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行业年鉴编纂的几点思考

2022-03-24

史志学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年鉴条目发展

余 莉

(《中国烟草》杂志社有限公司,北京 西城 100045)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这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作出的科学判断。年鉴事业也已经迈入新发展阶段,其转型升级必须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年鉴事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年鉴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效能。行业年鉴编纂作为年鉴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适应新发展阶段提出的新要求,亟须找准制约其发展的症结,进一步认清行业年鉴发展的形势,在国家社会和年鉴行业发展的大局中找准定位,从宏观上把握行业年鉴的本质属性,在实践中寻求更加科学的编纂方法,探索更合理的发展模式,推动行业年鉴再上新水平。

一、行业年鉴应在新发展阶段发挥更大效能

“行业(专业)年鉴”(以下简称“行业年鉴”)是针对某一行业、领域或者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行业新动向而编辑出版的年鉴。相对综合年鉴而言,行业年鉴积累行业建设和发展的珍贵史料,可以为后人留下可资借鉴的重要信息,是社会各界了解行业的重要窗口,已成为国内外研究中国产业经济和各行业发展的重要渠道。行业年鉴的编纂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改革开放前,我国只出版了大约17种年鉴,且后来几乎全部停刊。20世纪80年代迎来了年鉴发展的高潮,行业年鉴涉及领域多、涵盖门类广的特点,成为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应该说新一轮的“年鉴热”正是伴随着各类统计年鉴、行业年鉴、企业年鉴和专科年鉴等的不断创刊而拉开序幕的,填补了我国很多领域年鉴出版的空白。尤其是近二十年,其发展速度更是突飞猛进。2001年,我国公开出版、正常出版的行业年鉴为700余种[1]许家康.再论专业(行业)年鉴内容质量控制要领[J].史志学刊,2017,(1).,而目前我国已编辑出版包括军事、武警年鉴在内的各级各类行业年鉴3000余种。还有大量机构、单位非正式出版的年鉴,也数量可观。这些年鉴具有数量种类庞大、横向属性复杂多样的特点,涉及从中央到地方、从北到南从东到西,从农工商渔林牧到文化教育高等院校等各类学科,各行各业,可谓五彩斑斓,包罗万象。根据典藏数据统计,目前带“中国”字头的行业年鉴就有500余种,其中延续性较好的有300余种[2]何蕊,邵权熙.论新时代行业年鉴的发展特点[J].中国年鉴研究,2018,(4).。可以说,行业年鉴在近年来有了长足发展,在整个年鉴发展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目前,行业年鉴门类逐渐丰富特色日益显现。学科性年鉴,内容专指性强,突出反映最新进展,注意提供研究预测;部门性年鉴,注重收录国家政府部门的有关方针、政策的各项决定、报告、法令、条例和法规等,注重事业发展的记载,注重收录统计资料;产业性年鉴,系统反映本产业内各行业、各地区情况;专门性年鉴,内容专一、涉及学科众多,对该学科进行详细记述,使用方便等等。随着年鉴行业整体水平的提升和转型升级,行业年鉴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优秀的行业年鉴能够做到框架清晰合理,条目选材精当,信息量大,存史价值高,表现形式丰富多样,能围绕自己的行业、企业和区域特点,充分挖掘特色,年鉴内容更加细化和专业化。在表现形式上,能做到对图文表的综合运用,语言表述规范,装帧设计庄重大气,印刷精良。许多行业、地区和部门年鉴区域特色愈加鲜明,文化色彩更为浓厚,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行业特色通过各类行业年鉴表现出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行业年鉴数字化和网络化已经形成一定规模,便于查阅和检索,部分行业年鉴编纂还呈现出专业化、集群化发展的趋势。

