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教学创新探讨
2022-03-24令静芳
令静芳
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构成部分,在针对学生展开课文阅读讲解的过程中,还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掌握阅读的相关技巧与方法,让学生能够自主进行阅读,形成自主阅读的能力。因此,作为语文教师,需要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根本要求形成认识,反思目前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通过合理措施对语文教学开展优化创新,融入阅读能力要素,对学生实现有效培养。基于此,本文对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进行了相应的分析,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为小学语文教师带来启示。
一、阅读能力与培养要求
1.阅读能力。阅读能力,是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的一部分。在《课程标准》中针对语文课程核心素养进行了阐述,阅读能力是核心素养的一个方面。阅读能力具体是指针对文本、文段、文字、图文等不同形式素材进行浏览、分析、提炼、归纳、思考等方面的综合性能力。从其基本内涵可以发现,阅读主要是以文字阅读为主,在此基础上还涉及一些其他形式的阅读。而在阅读中,要对基本的文字内容进行浏览,要分析文字当中的内容,提炼其中的重点,归纳主旨思想,思考相关问题等。如果可以高效、快速地完成这些方面的阅读任务,就说明学生具有较高的阅读能力和水平。相反,如果无法在阅读过程中顺利完成相关的阅读任务,那么就说明阅读能力和水平不高。
2.培养要求。从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教学来说,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培养,需要满足一定的要求,因为小学阶段属于教育教学的奠基阶段,这一时期的关键目标在于为学生一生奠定基础,为以后更高级的学习活动创造良好条件,因此,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在语文课程教学中培养阅读能力,需要满足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阅读兴趣的建立。阅读能力的形成,需要以兴趣为基础,让学生对阅读展现出积极性,这样才能使学生有效参与进来,从而锻炼其阅读能力。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便需要满足刺激学生兴趣这一基本要求,如此才更加容易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二是阅读实践的落实。阅读能力的形成与水平提升,需要以实践作为基础。只有让学生切实参与到阅读中,对相关的阅读技巧不断进行磨炼,多积累一些阅读经验,这样才能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达到较高层次。三是以核心素养为导向。阅读能力从本质上来说,属于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的一部分,在对学生开展阅读能力培养的过程中,需要从宏观上、整体上把握核心素养发展的根本要求,并以此为准绳指导阅读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符合相关的教育要求。
二、问题反思
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是一项应当受到重视的关键任务和重要教学内容,这就需要立足教学实际,反思目前存在的问题,为教学活动的创新优化指明方向。
首先,教学活动的趣味性不足,难以将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出来,导致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参与不深入,难以掌握相关的阅读技巧和方法。学生对学习的参与,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自身兴趣的干扰,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趣味性的不足,会使语文教学呈现枯燥性、单调性,从而限制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表现和整体效果。
其次,课堂教学困于教师主导模式,学生在课堂中的阅读实践不足,缺乏足够的锻炼。阅读能力,需要经过足够的实践锻炼,才能达到较高的水平。如果缺乏实践,只接受理论讲解,那么学生的阅读能力就难以得到理想发展。从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开展来看,很多时候课堂教学还是由教师主导,学生在课堂中并未得到足够的实践锻炼,从而导致学生的阅读实践不足。这样,学生对于一些阅读技巧和方法没能得到实际利用,就无法对其牢固掌握,更谈不上将其真正内化,进而转化为自身的阅读能力。
最后,课外阅读存在不足,无法与课内形成联动。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能局限于课堂阅读教学。因为单纯的课堂教学,时间有限,难以向学生提供足够的阅读空间。而课外时间较多,课外空间也很广阔,将课外时间、空间利用起来,设置阅读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具有积极作用。结合当前小学语文课程的实际教学情况来讲,课外阅读存在一定的不足,学生在课外的阅读较少,而且与课内教学没有形成联动,导致阅读教学无法持续性开展,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
三、教学对策
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课程改革提出的一个明确目标,是核心素养发展的组成部分。针对目前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的相关问题,语文教师要切实把握,并通过合理措施,对语文教学展开优化构建,融入阅读能力要素,对学生展开针对性培养。
1.多元教学,提升趣味。在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到教学活动的趣味性提升,以此吸引学生、刺激学生,充分发挥学生个体的学习动能,使其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展现出更大的作用。要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便需要实现多元化教学,以更加多元的方式和手段,投入语文教学之中。一是媒体辅助。小学阶段的很多课文,都涉及具体的景物、人物和事物,而且很多在网络上能找到对应的素材。因此,教师可以从网络中搜集与之相关的素材,再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对阅读教学形成辅助,提高教学趣味。二是情境构建,为了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与内涵形成有效理解,教师还可以采取情境构建的方法,结合课文内容,创设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代入情境中的某个角色,在其中体验相关的内容,达成对课文的理解。
2.增加实践,强化锻炼。在语文课堂上,除了对理论教学进行优化,还需要关注到实践的增加,让学生的阅读锻炼得到强化,在有效的实践中,实现阅读能力的提升。一是创设问题导读。对于课文的讲解,教师不必全盘负责,可以将阅读的空间留给学生,以问题作为引导,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主阅读。具体来说,教师可以提炼课文要点,设置一些思考问题,然后通过这些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开展阅读。二是对比阅读。小学课文在网络上存在一些相似的文章,或是改编的文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完成课文讲解之后,便可以引入网络上相似或改编的文章,引导学生进行对比阅读,对照课文,阅读拓展素材,理解拓展素材的内容,分析其与课文之间的异同。这样的对比阅读活动,可以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起到锻炼作用。
3.灵活设置课外阅读。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还需要关注到课外阅读的设置,要通过课外阅读,对课堂阅读实现有效拓展,进一步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要立足课内教学内容,设置课外拓展阅读,并将其作为课后练习作业,确保学生能够在课外完成阅读,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其次,可以在课外构建一些实践性的阅读活动。如开展读书角活动,每周组织一次,将学生集中起来,在读书角一起读书,分享各自的阅读收获。最后,可以组织表演活动,立足阅读,让学生分成小组,合作表演文本中的故事,将阅读转化为具体的表演。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作为语文教师,要切实把握阅读能力的内涵,以语文教学为基础,通过创新教学方式,强化实践以及设置课外阅读,让阅读能力培养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