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磊:生活百态,皆为教育

2022-03-26魏萌刘玉琴

新班主任 2022年3期
关键词:陈磊小博饼干

魏萌 刘玉琴

“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个念头就是早点见到班上那群可爱的孩子。一个周末的早上,我6点钟准时醒了,正准备去学校,家人提醒我今天是星期六,躺回床上,我的心里竟有一些失落。”这是陈磊对学生的眷恋。

“教在今天,想在明天。言传身教,做学生的同行者,教给学生终身受益的技能,为学生的明天奠基。”这是陈磊的教育理念。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凭着对学生的爱、对教育的深刻理解和执着践行,湖北省十堰外国语学校的陈磊荣获2021年湖北省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大赛特等奖,被评为湖北省第六届“新锐班主任”、十堰市德育先进个人、十堰市优秀教师。2021年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展示交流活动典型经验名单中,陈磊榜上有名。

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陈磊认为,教育无处不在,生活中所有的人、所有的物,都可以为教育所用,从某种程度上讲,教育是没有边界的。

教育,在教师的一言一行中

陈磊认为,班主任不仅是班级的管理者,更应该是学生的同行者,要和学生一起面对困难,一起学习,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教育引导学生。

中途接手九(3)班,陈磊心里基本没底:九(3)班学习氛围不足,班级缺乏凝聚力,很少参加学校活动,要想在毕业前让班级有一个质的改变,必须另辟蹊径。

看到全班密密麻麻42个名字和照片上的42张笑脸,陈磊突发奇想:我如果能在第一次和他们见面的时候就叫出每个人的名字,他们会不会被我镇住?或者能够拉近我们之间的距离?

果然,陈磊的妙招奏效了:孩子们觉得这个新来的班主任和以前的班主任不一样,嘻嘻哈哈自有章法,很对他们的胃口,便“磊哥,磊哥”地叫开了。

拉近距离是第一步,帮助他们重拾信心、投入学习才是关键。九(3)班的语文成绩不是很好,特别是作文,扣分很多,陈磊准备先从作文开始,提高全班同学的信心。

机会来了!开学后语文课上第一次随堂测验,陈磊在经过语文老师同意后,也做了一份试卷。在这张卷子中,陈磊写了一篇题为《看见》的作文,讲述了他来到九(3)班之后的心路历程,语文老师给了45分的高分。陈磊借机告诉学生:“写作文就是讲故事,讲故事就是讲身边的故事,有情节、有情感、有高度。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老师兼班主任,我愿意和你们一起写作文。”

说干就干。他写丽丽自制粉笔盒给他带来的感动,写洋洋看《共产党宣言》带给他的震惊,写批评小民之后的后悔……他把班里发生的每一件小事都写成文章,先发布在QQ空间,再打印出来张贴在教室的墙上。陈磊想用这种方法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同时用这种方式告诉学生:老师一直都在关注着每一个人。

“我想告诉学生,我们并不缺少写作素材,只是缺少发现。”陈磊说。

有一段时间,班级违纪现象比较严重,陈磊在班会课上说:“我听说有人要撕我们班‘优秀班集体’的奖状。”

孩子们面面相觑。陈磊接着说:“今天我接到年级组的通知,说我们班的学生不遵守宿舍纪律,请相关同学自觉站起来。”4名女生自觉站起来了。

陈磊走近小松,问:“听说有人踩了宿舍走廊的凳子,请问你见过没有?”小松不好意思地站起来了。

“听说有同学回宿舍的时候,选择的开门方式也不是我所提倡的,可有此事?”阿堂也红着脸站了起来。

“同学们,难道此刻站起来的同学不是在用他们的行动撕毁我们‘优秀班集体’的奖状吗?”陈磊提高声调问道。

“阿堂,去,把奖状撕下来。”陈磊坚定地说。

犹豫了好久,见陈磊是认真的,阿堂只好不情不愿地掀起奖状的一角,小心翼翼地“拿”了下来。

陈磊说:“你把奖状撕成6片,发给站起来的同学,让他们珍藏起来。”