然而,行业年鉴不像综合年鉴由各级地方政府设立专门的年鉴机构进行统一管理,而是分属不同行业、不同领域,发展基础各异,统一管理难度较大。因而,与综合类年鉴相比,行业年鉴在编纂质量上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各种行业年鉴之间则表现出明显的发展不平衡。中央级年鉴明显好于地方年鉴,发达地区年鉴质量明显优于落后地区,不同行业之间差异也较明显。个别年鉴甚至不能做到逐年编纂,个别年鉴编纂不按年鉴的基本体例和规范,条目内容单薄表现形式单一,内容结构不合理,记述重点不突出,编写不够规范,存史价值和创新性不足等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同时,随着新时期社会发展对年鉴数字化、媒体融合、产品多样化等的要求不断提高,年鉴的理论研究、理论成果转化、队伍素质提升等方面都有待进一步加强。

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地提出了“文化强国”的伟大战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站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历史起点上,年鉴人要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这也对行业年鉴在新发展阶段如何更好地担当作为提出了新的考验。

新发展阶段对全社会各行业提出了新的使命。“年鉴自有年鉴的使命,而服务社会无疑是新时代中国年鉴的首要功能与重要使命,这是由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年鉴特有的价值与功能决定的。”[3]蓝武.新时代年鉴的社会服务功能多元化拓展研究[J].中国年鉴研究,2018,(2).作为年鉴重要组成部分的行业年鉴,首先能为行业保存发展的历史资料,总结历史数据,展示发展历程,为行业宏观调控指明方向,在预测行业走向等方面发挥越来越突出的作用,日益成为行业各级领导科学决策的重要参考,成为各级党政领导了解行业的重要窗口。行业年鉴由于涉及门类丰富,其资料的广泛性最能体现专业特点,具有很强的存史价值,也能为社会提供决策参考、市场咨询、研究情报,还是社会各界人士学习的重要参考。

行业年鉴同时也是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其收录各个地方各个领域的发展实践与经验,能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行业年鉴最能体现个性化,因其复杂多样性,也最能表现不同专业不同地域特色。行业年鉴发展不平衡,也恰恰是其发展的潜力所在,当那些未被开发、未被利用好的资源得到科学合理的运用,行业年鉴的发展也将更上层楼。各行业通过行业年鉴的出版,还能凝聚行业力量、展示行业风采、扩大行业影响、提升行业地位。各地也越来越重视行业年鉴的编纂,如新修订的《四川省地方志工作条例》就进一步明确“鼓励和支持部门、行业、单位编纂部门志、行业志、专业志及年鉴”。

由于年鉴自身编纂体例的优势,一年一鉴,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中华传统志书、史书编纂跨度时间过长的弊端,更能适应现代社会日新月异发展的需要。一年一鉴又对史料进行适当沉淀,能提供相对系统的信息,既具有资治、存史的作用,又能服务现实。历史研究正逐步从国家史、政党史的研究向低一级层面的行业史、机构史、行业史发展。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存史资政的重要工具,行业年鉴应当也能够在新时代年鉴发展的大好形势下,坚持高质量发展方向,担当更大作为,实现更大价值,发挥更大效能。

二、坚守年鉴基本规范体现专业特色

1.把握年鉴的基本属性和编纂规范。

质量是年鉴的生命,行业年鉴要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就需要不断提升质量、凸显特色。年鉴的定义目前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国务院颁发的《地方志工作条例》中明确规定“地方综合年鉴,是指系统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情况的年度资料性文献”。另一种是,“年鉴是逐年编纂和连续出版的资料性工具书”[1]肖东发等.年鉴学概论[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1.。两种定义都对年鉴的基本属性做了概括:资料性、年度性、连续性、文献性、工具性。当然,随着年鉴理论研究的逐步深入,年鉴属性的外延还在不断拓展,观念也在不断更新。然而年鉴的特殊属性将对年鉴的框架设计、内容编写、检索系统、装帧设计等提出特殊要求这一点不会变,这也是年鉴成其为年鉴的标志性要素。

