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022-03-24陈志清
陈志清
(贵州省威宁自治县牛棚中学 贵州 威宁 553100)
历史故事是包含历史的故事,或在民族发展过程中一直有深远的影响,或在某一历史阶段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或可以反映某一社会背景、社会时代的特点,或可以揭示主要历史人物的性格特点。历史故事通常取材于真实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或历史发展历程,在科学典籍、历史文献中可以找到故事的来源,但又有部分程度上的艺术加工性质。应用历史故事完成初中历史教学与历史故事所具有的目标性、真实性、简洁性、生动性特点有关,可以在多方面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效率中解决现阶段初中历史教学过于程序化、模板化,学生学习兴趣不够高涨等一系列实际问题。
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历史故事的作用
(一)丰富历史课堂
现阶段初中历史课堂上教师多根据具体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选择联系不那么紧密的片段性史实资料,学生了解的知识以历史元素为主,较为松散,历史教学缺乏一定的丰富性、逻辑性或完整性。而应用历史故事之后教师将重点教学内容以时间、地点、人物或历史事件串联在一起,组成了具有严密结构,具有丰富具体信息的内容,学生看到的不再是单一的历史年份、历史事件,而是由大量人文信息、地理信息、空间信息所组成的历史画面,课堂更为丰富,更有价值和意义。
(二)激发学生兴趣
历史故事具有故事本身的各种特性,如丰富性、情境性、启发性、可生性,将历史故事应用在历史课堂教学之中可以借助一系列感性材料让学生看到有情感的历史人物,看到生动的故事情节,感受到历史的生命,既能引发学生的想象,又可以助力学生摆脱理论学习历史知识的枯燥性。教师从历史故事中提炼出来的趣味问题,将故事应用在不同教学结构和模式中的方法,皆可锻炼学生的历史学习思维,激活其主体意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三)培养学科素养
初中生历史核心素养包含学生以掌握历史知识所形成的时间、空间概念,所具有的历史赏析能力和历史评价能力等,而这一系列素养和能力的生成都可以以历史故事为媒介。如教师以历史叙事开展历史讲解,可以将空间跨度较大、时间跨度较长的内容整合在一起,学生基于某一人物或时间节点找寻到彼此之间的内在联系,不仅可以更好记忆相关知识、相关的细节,更能够在客观分析史实资料中剖析人物、故事的历史价值,学生的综合学科素养在主动认知历史、学习历史情感中不断的发展。
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历史故事的可行性
(一)故事与历史的联系
历史是对发生在历史时期做过的事、说过的话、产生的感情的综合反应,而其中,“过去的事”也是通俗意义上对于历史的定义;故事本身是对于一系列发生在过去世界人物等的朴素描述。故事和历史之间有着许多相通之处,故事描述了历史,历史丰富了故事,实现故事和历史结合为拓宽历史教学提供了思路,也满足了现阶段历史学科故事化教学的要求。
(二)历史故事的学科教育价值
历史学科的教育价值在于学生通过学习历史知识既可以丰富知识视野也可以在剖析历史事件、人物过程中接受来自于历史人物思想、意识形态、历史辩证认知的熏陶,培养学生的历史情感,将辩证唯物史观融入个人意识与理解之中。而历史故事的主要描述对象即是历史上的伟大人物、事迹和围绕着人物、事件所发展的各故事线索,学生学习和了解历史故事也可以通过历史思辨、情景感知升级自己的历史素养,在与历史人物达成情感共鸣时接受思想熏陶。
(三)历史故事的心理教育价值
历史学科的心理价值在于学生通过学习历史产生感性认知,对其整体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和认知观念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历史故事也是遵循着个体认知事物特点,以满足心理需求和期待为主所形成的艺术形式、文学形式。将历史故事融于初中历史课堂之中达成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目标,也可以满足学生对于历史学科的既有期待,顺应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能动意识。
三、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的选择和应用原则
(一)历史故事来源
1.文献故事
文献故事依托于史学家记载历史人物、事件的资料,以故事结构、故事描述方法为主要媒介,进行资料与事实的重新架构,其兼具真实性、文学性和严谨性,是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故事资源。而文献故事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是在国家层面的,由史学家发掘并记录下来的,对于历史进程有重要影响意义的故事。二是来源于民间的、乡土的,更为生动、具体的历史故事,虽然没有体现在国家历史故事之中,但却因其真实性进一步升华了历史故事中的情感。所以教师在选择历史故事资源时不仅要着眼于通过历史书籍、档案资料进行教辅材料的筛选,更需要着重收集乡土故事,最好可以依托地域资源或特色资源体现故事、教育目标、学生生活物理环境之间的联系,增进学生与知识紧密感的同时调动学生兴趣[1]。
