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头翁汤对结直肠癌小鼠肠道菌群、炎症因子及HER-2表达的影响

2022-03-25宋聚才巩跃生刘全林

中医药信息 2022年3期
关键词:白头翁菌群直肠癌

宋聚才,巩跃生,刘全林

(郑州市大肠肛门病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附属郑州市大肠肛门病医院,河南省肛肠病医疗中心,河南 郑州 450004)

结直肠癌(CRC)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导致死亡的主要癌症因素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饮食结构的改变,CRC的发病率明显升高[1-2]。手术是早期治疗CRC 最好的选择,也是唯一能根治CRC 的方法,但对于中、晚期CRC 的治疗,临床上只能采取放化疗或靶向治疗等方法缓解患者病情[3]。目前对于各个时期的结直肠癌,中医均有着积极的治疗作用,尤其对于长期接受放化疗的患者而言,中医药治疗可减轻放化疗的副作用,增强其疗效[4]。本研究通过观察白头翁汤对结直肠癌小鼠肿瘤生长情况、肠道菌群及血清炎症因子与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的影响,以期为白头翁汤对CRC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理论与实验支持。

1 资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选用6~8周龄,体质量(20.0±2.0)g,SPF级人源化Balb/c 雌性小鼠[动物批准号:SYXK(粤)2021-0009]40 只为研究对象。常规饲养于清洁级实验室中,温度(22 ± 2)℃、湿度(50 ± 10)%、10 h/14 h 昼夜交替。

1.2 主要药品及试剂

顺铂(齐鲁制药厂,国药准字:H37021356);MMP-9、VEGF、IL-10 及TNF-α 酶联免疫试剂盒(北京康为世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号:20200315);白头翁汤组方:白头翁15 g,黄柏、秦皮各12 g,黄连6 g,将上述药材水煎、过滤、浓缩成含生药1.0 g/mL 浓度药液,高压灭菌后-4 ℃保存待用,所有中药药材均来源于郑州市大肠肛门病医院中药房。

1.3 主要仪器

离心机(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切片机(德国Leica公司);显微镜(日本Olympus);全自动酶标仪(上海闪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全自动显微照相系统(日本Olympus);电子天平(美国奥豪斯公司)。

1.4 造模、分组及给药方法

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小鼠结直肠癌细胞株(CT 26,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实验室保种)接种于小鼠左侧腋前皮下,细胞接种量为2 × 105个/0.2 mL。接种4 d后见肿瘤长出,即视为造模成功。依据随机数字法将小鼠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20 只。对照组小鼠给予顺铂0.1 mL 尾静脉注射治疗,每周1 次,共治疗6 周。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白头翁汤灌胃,剂量为25 mg/(kg·d),每治疗6 d后休息1 d,共治疗6周。于第6周给药结束后采用断颈法处死小鼠。

1.5 观察指标

1.5.1 肿瘤生长情况

于治疗期间每周采用游标卡尺测量1 次肿瘤长短径情况,并做好记录。比较两组小鼠给药前后结直肠肿瘤生长情况,并绘制肿瘤体积生长曲线。

1.5.2 肠道菌群

于给药3、6周后分别抽取各组小鼠粪便(0.1 g)作为样本,并将其放置于9 mL 的无菌生理盐水中搅拌稀释(稀释至106倍),制成混悬液,取0.1 mL 混悬液在培养基上涂抹,37 ℃条件下培养24 h 左右。对细菌菌落形态进行观察,并计数。

1.5.3 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分别于给药前及给药3、6 周后采集小鼠血液1 mL,以2 500 r/min的离心速度离心10 min后,收集血清,-80 ℃超低温冰箱保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小鼠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并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1.5.4 肿瘤组织中HER-2表达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测肿瘤组织标本中HER-2 的表达。将各组小鼠的病灶处组织进行石蜡包埋,将石蜡包埋组织切片(厚度4 μm),常规脱蜡,60 ℃下烤片过夜,置入50 μL 3%过氧化氢溶液中,常温下孵育10 min,阻断内源性过氧化物酶的活性,PBS冲洗3 次,加入50 μL 的一抗,4 ℃下过夜后,加入二抗,20 ℃孵育10 min,DBA试剂盒显色,显微镜观察,显色后蒸馏水洗掉,终止显色,苏木素复染2 min,中性树胶封片。每张切片随机抽取4 个高倍镜视野(400×),以细胞呈棕黄色染色情况判断,超过10%的肿瘤细胞呈现微弱、不完整的细胞膜着色则为阳性表达,反之则为阴性表达。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软件处理,本研究中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方差分析和配对t检验。以P<0.05 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小鼠给药前后结直肠肿瘤生长情况比较