行业年鉴相对综合年鉴而言,具有专业性特点,这主要是从内容范围上进行不同分类,其性质仍然是“年鉴”,理应遵从年鉴的基本属性。那些质量欠佳的行业性年鉴,往往定位不清,有的甚至根本不像年鉴,或像文章辑录,或框架不合理行政色彩太浓,或内容编排随意,或条目编写不用年鉴语言,或年度性不清晰,装帧设计不像工具书等等。根本问题出在忘了自己首先是年鉴,其次才是行业年鉴。为了使行业年鉴编纂更加规范,必须将年鉴的基本属性不折不扣地体现在编纂的全过程。创新必须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是在一定规则范围内的创新。因此,行业年鉴也首先要严格遵守出版物的基本规定,遵循年鉴编纂的基本规范。

作为行业年鉴,要体现资料性,在框架设计上应围绕本行业、本领域的中心工作,反映发展全貌,把握这一点就不会编成行业或部门总结;在内容选取上,要优先收录那些最有存史价值的可靠资料,并按合理比例搭配一、二、三次文献。据许家康先生统计分析,年鉴“各次文献的平均值是:一次文献占9%,二次文献占36%,三次文献占55%。这样的结构指标较为合理”[1]许家康.地方专业年鉴的设计原则和编写要领[J].广西地方志,2013,(4).。把握好这一原则,就能避免出现领导讲话文件资料比例过大的现象。把握好年度性和连续性,明确一年一鉴连续出版是年鉴不同于其他工具书的重要属性,就不会出现年度性不明晰,或隔年出版或跨年出版,或一年的年鉴中收录多年资料的情况。而年鉴的工具属性对年鉴内容编写和检索系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年鉴资料准确、条目语言规范、有必不可少的目录索引系统,装帧设计要朴素大方等。作为行业年鉴,要在遵守年鉴规范和要求的基础上去探索创新,只有守正前提下的创新才能真正行稳致远,才能不偏离方向,质量提升才有根本保障。

2.充分体现行业特点突出专业特色。

综合年鉴内容比较全面,可以为读者提供一个地区的基本情况,但不容易做到对某一行业的情况做详细的记述,往往就会给读者有语焉不详的感觉;而行业年鉴恰恰可以弥补这一缺陷,在展示行业、部门、不同地域或领域方面相对综合年鉴具有显著的优势。发挥综合年鉴和行业年鉴各自的长处,通过不同的定位发挥不同用途,服务不同读者群,也是年鉴实现共同发展的应有之义。行业年鉴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效能,就首先要充分体现自己的行业特点和专业特色。

如果不能体现年鉴的基本属性,行业年鉴不能成其为“年鉴”。但如果仅仅停留于此,行业年鉴也就不能成其为“行业年鉴”。行业年鉴收录本行业(专业、部门)各方面的信息,不同地方的行业、专业发展各具特色,而同一地方不同行业、专业也存在明显差异,这就为行业年鉴彰显专业性和特色性奠定了基础。行业年鉴如何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既体现年鉴的一般属性,又体现专业属性?如何做到既收录全面,又彰显特色?这也是行业年鉴不得不面对的“时代之问”。对于行业年鉴来说,特色就是生命。行业年鉴要坚持特色为要,塑造独有风格,需要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寻求突破。

(1)结合个性化需求谋篇布局。年鉴“特色”最直观地首先通过框架结构设计表现出来,除依据年鉴的定义、性质遵循基本的规范性要求外,行业年鉴还必须结合本行业、本专业、本学科特点进行设计,使其个性化特点得以彰显。这就需要对本行业、本部门、本专业发展特点进行充分研究,结合所辖领域、专业的具体情况,找准自身定位,把握自身特性,结合专业性、实用性、时代性,构建展示其独特风采的框架,并通过设立独具特色的栏目,将唯我独有的内容充分展现出来。并适时结合时代发展需要,开辟反映当年特点的新栏目。使年鉴既有“专业味”“行业味”又有“地域味”,从而打破“千鉴一面”的格局。

