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族大本曲传统经典曲目的音乐形态研究

2022-03-26

关键词:音阶乐段白族

张 涛

(大理大学艺术学院,云南大理 671003)

白族民间称演唱大本曲为“唱大本子曲”(白语:“吉岛本子枯”),也称“唱白曲”(白语:“吉白枯”)或“唱曲”(白语:“吉枯”)。“大本子”有“长篇故事”的含义,“大本曲”意为“演唱长篇故事的曲子”,大本曲的演唱时间,传统上是每年农历五月农忙后和九月收割前的农闲时节。当地各村的本主节、大理三月街、绕三灵、火把节、中秋节等地方民俗节日是大本曲艺人最繁忙的时期。村民为老人祝寿,为小孩办满月客等各类红白喜事,都要请艺人到家里演唱大本曲。笔者通过对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所辖大理市,洱源邓川、右所,宾川大营、鸡足山镇等白族聚居区的田野调查,在分析梳理白族大本曲传统经典曲目的基础上,对其音乐形态进行分析研究。白族大本曲的唱腔,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三腔”,即“南腔”(以大理古城为中心)、“北腔”和“海东腔”三种流派。“三腔”的差别,早期主要以语言声调的差异为基础,后来通过三派演唱艺人的创造和发展,逐渐形成了不同的演唱特点和音乐风格。在田野调查中,笔者也听到这样的说法,认为“三腔”主要是指高、中、低三种不同的定弦,也有的认为,“三腔”指高、中、低,即唱腔在音高上的三种变化,究竟有多高,没有一定标准。大本曲各种板式的“高、中、低”唱法,在实际演唱中普遍存在,演唱者根据剧情、人物、场合的需要,适当运用每种板式唱腔的繁简,既能增加唱腔的变化,又更具有表现力。笔者认为,大本曲“南腔”“北腔”“海东腔”三种流派的艺人们在演唱时,常常运用移位、变奏等行腔手法,对旋律起伏的影响是形成“高、中、低”的重要原因。

传统的大本曲音乐主要由“九板”(主体唱腔曲调)、“十八调”(辅助唱腔曲调,北腔流派只有“十三腔”),以及三弦曲三部分组成。

一、九板

“九板”即大本曲中用以演唱各类曲体的九首主体曲调,因多以“板”相称而得名。按照大本曲现代实际流行情况,“南腔”“北腔”两个流派居主要地位,有着出色的代表人物,各具不同的艺术风格,对基本唱腔的称谓,二者略有不同,但都有一腔多名的情况。较为常见的是以曲调所体现的音乐功能命名,也有的是借用汉族戏曲的术语而命名的,如[高腔]、[脆板]、[黑净板]、[路路板]等。“九板”在音乐形态方面各有特点,在表情性能方面各有侧重。现将其特点和使用规律分述如下。

(一)[平板]

亦称[正板]或[简板]。[平板]与[正板]是同一曲调的变奏。[简板]是[平板]的简化和压缩,曲调的叙述性较强,平缓舒展。系五声宫调式,结尾采用衬腔在低音区的“6”音上终止,音域宽为15 度,其音阶、音列是:

节拍常采用2/4、3/4 混合拍式,间或参与一种特殊强弱规律的3/8 或5/8 拍。一般以×× ××|×× × |为基本节奏型。整个唱段构成||:A(四乐句):||+A1(五乐句)的结构模式。二是大段落唱词采用A1(五乐句)+||:A(四乐句):||+A2(五乐句)的三段结构模式。三段唱词均为“山花体”。处于中部位置的A是一个可以多次重复配唱大部分唱词的乐段。处于唱腔前部的A1,在四乐句乐段基础上于第一乐句后插入一句衬腔(仅在首段一次性出现),这样构成一个五乐句乐段。处于后部的A2在四乐句乐段(A 段)基础上最后扩充一句落板衬词尾腔:

这样构成一个五乐句乐段。此衬腔尾句与前面曲调宫调式相异,是一个羽调式乐句,并使全曲终止在6(羽)音上。这种终止方法还在大本曲[高腔]和[脆板]等曲调中出现,已成为一种相对固定的程式。其他各类曲调的终止大多亦是这种终止式的变体,如《柳荫记·结拜》《柳荫记·十八相送》选段。