2.口述故事
口述历史曾经是国外历史课堂上较为常用的一种历史故事与历史教学的融合方式,口述作为另一种文学题材,也是历史故事资源中的组成部分。而口述的历史故事主要由教师或学生口述表达来源于图片、音频、视频资料中的历史故事,教师等主体通过自己对于静态信息的生动描述,增加了可以使故事情节更为灵动有趣的内容,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该部分故事,也可以调动个人的历史思维。另外,教师还应当积极学习、应用纪录片、专题片、电视剧、电影等既有的历史素材和其进行历史描述的方式进行历史故事的口述整理、编辑和教学,用学生更感兴趣的资源形式配合教师的加工,在还原历史面貌同时实现更贴合的历史教学[2]。
3.虚拟故事
虚拟历史故事不同于其他类型的历史故事,其主要表现在具有较浓厚文学色彩的历史作品之中,通过创设虚拟的历史人物,描写特定历史环境之下具有完整情节的历史故事,揭示一段时期或该历史背景的社会问题、政治问题、民生问题。教师可以在经典历史小说中挖掘虚拟故事,实现时空之间的联系,也可以利用虚拟故事拓宽历史教学的空间、渠道,帮学生在想象中更好的学习知识,但要注重历史虚拟故事也要尊重历史,教师选择的角度也应当是还原历史问题的角度[3]。
(二)历史故事教学应用原则
1.学生为本
学生为本是要求初中历史教师在开展历史教学中要将学生定位在本堂课的关键或核心位置,要用历史故事调动学生的学习意识,强化学生的历史认知,学生无论是在学习想法还是在学习行为上都能实现主动思考。另外,教师所选择的历史故事应当与初中生此阶段的认知能力,如抽象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等具有一致性,学生既可以较好地读懂故事,也可以能动的应用故事,避免过于抽象的或过于深刻历史故事的引入提高了课堂教学难度,也不会发挥历史故事原有的教育作用。
2.求真务实
历史教学其本来目的就是尽可能还原历史面貌,根据遗留的真实文明、真实文化重建起历史的图景,才能够达到以史为鉴的目的。所以要求历史教师无论应用哪一类历史故事资源都必须坚持求真务实的基本原则,故事从历史中得来,故事可以真实反映历史情境,学生读历史故事不会混淆原有认知。另外,该求真务实还存在一定程度上或一定角度上的相对性,即教师也可以在尊重原有史实可考依据基础上进行适当的、不触及教学底线的人为加工、文学处理,提升原有故事的趣味性,使之更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期待。
3.多元应用
多元应用是相对于现阶段部分历史教师只是“讲”历史故事的教学过程、教学思维,要求教师放开自己的想法,注重选择多角度的历史故事、资料,实现解读角度的多元、应用方法的多元,鼓励学生从自己的理解,从历史与事实、历史与跨学科知识融合的不同角度记忆、理解历史故事。
四、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历史故事导入
课堂导入是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导入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好奇心,让学生将学习精力主动投放到课程之中,能够借由导入资源生成学习问题,产生求知欲望,以解决自我问题为导向探索知识。而历史故事其本身的文学结构和文学要素决定了其是优质的课堂导入资源之一,用历史故事导入教学要点可瞬间点燃课堂氛围,激活学生学习热情[4]。
在用历史故事构成导入环节中教师其一可以利用视频、图片、音乐等直观性故事材料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带学生走入教学之中;或可请学生根据教学目标提前预习知识,找到可以反映该历史问题的相关资源,由学生做导入的主体。其二,教师应当结合故事结构尽量由故事引出疑问,如只展示故事的开头或故事中的重要人物、节点性事件,设置疑问,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迫切想要知道历史故事后来是怎样发展的,为什么最终结果是这样的,过程中又发生了哪些事情,用悬念调动学生的兴趣。其三,教师还要使得故事具有一定的情境,不是直述故事,而是能够和学生产生共鸣,或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联系,在精彩故事中展现本节课的教学要点和教学难点。如用司母戊鼎图片引入问题,提问学生是否了解文物发现、抢救、保护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再用司母戊鼎在战乱时期被多方保护的坎坷经历引入青铜器相关知识,用生动故事让学生真实感受青铜器的历史地位和价值,更好理解本课内容。
(二)历史故事趣说
许多初中生对历史故事感兴趣但对历史课堂不感兴趣,或原有的兴趣经过一段时间学习之后被磨灭,究其原因是历史课堂或学生预期中的历史课堂没有像历史故事一样精彩、生动、有趣,没有紧密的逻辑结构。所以教师在引入历史故事过程之中还要重视如何趣味应用和趣味解说,使历史故事和知识教学在内容、方向、结构上具有一致性,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有学习热情[5]。