阿堂没有办法,只能执行。看着奖状被撕碎,全班同学的心都被深深刺痛了。

“等我觉得你们配得上这张奖状时,我会把撕碎的獎状粘起来贴回原处。或许,一张有裂痕的奖状不够美观,但它时刻提醒着我们每一个人。”陈磊说。

当天,陈磊把这件事写在班级日志上,全班学生都看了,再一次受到了触动。后来,阿堂考试时写了撕奖状的经历,写他的懊悔和心痛,这种真情实感让他的作文获得了高分。其他同学纷纷向阿堂请教写作水平突飞猛进的“秘诀”,阿堂则像个小老师一样,说:“我就是写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写自己的真情实感。”

起初,为了保护学生的隐私,陈磊在写班级日志时,会使用化名,或者“3名学生”这种笼统的说法,但是,有一次《十堰晚报》刊登了陈磊的一篇班级日志,一些同学就有意见了:“老师,你以后写文章的时候能不能直接写我们的名字啊,这样我们也能上报纸了!”此后,陈磊在展示学生好的一面时,就在文章中直接写当事人的姓名。学生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有可能出现在陈磊的文章中,甚至有可能上报纸后,就更加自觉地约束自身的言行,展示自己好的一面。

身教重于言教,孩子对行为的模仿,远远超过对道理的理解,父母、老师说再多的道理,不如做给孩子看。陈磊深深理解这一点,便努力在各个方面与学生“同行”:他不是体育教师,但每天早上会带领全班同学跑操;他不是美术教师,但每期黑板报上的配图和艺术字都有他的参与;他不是一个专业的主持人,但他时常主持学校的大型活动,每逢此刻,学生在台下都会自豪地说:“这是我们的班主任!”

用身边的榜样教育身边的人

2017年末,陈磊计划做一本班级挂历,从全班44名学生中选出12名学生,作为挂历每个月的封面人物。

评选封面人物只是一种形式,最终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价值取向。陈磊不是简单地以成绩来确定人选,而是鼓励大家推荐品行优良的学生。

“12名学生中,我推荐3名学生,下面我来说说我的推荐理由。”为了让学生明确推荐方向,陈磊率先示范。

“第一名,小坤。小坤家离学校比较远,单程需要两个半小时。他每周都自己乘坐公交车上学、回家,更可贵的是,他从来没有迟到过。我希望我们班的学生都能像小坤一样自立自强。”

“第二名,思瑜。思瑜是我们班唯一个单科得过满分的学生。99分和100分,哪怕只有1分之差,却有本质的不同。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有‘差不多’的思想,因为‘差不多’的结果就会‘差很多’。”

“第三名,小智。每个星期五放学,大家背着书包离开教室后,小智都会把教室打扫干净再离开。小智家离学校很近,他知道班里其他同学的家离学校较远,便自愿承担了打扫教室的工作。这种心里时刻想着班集体的同学应当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

陈磊的话音刚落,教室里便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证明,学生很认可他推荐的人选。

陈磊继续说:“封面人物,美在追求。在我看来,小坤追求的是自立与担当,思瑜追求的是严谨与完美,小智追求的是团结与奉献。我希望所有封面人物身上的精神品质都能成为全班同学的追求。剩下的9名同学由大家来推荐,4人一组讨论,每组推荐1名候选人,10分钟后,各小组派代表发言,介绍你们推荐的候选人。”

“我们组推荐的是小博。他作为体育委员,每次都能带领我们班快速有序地到操场集合,跑操比赛获得冠军,他功不可没。我觉得我们应该学习他的责任心。”“我们组推荐的是梦瑶。从七年级开始,她每天下课都会擦黑板,而且擦得特别干净,这种认真和坚持值得我们学习。”……每个小组的发言都有理有据。

当代表着“自强”“严谨”“团结”“责任”“奉献”“孝顺”“进取”“执着”“善良”“认真”“宽容”“耐心”的12名学生确定下来后,同学们心中的努力目标也清晰了。

没想到,挂历的激励作用没有立竿见影,问题却随之而来。

小博是体育委员,同学们推荐他的理由是“责任心强”。在陈磊看来,小博整理队伍、喊口号很有一套,但是,小博的脾气有些暴躁,有一次,他在列队时竟然踢了同学一脚。跑操结束后,陈磊把他叫到办公室,把挂历翻到小博那页,问:“你觉得你今天的行为对吗?”

