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来源的抑制性细胞与器官移植研究进展
2022-03-24李世朋朱志军
李世朋,朱志军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脏移植中心,北京 100050)
器官移植是治疗各脏器终末期疾病的有效手段,但免疫排斥反应仍是移植物和受体长期存活的主要障碍[1-3]。移植患者长期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会降低系统免疫功能,使患者易发生严重的感染和恶性肿瘤[4]。骨髓来源的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MDSC)是一组来源于骨髓的异质性细胞,由未成熟的髓样细胞发育而来。作为免疫抑制细胞,MDSC 发挥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5]。MDSC 可通过多种途径介导免疫抑制功能,如精氨酸酶-1(arginase-1,Arg-1)、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和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等[6]。近年来研究发现,MDSC 可通过调节免疫反应参与移植器官的排斥反应或诱导免疫耐受形成。本文总结了MDSC在常见器官移植研究中的作用,为防治移植排斥反应提供新策略。
1 MDSC 的起源和分化
髓系祖细胞是一群多样化的细胞群体,其中单核髓样细胞可分化为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和单核细胞,而粒细胞性髓样细胞可分化为中性粒细胞、肥大细胞等[7]。但在肿瘤、慢性炎症、创伤等病理因素下,未成熟髓系细胞成熟化进程受阻,停留在分化的各个阶段而成为MDSC[8]。20 世纪90 年代末,小鼠脾脏中的Gr1+CD11b+细胞表型被定义为免疫抑制性髓样细胞,这些细胞表型相似但功能不同于单核细胞与中性粒细胞[9],直到2007 年,科学家统一将这些细胞命名为MDSC[10]。
MDSC 主要分为单核细胞MDSC(M-MDSC)和多形核细胞MDSC(PMN-MDSC,又称为G-MDSC)[11]。在MDSC 表型定义方面,人和小鼠存在一定差异性, 人MDSC 通 常 被 定 义 为CD11b+CD33+HLADR-,其中PMN-MDSC 和M-MDSC 的表型为分别为CD11b+CD33+CD14-CD15+、CD11b+CD33+CD14+CD15-,LOX-1 可 作 为 人PMN-MDSC 的 标 志 物[12];小 鼠MDSC 被定义为CD11b+Gr1+细胞,其中PMN-MDSC的表型被定义为CD11b+Ly6G+Ly6C-,而M-MDSC 是CD11b+Ly6G-Ly6C-[13]。
在肿瘤组织中,MDSC 累积需要2 种信号发挥作用,如肿瘤来源的信号驱动生长因子,包括STAT3、IRF8、Notch 和NLRP3 等[14];另 一 种 信 号 由 活化的信号分子介导,主要包括HMGB1、NF-κB、STAT1、STAT6 和COX2 等[14]。STAT3 基 因 缺 失或STAT3 抑制剂显著减少肿瘤细胞中MDSC 的募集,并 阻 止MDSC 的 扩 增[15]。改 变STAT3 活 性可使M-MDSC 分化为肿瘤相关的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因此,维持STAT3高活性状态可防止M-MDSC 分化为DC 或巨噬细胞[16]。
2 MDSC 发挥功能的机制
免疫抑制是MDSC 的主要生物学特征,其主要靶点是T 细胞[17]。MDSC 介导免疫抑制作用主要通过Arg-1、iNOS、TGF-β、IL-10 等因子介导实现的[18]。Arg-1 的激活是MDSC 介导的免疫抑制的主要机制之一,Arg-1 将L-精氨酸转化为尿素和L-鸟氨酸,而L-精氨酸是淋巴细胞增殖所必需的微量物质[19]。T 细胞需要半胱氨酸来激活但不能在体内合成这种物质,而MDSC 可消耗半胱氨酸,抑制T 细胞活化[20]。PMN-MDSC 中的低水平的ROS及ARG-1 表达的上调是抑制T 细胞功能的主要因素[21]。
