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然困境、治理思路与应然路径
2022-03-25覃梅芳潘宇
覃梅芳 潘宇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心理健康教育投入与需求不匹配、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储备不充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应对不及时的问题。文章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要求,提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应然路径:制定高职院校“发展式”心理健康教育战略,加强高职院校“双师型”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打造高职院校“教学做”一体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高职院校“分层式”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体系,探索高职院校“工匠魂”心理健康教育网格。
[关键词]百万扩招;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实然困境;治理思路;应然路径
[作者简介]覃梅芳(1985- ),女,广西忻城人,广西财经学院,讲师,硕士。(广西 南宁 530008)潘宇(1986- ),男,广西贺州人,广西民族大学,讲师,硕士。(广西 南宁 530006)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新时代财经类大学生心理素质提升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FKS027)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2)06-0090-04
一、引言
2018年,《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2020年,《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再次强调,“促进心理健康。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整体教学计划”。
2019年,全国高职扩招共计116万人。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高职院校将继续扩招200万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职教改革发展迎来了新的局面和挑战,扩招200万人的战略任务倒逼职业教育思考如何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探索德技并修的内涵发展、职业导向的课程设置和未来取向的产学研修的教育体系。牵一发而动全身,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在一段时间内必然面临一些困难。因此,如何迎难而上改革破题、探索有效应对路径是当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亟须解决的问题。
二、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然困境
1.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与需求不匹配。随着高职扩招,学生人数的大幅度提升,心理健康教育一定时期内陷入亟须加大投入、健全软硬件配套的“烧钱补課”局面。加上学校决策层对心理健康教育投入的重视力度不够,很大程度上影响到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基础建设的筑牢夯实。
2.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储备不充分。当前,我国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水平参差不齐。依据《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通知》文件精神,学校要“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4000配备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每校至少配备2名专业教师”。百万扩招前,不少高职院校尚且无法达到不低于1︰4000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师生比要求。百万扩招后,高职院校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队伍愈发难以满足在校学生日益增长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
3.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应对不及时。《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20条”)明确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高职院校在贯彻落实“职教20条”的过程中,未能及时调整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思路,忽视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不同生源学生群体认知水平和学习偏好的区别,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使用的教材、教法与普通高校相比没什么区别。
三、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致思理路
“职教20条”提出“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这也是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致思理路。
1.心理健康教育应立足于服务职教人才培养机制。“职教20条”明确提出,“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完善评价机制,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因此,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服务于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而成为健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育人范式的重要保障。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聚焦学生心理素质提升的同时兼顾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发挥专业人才培养的多重协同效应,以推进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
2.心理健康教育应立足于完善职教多元评价机制。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在题为《学习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推动新时代职业教育大改革大发展》的报告中指出,“要加快构建多元评价机制以适应职业教育的类型特色”。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学生身心健康和人格教育,其所倡导的全人发展理念契合政府、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等主体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核心诉求。高职院校在加快构建多元评价机制的过程中,应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并提升其指标权重,积极探索以心理健康教育为有效路径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卓越人才。
四、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应然路径
