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环境中呈现幼儿学习的意义与策略
2022-03-26刘立平
刘立平
摘要:呈现幼儿的学习是区域环境创设的一种有效手段,能促进幼儿的区域学习。然而由于对呈现幼儿的学习不够重视、认识不足,使得呈现存在诸多问题。教师应在呈现幼儿的学习时,选择适宜的呈现内容,提供自主呈现的空间与条件,多形式地呈现幼儿的学习。
关键词:幼儿学习;呈现学习;区域环境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实施个体化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儿在区域中通过与环境、与材料互动展开学习。因此开展区域活动必须重视区域环境的创设,应通过区域环境的创设促进幼儿的学习。所谓区域环境主要包括区域空间和场地设置、图书和材料的投放。目前,在区域中呈现幼儿的学习作为区域环境创设手段,正被广泛地应用。这一手段突显幼儿的学习主体地位,提升了区域活动的实效。
一、区域中呈现幼儿学习的意义
幼儿的学习是指幼儿学习的过程与学习的结果,其中学习结果包含幼儿学习创作的作品、作业单、成果。在区域中呈现幼儿的学习,也就是将幼儿学习的过程、学习的结果在区域中展示与展现。这种展示与展现为幼儿提供了相互交流、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平台,对幼儿的区域学习起到促进的作用。具体而言,在区域中呈现幼儿学习的意义体现为:
(一)进一步促进了幼儿的自主学习
培养自主性是区域活动的目的之一,在区域中呈现幼儿的学习能进一步促进幼儿自发、自主地学习。
首先,在区域中呈现幼儿的学习,能引起其他幼儿不自觉的模仿。在一次区域活动中,教师在科学区播放了班上某位孩子做的调颜色小实验,区域里的其他孩子在观看后,也开始做起了同样的实验。在做了第一次尝试后,大家相互比对实验的结果,可是发现结果不相同,于是七嘴八舌地讨论,“为什么宁宁红加黄是橙色,我的还是红色”“我的没有那么红,但也不是橙色”“你们有没有将两种水摇均匀?”“是不是你的黄色加得不够多?”......从事例中可见,在区域中呈现幼儿的学习,为其他孩子提供了模仿的对象,幼儿在模仿中建构新的经验。
其次,在区域中呈现幼儿的学习,能使幼儿看到他人的亮点,从而继续去完善自己的作品。如在美工区,幼儿在欣赏了同伴的创作,往往会打开思路,然后在自己的作品中再添加一些东西。
再次,在区域中呈现幼儿的学习,会触发幼儿其他方面的学习。如有的幼儿在听过同伴讲的小故事后,自己在区域中找到相应的绘本进行阅读。
(二)使幼儿习得赞赏他人的方法
掌握赞赏他人的方法,能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性的发展。赞赏他人的方式多种多样,运用语言,可以运用眼神,可以运用身体动作,还可以提供展现自我的机会与平台。区域活动中,由于教师不经常在同一个区域,不一定能及时回应幼儿,提供展现平台并精心呈现幼儿的学习,成为区域活动中赞赏幼儿、鼓励幼儿的有效方式。
著名绘本《点》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美术课上,孩子瓦士缇随便在画纸上戳出了一个点,老师郑重其事地将这个“点”呈现在课室最显眼的位置。从此瓦士缇爱上了画画,还举办了画展。当有孩子想向瓦士缇学习时,瓦士缇也向老师一样认真对待这个孩子的作品。从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老师对孩子学习作品的展示,不但使孩子得到赞赏与鼓励,还让孩子学习到赏识他人的做法。
同样地,在实际工作中,教师认真对待幼儿学习的态度与方式方法也会潜移默化影响幼儿,使幼儿在生活中学会赞赏他人。
(三)提供了后續评价的依据
每次区域活动教师不可能观察到全部的幼儿,在各区域专注学习的幼儿也不一定能观赏到其他区域中同伴的学习,但是每个孩子都会在区域学习中留下学习的痕迹。这时候教师可以提醒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在区域中进行呈现。当孩子的作品被留下,老师、幼儿甚至家长就能够有较充足的时间通过观察幼儿的作品,评价幼儿的发展。
二、区域中呈现幼儿学习存在的问题
目前,呈现幼儿的学习作为区域环境创设的有效手段,被广泛运用。然而,由于对呈现幼儿的学习认识不足、不够重视,使得区域中幼儿学习的呈现往往存在以下问题:
(一)呈现内容上重视学习结果的呈现,忽略学习过程的呈现
许多幼儿园的区域中呈现的多是幼儿学习的作品,即学习的结果。一些容易留下学习成果的区域,环境会比较丰富。如美术区,教师会用幼儿活动后留下的作品布置环境。科学区和数学区中幼儿的作业单也会被张贴在相应区域的展示板或墙壁上。但幼儿是如何创作出这些作品的?完成作业单的过程中是否有闪光点呢?这些学习过程很少呈现在区域中。由此可见,学习过程蕴含的巨大价值没有被足够重视,幼儿学习过程的呈现容易被忽略。