(二)[高腔]

在南腔中亦称[黑净板]。大约是根据曲调音乐功能而借用汉族戏曲术语命名。民间艺人常用此腔演唱曲本中类似净、末一类角色的唱段,如黑明星演唱的《铡美案》中王颜林的唱段采用此腔,音调高亢激昂,演唱速度平缓,感情豪迈奔放①1992 年2 月5 日,访谈大本曲艺人黑明星,根据访谈录音整理,访谈地点:黑明星家。。五声羽调式,音域宽为13 度,音阶、音列如下:

以2/4 拍为基本节拍,间或掺进3/4、3/8 和5/8节拍。节奏以×× ××|×× × |为基本模式。民间艺人常把[高腔]和异宫同调的[平板]与同宫同调的[脆板]联成套曲。[高腔]联结[平板]时,常删去[高腔]最后的落板衬腔尾句,改用下列衬腔作为过渡句:

同时,逐渐放慢速度而联结[平板]。这种联结,由高昂、激越变化为平缓、舒展,前后形成强烈对比,故常用于不同性格人物的对话或用来描绘情绪的起伏,如《板荫记·结拜》选段。

(三)[脆板]

在南腔流派中亦称[路路板]、[摞摞板],全曲字多声少。音调急促紧凑,大多用于表达激动、愤怒的情绪,表现指责、争论和数落的情节。如杨汉演唱“想将起来怒气横,骂声世美太无才,此回犯着老包手,难保你官员……”(如曲本《陈世美不认前妻》),即采用了此曲调②同①。。曲调为五声羽调式,音域一般达13 度,其音阶、音列如下:

主音6,四度音2 和五度音3 为骨干,乐句终结音分别落在上述三音上。2/4 节拍,强弱分明,节奏规整,多以×× ××|×× × |为基本模式。基础音调同[高腔]较为相似,二者主要差别仅在衬腔部分:[高腔]使用衬腔稍多,而[脆板]则较少。唱词为“山花体”格式,二、四句押韵,与此相适应。[脆板]既可单独使用,也可分别和[平板]或[高腔]联成套曲。与[高腔]联结时,便构成与戏曲“原板——快板”相类似的板式关系。[脆板]、[平板]、[高腔]三种曲调在联结成更大的套曲时,既可以省略前一首曲调的落板尾腔,直接与下一首曲调联结,也可以用两个衬腔依次作为连接句过渡到下一首曲调,如《柳荫记·结拜》唱段。

(四)[大哭板]

音乐长于抒情,多用于演唱伤心恸哭和激愤的情节。如杨汉演唱的《哭五更》(见《柳荫记》),唱词为“山花体”格式。[大哭板]的曲调是含4 音的六声宫调式,在曲调中,4 音常常起到离调作用。音域宽为14 度,其音阶、音列是:

2/4、3/4、4/4 混合拍式,常出现大本曲中较少应用的××·×—|××××× |×—和××|×× ×|两种切分节奏。曲体结构的基础结构(四乐句乐段)除可单独使用外,通常被发展为引子+A1||:A :||+A2这样有简单变奏型的多段体。这个引子在A1段中被重新强调,于第一句正词后再次重现(如前引《哭五更》),即使A1段扩充成六乐句结构,处于中间位置的A 段为四乐句主体乐段(可多次反复),其终结音却是主音“1”的上二度“2”音。A2作为最末一个唱段,在四乐句主乐段基础上扩充形成五乐句乐段,全曲最后在调式主音“1”上终止。

南、北腔两个流派中使用[大哭板]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衬腔的运用和行腔风格方面:南腔所用衬腔音程跳动较小,一段在4 度以内,曲调感情悲痛、深沉、凝重。北腔衬腔部分较夸张,常用7 度大跳音程,并增加了衬腔的长度,乐曲情绪显得更为悲愤、强烈(如黑明星演唱的《磨房记·弟兄相会》)①1992 年2 月17 日,访谈大本曲艺人黑明星,根据访谈录音整理,访谈地点:黑明星家。。