(2)围绕行业(专业)特点选取资料。资料性是年鉴最基本的属性,这一特性需要通过对内容的选取来体现。行业年鉴需明确记述重点,提高存史价值,遵循“大、特、新”的原则,选择本行业本领域的大事、要事、特事、新鲜事。但这并非简单的资料辑录,而是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的读者需求对所选取资料进行深度挖掘和加工,将千差万别的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不同专业不同领域的特点和特色表现出来,提升专业化层次,使内容编写更具史料价值和实用价值。

(3)丰富表现形式加强开发利用。“年鉴事业高质量发展,不仅意味着年鉴质的飞跃,也意味着年鉴种类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供需更加有效、影响更加广泛。”[2]牟国义.高质量发展:新时代年鉴事业新境界[J].史志学刊,2019,(5).行业年鉴涉及领域广,更能在资料形式、表现形式和不同语种形式方面取得突破。可通过记、图、表、录等表现形式的综合运用,又可采用多种语言形式表达丰富的内容,更能在特有的领域不断延展扩充相关资料,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充分彰显行业特色。同时,在互联网背景下获取信息的渠道发生了很大变化,“在信息即时生产效应下,年鉴开发利用模式将发生重大变革”[1]孟学武.刍议年鉴开发利用与融入5G的实践路径[J].史志学刊,2021,(2).。因此,在新发展阶段,需要不断适应发展需求,创新年鉴开发,提升年鉴实用价值,使年鉴丰富的内容转化为更大的实用效能。

三、强化行业年鉴编纂系统性思维

1.树立行业年鉴编纂的整体性系统性观念。

年鉴的每一次发展都伴随着思想认识的提升。年鉴要在新时代新发展阶段有新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不仅要具备信息价值,扩展信息的深度和广度,做好年鉴编纂的基础性工作,更要从思想上更新编纂观念和思维方式,以便更好地发挥年鉴资政辅政、堪存堪鉴、服务社会的功能。

过去年鉴理论界对规范性和条目化比较重视,这也是年鉴事业获得发展的重要基础。但对年鉴的连续性、完整性和系统性等方面却重视不够,而条目体的绝对化、普世化,使得年鉴资料的“碎片化”现象越来越突出,使得条目内容难以反映规律性和系统性。“长期以来,年鉴界将条目体作为年鉴的一个基本特征,认为年鉴就是条目体。条目体虽然一事一条,易于操作,但缺乏系统性、逻辑性,不能使全书形成一个有机的结合体。”[2]桑荟.地方综合年鉴编纂的整体性思维[J].江苏地方志,2017,(5).这已经成为影响目前年鉴发展,同样也是影响行业年鉴质量进一步实现突破的重要因素。

国内外对年鉴较有代表性的定义都将年鉴视作一种“资料性工具书”,具有年度性、连续性、记述性、资料性、全面性等属性。但系统性和文献属性也是年鉴不可或缺的重要属性,这些属性显然是“工具书”难以承载的。工具书“按一定次序将有关知识信息加以汇编”,难有系统的史识性文献,难以满足年鉴本身的多样化对形式灵活性的需求,其核心的资政辅政、堪存堪鉴功能恐怕也难以发挥。

受“工具书”观念的主导,年鉴条目化成为大趋势,编纂模式整齐划一、结构形态日趋类同,在规范统一的同时,却使原来完整的信息资料被人为地分割。由于“一事一条”的要求,导致年鉴变成了上一年新闻事件的汇总。而这些大、特、要事在下一年中不可能再记述,年鉴的连续性和可比性就大打折扣。为了体现“一事一条”,原本呈系统化的整体性资料,也不得不切割成一个一个的“条目”,导致资料的碎片化;与之相应的概况、概述类条目又不完善。这就使得条目内容难以反映规律性和系统性,导致年鉴变成“千鉴一面”,条目信息越来越“碎片化”。结合行业年鉴特点,需要重点强化年鉴编纂的系统性思维。

年鉴是舶来品,必然受西方年鉴的影响;年鉴一进入中国就与中国博大精深的本土文化交融,中国年鉴又带有明显不同于西方年鉴的特点。从中国年鉴与西方年鉴、年鉴与方志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系统性实乃年鉴传承中国文化形成的固有基因。

