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视野下高职辅导员案例分析水平提升策略研究

2022-03-24陈明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2年2期
关键词:专业化大赛辅导员

陈明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苏州 215000)

1 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概况

2012年举办了第一届全国高校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之后每年举办一次。2016年大赛将博文写作改成网文写作,更加注重辅导员理论素养和网络素养。2018年第七届大赛更名为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之后每两年举办一次。2020年第八届大赛只保留基础知识测试、案例研讨、谈心谈话三个项目,取消理论宣讲环节,原案例分析环节改为案例研讨,谈心谈话环节增加了谈话后进行两分钟的总结环节[1]。赛制的更改使得大赛更加完善,各赛项更加贴近辅导员工作实际,对辅导员的职业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促使辅导员队伍向专业化方向发展。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是为高校辅导员提供的一个专业的交流和展示的平台,至今已经举办过八届。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研究现状

2.1 概念界定

辅导员:根据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2]。

专业化:“专业化”作为一个社会学概念,指一个普通的职业群体在一定时期内,逐渐符合专业标准、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相应专业地位的过程。在这一概念界定的基础上,本研究界定“高职辅导员专业化”即高职辅导员这一职业群体,在一定时期内,逐渐符合辅导员素质能力标准、 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相应专业地位的过程。

2.2 研究现状

(1)研究时间分布。

笔者以大赛更名后的“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为题名,对中国知网(CNKI)上的全部文献进行检索,共计相关文献27 篇,最早一篇为2018年连选,李玲芝学者研究的《素质能力大赛视野下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以“高职辅导员专业化”为题名,对中国知网(CNKI)上的全部文献进行检索,共计相关文献56 篇,最早一篇为2009年廖翠兰,邓金梅学者研究的《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与职业化建设探讨》。

(2)素质能力大赛对辅导员的意义和影响。

笔者通过对文献的整理分析,素质能力大赛对辅导员的意义和影响大概有以下几种分类。李莉在《专业化提升背景下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的意义探析》(2019)中提出辅导员专业化提升是现阶段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点,是教师教育的目标和要求,是高校辅导员队伍整体内涵提升的关键所在。崔菲,权勇太在《素质能力大赛对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影响》(2019)中提出素质能力大赛提升了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社会认同感、创新思维能力。

(3)高职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现状。

在进行专业化水平提升策略研究前,笔者分析整理了高职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现状。如陈园在《浅谈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2010)中提出高职辅导员发展机制不健全、自我认同感不高、高职院校对辅导员用人机制、奖励机制不完善、辅导员队伍流动速度快。韩燕霞在《高职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对策》(2014)中提出高职院校培训力度不大、重视程度不高、队伍专业化不强、科研成果少、流动性大。任伟在《论高职辅导员的专业化和职业化研究》(2017)中指出目前高职辅导员队伍专业水平较低、 高职辅导员对从事职业的前景不看好、 缺乏完善的专业化和职业化的长效机制。

(4)高职辅导员水平专业化提升策略研究。

不同学者对高职辅导员水平专业化提升策略也做了大量研究。李婕在《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背景下辅导员素质能力自我提升路径研究》(2019)中提出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素养、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提升危机事件处理能力、养成良好心理素质、管理好个人形象。严丽娜,任艳在《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视域下能力提升途径研究》(2020)中提出要以思想教育为引领、理论研究为基础、实践为导向、培训交流为平台。

3 高职辅导员在大赛案例分析赛项中存在的问题

在大赛案例分析环节,辅导员面临的学生案例大致有如下几个类型:思想片面、学业失败、学习方法错误、人际关系、心理问题、择业创业问题、情感恋爱问题、突发危机事件问题、违纪处分问题等,这都需要大赛选手在抽题后备赛的10min 内准确研判学生案例问题的本质,围绕案例问题本质找准解决学生案例的关键点,根据关键点寻找案例的解决思路和实施办法,最后总结经验启示。在现实的表现中,面对具体的学生案例时,高职辅导员往往因为工作对象的特定性、自身水平的有限性而出现案例问题本质研判不准、 案例解决思路和实施方法不实、案例经验启示不深等问题。