调节性T 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可参与调节免疫排斥反应,延长移植物的存活[22]。MDSC不仅抑制效应器T 细胞的功能,同时也能促进Treg的扩增而抑制排斥反应[23]。研究表明,MDSC 可分泌IL-10 以促进Treg 扩增[24],NF-κB 与MDSC扩增亦有关,其主要功能是激活下游信号并诱导MDSC 的免疫抑制功能[25]。同时,Notch 信号通路也可以促进MDSC 的扩增[26]。内质网应激反应途径与MDSC 的抑制活性有关,如经内质网应激诱导剂处理后的荷瘤小鼠体内MDSC 的积累增加,并增强了它们的免疫抑制性功能[27]。
3 MDSC 在器官移植中的作用
3.1 MDSC 与心脏移植:心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心脏病的有效方法,研究表明,MDSC 移植免疫应答在心脏移植免疫耐受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28]。乙基碳化二亚胺可诱导供体特异性CD11b+IDO+MDSC在心脏移植物中积聚,并诱导T 细胞功能耗竭[29]。MDSC 通过多种免疫抑制因子抑制不同类型器官移植中效应T 细胞的增殖,促进Treg 的扩增参与诱导免疫耐受形成,这是MDSC 发挥功能的核心免疫机制。体外诱导的MDSC 过继治疗可以促进移植小鼠中Tregs 的增殖,显著延长受体小鼠心脏移植的存活时间[30]。研究发现,IL-6 缺失供体心脏的存活时间延长,此现象与MDSC 密切相关[31]。小鼠心脏移植术后,经IL-33 给药后移植物内Treg 与MDSC 数量显著增加,移植物存活时间显著延长[28]。
3.2 MDSC 与肾移植:肾移植是实体器官移植中临床效果最好的[32],然而,排斥反应仍是移植患者面临的一个难题。在大鼠肾移植模型中,经抗CD28 抗体处理后,移植肾中的MDSC 聚集增多,MDSC 可通过表达iNOS 抑制T 细胞反应,减轻免疫排斥反应而延长移植物存活时间[33]。肾移植术后受者体内MDSC 早期增殖主要是体内高炎性水平引起的,而后期免疫稳态形成与免疫抑制作用密切相关,M-MDSC 主要作用是减轻受者体内炎性反应,而G-MDSC 与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更为相关[34]。另一项研究显示,肾移植受者术后M-MDSC增加,而PMN-MDSC 和e-MDSC 的比例增加不显著,体外实验证实M-MDSC 可增加Treg 的免疫调节能力[35]。肾 移 植 后M-MDSC 立 即 增 加,并 抑 制CD4+T 和CD8+T 细胞增殖,且移植后1 年,M-MDSC保持较高水平,但这增加了患者发生癌症的风险,考虑M-MDSC 可能有利于促进肿瘤发展的免疫抑制环境[36]。同时有研究分析了介导移植耐受的MDSC的 关 键 基 因,包 括Zap70、Cdc42、Stat1、Stat4、Ccl5 和Cxcr3,可能成为研究肾移植免疫耐受的新靶点[37]。
3.3 MDSC 与肝移植:肝移植术后受者外周血免疫细胞组成会发生变化,研究提示外周血MDSC细胞水平在长期生存受者中明显升高,可能和临床免疫耐受形成存在一定关系[38]。在小鼠肝移植模型中,MDSC 与Treg 协同抑制T 细胞功能,促进小鼠肝移植耐受诱导形成[39]。采用恒河猴建立肝移植模型,对肝脏CD4/8+T、MDSC 等细胞变化进行观察,与正常组相比较,排斥组猴肝脏CD4调节性T 细胞、CD8+CD28-和MDSC 减少,而记忆T 细胞显著增加[40]。Li 等[41]通过采用单细胞测序技术对肝移植肝穿标本进行分析,发移植术后肝脏内有一群LDLR+MDSC 细胞数量增加,通过TIGIT-NECTIN2 通路介导CTLA4+CD8+T 细胞功能耗竭。同时本团队研究发现,肝小叶不同区域的CD8+T 细胞水平与肝移植后的排斥反应水平密切相关[42]。肿瘤复发是肝癌肝移植术后生存的主要障碍,研究表明肝移植损伤诱导M-MDSC 被动员和招募到移植肝中,并促进肝癌移植术后肿瘤复发[43]。
3.4 MDSC 与胰岛移植:胰岛移植是治疗糖尿病的一种有效方法,尤其是针对1 型糖尿病[44]。小鼠胰岛移植模型过继体外诱导的MDSC,可提高胰岛移植存活率[45]。另一项研究表明,将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和胰岛细胞联合移植给糖尿病小鼠,HSC 可通过MDSC 介导免疫耐受促进移植物的存活[46],MDSC 有效地抑制了T 细胞的增殖和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的产生,联合移植诱导MDSC 可保护胰岛移植[47]。有研究报道,高表达CCR2 的MDSC 可显著抑制T 细胞的免疫反应,促进Treg 的聚集在移植物中,延长移植物存活时间[45]。而B7-H1 是MDSC 发挥免疫调节活性和诱导Treg 细胞所必需的,B7-H1 对MDSC 在调节T 细胞抑制胰岛移植排斥反应和促进胰岛存活中发挥关键作用[48]。