“我想让小雨不要打闹了,赶紧排好队下去,这就是我作为体育委员的职责,当然配得上‘责任’二字。”小博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

“你把日历翻到12月,看到了什么?”

“龙龙的照片和‘耐心’二字。”

“那你做到这一点了吗?你觉得制作班级挂历仅仅是为了表扬你们吗?你的关键词是‘责任’,你就只关注‘责任’,其他的精神品质都不重要了吗?认真工作没有错,但是非要采取这种暴力方式吗?”小博不作声,低下了头。

班会课上,陈磊说:“制作班级挂历,其中一个原因是表扬品行优良的同学,但更多的是想要全班同学,包括挂历封面人物,对照榜样找不足。小博的责任心强,我们有目共睹,但他缺乏耐心,这就是他需要向挂历人物学习的。人无完人,我们每个人都要从这12名同学身上汲取力量,老师也不例外。”

除了制作班级挂历,陈磊还引导学生从日常小事中发现自身不足,为他们创造学习的机会。

一天下午大扫除后,学生在教室自习。陈磊坐在教室最后面,他对身边的小鸣说:“小鸣,你去看一看讲台是否被踩脏了?”小鸣飞快地跑到讲台前瞟了一眼,告诉陈磊:“踩脏了。”然后看着陈磊,等他发话,见陈磊没说话,便问:“要不要拖一下?”陈磊没回答,只是叫远处的小京做同样的事情,小京回来说:“踩脏了!”陈磊见小京也没下文,便让他回座位。之后,陈磊又叫坐在教室后排的小鑫去看看,小鑫从教室后门出去,在前门看了一眼,并没有马上回来向陈磊汇报,而是拿了一个拖把,把讲台拖了一遍。整个过程,小鸣都坐在陈磊身边看着,最后,小鸣说:“老师,你是不是在拿我和他们做比较?”陈磊说:“面对同样的情况,其实你们3个人都知道应该做什么,但是,你选择了犹豫,小京选择了不理睬,而小鑫选择了承担。”

一些教师会为学生树立诸如钱学森、袁隆平那样的榜样,但陈磊不止于此。他认为,拿身邊优秀的学生做榜样另有一番教育效果:见贤思齐,把身边的同学当作榜样,榜样就有了鲜活的形象,优良品格就有了具体的行为体现,学生就不会觉得目标是遥不可及的。

一事一思总关“育”

“当学生离开学校后,留在他们记忆中的不是语文考了多少分,不是具体的学科知识,而是一种价值认同、行为习惯、学习方法和生活态度。作为初中班主任,尽管只能陪伴孩子们3年,但我从不把自己当成他们生命中的过客。”在班级开展“三省吾身”活动就是陈磊教育理念的生动注脚。

获得“优秀班集体”的荣誉称号后,一些学生开始骄傲自满,不遵守纪律,多次受到学校的批评。陈磊思来想去,认为还是学生对自身行为的反思不够,于是,他开展了“三省吾身”活动,通过每日填写“日明一智、日恕一过、日行一诺”表格,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和能力。

日明一智,引导学生做一个有心人,对日常小事进行观察、思考,从中悟出一个道理;日恕一过,引导学生用宽容的心迎接成长,与人为善;日行一诺,培养学生的恒心,无论事情大小,只要在计划内,就要努力完成。

如何落实?陈磊每周一发给学生一张表格,让学生每天放学前用3至5分钟填写。周末,孩子们将表格带回家与父母分享,家长就能够及时把握孩子的心理动态。同时,陈磊把全体学生上周的表格收起来,评选出“最有价值”“最有突破”和“质量不佳”3类作品,在班会课上与全班同学交流。每周的填写和教育工作完成后,陈磊将孩子们的表格装订成册,配上封面,保存起来,作为学生的成长档案。