3.1 案例问题本质判断不准

每一个案例中的学生都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成长环境、个性特征等,他们的成长过程也不尽相同,所以每一位案例中的学生所呈现出的迷茫、疑惑、自负自卑等现象都不一样,这就需要辅导员抽丝剥茧,透过问题表象看到本质问题所在,找出案例的本质症结,准确研判,而不能片面、单一地看待问题,因为这容易导致辅导员在面对复杂地学生案例时只解决了次要矛盾,而没有抓住事件核心矛盾。辅导员要按照国家与社会对青年大学生的期待与要求,综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遵循教育原则和教育规律[3],运用辩证的、全面的观点来准确研判学生案例问题的本质。

3.2 案例解决思路和实施方法不实

在面对学生骨干教育、奖贷助勤补免、情感恋爱、适应教育、网络舆情、违纪作弊、学业问题等不同类型的学生案例时,不能一概而论采用召开班会、开设主题讲座等“万能模板”,而是要综合案例中的学生实际情况、案例发生的背景、特点等信息,一例一策,一人一策,切实地提出解决思路,解决思路也不仅仅依靠辅导员提出,也需要借力,联动学校各职能部门、家庭、社区等,共同帮助案例中的学生解决思想上和实际中的问题。根据切实的解决思路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法,要遵循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寻求家长、宿舍室友、朋友等多方的支持[4]。总之,解决思路和实施方法要有统筹性、实操性和逻辑性,这样才能更专业地解决案例问题。

3.3 案例经验启示不深

在整个案例分析的最后一个环节是相关启示的总结,这一部分往往会被辅导员忽视,这就会导致在启示的总结上没有深度,也不全面。而案例分析的启示是考查辅导员面对具体案例处理过程中所启用工作理念的深度、广度和高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考查维度。启示既不是就事论事地解决某一个具体的案例,也不是从个案到共案的推广经验,而应该是辅导员提高站位,从国家与社会对大学生的期待,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从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上,综合前沿理论,从专业化的视角去总结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和方法。

4 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视野下提升高职辅导员案例分析水平的策略

4.1 健全规范的职业准入选聘机制

在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中提高高职辅导员案例分析水平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从高职院校选聘辅导员时就要规范地实行辅导员准入制度。首先选聘时要筛选专业背景,专业背离思政教育类的辅导员在日常开展学生管理、 思想教育和价值引导工作时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通过严格的准入资格筛选、专业的从业资格考试、面试、综合考查等环节准入的辅导员会更加专业地开展学生工作,在面对复杂的、不同类型的学生案例时会更加专业、更加全面地处理,也可以让案例中的学生得到更加科学的指导和价值引领。

4.2 建立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专业化培养体系

辅导员入职前、入职后都要进行专业的培训,这就要求高校根据辅导员的九大工作职责建立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专业化培养体系,以切实提高辅导员在大赛各项赛事中的专业化水平。高校可以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创业教育等不同的板块来对辅导员进行专项培训,更具针对性,可以提高辅导员各项业务能力和核心素养[5]。在案例分析这一赛项上的培训上,可以从抓准案例问题本质、抓全关键点、抓实支撑点、抓深升华点上展开,案例分析赛项要求辅导员必须要走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内涵式发展路径。

4.3 完善高职辅导员保障机制

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对辅导员专业化水平的提升具有一定的示范性和指导性。高职院校可以对标大赛赛项,制定符合辅导员实际情况的专业化水平提升的培养方案,根据赛项来调整辅导员专业化水平提升的方向。同时,高校还要制定完善的考核与激励机制[6]。在辅导员日常工作中,高校需要制定对辅导员的考核体系,考核内容的设定可以围绕大赛赛项,有针对性地考核辅导员各项综合素质。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还可以较为客观地反映辅导员日常工作的综合素质能力,所以高校需要调动辅导员参与大赛的积极性,要制定合理的奖励机制,包括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奖励,更加有效地提升辅导员的各项综合能力和专业化水平。

5 结语

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中的案例分析赛项就是在检验高职辅导员日常的基础工作是否扎实,案例分析赛项涉及的类型也远不止以上几类典型案例,这就要求高职辅导员时刻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更专业地解决各种学生案例。高职辅导员要学会深思和总结,在解决各类学生案例过程中,针对不同类型的问题,要有自己的解决思路和具体办法,既要解决学生思想上、价值观上的问题,又要解决学生当下面临的实际问题[7],这就对高职辅导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不断提升在案例分析领域的专业化水平,争取在解决各类学生案例的过程中能够更科学、更专业。

猜你喜欢

专业化大赛辅导员
“鸟人”大赛
插秧大赛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对幼儿园听评课专业化的思考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论专业化老年媒体的发展之道
说谎大赛
“7匹狼”征联大赛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