1.制定高职院校“发展式”心理健康教育战略。当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着学生总体数量明显增加,学生个体心理发展需求日益多元,学生心理问题和心理危机随机显现、动因复杂等困难。高职院校要走出一条心理健康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需要高度重视、精准定位、加大投入、理顺机制。据此,笔者提出高职院校“发展式”心理健康教育战略:第一,高度重视。高职院校要围绕“双高计划”建设,不断加强软硬件建设,扩容升级心理健康教育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的实践内涵,创新推进知识教育、活动宣传、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将“三全育人”理念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第二,精准定位。高职院校要避免机械复制普通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在硬件建设上可借鉴普通高校的相应配置,但在软件建设上要认清高职院校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的不同之处,即生源结构不同、就业导向不同。第三,加大投入。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包含场地建设、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平台建设等,这些都离不开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撑,需要加大投入。第四,理顺机制。高职院校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把握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心理发展需求,优化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全面统筹学校各领域、各环节、各方面所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2.加强高职院校“双师型”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根据相关文献研究,全国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结构最主要的构成形式是: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带领的以辅导员为主要构成的师资队伍。百万扩招后,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等都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需要加强“双师型”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应对新形势下学生的“心”问题。
第一,把校内具备国家心理咨询师资质和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的教师认定为“教育与体育大类”的“双师型”教师,并制订配套的培养方案和管理机制,建立一支既熟悉职业教育、又了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律的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推进心理育人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第二,把“教育与体育大类”以外,具备相关资格证书(如生涯规划指导师、就业指导师)的其他“双师型”教师,纳入兼职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通过以上两种方式打造心理健康教育“双师”队伍,并制定符合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特色的评价指标和考核办法。
3.打造高职院校“教学做”一体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如果说“职教20条”落实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过多地受到“普教化”的影响,那么“教学做”一体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就是“职教化”本身的有益探索。高职学生的特点有异于普通高校学生,完全按照普通高校的方式在高职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行不通的。
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应立足于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体验式教学,构建良好的教育场域,增强心理学课程的应用性。建设“互联网+心理育人”的慕课平台、微信公众号、易班心理优课等,将第一、第二课堂串联,形成学习社群,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混合式教学改革。通过打造高职院校“教学做”一体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助力学生主动探索自我、认清自我和发展自我,促进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点的吸收,帮助学生做到融会贯通、理实一体、知行合一,切实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育人实效。
4.构建高职院校“分层式”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体系。当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效不凸显、特色不鲜明的重要原因是,单一学期集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其余时间又無法形成与之配套的心理育人机制。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中持续发力,方能取得实效。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在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载体提升学生职业发展能力的研究与实践中,将职业发展能力培养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探索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学生职业发展能力培养的“245模式”,即根据不同学期学生的心理需要与学业需要,以内容递进为基本内核,以学期递进为分层阶梯,从第一学期到第四学期设置不同内容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笔者在此基础上,立足于新形势下高职扩招现状,进一步提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职业发展”分层式教学“366”循环增益模式(见下页图1)。
笔者认为“366”循环增益模式不失为一种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分层次教学的有益尝试。我们要以问题为导向,大胆进行分层次教学尝试,形成心理健康教育持续助力高职学生德技并修全过程的新局面。
5.探索高职院校“工匠魂”心理健康教育网格。推崇工匠精神,是反对“简单传授技能倾向”和“职业教育功利化”切实可行的实践路径,也是在职业教育领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抓手。庄西真教授认为,农村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是形成现代人格特质以便融入城市社会的有效途径之一。职业教育作为企业人力资源培育的主要渠道,发挥着帮助农村、农民转移劳动力的重要作用,这也意味着职业教育的大量农村生源需要发展出不同于其原生成长环境的价值观和人格品质。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心理素养的筑基打底工程,更是启迪职业人格的塑魂工程。因此,可尝试将工匠精神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中,探索一条可推广、可复制的“工匠精神+心理健康教育”培养机制,形成高职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马建青,杨肖.心理育人的内涵、功能与实施[J].思想理论教育,2018(9):87-90.
[2]章玉祉.以师资团队建设为契机推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7(3):45-50.
[3]庄西真.职业教育对国家现代化的意义——从现代人格特质形成的视角[J].江苏教育研究,2013(3):3-9.
[4]教育部.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R/OL].(2019-07-24)[2021-08-22].http://www.moe.gov.cn/jyb_sjzl/sjzl_fztjgb/201907/t20190724_39
2041.html.
[5]杨建新.高职扩招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应对与路径创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25):54-79.
[6]章少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育人功能实现的实然困境与应然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6):80-82.
[7]熊伟娥.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9(1):100-104.
[8]吴先超.“三全育人”视阈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9):81-83.
[9]胡卉栋.鄂东农村职教学生工匠精神的人格特质调查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5):268-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