西方年鉴一般有Almanac,Yearbook,Annual等主要形式。在西方,年鉴被定义为与百科全书、词典等一类的工具书(Reference Work),编纂形式简单灵活。西方年鉴的编撰者可以是报社、新闻通讯社、出版社,也可以是研究机构、社会团体,或是政府部门,甚至是私人编纂。例如,《世界年鉴》最早由《纽约世界报》出版,是从为该报记者和编辑们准备的内部资料汇编集发展而来的;《老农夫年鉴》最初由罗伯特·托马斯个人创办;《惠特克年鉴》由英国文物收藏协会会员乔瑟夫·惠特克创办并一直由其家族编写;《德国建筑年鉴》由德国建筑博物馆编纂等。在我国,地方综合年鉴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主持编纂,主要由各地方志办公室具体负责,行业年鉴也大多隶属于各大部委、行业、企业,很难摆脱“官味”。事实上,年鉴自传入中国以来,就“通体上下浸润着中国史志的血脉和气韵”[1]王相钦,周斌.年鉴的中国式理解及其流派发展[J].年鉴信息与研究,1993,(4).。西方三种形式的年鉴体例不同、定位不同,其英文表达的不同本身就是其形式丰富多样,多种编纂体例的集中体现。而中国年鉴尤其是地方综合年鉴,体例统一规范,虽然在内容上互有差异,但整体呈同质化趋势。行业年鉴因为涉及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学科等,还保留着相对的特色性,但仍存在趋同化现象。因此,迫切需要尊重中国特色、中国国情,使年鉴回归中国本位,而不是一味地西化。

我国地方志编纂源远流长,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独特的历史文化财富。千百年来,地方志编修代代延续,连绵不衰,产生了难以精确统计的方志著作,流传至今的方志数量叹为观止。据统计,仅国内大陆至今尚存的府志、县志、乡土志、卫所志的各类志书,就有8000余种11万卷之多。具有如此强大编史修志传统的中国,年鉴受方志影响应是意料之中的事。方志具有成熟的编纂体例,其资料性、内容广博性、编纂连续性、功能的存史性、记述的客观性等方面都与年鉴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年鉴与方志的密不可分的“亲缘关系”以条例的形式得到确认,明确地方综合年鉴归属地方志办公室管理,这就使年鉴难免打上方志的烙印,甚至有人明确提出,“编鉴要有志书意识”,年鉴的一项重要职责就是为修志存续资料。行业(专业)年鉴尚无专门的直接管理机构,但主要参照地方综合年鉴进行管理,想不受影响,不带“官味”都难。由此可见,想让年鉴彻底脱离方志影响,真正编成西方式的“工具书”,显然是不现实也不符合中国国情的。目前的现状是,存史功能仍是年鉴最重要的功能之一。这就对年鉴资料收集的系统性、完整性提出更高的要求。所谓矫枉必须过正,在充分保持年鉴特点的基础上,不妨有点“志书意识”,吸纳地方志的有益经验,在框架设计、资料收集的系统性上下足功夫,防止年鉴条目“碎片化”现象的进一步发展。使年鉴的资料性和存史价值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让年鉴的完整性、系统性特征进一步彰显。

2.在行业年鉴编纂实践中体现系统性思维。

(1)在年鉴框架设计中体现系统性思维。年鉴框架贯彻年鉴体例、框定年鉴内容、明确信息资料的归属和层次。框架犹如年鉴的施工蓝图,浓缩年鉴全书内容,一部优秀的年鉴可以通过框架设计准确地反映全局、重点、特色,管窥编纂思想。因此,从框架设计开始就要树立系统性思维。