陈磊的初衷是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不曾想,有意外之喜:学生在填写表格时,会提到老师不了解的班级情况。通过学生的“曝光”,陈磊能不露痕迹地掌握班级动态,从而更好地管理班级。例如:

“今天,我在数学课上打瞌睡了,老师没有批评我,我感谢老师的体谅。”安安,一个自觉且内心敏感的女孩,以后对待她,要更加委婉、温柔一些。

“小青上课老是找我讲话,但是我想认真听讲,就没理他。”看来,小青的座位需要调整一下了。

“今天的体育課上,我的校服丢了,我原谅那个不小心拿走我校服的同学。”原来,那是昊昊的校服。前几天,体育老师交给陈磊一件校服,因为一直没有人来认领,陈磊就一直保管着。

不只校服,陈磊这里有很多学生遗忘在教室里的物品,久而久之,学生自己都忘记了,以为丢了,陈磊却还记得清清楚楚。陈磊觉得,这个现象反映了孩子们不懂得珍惜,应该在班会课上聊聊这件事。于是,一场关于节俭的班会课应运而生了。

“很多老师会为班会主题发愁,但在我看来,这不是问题,因为‘三省吾身’表格中的班会素材太丰富了!学生的一句话,一个反思,描述的一个现象,都可以拿来作为教育素材。”陈磊说。

从学生无心的一句话中发现班会主题,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陈磊发现,小凯多次在“日行一诺”中写道:“我今天按时完成作业了,妈妈答应让我吃白色恋人饼干。”这不禁让陈磊好奇,是怎样的饼干,能让经常完不成作业的小凯发生这么大的变化?于是,陈磊上网查,才知道产于日本北海道的白色恋人巧克力饼干是同类食品中的“佼佼者”,价格也不菲,小小的一块饼干大约要6元钱。

陈磊想借饼干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一个梦。班会课上,他为每名学生准备了一块白色恋人饼干。他小心翼翼地发,孩子们小心翼翼地接,当每个人都拿到饼干后,陈磊让同学们描述吃完饼干之后的感觉。

小岩说:“饼干入口即化,甜味久久停留在舌尖,和平时吃的饼干确实不太一样。”远远说:“饼干绵软香甜,牛奶味儿特别浓。毫不夸张地说,吃了这个饼干就不枉此生了。”他边讲边做出夸张的表情和动作。子航说:“这么好吃的饼干是怎么做出来的?国内有没有这么好吃的饼干?”……

桐桐说:“老师,我感觉你在给白色恋人饼干打广告。”

阿宇接过话说:“才不是,我知道老师介绍这个饼干的目的,是激励我们将来开创一个属于自己的品牌。”

陈磊顺势总结:“这款白色恋人饼干是日本的经典零食,赢得了各国消费者的青睐,畅销全世界。日本连一块小小的饼干都能打造出如此经典的品牌,可见他们精益求精的态度是深入骨髓的,我们应该学习他们这种态度。为中华复兴而读书,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更应当成为我们身体力行的信念。”

一块饼干,一个梦想。陈磊用孩子喜欢的方式,引导他们树立理想信念。教育从来不缺少素材,从生活中随手抓来都是活书、都是学问,只是需要思考采用什么样的方式。

陈磊就是这样一个善于思考的人:他通过“男子汉振兴计划”培养男孩的自信、勇气和担当;制订目标卡培养学生规划时间的能力和自律意识;将国旗引进教室,培植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一切看似偶然的活动,其实都是陈磊的精心安排。因为对教育始终保持高度的热情,陈磊总能从生活的点滴中找到教育契机,并不露痕迹地达到教育目的。

尽管当了18年班主任,陈磊仍然乐此不疲。问及原因,陈磊说:“能把我对教育的探索和思考实施在班级管理中,并结出丰硕的果实,这对我来说就是最大的动力。”人民教育家于漪说过“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这也是陈磊记在心里的话。(文中学生均为化名)

责任编辑  魏  萌

猜你喜欢

陈磊小博饼干
我教儿子讲修养
我教儿子讲修养
楚汉之争(七)
楚 汉 之 争(八)
故乡
送饼干
孩子,原来你可以这样美
陈磊作品
3D老师
软塌塌的饼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