给药第4、5、6 周时,研究组结直肠肿瘤体积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给药6周后,研究组小鼠结直肠肿瘤质量为(0.32±0.09)g,显著低于对照组的结直肠肿瘤质量(0.65 ± 0.12)g(t= 9.839,P< 0.001)。见表1和图1。

表1 两组小鼠给药后直肠肿瘤体积比较(±s,mm3)

表1 两组小鼠给药后直肠肿瘤体积比较(±s,mm3)

组别研究组对照组t值P值n 20 20给药4周后205.38±14.64 352.14±28.73 20.345<0.001给药5周后228.16±19.57 439.56±33.25 24.504<0.001给药6周后298.75±24.57 574.73±42.25 25.253<0.001

图1 两组小鼠直肠肿瘤生长曲线

2.2 两组小鼠肠道菌群情况比较

给药前,两组大鼠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梭杆菌门及拟杆菌门菌落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3、6 周后,研究组梭杆菌门、拟杆菌门菌落数较对照组降低,厚壁菌门、变形菌门菌落数较对照组上升(P<0.05)。见表2。

表2 两组小鼠给药前及给药3、6周后肠道菌群菌落数情况比较(±s,个)

表2 两组小鼠给药前及给药3、6周后肠道菌群菌落数情况比较(±s,个)

注:与对照组给药3周后比较,aP<0.05;与对照组给药6周后比较,bP<0.05;与同组给药前比较,cP<0.05。

拟杆菌门43.32±3.46 36.63±3.37ac 34.89±3.48bc 43.25±3.24 40.36±3.27c 37.48±3.15c组别研究组n 20对照组20时间给药前给药3周后给药6周后给药前给药3周后给药6周后厚壁菌门29.18±3.42 33.24±3.37ac 36.35±3.48bc 28.57±3.38 30.46±3.46c 33.18±3.37c变形菌门10.21±1.34 13.75±1.46ac 15.08±1.43bc 10.03±1.37 11.85±1.46c 13.23±1.54c梭杆菌门13.79±2.23 7.04±1.13ac 3.45±0.89bc 13.86±2.13 9.73±1.17c 7.82±1.05c

2.3 两组小鼠给药前及给药3、6 周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情况比较

与给药前比较,两组小鼠给药3 周、6 周后血清MMP-9、VEGF、IL-10 及TNF-α 浓度均明显降低(P<0.05);给药3周、6周后研究组小鼠血清MMP-9、VEGF、IL-10及TNF-α浓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小鼠给药前及给药3、6周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s)

表3 两组小鼠给药前及给药3、6周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s)

注:与对照组给药3周后比较,aP<0.05;与对照组给药6周后比较,bP<0.05;与同组给药前比较,cP<0.05。

TNF-α(ng/mL)15.02±3.31 9.67±2.34ac 5.11±1.98bc 14.87±3.24 12.28±2.67c 7.98±2.13c组别研究组n 20对照组20时间给药前给药3周后给药6周后给药前给药3周后给药6周后MMP-9(mg/L)389.58±33.62 330.21±25.17ac 308.37±20.42bc 387.24±32.47 350.74±26.48c 332.23±24.13c VEGF(pg/mL)10.92±2.24 6.78±1.55ac 5.07±1.13bc 10.78±2.19 8.52±2.07c 6.38±1.24c IL-10(mg/L)180.57±33.53 132.34±24.55ac 108.33±18.19bc 177.64±31.27 152.85±26.17c 117.93±22.42c

2.4 两组小鼠肿瘤组织中HER-2表达情况比较

给药6周后,各组小鼠肿瘤组织中HER-2阳性产物定位于细胞膜中。研究组小鼠肿瘤组织中HER-2阳性表达率为20%(4/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HER-2阳性表达率60%(12/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2。

图2 HER-2在结直肠癌组织细胞膜中的阳性表达(DBA染色,×400)