行业年鉴由于记述本行业本部门一年的发展情况,容易成为各企业资料的汇总。同时,行业年鉴大多隶属于各大部委、行业、企业,在实际操作中,不按产业或事项立目,而是按工作部门、行政机关分类,甚至按地域、按产业、按企业轮流互换,分类杂糅,标准不一。读者看到的只是一个机关或单位的发展情况,而无法准确反映一个行业的全貌。行业年鉴也容易出现类目、分目、条目领属关系不当,人事政工、党的建设、党团工作等条目大量出现在各类型分目下的问题。这些不规范现象的出现,归根结底是对整本年鉴缺乏系统性思维,顾头不顾尾,或眉毛胡子一把抓,造成资料断裂缺乏连续可比性。

有人提出,“框架设置上,综合年鉴注重‘全’,而专业年鉴更侧重于‘细’”。虽有道理却也失之偏颇。行业年鉴重点突出其所属行业应具有的专业特点,将其特色内容写好写实,同样离不开整体思维,特色内容必须在整体结构中才能真正彰显其价值。年鉴汇辑上一年度内全面的事实资料,同时可纵横比较,能展示趋势。在框架设计时应首先考虑是否反映了一个地区、一个行业或企业的全貌,有没有漏掉必要重要的内容,记述内容的各栏目之间是否做到了层次清晰、逻辑合理、有机联系。同时,还要考虑年鉴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比性要求,对反映常规性内容、突出中心工作的栏目不可随意更改。只有运用系统性思维,使年鉴各栏目、分目、条目设立科学合理,才能使零散的资料真正成为有价值的史料。

(2)条目设置编写要体现整体性。作为微观记述元素的条目如何体现年鉴的整体性呢?那就是条目需要服从于一定的体系。条目的设立编排、内容选取均需有机统一并服务于这个体系。

就行业年鉴而言,要围绕行业中心工作、主要业务立条,就必然涉及如何处理常规性条目和典型性条目、类目性条目和单一性条目的关系问题。常规性条目反映一个地区、一个行业或部门在产业范围内正常开展的主要工作,便于记述基本信息,反映发展全貌。“基本信息与年度全貌两方面信息构成地方、行业概要全貌,保证地区、行业信息的全面、稳定和连续,方便读者掌握了解年度大略情况,二者缺一不可。”[1]赵峰.论地方综合年鉴分目层次下条目体系的构建[J].广西地方志,2015,(2).典型性条目强调创新突出特色,但必须围绕主题反映事物的发展全貌。如果一味求新而忽略常规性条目,则可能造成信息资料的断裂,缺少纵横可比的参考。按照条目编写“一事一条”的基本原则,每个条目均具有独立性,但在实践中,条目内容实际包含若干独立且具备条目要素的内容。因此类目设置不仅不可或缺而且一定要“全”,与单一性条目共同体现“全”而“细”的特点,防止年鉴变成新闻事件的汇总,将原本属于一个整体的内容人为地切割,最后导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目前,综述性条目的欠缺是行业年鉴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也是导致年鉴系统性缺失的重要方面。“综述性条目一般以概况、概述、简况形式出现,属宏观信息资料范畴,放分目之首,信息内容丰富、精炼,以示其重要地位。”[2]詹跃华.谈衡量年鉴编纂质量的几项重要指标[J].新疆地方志,2017,(1).如果不设立综述性条目,事件性条目就缺乏归属和统领,使碎片化信息无法构成系统性史料。综述性条目也不能有名无实,甚至直接照搬工作总结开头,并无实质内容,而应对主要情况进行综合、归纳和总结。重视综述性条目的设置和内容的充实,这样单一性记事条目才能在整体和全局中更好地反映特色工作、典型事件。

同样,条目内容的选取、编排也要用系统性思维指导。所谓个体之和并不等于整体。年鉴条目的内容如果与主题无关,或者不具有代表性,不是重点工作、重要成果、重要事件,不能反映事物全貌,揭示其内在联系和规律,或不具有存史价值,这样的资料需大胆舍弃。条目编写,必须放眼全局,站到一个地区、一个行业、整个企业的高度,选取有价值的信息。年鉴条目的写作,更像是盐与水的关系。将系统性编纂思想贯通全书,使看似微观的信息资料,处处在体系之内、框架之中,内容与条目主题息息相关,与整体框架一脉相承,达到“盐化于水,盐已无形,而仍在水中”的境界,充分彰显年鉴的整体性特征。

