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有效性分析
2022-03-26刘博孟喆
刘博 孟喆
胃癌是临床多发、常见疾病类型,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复发率及死亡率,患者发病后常见的临床表现为上腹疼痛、食欲缺乏、消瘦等,出现以上疾病表现后若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不仅会降低其生活质量,甚至直接对其机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1,2]。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与进步,微创治疗措施逐渐广泛应用于临床,对患者生存质量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主要是对98 例早期胃癌患者进行分析,表明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措施相比,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可以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抑制术后并发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8 年5 月~2019 年5 月本院收治的98 例早期胃癌患者,按照奇偶分组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9 例。对照组清扫范围D1、D2 分别为10 例、39 例;年龄34~75 岁,平均年龄(53.49± 7.17)岁;男29 例、女20 例。研究组清扫范围D1、D2 分别为11 例、38 例;年龄36~74 岁,平均年龄(53.18±6.94)岁;男27 例、女22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患者经临床诊断确诊为早期胃癌,且符合手术指征、可接受手术治疗;②本次研究内容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对此次调查内容保持全部知情态度,并自愿配合临床签署相关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患者存在重大疾病史、过敏史;②合并其他脏器疾病;③患者存在恶性肿瘤疾病;④患者依从性差;⑤患者临床资料不全;⑥患者存在严重精神障碍、意识障碍;⑦患者存在手术、麻醉禁忌证。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统开腹手术治疗,具体实施措施如下:做好术前相关准备工作,引导患者保持正确的体位状态(仰卧体位),给予其全身麻醉。常规消毒,于腹部中间作切口(长度10~12 cm),逐层切开,坚持整个操作过程的无菌原则,观察病变及其周围组织,清扫淋巴结,随后留置引流管,取出病变组织送病检,结合患者实际状况进行逐层缝合。研究组给予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主要实施内容如下:引导患者保持正确的体位状态(仰卧体位),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于患者肚脐下位置做一个1 cm 切口,置入套管针,随后建立二氧化碳人工气腹,结合患者实际状况控制压力状况,最佳压力控制为:12~15 mm Hg (1 mm Hg=0.133 kPa)。取4 个穿刺点:腋前线肋骨边缘以下(2 cm)、锁骨中线脐上(2 cm)。缓慢分离横结肠系膜前部、胃结肠韧带和大网膜,结扎十二指肠动脉、肝总动脉、固有动脉。淋巴结清扫后,结合患者实际状况行全胃切除术(或胃大部切除术)。取出病变组织送病理,逐层缝合切口。以上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常规换药、抗生素预防感染治疗,并结合患者病情状况为其制定针对性的饮食、康复指导方案。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相关临床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个数、疼痛评分(总分设置为10 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疼痛情况越严重)、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减压时间;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主要包括胃肠功能障碍、肺炎、切口感染、肠梗阻,计算两组并发症发生率;随访2 年,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2 年随访期内的复发率、死亡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6.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相关临床指标对比 研究组手术时间、胃肠减压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淋巴结清扫个数多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相关临床指标对比()
表1 两组相关临床指标对比()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8%,低于对照组的24.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2.3 两组术后随访2 年复发率、死亡率对比 两组术后1、2 年复发率、死亡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随访2 年复发率、死亡率对比[n(%)]
3 讨论
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胃癌发病率较高,多发群体为50 岁以上男性群体,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环境的改变,疾病发作逐渐朝着年轻化趋势发展[3,4]。常见病因与生活环境、遗传因素、基因、幽门螺杆菌感染以及癌前病变等具有直接关系,疾病发作后临床逐渐表现为上腹疼痛、消瘦、恶心、呕吐、食欲下降、乏力、呕血、黑便等[5,6]。相关研究表示,胃癌的早期发现与疾病治疗及预后具有直接关系,可以有效提升术后 5 年生存率。常规开腹手术方法的实施对疾病治疗具有积极意义,但其术后创伤较大,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患者恢复,对改善预后具有阻碍作用[7,8]。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逐渐广泛,且受到患者及临床医生的喜爱。腹腔镜技术切口对病灶及其周围组织具有独特的放大作用,方便及时、清晰的显示相关组织,对降低手术难度具有促进作用[9,10]。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为疾病治疗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该治疗措施具有术中出血量少、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术后疼痛感轻等优势,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及可行性,可以最大限度的改善疾病治疗及预后效果[11]。刘晗[12]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效果比较中,将74 例早期胃癌患者进行分析,将患者分为传统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微创组(给予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每组患者37 例,两组患者治疗后分析结果显示:微创组淋巴结清扫个数、胃肠减压时间、患者手术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11%,低于传统组的27.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0~1 年,1~2 年)随访期间复发率、死亡率分别为0、2.70%(1/37),2.70%(1/37)、0;传统组(0~1 年,1~2 年)随访期间复发率、死亡率分别为2.70%(1/37)、5.41%(2/37),8.11%(3/37)、5.41%(2/37)。两组复发率、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项研究结果与本文一致性较高。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手术时间(72.36± 9.45)min、胃肠减压时间(1.78±0.36)d、首次下床时间(1.89±0.23)d、住院时间(6.33±1.23)d 短于对照组的(95.36±10.22)min、(4.33±1.14)d、(2.56±0.12)d、(8.78±1.36)d,术中出血量(148.56±20.12)ml 少于对照组的(268.33±30.11)ml,淋巴结清扫个数(21.56± 2.15) 个多于对照组的(18.12±1.08) 个,疼痛评分(2.11±0.78)分低于对照组的(5.36±1.4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8%,低于对照组的24.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2 年复发率、死亡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措施相比,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效果显著,具备前者治疗措施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可以帮助患者提升疾病康复速度,对改善预后具有积极意义,可以实现患者机体健康。
综上所述,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实施临床价值较高,对早期胃癌患者具有积极意义,不仅可以提升治疗效果,改善疼痛状况,缩短住院及恢复时间,而且对胃肠功能障碍、肠梗阻、切口感染、肺炎等并发症抑制具有促进作用,各院可进行积极推广,帮助患者提升生活质量,加快疾病恢复速度,实现最佳预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