3 讨论

CRC 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发病原因目前尚未完全清楚,通常认为良性腺瘤(乳头状腺瘤、家族性多发性结肠息肉)恶性变、高脂肪膳食、低渣饮食等是CRC 的主要诱发因素[5-6]。临床研究表明,CRC 的发病机制与自身免疫调节密切相关,有大量炎症因子介导的炎症反应通过调节机体各种免疫细胞的增殖、分化及免疫功能激活等过程参与到CRC 的生理及病理反应过程中[7-8]。近年来,对于中、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治疗虽然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常用针对性及敏感性高的化疗药物,如顺铂类、氟尿嘧啶及伊立替康等,不良反应明显,且近10年来,临床上尚未有新的化疗药物上市[9]。中医学将本病归为“积聚”“肠积”“癥瘕”范畴,认为其发病机制为邪毒入侵、饮食失节、情志不调及旧疾等因素影响,导致脾胃受损,气血不畅,湿浊内生,日久浊毒瘀积而形成肿瘤,因此中医治疗常以祛瘀散结解毒为主[10]。

白头翁汤最早记载于《伤寒论》,由白头翁、黄柏、秦皮、黄连组成,其中白头翁具有凉血止痢、清热解毒的功效;黄柏具有泻火补水、清热燥湿的功效;秦皮可起到收涩止痢、清热燥湿的作用;黄连具有泻火解毒、清热燥湿的功效。以上诸药共用可凉肝益肾、清热解毒[11-12]。本研究将其应用于CRC 小鼠的治疗,结果发现,给药6周后,研究组小鼠CRC肿瘤体积及质量均明显小于对照组,表明白头翁汤对小鼠CRC 肿瘤的生长起到了明显的抑制作用。

CRC 临床表现为身热、脓血便、腹泻、肛门灼热及小便短黄等症状,这是湿热内蕴的表现,这些症状均与炎症反应有着密切关系[13]。IL-10作为一种免疫抑制因子,可通过多种途径抑制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从而有利于肿瘤的增殖和进展[14]。TNF-α是最常见的炎症因子,在CRC 炎症反应中起到重要作用[15]。现代药理学研究认为[16],白头翁的有效成分具有较强的抗炎、抗菌作用。黄柏的有效成分对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菌类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具有较强的抗炎效果。秦皮中的有效成分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MMP-9 是MMP 家族成员之一,可影响机体免疫,促进肿瘤血管生成,从而加速肿瘤的增殖和生长过程,MMP-9 在恶性癌组织及血清中均呈现出较高水平的表达,与肿瘤进展程度密切相关[17]。VEGF 为临床公认的促血管生成因子,可通过调节肿瘤细胞旁途径,促进内皮细胞迁移及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是影响肿瘤发生和发展的重要炎症因子[18]。HER-2是HER 家族成员之一,主要存在于细胞膜上,当HER 被激活后可加速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此外,HER 还可通过抑制体内免疫系统的修改能力,加速VEGF 因子的表达,最终起到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及侵袭的作用[19]。HER-2 受体基因可通过细胞生长因子信号传导通路,对正常细胞的生长与分裂起作用[20]。本研究结果显示,给药3、6 周后研究组小鼠血清MMP-9、VEGF、IL-10 及TNF-α 浓度均低于对照组,提示白头翁汤可有效降低CRC 小鼠血清MMP-9、VEGF、IL-10 和TNF-α 的表达水平。给药6 周后,研究组HER-2 阳性表达低于对照组,这也可能是研究组给药后肿瘤体积及肿瘤质量均更低的重要原因。

综上所述,白头翁汤可有效改善结直肠癌小鼠紊乱的肠道菌群,有效降低结直肠癌小鼠血清炎症因子及HER 的表达,抑制肿瘤增大和生长,临床治疗效果满意,但其抗肿瘤机制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白头翁菌群直肠癌
从畜禽粪便菌群入手 降低抗生素残留造成环境风险
“云雀”还是“猫头鹰”可能取决于肠道菌群
发酵桂闽引象草替代部分日粮对鸡肠道菌群的影响
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中CT与MRI检查的应用效果对比
MRI在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及预后的应用研究
直肠癌在调强放疗中保持膀胱充盈度一致的重要性研究
我和白头翁的“战斗”
细菌群落的“资源共享”
想改名的白头翁
不同产地白头翁药材的有效含量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