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护理干预对焦虑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2022-03-25姚致巍

婚育与健康 2022年4期
关键词:焦虑症睡眠质量心理护理

姚致巍

【摘 要】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对焦虑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84例焦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n=41)和观察组(常规护理+心理护理,n=43);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睡眠质量指数(6.34±1.1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8.97±1.24),P1<0.0001,P2=0.035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总满意率(95.35%),对照组总满意率(80.49%),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心理护理可以显著提高焦虑症患者临床护理的整体质量,有利于患者培养良好的生活规律,减少负面情绪,提高睡眠质量。

【关键词】焦虑症;心理护理;睡眠质量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sleep quality of anxiety patients

YAO Zhiwei

Changchun Sixth Hospital, Changchun, Jilin 130052,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sleep quality of anxiety patients. Methods: 84 cases of anxiety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uly 2019 to December 2020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 an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conventional nursing,n=41) and observation group (conventional nursing + psychological nursing,n=43). Compared with the nursing effect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Results: After intervention, the sleep quality index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6.34±1.12)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8.97±1.24),P1<0.0001,P2=0.0355,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The total satisfaction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95.35%) and the total satisfaction rate of the control group (80.49%),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Conclusion: Strengthening psychological nursing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clinical nursing for patients with anxiety disorder, which is beneficial to cultivate good life rules, reduce negative emotions and improve sleep quality.

【Key?Words】Anxiety; Psychological nursing; Sleep quality

焦虑症又称焦虑性神经症,主要临床表现为明显的焦虑情绪,如紧张、坐立不安、烦躁、易怒等,常伴有睡眠障碍、心慌、胸闷、手抖、尿频等症状,以上症状会持续较长时间,可能有一定诱因,也可能没有具体原因[1]。焦虑作为一种人类本能情绪,在人们面对突发事件或处于压力状态时均会产生,但是如果长期处于焦虑状态则会严重影响心理健康,从而导致病理性焦虑[2]。本次研究中的84例患者均确诊为焦虑症,随机分组后,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同时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对照组)和常规护理+心理护理(观察组),现将这两种护理方案的具体应用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84例焦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n=41)和观察组(常规护理+心理护理,n=43)。对照组,男15例,女26例,年龄18岁~52岁,平均年龄(33.72±5.46)岁;观察组,男13例,女30例,年龄18岁~53岁,平均年龄(33.05±5.38)岁;两组患者基本情况相似,P性别=0.5369, P年龄=0.5727,无统计学意义。本次研究已通过伦理委员会核准,84例研究对象均符合相关疾病诊断标准,并在享有知情权的前提下自愿签署研究同意书,已排除中途退出者。

1.2方法

常规护理(对照组,n=41):主要包括生活指导、饮食指导、放松训练、用药指导、安抚情绪等。常规护理+心理护理(观察组,n=43):①安排护理人员接受心理护理方面的专项培训,包括心理健康相关知识、沟通技巧与观察患者表面情绪等;②结合患者个体情况制定健康教育计划;护理人员可以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具体心理状态,如出现的焦虑、抑郁等原因,根据具体原因给予对症心理疏导和安抚,也可以通过社交软件为患者提供健康知识文字、图片,或视频,在取得患者信任后定期进行面对面形式的健康知识宣教,讲解一些关于焦虑症的原因、临床治疗方法、心理护理方法及效果等,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水平。③密切关注患者情绪变化,注意患者细节表现,如若发现患者异常,应先与患者进行友好沟通,对患者出现的恶性情绪可以給予理解,不直接与之发生冲突,表情依然和善,待患者缓和后与之进行交流,并给予关心,了解患者情绪突然变化的原因,再采取应对措施;或者询问患者是否有喜欢的舒缓方式,如音乐、看报或做运动等,然后根据患者喜好选择事宜音乐、瑜伽等放松疗法;不断鼓励患者培养利于身心健康的兴趣爱好或参加社会活动等,改善心情。在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的护理中,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了解家属想法,然后指导患者家属参与到患者治疗与护理中,多给予鼓励、支持和关爱,让患者感受到家人对自己的爱护,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改善焦虑症状,并提高患者治疗信心。

