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三全育人”工作的实践困境及对策研究

2022-03-24张琪琪岑道权

大众科技 2022年2期
关键词:全员三全育人育人

张琪琪 岑道权

高校“三全育人”工作的实践困境及对策研究

张琪琪岑道权

(陕西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汉中 723000)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是立德树人,贯彻落实“三全育人”工作机制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途径。调研发现高校在落实“三全育人”工作实践中依然存在重视程度低、参与度不足、工作目标不明确、评价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文章通过“三全育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应整合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资源,提升“三全育人”工作的各方参与度,明确育人目标;其次,构建“三全育人”的工作体系,夯实“三全育人”教育各方的主体责任;最后,完善“三全育人”工作评价机制,树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观,真正将“三全育人”工作抓实落细。

高校;三全育人;立德树人;实践路径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深刻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立德树人”是我国进行教育改革工作所必须把握的重要内容,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在新时代培育人才以实现更好的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实现蓬勃发展,社会发展提出来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全体社会成员都要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能够更高效地培育出社会所需的优秀人才,每一个人都要不断提高对自身的发展要求,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成为中国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全面型人才。在此背景下,“三全育人”工作机制由“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三方面构成。全员育人着重在育人主体方面,主要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指高校全体教职工都要参与思想教育工作中,都要具备育人意识,承担育人责任。全程育人着重在时间方面,要将思想教育贯穿在整个教育体系之中,是可持续的。整个过程不止受教育者,同时还要包括教育工作者。全方位育人是指育人范围、育人空间的全面化、扩大化。全方位就是要联通校内校外、课上课下,充分利用各方面的教育资源,将思想教育渗透在理论学习、社会实践等方面。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机制对于我国在新时代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方面有很深刻的现实价值。其在应用中包括教育资源融合、教育覆盖范围、教育投入力度、教育工作参与等方面都有更全面的改进。

“三全育人”机制要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整体效用,明确三者的关系能够更好地进行实践,它们是互相联系和相互贯通的,两两相互作用。即处于基础地位的是“全员育人”,它是实施“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基本条件,只有全体社会成员高度育人意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性才能得到提升,切实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过程育人”是实现“全员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桥梁,“是动力要素,发挥主渠道作用,为‘全员育人’与‘全方位育人’提供路径和根本遵循[2]”。“全员育人”需要落实在高校的教学安排、课程设置、社会实践、文化活动等具体教学过程中,同时要结合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发挥“全过程”育人的效能;“全方位育人”是“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实施的关键,全社会参与到育人体系中,使教育资源得到整合和有效分配,推动“三全育人”系统的发展。总体来说,三者是一体的,不可分割的,共同构成高校的育人体系。

但在考察高校的实践过程中,发现一些高校存在重视程度低、参与度不足、工作目标不明确、评价体系片面等问题。本文主要基于此问题讨论,认为应整合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资源,提升“三全育人”工作的各方参与度,明确育人目标;构建“三全育人”的工作体系,夯实“三全育人”教育各方的主体责任;完善“三全育人”工作评价机制,树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观等方面将“三全育人”工作抓实落细。

1 推进高校“三全育人”工作的实践困境

“三全育人”作为我国新时代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机制,为了切实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需要大力提倡全社会成员要予以高度重视和提高更积极地参与度,将该机制和设计的实施举措积极落实于教育工作的实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对社会成员的思想政治产生实质的效果,培养出为新时代社会发展助力的高素质人才。但从现实调查情况来看,一些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并不高,“三全育人”机制在实际推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诸如“三全育人”机制重视程度不足、主体参与度不足、工作目标不明确、社会评价体系不健全等显著实施问题,使“三全育人”机制的有效影响收效甚微。针对以上情况,当前应及时发现工作中的不足点,对阻碍“三全育人”机制在育人工作中的问题给予解决,积极推动“三全育人”机制在高校育人实践中发挥的正向作用。

1.1 育人机制重视程度有待加强

教育事业的发展不仅能够表现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并且深刻体现了该国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状况。今天社会在各方面发展快速,现代化发展对教育的要求也有所提升,打开我国教育工作发展的新时局,助推中国教育事业的现代化发展,国家非常重视并先后召开许多次教育会议。“三全育人”机制是国家为促进教育新发展的创新举措,紧紧跟随“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为新时代提出的人才培养战略提供理论指导,高校作为育人工作的前线应给与高度重视和切实落实。但是在实践调查中发现,部分高校整体对“三全育人”机制的重视程度仍需加强,这就证明在一些学校中各领导层级、各教育部门、个人对该机制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落实的不到位,这是“三全育人”机制实现高效实施的基础步骤,夯实基础才能发挥实效,所以理应予以高度重视。

例如一方面是部分学校教职工,尤其是思想政治课的专业课教师,作为教育主体,在将“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与专业教学活动相融合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价值意义有所忽视,思政教师教学工作停留在灌输书本知识的僵化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传统单一,专业课教师忽视了专业学科的政治意义。另一方面是一些高校教学目标的制定忽视“三全育人”机制的实践价值,仍遵循传统的思政教学模式,阻碍培养新时代全面发展人才的实效性。究其原因,就是在于对于“三全育人”机制应用的必要性认识不够;对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性,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要性的理解不够透彻[3]。

