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爱上文言文阅读
2022-03-25徐恒丽
徐恒丽
一些学生不喜欢阅读文言文,原因在于它既不像白话文那么通俗易懂,又不像诗歌那般韵律和谐、富有美感;此外,文言文离学生的生活比较远,句式也比较特别,让他们难尝其“味”。那么,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该如何开展文言文教学,才能让他们爱上文言文阅读呢?
一、引入生活之水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入生活之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果只是让学生单纯地阅读文章,就像让他们触摸一座空中楼阁。对此,我们首先要让文言文“接地气”。
比如,在讲解《论语》时,我们通常会向学生介绍一下孔子其人:“孔子,字仲尼,儒家学派创始人……”这些资料都是学生看过的,难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 趣。对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为学生讲述一 个与孔子有关的小故事,如《颜回偷食》,让他们了解 圣人孔子的日常生活。
颜回偷食
孔子的弟子颜回向来是个很有涵养的人,为人非常诚实,对孔子也非常尊重,唯一的缺点便是好面子。当时,孔子和弟子们还未出名,因真实身份遭受怀疑而被困在陈国境内,食不果腹。为了救老师,颜回甘愿拉下脸皮向路人乞讨。
他得到了一点米,便马上开始做饭。就在饭即将煮熟的时候,锅里飘出一阵一阵大米的香味儿。这使孔子瞬间有了精神。他仰头向飘出香味的地方望去,恰好瞧见让他伤心的一幕:颜回用手从锅里抓出一把大米饭,急切地塞进自己的嘴里。
没过多久,饭做好了。颜回先盛了一大碗,恭敬地奉给孔子。孔子非常在意自己刚刚看到的那一幕,便若有所思地说道:“我刚刚做了一个梦,在梦中看到了过世的老父亲!因此,我想要用这碗饭祭拜一下过世的老人家。”
颜回听到老师这样说,连忙摆手,说道:“老师,不行!您不可以用这饭祭拜逝者了!这饭已经不干净了。刚刚煮饭的时候,有一些烟尘落进了锅中,我覺得把这些沾了烟尘的米丢掉太可惜了,就把它抓出来吃掉了!”
孔子听了颜回的话,目瞪口呆,随后又觉得心中有愧。自己不问青红皂白,怀疑颜回,真是小肚鸡肠!
他当即把弟子们都叫到身边来,说清了整件事的来龙去脉,并向颜回道歉。
可见,眼睛看到的不一定是真实的。
这样不仅能开阔学生的眼界,还能让他们从中领悟大道理。
又如,《论语》中有这样一个句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学生大都知道“四体”是指四肢,却不知道“五谷”具体是指哪些粮食。对此,教师可以展示自己拍摄的照片:
教师展示照片,既能带领学生走向生活,又能帮助他们记忆和区分“稻、黍、稷、麦、菽”。
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将文本与生活联系起来,不仅能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知识,而且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文言文阅读不再枯燥无味。
二、开展比拼活动
周振甫先生在《怎样学习古文》中写道:“读一本书,记住的生字是点,记住的句子是线。记住了多少生字,是‘点的懂’;住了多少句子,是‘线的懂’。‘点线的懂’是不够的,是‘平面的懂’。‘平面的懂’只懂得这课书中的字的意义和用法。同样的字出现在别的课书中,它的意义和用法假如有了变化,就看不懂了。把一部书全部读熟就不同了,开始读时不懂,读多了渐渐懂了。靠多读,可达到‘立体的懂’。”
这些话让我有了许多的感悟。我们引导学生学习文言文,是为了让他们达到“立体的懂”。因此,引导他们多读、多背是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一些学生不愿意读,不愿意背。即使是读或背,他们也只是为了应付老师,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于是这其中少了许多的乐趣,多了许多的压力。那么,我们要如何激发他们朗读和背诵文言文的兴趣呢?笔者想起自己在学生时代的一些经历。我的同桌常常拿名句来考我,如果我答不上来,他就会非常开心。可是到了后来,他便不再这样做了。因为我将课本上的文言文全都背下来了。结合这一经历,笔者把每周二下午的第六、七语文课改为了“语文知识大比拼”这一活动,让同桌与同桌之间比拼,让小组与小组之间比拼。后来,班主任问我:“班里的学生怎么那么喜欢读语文呢?”我笑了笑,说:“因为他们爱国。”
后来,学生不满足于阅读课内的篇章了,开始阅读课外的文言文,如《战国策》《孟子》等作品中的一些篇目。
我还组织学生录制了一些文言文朗诵短片。他们欣赏着自己的作品,更加积极地投入到了学习文言文的行列中。
以上是笔者总结的一些经验,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安宜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