1.3 观察指标

组间对比:①干预前后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0分~5分为很好,6分~10分为还行,11分~15分为一般,16分~21分为很差);②干预后护理满意度(发放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收集患者及家属反馈信息,分值≥90分为满意,80分≤分值<90分为基本满意,其它分值为不满意,总满意率=1-不满意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睡眠质量

观察组(43例)干预前后睡眠质量指数分别为(11.26±3.15)分、(6.34±1.12)分,对照组(41例)分别为(11.08±3.22)分、(8.97±1.24)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干预前患者睡眠质量对比为差异,(t1=12.1294,P=0.8984)两组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两组评分均有所下降,但是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观察组睡眠质量优于对照组,t1=10.2102,P1<0.0001,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比較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43例)满意25例(58.13%)、基本满意16例(37.20%)、不满意2例(4.65%),对照组(41例)满意为19例(46.43%)、基本满意14例(34.14%)、不满意8例(19.51%),观察组总满意度(95.35%),对照组总满意度(80.49%),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2χ2=4.4198,P2=0.035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论

焦虑症是一种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的常见心理疾病,这可能与女性成长环境、生理结构等方面有关[3]。近几年,我国焦虑症的发病率逐年递增,国家卫建委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抑郁症发病率约为2.1%,焦虑障碍的发病率更是高达4.98%,已经严重影响我国居民的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为了进一步提高焦虑症患者的护理效果,本院在原有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了心理护理(观察组),与常规护理(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干预后的睡眠质量指数和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1<0.0001,P2=0.0355),说明观察组护理方案的临床可行性和有效性更为理想;钟俊、夏鑫等人的研究方向与本研相同,所得结论亦与本研一致,可与本研相互佐证[4-5]。笔者认为之所以出现以上结果,主要是因为:①护理人员对心理健康的认识程度更深,自身专业技能更强,工作效率更高,在对患者护理中提高了沟通效果,同时通过对患者情绪的细节观察便可通过理论知识了解患者变化,进而给予对症疏导,进而提高了心理疏导效果,提升护理效果;②健康教育的目的不仅是提升患者对自身疾病的了解程度,同时还可以帮助患者克服对自身疾病的恐惧、不安,进一步缓解各种负面情绪,树立治疗信心;③有效的沟通能够帮助患者将积压的负面情绪释放出去,同时结合家属的参与,让患者提高配合性,提高治疗信心,而且通过护理人员专业的护理服务、耐心的疏导,让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的真诚,进而提高信任感,提高依从性,减少医患不良关系发生事件,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而且大大降低焦虑情绪。

综上所述,常规护理+心理护理模式在焦虑症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价值较高,在明显改善患者睡眠质量的同时,增进了护患关系,从而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减少焦虑症状,促使治疗进入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 范淑娴.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焦虑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0,7(1):105-106.

[2] 黄雅梅.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焦虑症患者睡眠质量的效果评价[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6):830-831.

[3] 杨秋燕.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对焦虑症患者自我效能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现代医药卫生,2020,36(12):1899-1901.

[4] 钟俊,方雪琴.心理护理干预对焦虑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35):151.

[5] 夏鑫,王欣雯.心理护理干预对焦虑症患者睡眠质量和不良情绪的影响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23):87.

猜你喜欢

焦虑症睡眠质量心理护理
积极心理联合康复锻炼在焦虑症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完形填空精练一则
怎样识别焦虑症?
长期慢性疼痛,小心焦虑症
16周太极拳锻炼及停练8周对老年女性心理健康的影响
芪枣安神汤对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情志护理干预配合针刺对急性面瘫患者不良情绪以及睡眠质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