1.2 育人主体参与度不足

“全员育人”是“三全育人”机制的基础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目的就是要更好地培育出全面的、符合新时代社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所以具备育人意识是推动育人工作高效完成的重要一部分,必须要提高育人主体的育人意识。在高校中,教师和学生的自我教育,或是他育,都要促使育人主体意识到具备高度的育人意识的重要性,才能够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教育的育人主体主要是教师团队,也包括从事行政工作的职工,“全员育人”的内容就是要求所有的教职工加入这个育人体系之中,从各个方面、不同角度以此产生不同的作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这一方面的现实问题就主要表现在育人主体参与度不足,一些教育工作者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分配的角色认识出现偏差,有部分人认为思政教育工作应当由思政专业教师负责,由于存在这种思想认识偏差,导致其育人参与意识不强,既没有认识到自身专业所蕴含的政治意义,也没有意识到在教学任务中可以将本专业的日常教学内容和实践活动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结合起来,这是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式。育人意识不足导致其参与度低,不能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专业课程有效联系,就导致了“重教书,轻育人”“重智育,轻德育”的问题[4]。同时一些学生作为学习个体,更是自我思想教育的主体,忽视对自身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提升也是现阶段的主要问题,自主参与度也存在不足。

1.3 育人工作目标不明确

育人工作目标的不明确成为育人格局形成的阻碍。“三全育人”机制是“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三个方面综合实施。“三全育人”改革工作就是要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能脱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目标,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能够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有所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得以完善,将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与文化传统知识、社会实践等相融合,将其贯穿于学生成长成才,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然而一些高校在育人实践过程中,因育人工作目标把握的失衡,仍然存在诸如育人工作分配不均、工作针对性不合理、工作体系不健全等多种问题,这些都表明了相关部门,或者教育主体对于“三全育人”的工作目标并不完全明确,反映在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管理等各方面没有形成协调发展。同时部分高校、家庭、社会三方没有形成有效合力;一些高校没有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刻融合进教学工作中,没有对教职工思政育人思维进行强化所以育人目标意识不强;家庭教育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一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忽视了家庭的育人功能;同时也没有效联合社会育人资源。

1.4 人才评价体系不健全

我国的人才培养理念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人才新体系,要求发展全面型人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健全的学生。社会用人依据一定的评价体系,应当从各个不同方面进行考察,而目前仍存在一些评价导向呈现不科学性和不全面性,主要标志是“五唯”现象,即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成为社会主要评价内容,认为这是直接客观的证明,成为衡量一个人的重要标准,反映在一些高校培养制度和社会用人制度上。因为评价体系的桎梏,一些高校培养制度着重看重分数的合格,同理在社会选才上,认为文凭、头衔是第一标准,这是一种固化的人才选拔机制,是片面的,忽视培养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型人才的标准,从侧面反映出“三全育人”理论在现实实践中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时阻碍了育人工作的开展和育人目标的完成。

2 推进高校“三全育人”工作的实践对策

为推动我国高等教育新发展,满足社会对人才多样化需求,党的十九大以后,国家提出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要求,即“三全育人”机制,是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发展的重要机制,“三全育人”教育机制的实施可以为实现我国“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提供动力,“立德树人”要求的实现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提高我国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推动全社会思想政治教育高水平的发展。培育新时代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首先就要从“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条路径进行改革发展,切实遵循“三全育人”的发展要求和目标,深入认识“三全育人”的理论内涵,将理论结合社会实践,促进育人目标的实现,结合多方教育资源,实现有效合力;第二方面要明确育人工作目标,确保高校育人工作朝着正向方向高效发展,符合新时代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要求;第三方面要提高育人主体的参与度,高校育人工作不能单一依靠思政教师,各专业课教师都应承担育人责任,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第四方面要健全人才评价体系,破“五唯”,建立更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和选拔制度,保障人才的全面培养和发展。

2.1 提升“三全育人”实践认知

“三全育人”是为培养更全面发展的人才,促进教育的现代化发展,完成“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从育人主体、育人时间、育人空间三方面,科学地遵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人才培养规律和思政育人工作的规律,构建一体化的“三全育人”体系,切实反映了高校在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高标准和高质量,因此深刻感知“三全育人”机制对于推进高校思政育人工作的重要意义,有助于全社会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三全育人”在育人时间上强调终身教育的理念,教师要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学生必须要终身受教,在育人空间上要充分整合家庭、学校、社会三方资源,形成有效的合力作用,契合高校育人的发展规律。“三全育人”要成为为党和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机制,助力我国教育向更高水平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给与重要的实践指导,展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本质要求和目标并提供了清晰的认知,把握了“立德树人”的发展方向,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富有价值导向,将思想政治教育这一重要角色与人的成长联系起来,政治经济文化实现高速发展的同时,对于发展人才要求也在不断变化,其发展程度要实现与人的全面发展同步,能够推动高校“三全育人”工作机制更加的一体化和系统化。推进思想政治工作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探索全员参与、全程贯穿、全方位协同的一体化育人体制[5]。