四、探索符合行业年鉴发展实际的管理模式

行业年鉴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样需要更科学的管理制度做支撑。相对综合年鉴具有较为成熟完备的管理体制而言,行业年鉴的管理模式就显得较为松散,这已经成为行业年鉴进一步提升质量的掣肘。

行业年鉴分属不同的行业、部门,无论是中央级年鉴还是地方行业(专业)年鉴,在运营机制上都存在多种形式,地域发展不平衡,整体水平有待提升。以部委行业年鉴为例,在对379家带“中国”字头的年鉴进行抽样分析显示,仅采集到的144种年鉴的相关信息,其中56家已停止出版,179家无法与对方取得联系或对方拒绝提供信息。在已采集到信息的144家年鉴中,64%的单位资金依靠自筹,76%的年鉴使用书号出版,85%的年鉴发行量在5000册以下,其中40%的年鉴发行量不足2000册。管理松散,资金难以保障,编纂出版或停刊具有随意性,导致不少部委行业年鉴难以连续出版,即使能出版发行量也较小。

从全国层面看,行业年鉴目前相互交流普遍较少,年鉴编纂机构和队伍缺乏统一领导,形不成有效的向心力和合力,这必然影响行业年鉴的健康发展。行业年鉴的管理问题已经成为其提高质量的重要制约因素。“年鉴的交流较少、行业协会较少”“没有机会外出学习,没有机会统揽全局,感觉都是雾里看花,自己摸索。这使得年鉴编辑人员的视野较窄并且没有拓宽的空间。”[1]刘江霞,徐彦红.基于现状分析的高校年鉴编纂情况述评[J].兰台世界,2017,(6).这反映的是高校年鉴的迷思,其实也是许多行业年鉴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缺乏统一管理,缺少统一规范,中央与地方、同一地方不同行业之间交流少,使得各自为政,造成行业年鉴质量参差不齐。

由于行业年鉴分属不同行业或部门,年鉴编与不编,受不受重视,领导往往起着关键作用,这就导致行业年鉴编纂不是强制行为。而在行政隶属关系上又归属不同行业或部门,首先就得理顺关系,将年鉴编纂作为行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用制度形式加以明确。行业年鉴数量庞大,要完全归属一个部门管理并不现实。但需要一个全国性的机构来统筹协调、统揽全局、统一部署,同时可以借助各个行业各个领域不同地方的文化出版机构力量,形成“统一领导、分类管理”的模式。

行业年鉴编纂也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年鉴主管部门在综合类年鉴管理模式相对成熟的情况下,应当着重加强对各类行业年鉴编纂的业务指导和管理。对全国行业年鉴进行大盘点,做到心中有数。分地区、分行业进行统计归类,对包括年鉴类别、刊名变化、所属行业、所属地域、使用刊号还是书号出版、公开出版还是内部资料、停复刊情况、主要负责人信息等各类资料做全面的收集,并逐年跟踪,从而“因鉴制宜”制定符合实际的管理办法。在做好顶层设计的同时,分行业、分地区分别执行,形成上下贯通、横向交流,既分行业分地区又突破地域和行业限制的信息畅通模式。使行业年鉴找到组织找到发展的归属感,又能保持个性,既规范统一又突出特色,让行业年鉴这个庞大的文化群体变得更为多姿多彩,也更加规范有序,在新发展阶段更好担当作为,发挥更大作用。

盛世修史。中国正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年鉴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正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行业年鉴要在准确分析自身发展实际的前提下,找准发展时机,解决发展问题,推动整体质量再上新水平。

猜你喜欢

年鉴条目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特色·可读·扩展《江苏年鉴(2020)》
2016—2019年全国获得“中国精品年鉴”名录
《中国交通运输年鉴(2019)》征订单
《中国交通运输年鉴(2019)》征订单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Can we treat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by preventing an age-related decline in microRNA expression?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