励骅,曹杏田. 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就业能力关系研究[J]. 中国高教研究,2011(03):54-56.

[15] Baumeister,R.F.,Campbell,J.D.,Krueger,J.I.. Does High Self-esteem Cause Better Performance,Interpersonal Success,Happiness,or Healthier Lifestyles?[J]. Psychological Science in the Public Interest,2003(01):1- 44.

[16] 王尧骏. 心理资本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J]. 应用心理学,2013,19(01):65-71+79.

(责任编辑:邹宇铭)

猜你喜欢

心理资本社会支持就业能力
知识型员工心理资本提升策略研究
素质拓展与贫困生心理资本的关系研究
创业型大学青年教师心理资本问题探析
社会支持与员工工作满意度的相关关系
高校辅导员心理资本和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感恩、社会支持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测评机制建设问题研究
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试论高职志愿者的职业指导及社会支持对策
管理类本科生就业能力构成分析及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