2.2 健全“三全育人”教育主体的责任目标机制

实现“三全育人”工作机制是中国新时代教育事业的重要举措,该机制以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大学生为目标[6]。我国大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三全育人”作为新时代我国在推进教育工作中设置的的重要机制,高校作为主阵地要优化育人机制,将育人成果落到实处,“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一体化机制,要将育人目标作为教育改革工作中的重点。高校“三全育人”工作需要设定清晰的目标导向,使育人工作能够遵循正向的发展目标规范化、科学化地进行。构建“三全育人”工作体系,要使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制度科学合理、教学体系标准规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要确保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在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之中[7]。在高校育人工作中,育人主体必须明确育人工作的目标,实现机制科学的落实。思政理论课教师作为主要的育人主体,要在工作目标的指引下,切实做好育人工作,要提高自我政治意识,成为一个有信仰的人,深刻理解“三全育人”机制的实施意义,设置科学化的教学目标,融合各专业课程教学,符合学生的成长成才规律,确保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高校连同教师要深入贯彻“三全育人”机制的总体要求,联通多方资源合力实现育人目标。

2.3 完善“三全育人”教育工作评价机制

“教育,无论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不能过于注重分数。分数是一时之得,要从一生的成长目标来看。如果最后没有形成健康成熟的人格,那是不合格的[8]。”强调了人才评价体系应该杜绝单一化、片面化,高校人才培养机制的完善需要科学化的评价机制,这是社会育人环境的一部分,可以塑造人格,对青年人成长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有积极影响。事实证明完善评价机制是社会育人工作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高校进行“三全育人”工作中的重要节点,能够推动育人工作的高效实施。

一方面高校在完善人才培养制度时,要全面评价。当代人才选拔标准过度关注分数、学历等,反映出了学校教育的片面化和和注重追求成绩的错误观念,人才评价要坚决破除分数至上、唯文凭等现象,要将知识、能力、素养等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评价,拥有健康的三观和建立坚定的信仰,高校学生要有意识地进行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成为社会所需人才。另一方面高校要设置多元化的评价机制,从学生的学校成绩和个人素质两方面进行评价。同时育人主体重要对象就是教师,教师作为育人工作的主要力量,在完善教育工作评价机制时,高校要将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教师教育工作的评价指标之一,将思想政治育人、人才素质培养等育人目标纳入人才质量管理体系之中,从高校、教师、学生三方,创建可衡量的指标体系,保证健全高品质人才的体系,结合社会评价形成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多角度评价的全方位体系。完善教育工作评价机制,注重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人才。

3 结束语

“三全育人”工作机制在高校得到进行科学合理地实践既能实现教育目标,也能不断促进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解决育人工作的实践困境,实现从育人实践认知、育人工作目标、育人主体责任、育人效果评价机制等方面的效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1] 习近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 北京: 外文出版社,2017.

[2] 余嘉云. “三全育人”的生态主义理论阐释与实践路径探索[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 130-138.

[3] 梁紫君,马云天.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机制构建的依据、面临困境与实现路径[J]. 教育观察,2019,8(35): 44-47.

[4] 董秀娜,李洪波. 高校“三全育人”协同机制构建研究[J]. 思想教育研究,2020(8): 148-152.

[5] 杨晓慧. 高等教育“三全育人”: 理论意蕴、现实难题与实践路径[J]. 中国高等教育,2018(18): 4-8.

[6] 刘润,王小莉. 高校“三全育人”工作路径与机制的探索实践[J]. 思想教育研究,2020(6): 115-118.

[7] 邓国彬. 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格局体系构建[J]. 社会科学家,2020(3): 141-145.

[8] 人民日报社. 教育要从一生的成长目标来看[N]. 人民日报,2021-04-11(2).

Research on Practical Dilemma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ree Omnibearing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cor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to strengthen moral education and cultivate people. Implementing the working mechanism of "three omnibearing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way to achieve the goal of strengthen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The survey found tha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the practice of "three omnibearing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uch as low attention, insufficient participation, unclear work objectives, imperfect evaluation system and so on. To strengthe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rough "three omnibearing education", we should first integrate the resources of family, school and society, enhance the participation of all parties in the "three omnibearing education" and clarify the education objectives; secondly, build the working system of "three omnibearing education" and consolidate the main responsibility of all parties of "three omnibearing education"; finally, improve the evaluation mechanism of "three omnibearing education", establish the talent training concept of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morality, intelligence, physique, beauty and labor, and truly pay close attention to the work of "three omnibearing education".

colleges anduniversities; three omnibearing education; strengthen moral education and cultivate people; practice path

G641

A

1008-1151(2022)02-0133-04

2021-12-01

张琪琪(1996-),女,山西大同人,陕西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岑道权(1972—),男,陕西白河人,陕西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法学硕士,从事思想政治教育与实践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全员三全育人育人
强化化工企业全员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生产能力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全员核酸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图们市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全员培训
全员校运会,全员齐参与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