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导航 为了“每一个”

2022-03-25梅玉华

小学教学研究 2022年2期

梅玉华

【摘 要】“为了每一个”需要我们有差异化视角,在差异化视角下应用“自学导航”应该直面学生的学习差异,设计包容性、可选择性的学习路径,精准导航,实现“以学定教”;还要利用学生差异性资源,融会贯通,提升每个学生的学习力,实现“为学而教”。

【关键词】学习差异 精准导航 为学而教

“为了每一个”是教育走向精细化的体现,教育精细化需要立足差异化视角,真正贯彻“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一、差异化视角下运用“自学导航”的思考

“学习差异”与“自学导航”有怎样的关系?结合自己的实践与反思,笔者有以下认识。

(一)关于“学习差异”的反思

学生的身体条件、学习环境、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差异造成了学习差异。学生的学习差异有两种主要样态:

一是学生有不同的学习类型、学习路径。我们在了解每个学生学习类型的基础上,通过设计有效的“自学导航”引导学生先学,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空间、时间,同时能有效地引导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进行有效学习,为缩小学生的学习差异提供了可能;高质量的“自学导航”还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路径,扬长补短,让学生有适当的机会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去体验知识内涵、感悟学习方法,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进而弥补学习差异。

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学习深度、学习视角的不同。学习深度的差异造成的“认识落差”,不仅是引导学生交流的重要动力,也是引导学生不断深化认识、体验感悟知识本质的重要素材,便于学生想得更深。学习视角的不同是引导学生沟通知识联系、凸显方法本质的重要资源,是引导学生想得更全、更细的重要资源,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视角的重要途径。所以,学生的学习差异不仅有消极意义,也有积极意义。

(二)关于 “自学导航”的反思

利用“自学导航”可以使学生的“先学”留痕,为教师准确分析学情、找准“后教”路径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实现“以学定教”;合理整合、利用学生的学习差异性资源,可以促进学习的真正发生,实现“为学而教”。

1. 立足學生的学习差异,精准导航,实现“以学定教”

差异化视角下应用“自学导航”除了要符合应用“自学导航”的基本要求,还应该立足学生的学习差异,从“自学导航”的设计、实施、评价环节入手,精准导航,真正落实“以学定教”。

这里的精准导航有两层内涵:一是立足学生原有的学习差异,为“先学”精准导航。根据对学生学习差异的分析,科学地制定、使用“自学导航”,为“先学”提供合适的学习指导,实现隐性的“以学定教”。学生的学习差异隐藏着“导航”的路径,导航的设计要有包容性,层次性,学习路径、引导的设计要细致,有选择性,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二是立足学生“先学”后学习差异的分析,为“后教”精准导航,实现显性的“以学定教”。“先学”后学习差异中隐藏着教与学的路径,首先“先学”后学习差异显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之处、困难之处、可以到达之处,这些都藏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显示了“后教”在哪里重点突破、在哪里再次生长。其次 “先学”后学习差异资源中隐藏着教与学有效路径,可以利用落差、视角的差异让学生经历思考、交流、评价、反思的过程,从“向教师学”转向“向同伴学、自己悟” ,让自己的学习过程经历从不会到会、从会到清晰、从单一到多角度的变化。

2. 利用学生差异资源,提升学习力,实现“为学而教”

构建完整的教学概念,需要从教、学两个方面考虑,合理利用“自学导航”引导下“先学”产生的差异性学习资源,能为实现 “为学而教”提供学习环境、方法上的支撑。

这里的资源有两个内涵:一是学生先学产生的显性资源为再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合理利用这些资料可以较好地还原学习的过程、科学的学习方法及过程,例如“如何提出问题”“如何围绕核心问题学习思考”“如何根据联系进行知识整理”,通过这个过程落实“为学而教”,提高学生的学习力。二是学生先学后产生的隐性资源为再学习提供了坚实的保障。肖川说,差异是交往的基础。学生的学习差异为“小组交流”提供了必要、可能,让小组学习真正发生,最后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反思、总结,感悟学习方法,真正落实“为学而教”。

二、差异化视角下运用“自学导航”的实施策略

学习差异视角下的“自学导航”如何定位、设计、实施、评价?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与体验总结如下:

(一)差异化视角下“自学导航”的设计策略:精准化,包容性

差异化视角下“自学导航”的设计不仅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同时要从学习差异的视角出发,根据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情况,为同一批学生提供有所区别、有所选择的 “自学导航”,使拥有不同学习能力、不同学习类型的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自学导航”。也可以在同一张“自学导航”上设置不同的学习路径、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或者设计一些具有一定包容性的学习策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要求。

在设计《〈认识长方形、正方形〉自学导航》时,我们为学生设计了两种自我探索长方形特征的路径:①先猜一猜长方形的边和角各有什么特征,再利用长方形的学具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把你的结论写下来,想想有什么体会。②利用“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的方法探索长方形的边和角各有什么特征。把你的发现写下来,想想有什么体会。这两种学习路径适合不同学习类型的学生,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学习,这样不仅满足了学生个性化的需求,还潜移默化地渗透了不同的学习方法。