(二)呈现主体上教师动手包办较多,幼儿参与主动性不足
尽管呈现的是幼儿的学习,但呈现的时候常常会看到幼儿将自己的成果交予教师呈现,又或是教师走到区域中帮助幼儿播放一些视频、音频,让幼儿观赏同伴的学习。可见,幼儿动手参与区域环境创设的机会仍然很少,没有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进行探究学习,更没有充分运用环境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
(三)呈现形式上以直观式展示为主,其他呈现形式比较少
区域中幼儿学习的呈现多为直观式,教师主要通过展示架摆放、悬挂垂吊、墙面粘贴、展板张贴、音视频播放等方式呈现幼儿的学习。呈现的形式较单一反映出教师没有深入挖掘呈现的意义,只是简单地将幼儿学习的呈现视作任务来完成。
三、区域中呈现幼儿学习的策略
(一)选择适宜的呈现内容
1.呈现内容应具有教育性
陈鹤琴先生指出“儿童是好模仿的,但儿童无法分辨被模仿的对象是好的、卫生的还是不好的、不卫生的”,因此呈现的内容应该是具有教育意义的。所呈现的学习过程应该是正面积极的,对幼儿能起到示范、指引的作用;所呈现的学习结果不一定是最好的,但可以将结果分门别类,让幼儿通过观察同伴的成果相互学习。
2.重视呈现幼儿的学习过程
幼儿的学习过程会体现其学习的方法、学习的习惯、学习的态度等,选择一些有教育性的学习过程片段在区域中呈现,其他幼儿能从中学习,并逐步培养起各种良好的学习品质。
(二)提供自主呈现的空间与条件
幼儿,作为学习的主体,对于自己学习过程与结果的呈现具有发言权。教师应最大限度地支持幼儿自主呈现,使孩子在呈现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1.设置灵活的呈现空间
呈现幼儿的学习需要空间,因此教师要规划好区域内的三维空间,通过墙面、展板、吊挂物等呈现幼儿的学习。同时应随幼儿学习的不断深入,适当转换呈现的空间。如近一段时间的学习可以呈现在区域的主要位置,前一段时间的学习则移到其他位置呈现。
2.提供便于呈现的辅助器材
为调动幼儿参与呈现的主动性,应为幼儿提供一些便于其动手呈现的辅助材料,具体有:方便粘贴在墙面和展示板上的辅材有透明胶、双面贴、宝贴等;方便吊挂的有各种绳线、轻巧的悬垂物、挂钩、小木夹、小燕尾夹等。
此外,随着科技的进步,幼儿园设施设备的不断完善,幼儿学习的呈现还可以使用一些能播放音视频的电器。这些电器最好是小巧轻便、可充电使用的。
由于幼儿年龄小,生活与自我保护能力较弱,提供的材料必须遵循安全原则,以确保幼儿的生命与发展得到保障。
(三)多形式呈现幼儿的学习
不同的呈现形式具有不同的效用,运用适当的呈现形式会让幼儿敢于呈现、乐意呈现。
1.情境式呈现
所谓情景式呈现,即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幼儿在情境中自主地呈现自己的学习。如出示几个动物手偶,告诉幼儿小动物在比赛跑步,小朋友觉得谁能取得胜利就将自己制作的项链送给它。情景式呈现富有趣味性,适合学习作品的呈现。
2.组合式呈现
组合式呈现能提升作品的美感,当将幼儿的作品经过剪裁、排列、装裱重新组合进行呈现,幼儿会发现自己作品的亮点,体验创作的成功和快乐,提高审美情趣。
3.连环系列式呈现
图片也能表现幼儿的学习过程,为了使过程的呈现更清晰,通常需要多幅图片连贯呈现,必要时还可加上简单的文字记录。
4.注释式呈现
注释式就是在呈现学习结果的同时呈现学习结果的内涵。这种呈现方式需要教师倾听了解幼儿对自己成果的表达并帮助其记录下来,如幼儿画螺旋线后,老师了解孩子的想法并记录,“我画的是龙卷风”“我画的是雨伞在转动”“我画的是小蜗牛”“我画的是眼镜片”……注释式呈现能拉近教师与幼儿的关系,同时使他人清楚了解幼儿的想法。
幼儿学习的呈现是教育活动的一个细小环节,但小环节也有大学问,教师应树立“一日活动皆课程的”理念,认识呈现幼儿学习的教育价值,有效呈现幼儿的学习,促进幼儿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冬梅.幼儿园室内环境的教育价值及其创设[J].学期教育研究,2009(10).
[2]陈鹤琴.儿童游戏与玩具[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01.
[3]夏宇红.幼兒与幼儿园环境的对话[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15..
[4]傅晓芸.珍视幼儿的作品——基于个别化活动中幼儿作品呈现的思考[J].生活教育,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