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育融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应用

2022-03-26苏绪玲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2022年3期
关键词:高等院校美育校园文化

摘要:2019年 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明确了高校要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明德引领风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接班人。

关键词:美育;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在中国教育体系中,高职院校是其中关键的一部分。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和社会压力,高职院校不仅要培养时代需要的专业技能人才,也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美育是21世纪素质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感知力、审美情趣、审美创造力,陶冶高尚的品质情操,塑造健全美好的人格起着关键的推动作用,最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因此,在21世纪的中国教育体系中,加大力度将美育融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应用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

一、美育融入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时代意义

(一)顺应当今时代发展的需求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文明社会的发展既是自然进化的过程,更是人类在社会发展中不断进行自我教育的历史。教育的首要对象是人类的精神世界。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中提出:“有促进健康的教育,有促进认识的教育,有促进道德的教育,还有促进鉴赏力和美德的教育。席勒提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我们的感性和精神力量的整体达到尽可能的和谐。”

美育不仅是审美教育,也是品格素养教育。它是一种培养学生感知美、发现美、创造美、分享美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教育。美育是21世纪现代化重要的教育理念,是塑造新时代人才全方位发展的核心部分。近几年国家发布了美育教育的相关指导性文件,强调了将美育纳入高校培养综合性人才的主要内容。美育工作承载着“培养具有崇高审美追求、高尚人格修养的高素质人才”的历史使命和责任,顺应了当今社会步伐以及全面发展人才的需求。美育融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势不可挡的必要性。

(二)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期人才

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才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作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蔡元培在《以美育代替宗教说》中明确指出:“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之我见,利己损人之私念,以渐消沮者也。”在快速更新迭代的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需要培养综合素质全方位发展的大学生,更需要五育并齐。生活处处都有美育,美育陶冶大学生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 ,形成完善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人格全方位发展。美育是构建完善人格的基础,对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期人才具有积极意义。

二、美育在高职院校的实施困境

纵观当前中国高职院校的教育情况,学生往往偏向于对技术知识的学习,忽视了人文素养、艺术素养、审美素养的学习。受应试教育和陈旧教育思维的影响,大多数学校缺乏美育教育的思维,更倾向于知识型和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将专业课程合格与否来作为判断学生能否毕业的依据。大学生出现厌学、辍学、互相攀比、心灵空虚、精神颓靡、美丑不分等不良现象。在当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中,美育存在一些棘手的困境。

(一)美育认知程度薄弱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依然是重“术”乏“美”,高职院校重视培养技能型人才,对于人文艺术素养的培养缺乏意识和行动力。大部分高职院校目前都没有开展美育的相关课程,仅有少数高职院校的美育课程是以选修课的形式开展,效果也欠佳。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美育的认识程度都极为单薄,很难主动学习美育相关内容。

高职院校对美育理论及功能地位的认识浅化。美育和专业教育严重脱离,学校对五育齐同发展的育人目标不能完全适应。大多数教师依旧按照陈旧固化的授课模式,教师对美育融入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的认知程度极其薄弱,欠缺学习的意识和行动力。学生对美育的认知和学习几乎一片空白。

(二)美育教师队伍师资水平不足

美育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过程中,一批高素质、高水准、高层次的美育教师队伍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然而,在当下的高职院校,美育教师队伍的师资水平严重不足。很多教师从未受过美育的学习熏陶,对美育的内容更是一片茫然.甚至有些教师对美育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美育是艺术文化教育仅由艺术教师去承担教学工作即可。教师对美育融入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意识有待加强,师资水平的欠缺也直接影响了美育的实施效果。

(三)教学模式陈旧,缺乏融入美育

课堂教学模式单一老套,部分高职院校依然停留在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欠缺将美育融入课堂的意识和能力。即使有少数教师让学生观看和欣赏艺术品或艺术影片,但单一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和审美需求,学生的学习参与度较少体验感不强,审美能力和情操并沒有得到显著提升和熏陶。美育不是僵硬呆板的,而是可以激发学生的青春活力和学习动力;美育不是给学生灌输纯理论的知识,而是让生命去感知美、共鸣美、创造美、分享美。

(四)美育实施途径窄化,资源投入不够丰富优质

大多数高职院校对美育的系统性认知还不够深入,对美育投资远远不足,这也导致师资队伍水平薄弱。美育师资能力落后进而导致形式陈旧缺乏感染力。学校没有利用好校园的宣传平台去传播美育相关活动内容,让学生潜移默化得到熏陶。校园社团活动还是比较单一,更无法满足新时代学生审美的需求。