(五)[大哭边板]

[大哭边板]亦称[边板],大本曲艺人杨汉在演唱《哭五更》唱段时,在[大哭板]抒发出撕心裂肺的感情后,紧接着就用[边板]来表现祝英台如泣如诉的情绪。此曲调音区较低,音域一般在8 度以内。2/4 拍,节奏平稳,以×× ×× | ×× × |为基本模式。唱词为“山花体”格式,三乐句乐段结构,第三乐句包含两句唱词,音调具有叙述的特性②同①。。[边板]常和[大哭板]联结成套曲,联结在[大哭板]的第二乐句结束时进行。由于[边板]音区较低,而[大哭板]又常在高音区进行,并且调式各异,故两首曲调的组合对比鲜明。

另外,[边板]和[大哭板]、[提水板]组成套曲时,作为中间段落亦要删去最后的落板衬腔(如黑明星演唱的《磨房记·弟兄相会》)③同①。。

(六)[小哭板]

[小哭板]委婉抒情,音乐常被用来刻画人物伤心、惶惑的情绪或渲染凄楚、悲凉的气氛。北腔艺人黑明星在《柳荫记》中对[小哭板]的应用非常得体,与其唱腔的称谓非常贴切。曲调为五声羽调式,音域为12 度,其音阶、音列是:

2/4、3/4 混合拍式,节奏有两种基本模式:第一、二乐句句首××·×节奏型,基余为×× ×× | ×× × |节奏型,曲体是四乐句乐段结构。

(七)[小哭赶板]

[小哭赶板]亦称[赶板]。其基本音调与[小哭板]相同,但比[小哭板]紧促,几乎省去了乐句中所有延长音和长句之间的过门。腔少字密,节奏短促。全曲呈句句紧逼,一句赶一句的特性。曲调为五声羽调式。其音阶、音列如下:

2/4 节拍、节奏以×× ×× | ×× ×|为基本模式。间或在唱腔中穿插一些单节衬字。曲体结构主体是三乐句组成,第三、四句唱词使用一个乐句。反复演唱到最后一段唱词时,其后即扩充一句落板衬腔作为全曲终止尾腔,故此终止段即成为四乐句结构。[小哭赶板]极少单独使用,主要和[小哭板]联结。而且常将[小哭板]最后两句唱词移作[赶板]过渡句,此过渡句曲调摘取[赶板]第三乐句而成。由于这两首曲调节奏、速度和力度富有对比,故整个套曲的发展,类似于“原板”“快板”的板式关系而呈现板腔体特征。如杨汉演唱(《柳荫记·结拜》)梁祝渡河情节时,使用[小哭板]渲染祝英台惶惶不安的情绪,继而以[赶板]表现祝英台羞怯、嗔怪的内心独白,音乐富有强烈的戏剧性。

(八)[提水板]

抒情、感伤,常用来配唱具有悲痛情绪的唱词。如南腔艺人杨汉演唱的《磨房记·磨房相会》)即选用了此腔调。曲调为五声羽调式,音域宽达12 度。其音阶、音列是:

音阶中的fa(4)音常作为经过音,而且一般只在中音区出现,故曲调总体仍表现为五声调式风格。2/4、3/4、3/8 混合拍式。节奏以××·×—|×× ×× ×—和×× ×× ×× ×为基本模式。曲体为方整性四乐句结构,曲调由最高音区展开,然后下行趋势进行到较低音区以后再逐句降到低音区,最后结束在主音上。这一基本曲调可多次反复配唱多组唱词,乐段间衔接处常出现8 度以上的大跳进行,这种大幅度的跳跃变化,更加深了悲切情绪的抒发。[提水板]可单独使用,亦可联结在[边板]之后,[边板]前的[大哭板]构成情绪起伏很大的套曲。与[边板]联结时,[边板]终结句须删去,而以伴奏过渡。[提水板]音区比[边板]高,音域亦较[边板]宽,故二者多形成强烈对比。[大哭板]这样的联结形式多构成由高亢渐低沉,再由低沉渐高亢的情绪变化,艺人们常用此结构来演唱感情复杂的内容。例如南腔艺人杨汉演唱《英台哭五更》就是用的这种套曲形式。