3.5 MDSC 与肺移植:尽管免疫抑制剂使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但肺移植受者的长期存活率仍然有限[49]。MDSC 由于其免疫调节功能,在促进移植物耐受中发挥重要作用。肺移植急性细胞排斥反应后,M-MDSC 的含量增加,这表明M-MDSC 可能在慢性同种异体肺移植功能障碍的发展中发挥作用[50]。有研究评估了肺移植受者外周血中MDSC的比例及其与移植后并发症和免疫抑制的关系,与非移植对照组相比,稳定的肺移植受者G-MDSC增加,且G-MDSC 与环孢素、他克莫司水平相关[51]。
3.6 MDSC 与皮肤移植:皮肤移植模型是研究器官移植免疫常用的模型,MDSC 可以通过iNOS 途径延迟异体皮肤移植的排斥反应[52]。G-CSF 联合IL-2C 可诱导MDSC 介导免疫抑制效应[53]。在每天接受IL-33 治疗的同种异体皮肤移植小鼠模型中,在小鼠体内可检测到高表达iNOS 和Arg-1 的MDSC。 此 外, 经IL-33 处 理 的MDSC可抑制Th1/Th17 分化[54]。免疫球蛋白样转录2(immunoglobulin-like transcript 2,ILT2)转基因小鼠的MDSC 表达更高Arg-1,显著延长移植物存活时间。此外,HLA-ILT2 相互作用促进了MDSC 的扩增,有利于移植物建立免疫耐受[55]。与年轻小鼠相比,老年小鼠皮肤移植术后血MDSC 和TGF-β的含量不同,阻断MDSC 后可逆转老年小鼠的免疫状态,并导致与年轻受体类似的皮肤移植排斥反应[56]。
4 免疫抑制剂对MDSC 的影响
器官移植领域常用的免疫抑制剂包括皮质类固醇,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雷帕霉素靶蛋白抑制剂和生物制剂等[57]。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GCs)可阻断多种炎症信号通路抑制细胞因子的释放和炎症反应[58]。研究表明,GCs 促进MDSC 细胞的扩增,如在小鼠皮肤移植模型中,腹腔注射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可招募MDSC 进入炎症部位,使产生IFN-γ 的Th1 细胞减少,产生IL-4 的Th2 细胞增多,产生免疫抑制作用[59];在体外,GM-CSF 和Dex 诱导的MDSC 具有很强的免疫抑制能力。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MS)患者PBMC 中G-MDSC 的比例显著增加,复发MS 患者在甲泼尼龙冲击疗法后M-MDSC 和G-MDSC 均显著增加,病情缓解与MDSC 的扩增和Arg-1 的表达呈正相关[60]。环孢素 (cyclosporine A,CsA)通过钙调神经磷酸酶NFAT IDO 信号通路诱导MDSC 产生,对T 细胞产生免疫抑制作用[61],而他克莫司则可削弱了小鼠MDSC 的免疫抑制功能[62],雷帕霉素可降低皮肤移植模型小鼠中M-MDSC 的数量,表明mTOR 对MDSC 的功能有负面影响[63]。
5 总 结
MDSC 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有效抑制移植后排斥反应,在诱导免疫耐受形成中扮演重要角色。MDSC作为一种潜在新型免疫耐受诱导的新靶点,将其如何临床转化是研究的难点,如MDSC 剂型研发、用药方式及副作用研究等都有待进一步开展临床试验。虽然MDSC 现处于基础研究阶段,存在较多未知数,但其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仍然值得高度重视,MDSC 很有希望成为防治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新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