三、美育融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途径

(一)营造“以美育人”的校园环境

漳州科技职业学院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崇德敬业”为校训,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美育在高职院校的实施过程中,校园环境是其中重要的载体。学校强调为学生营造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浓厚人文气息的校园氛围,培养学生感知自然美、发现生活美陶冶心灵之美。以校园雕塑、风景园林、实训环境为着力点,打造富有美感、高雅优质的校园环境氛围。学校社团是校园文化和精神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借助社团的重要载体,在校园中举办美育相关的社团活动:包括戏剧文学、音乐创作、舞台表演、书法琴棋等。学生通过体验、欣赏各种艺术,丰富拓宽美育的知识面提升审美情趣。学校通过自媒体、官网、广播电台等主要宣传渠道,利用海报、标语、建筑、音乐等方式循循善诱,潜移默化熏陶学生的审美情操,达到“以美育人,以美化人”。

(二)推进弘扬中华美育精神

美育是丰富学生精神和塑造美好品德的重要源泉,美育更是高职院校培根铸魂的重要工作,全面加强和改进美育工作是当前高职院校的关键任务。学校应以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引领,以弘扬主旋律为己任、以传播工匠精神为理念,全方位、多维度营造高雅的校园精神文化氛围,为时代画像、为时代讴歌、为时代明德。

漳州科技学院在2015年成为全国第一批“中华茶文化教育体验中心”,以茶为载体向世界弘扬中华文化。学校入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社团论语研习社入选为省高校学生社团“百优社团”五十强。学校举办弘扬国学,传承文化,追思哲人先贤等国学活动,通过我国古代的诗词书画、文学戏剧、音乐书法等丰富的文化精神内容,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用中华文化中经典的歌曲、影视、文学作品等作为美育载体,培养学生审美情操,涵养高雅的精神素养。

(三)建设高素质高水平的美育师资队伍

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教育部对“配齐配好美育教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把提高美育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全面提升美育教师教育教学的能力和质量。”美育是理论和实际需要高度结合的综合学科。学校具备高质量和高素质的美育师资队伍,对开展美育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意义。

学校从以下几方面来打造一支综合能力和人文素养较强的美育师资队伍:一是积极引进高水平素质的美育教师人才担任美育学科的带头人,带领其他教师一起学习进步,提升整体的师资水平、塑造积极正能量的师资队伍风气;二是搭建院系、校际合作的资源共享的平台,鼓励创建美育交流研究学院和美育名师工作室,汇聚美育名师队伍,为培养美育教师创造有利的资源条件,营造美好的美育交流氛圍;三是提供美育的培训和学习资源。对美育教师进行培训,开展美育专家名师讲座论坛,让教师充分掌握美育教学方法和教学能力,突破老套陈旧的教学模式,优化教师的整体师资队伍能力,更大程度提升美育的教学效果。四是为美育教师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和职称晋升制度,对提升高素质、高水平、高层次的美育教师队伍提供动力和激励力度的支撑。

(四)强化美育实践优化美育第二课堂

学校在传统第一课堂的基础上构建美育第二课堂,并将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纳入课程的分数考核中。例如《国学经典导读》是漳州科技职业学院的通识课程之一。本门课程以国学经典作品学习为主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思政主轴线,利用信息技术营造智慧学习环境,灵活采用浸润式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示范教学法,落实“以文育人,以德化人”的教学理念。课程采用线上结合线下的考核方式,其中线下考核融入了第二课堂的活动。比如奉茶协会、论语研习社、书法绘画青年志愿者、读者协会志愿者等活动成为学生课程考核的内容之一,系统形成美育的学习实践内容和考核体系。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提升了学习兴趣,扩展了学习知识面,强化了美育实践能力,发展了美的感知力和审美情趣。

美育融入高职院校校园文虎建设的过程仍面临许多问题,但美育顺应了当今时代发展步伐和社会需求,为培养全方位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以及“工匠精神”的人生价值观,构建和谐、幸福社会提供重要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席勒.审美教育书简[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9.

[2] 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M].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

作者简介:苏绪玲(1991-),女,广东潮州人,讲师,主要从事国学和美育的教学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高等院校美育校园文化
“新美育”的内涵与实践路径探索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美育教师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定位及改革取向研究
浅析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的改革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当前学校美育实践中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