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引领 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2022-03-26邹燕华
邹燕华
摘要:数学,是学习理工和自然学科的根基,引领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好奇心和兴趣尤其紧要。小学生在处于七至十二岁时各项学习能力都在快速发展。在这年龄段,如果学生对于数学知识产生不了兴趣,可能会对其将来的能力发展造成不可预计的危害。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
关键词:学习兴趣;创设情景;概念动态化
引领兴趣对于教学效果的提升已在实践中得到证明,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产生创新意识,可以对学生智力的发展有一个非常明显的效果。为学生制造一个合适的学习情境,点燃学生学习活动之火,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巧妙提炼数学知识点的魅力,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就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容许笔者抛砖引玉,介绍以下几点教学实践经验: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精巧地设计引入新知识的学习场景,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大好时机。激发求知欲,首先要让学生对知识点感到奇妙,产生探讨的疑问,才可以产生对学习的好奇心。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于老师的不同于以往角度和方法的提问,往往更能产生好奇,由此引出浓厚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不采用以往先写出结论,再引出例子的方法。上课伊始,笔者跟学生说,我们今天先来让你们考考老师:由同学们说出任意数,老师做出判断能否被2、3、5整除。同学说的数字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老师却总能在第一时间回答。这时学生惊奇,出现了“老师并没有通过很长的思考时间就找到了答案”的疑问。疑惑产生的好奇,直接可以变成求知欲,和对于数学知识点的兴趣。由此从教学一开始,将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学习知识。疑问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充满兴趣,更快、更深刻地掌握知识要点。
二、将固定概念“动”起来,激发学习兴趣
趣味性,是提高学生好奇心和兴趣的关键一环。有些同学对学习数学缺乏兴趣,因为其认为数字运算缺乏趣味,全是枯燥抽象的公式。而如果将静态固定的数学概念和现实中的物品、情景相结合,通过趣味的因素将概念具象化、动态化,学生对于数学的认知就会大为不同。所以可以使用活泼的课堂教学形式,把数学本身的趣味因素表现出来。这样,通过愉快、灵动的体验,激发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全面具体联系和认知,培养其对于原始概念与现实动态联系起来的意识。
三、巧设练习,增添学生学习兴趣
设计课堂练习也是增添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部分。练习的设计,除了要从实际效果出发,对于练习作业的难易、练习的方式,做出科学有效的安排,还要利用小学生的活跃爱动、争强好胜的性格特点,随时随地就地取材安排一些趣味性充足的练级活动,是增强练习兴趣、提高积极性的有效方法。
四、挖掘教材与学生潜在智力因素,提高学生思考兴趣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不同,在学习上对兴趣的需求不同。高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理解、空间想象能力都逐渐定型,只用简单的教学技巧已经不能满足其兴趣。在教学进行中,给高年级学生制造独立思考,创造性活动的机会,才能使其产生对自己能力的认可。提炼教材中知识点所设计的智力因素,将其与学生的现实水平相结合,提供学生分析问题,判断条件原因,概括总结知识要点的机会,使他们对于自己技能的提高有正确的认知,而产生思考如何更快提升自我的动力和兴趣。
五、课堂小结,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节好的课,不仅要“课伊始,趣即生;课进行,趣越浓”,而且还要做到“课结束,趣犹存。”通过课堂最后的“彩蛋”,布置一些零碎的“小任务”,促使学生课后自己寻找答案,同时联系下节课的知识点,使学生保持学习热情。在教学“年、月、日”的时间概念时,笔者是这样给课程总结收尾的:这节课同学们学习了年、月、日的基本知识,对这三个时间概念有了初步的学习理解,请回答一下问題:“为什么二月有时候是28天,有时候是29天?为什么会有平年和闰年呢?同学们可以放学回家,查找一些课外书籍,或者问一下爸爸妈妈,明天上课,看哪一位同学说得最准确。”如此结束,通过课后小作业,可再次激发学生主动寻找问题答案的积极情绪,为学生的学习兴趣“保鲜”,取得了“课虽终,需犹存”的效果。
从上述几方面使笔者深刻体会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就应该通过知识点的魅力和艺术性的教学方法,去感染学生,勉励学生。引导学生,通过积极的思维方式,自发性地寻求问题答案,探索知识点的形成规律,让学生体验得出问题答案后成功的喜悦感,从而调动学生,提高积极性,让学生能通过兴趣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活跃,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何珍英.巧妙激趣事半功倍: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兴趣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5):1.
[2]赵庆冲.浅析小学数学教学兴趣的培养[J.]才智,2010(36):103.
[3]王菊萍.小学数学教学中学习兴趣培养问题的分析[J].新课程:教师(下),2012(1):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