如要选出历史故事中的主题词,在多个主题词中选择表现含义最为直接、明确或者与故事结尾与有矛盾冲突的内容,由该主题词引入讲述故事的部分;且历史故事在解析中要按照学生的思维习惯和历史认知能力进行,避免学生难以快速理解教师要表达的内容,或故事结构不紧密,趣味性断档。结合学生此阶段的语文学习水平给其布置预习作业:收集春秋时期的成语,讲一讲典故、出处和背后故事。课上,教师可以先讲一下自己的收获-卧薪尝胆、负荆请罪;再请学生分享自己的预习结果,谈一谈个人对春秋的理解,对勾践、楚庄王、齐桓公等人物的认知,利用历史成语故事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有明显历史特点的画面,更好梳理清楚动荡春秋时期的历史线索、人物关系。同时,教师也应当避免历史教学变成故事会,只在必要时将历史故事穿插在教学主线之中,无论是故事应用的数量还是角度都避免反客为主。
(三)历史故事解读
应用历史故事除让学生对课堂有兴趣之外还要借由历史故事本身的特定含义帮学生更好理解本课知识,全方位的落实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教学目标。所以教师在应用历史故事之后还应当带领学生实现科学全方位的历史解读,剖析出历史中的事件、人物、情感,发展学生的观察历史、解读历史、评价历史能力,从单一历史故事逐步过渡到对历史问题的深入探讨和理解。
教学中教师可以借由语文阅读理解课的教学思路,先给学生提供故事材料,即阅读素材,让学生略读故事;再设置问题,请学生精读故事;回答问题过程中可穿插个人思考、小组讨论或实证研究等环节。学生不仅要梳理故事逻辑、前后情节还,应当结合故事背景、故事主人公的生平和同时期的历史事件把握故事情感和内涵,从辩证历史、唯物历史角度,由微观历史故事描述宏观历史事件。如教师可以以李鸿章这一历史人物为主线,穿插李鸿章在黄海大战和签订《马关条约》时期的不同仕途故事,请学生先读故事,再找到两个故事之间的本质联系,从剖析李鸿章政治主张等角度入手看到个人与历史的关系、个案和历史事件的关系,并请学生通过梳理教材和历史故事之间的关系剔除故事中可能存在的虚拟或不准确内容,说出各自的原因,用该故事为主线串联起甲午战争一课的教学活动。学生也从剖析故事、还原真相中提取出学习本课知识的有效信息,并锻炼了历史思辨能力、质疑批判精神和求真务实学习态度。
(四)历史故事表演
应用历史故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应当实现对历史故事引用角度的创新,如可以让学生以角色扮演、课本剧改编等方式自己演绎历史故事,通过扮演不同历史人物,研究历史细节,还原历史真相,自己成为历史的讲述者,也容易让学生产生历史共鸣。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历史故事或历史主题,也可请学生自行选择主题下的故事,根据表演需求、个人特色组成学习小组,进一步整合资料、素材,选定人物角色,编排设计台词,完成排练和表演。
基于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前期可以先对学生进行引导,如选择角色时并不是单一考虑形象上的一致,而是要对该人物、该角色的个性特点、处事方式和问题思考角度与历史之间联系等进行剖析,解决一系列前期问题,方便后期的角色扮演活动。在台词设计时教师要让学生用历史思维去思考该台词在特定历史环境中是否合适,是否可以反映历史故事的真相,是否与主角人物的既有性格特点相一致。如在教学大航海相关知识时教师就请学生先预习教材,了解大致的事情经过和主线人物,通过网络资源、课外读物或图书馆等渠道收集可用的历史故事,对故事进行改编,通过解读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分配角色,并用不同人物的台词尽量还原故事或历史真相,将旁白以每一人物的角度进行阐释。学生还需要根据部分知识的历史背景选择合适的表演素材、道具,如菠萝、可可、玉米,学生在使得历史表演剧尽量贴近历史大背景时完成了知识的自我积累、应用、检验和历史时空观念的培养。
(五)历史故事调查
探寻历史发展要素之间的客观联系和内部逻辑结构能够让学生生成正确的历史学习思路,掌握学习方法,串联起大量的历史时间、历史地点和历史人物,形成知识网络,不仅可以梳理旧知识,更可以应用历史、解析历史提供必要条件。所以教师也应当以历史故事为主线应用故事调查、背景调查等方式逐步让学生掌握鉴别历史、评价历史的综合素养。
如在教学农村土地改革相关内容时鼓励学生通过社会调查、社会访问等方式向自己的长辈了解与土地改革相关的历史故事,由不同的口述历史方式丰富学生认知的眼界,也可以达成最为直接的事实认知。在初期认知结束后要请学生将自己收集到的相关背景内容进行整理,以小组汇报的方式交流结果,对比不同结果,分析产生不同的历史原因,在讨论与交流中,在辩证思考中既学会认知历史的方式,也加深了对本课的理解和印象。
结束语
历史故事由于兼具故事文学体裁的特性和历史知识的特性,应用在历史教学之中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应实现前期多元化历史故事素材的收集和整理,后期多角度历史故事在教学中的应用,如以故事为导入素材,以故事为教学主线,在引发悬疑、趣味解说和多角度解读之中发挥其教育作用,让学生在表演历史故事、调查历史故事中发挥个人能动性,实现批判性的学习和能动性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