(九)[阴阳板]

杨汉先生曾用[阴阳板]演唱《柳荫记》中《书馆夜读》的唱段,表现了一种幽雅娴静的情调。另还用于《山伯还魂》中,以表现梁、祝死后相会时非阴非阳、迷离恍惚的气氛。曲调为六声羽调式,音域宽达12 度。所用音阶、音列是:

音阶中的fa(4)音亦如[提水板]一样只在中音区作经过音处理。2/4、3/4、3/8 混合拍式,节奏以××·×|×× ××|×—|和×× ××|×× ×|为基本模式,曲调与[提水板]近似。其细微差异仅在于速度比[提水板]缓慢,且第一乐句的两个乐节之间的[提水板]多一衬腔乐节,四乐句开始处亦比[提水板]多一衬腔乐节。但在演唱方法上二者却明显不同:[阴阳板]行腔柔和委婉,[提水板]则高昂、激烈。

二、“十八调”和“十三腔”

“十八调”和“十三腔”是传统大本曲中的辅助性腔调。无论南腔“十八调”,还是北腔“十三腔”(调),形态和音调都基本相同。新中国成立以后,各派艺人在上述曲目基础上又吸收了部分白族民歌,如[剑川白族调]、[泥鳅调]、[鱼调]、[山后曲]等,进一步丰富了此类辅助性唱腔。

“十八调”和“十三腔”的唱词相对固定,常常用于特定的情节和人物,有时也作为临时性插曲在唱本中使用。如北腔艺人黑明星将[螃蟹调]用作《兰季子会大哥》的插曲,只起插科打诨、活跃气氛的作用。也有少部分曲调结合曲本题材按内容需要填词,如[家谱调]、[道情调]等,一般都是按曲本中人物的身份和出身来编词填唱①1992 年2 月17 日,访谈大本曲艺人黑明星,根据访谈录音整理,访谈地点:黑明星家。。

“十八调”和“十三腔”的唱词大多为“山花体”,少部分是由此演变的“五五七七五”句式,或是一部分不规整的长短句式。曲目题材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生活小景,咏物抒情。如[螃蟹调]、[麻雀调]、[花谱调]、[放羊调]等。②丧葬祭祀,风土人情。如[祭奠调]、[上坟调]等。③宗教文化和民间习俗。如[起经大会调]、[拜佛调]、[问魂调]、[血湖池]、[思乡岭]等。④结合曲本铺陈故事。如[琵琶调]、[家谱调]、[花子调]、[道情调]、[阴阳调]等,各类曲调在音调方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如[麻雀调]、[螃蟹调]、[琵琶调]的曲调就基本相同;[花谱调]与[家谱调]之间也有很多相同或近似之处,与[麻雀调]的音调也有关联;[琵琶调]之一与[阴阳板]的主导音调十分接近;[对经调]、[莲花落]分别同[起经大会调]、[花谱调]相似;[验伤调]与[神调]、[平板]两首曲调类似。这些曲调与本地区民歌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一是类似民间风俗歌。例如[祭奠调]、[神调]、[血湖池]、[起经大会调]、[拜佛调]等与大理白族民歌中的“神调”“佛腔”“念经调”接近;二是类似汉族民歌。如[放羊调]、[螃蟹调]、[麻雀调]、[花谱调]、[家谱调]、[琵琶调]、[花子调]等只能用汉语演唱,唱词中保留了不少汉族民歌中的习用衬词,如“一杯酒”“太平年”“莲花落”“孝莲姐”之类。其中[放羊调]原本就是一首汉族花灯小调,在弥渡县汉族地区至今仍广为流传;三是由“九板”曲调演变而成。如[阴阳调]同[阴阳板]或[提水板]只有细微的差别。

“十八调”和“十三腔”多采用2/4、3/4、3/8 或混合拍式。节奏比较平稳,多以××|×× ××|为基本模式。这些曲调分别以不同的音阶、音列构成如下几种调式:

五声徵调式。主要有“十八调”中的[老麻雀调]、[新麻雀调]、[螃蟹调]、[家谱调]、[花谱调]、[琵琶调]、[花子调]、[思乡岭],“十三腔”中的[麻雀调]、[螃蟹调]、[钓鱼调]、[莲花落]、[放羊调]。音阶、音列是:

六声徵调式。如“十八调”的[拜佛调]和“十三腔”中的[放羊调]。其音阶、音列是:

五声商调式。如“十八调”的[问魂词]和“十三腔”的[花谱调]、[家谱调]、[神调]等。其音阶、音列是:

五声宫调式。如“十八调”的[道情调]、[起经大会调]、[血湖池]、[上坟调]和“十三腔”的[对经调]等。其音阶、音列如下:

五声羽调式。如“十八调”的[放羊调]、[阴阳调]和“十三腔”的[琵琶调]、[验伤调]、[翠莲池]。其音阶、音列如下:

六声羽调式。如“十八调”的[祭奠调]。其音阶、音列如下:

羽调式四度移调。如“十八调”[蜂采蜜]等。

三、三弦曲

在大本曲的南腔、北腔中都有两首名叫《大摆三台》《小摆三台》的三弦曲。从字义上看,“摆”字在民间有“说”或“使弄”等含义,“大摆”“小摆”意为“大段演奏”“小段演奏”的意思。事实上这两首曲子的长度确有差别。《大摆三台》要比《小摆三台》长。至于“三台”的含义,从白族民间的语用习惯上看,似乎针对曲调的结构而言。“台”有“件”的含义,白族常把“这件事情”说成“这台事情”。《大摆三台》和《小摆三台》的曲调结构,恰好包含三个大的乐段,所谓“三台”,很可能是“三段”的意思。

杨汉传谱的《大摆三台》曲调结构为三段体,该曲包括:第一台[黑净](即[高腔]),第二台[蜂采蜜](即[找母]),第三台[正板](又称[平板])。第一台的音调素材以大本曲唱腔中的[高腔]为基础,第二台和第三台的音调素材以大本曲唱腔中的[平板]为基础,只作装饰性加花和变化部分节拍、节奏。《小摆三台》的曲调为三段体,全曲的音调素材以大本曲唱腔中的[平板]为基础,只作装饰性加花和变化节拍、节奏,《小摆三台》篇幅略短。《大摆三台》《小摆三台》均系大本曲演唱前的“开台”音乐,具有渲染演出气氛,镇定观众情绪,显示弹奏者技艺等作用。由于这两首曲子概括了白族大本曲三弦演奏的基本风格和主要技巧,如“两指按弦法”(左手采用食指和中指按弦),快速换把、大滑音、小滑间等奏法,因此,艺人们称这两首曲子为大本曲的“模子”。杨汉认为“《大摆三台》和《小摆三台》是大本曲的曲母”。凡学习大本曲三弦者,通常都要将这两首曲子作为重要的“练习曲”来认真学习,反复弹奏。艺人们普遍认为,只要弹好这两首曲子,伴奏大本曲就容易了。这两首曲子的使用场合在旧时有不同的选择,一般在大型庙会和集会等气氛隆重的场合,艺人多弹《大摆三台》,如在一般家庭小院,则多弹《小摆三台》,主要由演奏者看势临场决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1〕进入新时代,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自媒体的广泛运用,白族大本曲在传统经典曲目的基础上,坚持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创新性发展,创作了大量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家乡、歌颂民族团结、歌颂群众美好生活的新曲目。笔者认为,经过世代各民族文化的交流浸润,大本曲早已不仅仅是白族的大本曲,而是成为大理以及大理各族人民共同的大本曲,成为中华民族构建共有精神家园的一个象征。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新时代白族大本曲的创作、保护和传承,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力推动白族及其周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2〕。通过推出新的优秀的大本曲作品,增强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不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基础。

猜你喜欢

音阶乐段白族
潮州乐调的音阶流变梳理与分析
贝多芬降e大调第十八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曲式分析
大小调五声音阶,来了解一下
对称音阶(Symmetrical Scale)解析
中国白族文化的海外展演与传播研究
视唱练耳与钢琴
二胡曲《新婚别》演奏浅析
花样云南(二)
编钟、音阶、和声与数学之美
白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