在设计《〈多边形面积单元整理〉自学导航》时,我们设计了这样的整理路径:我们学习了5种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你最想记住哪种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说说你的理由,并根据你的理由选择合适的方法整理它们之间的联系。这是一个包容性较好的引导,不仅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求,还激发了学生的整理热情,为后续的交流提供了多样化的教学资源。

一个好的自学导航不仅要符合学生的整体心理特征,还要满足不同学习能力层次、不同学习类型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做到精准导航。同时,为后续的学习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特别是互补型的、有方法内涵的学习素材,让“为学而教”落地生根。

(二)差异化视角下“自学导航”的实施策略:选择性,融合性

差异化视角下“自学导航”的实施要求我们面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学习目标、不同的学习要求,让每个学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进行尝试,学会合理为自己定位,合理为自己选择学习目标。差异化视角下学习目标的层次划分不仅要符合知识逻辑,还要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层次,这样才能让各个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在具体实施时,教师还可以利用一些资源,如微课、网络教学资源让学生自己选择,引导学生学习。

学生在利用“自学导航”先学“小数乘整数”时,笔者在演示文稿上设定了3個层次的学习目标:①能结合生活情景探索0.8×3、2.75×3,初步了解小数乘整数的笔算格式;②能运用多种方法探索0.8×3、2.75×3,会笔算1.3×3;③能运用多种方法探索0.8×3、2.75×3,知道这些方法的相同之处,知道小数乘整数笔算格式。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学,这样每个学生都能跳一跳,达到自己应有的学习高度,让每个学生在不断地进步中产生兴趣、自信,同时学会自我定位与选择。

教师除了在先学时要给学生提供选择外,还要善于在课堂教学中让每个学生有话可说、有问可想、有知可学。特别是在先学后的课堂交流环节,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差异,融合不同认知深度、不同认知角度,让每个学生学有所获。

以下是“平面图形面积的复习”交流准备片段。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整理和复习——多边形的面积,到目前为止,我们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

生: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师:针对这5个平面图形的面积,(课件出示:你最想记住哪个图形的面积公式?)这是全班同学的选择情况。

五(6)班选择图形面积公式的情况统计

师:老师看了全班同学选择的理由,觉得有的同学说得特别有道理,我们来听听他们怎么说。

生1:我选的长方形,其他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都可以由长方形推导而来。

生2:我选的平行四边形,由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可以推导出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生3:我选的梯形,通过梯形的面积公式也可以计算出其他图形的面积。

师:下面我们先想一想,再在小组里交流回顾这5个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推导过程,体会是否真的像这些同学说的那样,根据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可以推导出其他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再思考,通过梯形的面积公式是否真的可以计算出其他图形的面积?

通过展示学生出现的5种整理方法,不仅从不同角度加强了知识之间的联系,拓展了自己的认知,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多角度认识世界、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差异性学习资源、多样化的学习经历、多角度的学习认识,通过合理的学习路径让学生体验、融合,真正达到“精彩每一个、成就每一个”。

以下是“用字母表示数”课堂教学片段。

师:昨天进行了一次小研究。同学们根据课题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为什么要用字母表示数?怎样用字母表示数?字母可以表示什么数?

师:今天我们围绕这三个问题来反思我们的学习。看小研究1,老师把全班最常见的四种方法都摘录了下来,这四种答案中有你的一种,把四种答案放在一起你有没有受到启发?你怎么评价每种方法的优点、缺点呢?根据评价思考这三个问题,先每个人思考(思考100秒左右)。

师:下面我们进行小组交流。①每人选一种方法在小组中进行评论,可以是优点也可以是缺点。②哪种方法更合理?小组形成统一意见。③针对三个问题说说自己的看法。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立足学生的先学差异,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思考,通过交流、评价,让学生的认识拾级而上,最后引导学生反思促进自我感悟。这样的学习历程丰富了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发展了学生的学习力,真正落实了“为学而教”。

(三)差异化视角下“自学导航”的评价策略:发展性,差异化

好的评价是学生学习的发动机,具有激励性、导向性的作用。应用“自学导航”的评价分为“先学”的评价和“后学”的评价:对“先学”评价时,笔者在“自学导航”里设计了自评、家长评、教师评。在课堂学习中,评价应关注交流,不仅可以面向个人,还可以面向小组。在评价时,教师应以激励为主,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同时教师要清晰表达自己的评价,通过评价让学生知道努力的方向或者需要改进的地方。

差异化视角下实施评价时,教师要树立分层评价的意识,从发展的角度评价学生,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中抵达不同的终点,在“鼓舞你我他”中实现“为了每一个”。

学习差异化视角下的“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为学而教”如何才能很好地融合共生,“自学导航”这一纸质媒介有着一定的链接功能。它的引导功能提高了先学的质量;它的留痕功能使学生的学习差异有了显性表现,为“以学定教”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推动教学从“面向大多数”走向“关注每一个”;有助于教师发现适合学生的学习路径,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实现“为每一个学生的学而教”的教学追求。

【参考文献】

[1]弗赖登塔尔.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M].陈昌平,等,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

[2]汪璐璐.“自学导航”:推进低年级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新尝试[J].江苏教育研究,201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