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肾移植后糖尿病的防治进展

2022-03-24童静凯江霞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22年5期
关键词:环孢素克莫司降糖药

童静凯,江霞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内分泌科,天津 300192)

移植后糖尿病(post-transplant diabetes mellitus,PTDM)是肾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影响约20%~30%的肾移植患者,并增加其心血管事件和感染的风险[1-2]。此外,PTDM 还可增加肾移植患者的排斥反应、移植肾功能减退风险,导致移植失败,降低肾移植患者的生存期。因此,更好地了解PTDM,有助于改善移植患者的预后,延长其生存期。

1 PTDM 的诊断

PTDM 诊断标准是基于普通人群中2 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而设立的。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及美国糖尿病学会指南推荐,满足以下4 条中的任意1 条,可考虑诊断为2 型糖尿病:① 空腹血糖≥7.0 mmol/L。② 75 g 葡萄糖耐量实验餐后2 h 血糖≥11.1 mmol/L。③ 随机血糖≥11.1 mmol/L 且有明显的高血糖症状。④ 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6.5%[3-4]。

然而,在诊断PTDM 时仍需注意以下2 点:① 一过性的术后高血糖并不一定是PTDM。约80%的移植患者会经历术后高血糖,这与围术期的应激、大量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感染等因素有关。大多数患者围术期后血糖可恢复正常,不再依赖胰岛素或降糖药物治疗[5]。因此,PTDM 的确诊,需在围术期后,患者病情相对稳定时进行。通常文献中,常用以移植术后3 个月作为诊断PTDM 的时间切点,行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确诊[6]。② HbA1c 作为PTDM 的诊断存在一定局限[7]。贫血是移植术后早期常见现象,会导致HbA1c 偏低。此外,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使用、输血等都会对HbA1c 的数值造成一定影响[8]。

2 PTDM 的发病机制

理解PTDM 的发病机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防治PTDM。PTDM 的病理生理表现与2 型糖尿病较为相近,即胰岛素分泌异常及胰岛素抵抗并存。因此,2 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同样也可以成为PTDM 的危险因素,如肥胖、糖尿病前期、高脂血症、糖尿病家族史、遗传因素等。这些危险因素通常移植前就存在,故也统称为移植前危险因素。而移植后危险因素当中,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是诱发PTDM 最关键的危险因素。其他移植后危险因素包括移植后代谢异常、低镁血症、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等[9]。

2.1 移植前代谢紊乱对PTDM 的影响:机体代谢紊乱,通常表现为代谢综合征。代谢综合征是引起2 型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其关键环节是胰岛素抵抗,临床表现为高胰岛素血症或糖耐量减低、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中的一种或多种[10]。据调查发现,血液透析患者当中,约1/4 的患者存在代谢综合征[11]。Bayer 等[12]在640 例非糖尿病移植患者的随访中发现,移植前存在代谢综合征或代谢综合征单一成分的患者,PTDM 患病率明显增加。

2.2 抗排斥反应药物对PTDM 的影响:糖皮质激素、他克莫司、环孢素、西罗莫司、依维莫司是目前引起PTDM 的主要免疫抑制剂[13]。这些药物引起PTDM 的机制虽不尽相同,但主要仍涉及2 个方面,即抑制胰岛素分泌、造成胰岛素抵抗。糖皮质激素主要引起胰岛素抵抗,其作为胰岛素拮抗激素,促进糖异生,促进脂肪重新分布,抑制蛋白质合成,从而升高血糖[14]。也有研究表明,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可能引起胰岛β 细胞凋亡[15]。他克莫司和环孢素都是作为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calcineurin inhibitor,CNI),同时引起机体胰岛β 细胞功能受损和胰岛素抵抗[16]。一方面,CNI 可直接损伤胰岛β 细胞,引起胰岛β 细胞凋亡。另一方面,CNI抑制胰岛素信号通路PI3K/Akt,引起胰岛素抵抗[17]。西罗莫司(雷帕霉素)和依维莫司(雷帕霉素衍生物)都是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点(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抑制剂。mTOR 通路在糖尿病中的作用尚未明确,其作为胰岛素信号通路的下游,参与能量代谢、自噬、细胞凋亡等诸多方面的调节[18],该通路的抑制可通过造成胰岛素抵抗[19]。此外,mTOR 抑制剂还可抑制胰岛素分泌,促进胰岛β 细胞凋亡[20]。但也有研究表明,胰岛素抵抗的情况下,mTOR 抑制剂可作为“饥饿拟态”,改善胰岛素抵抗并保护胰岛β 细胞[21]。

3 PTDM 的预防

众所周知,诸多危险因素参与PTDM 的发生发展,某些危险因素是不可改变的,例如年龄、遗传因素、糖尿病家族史,然而尚有许多危险因素是可改变的,如代谢状态、免疫抑制剂种类、低镁血症等。改变这些危险因素,可以预防PTDM,改善移植患者预后。

3.1 改善移植前代谢紊乱有助于预防PTDM:在普通人群中,改善代谢状态有助于阻止或延缓2 型糖尿病的发生。研究表明,生活方式(干预调整饮食结构或加强运动)可预防2 型糖尿病的发生。其中,体重减轻3%~7%是降低该人群中2 型糖尿病发病率的重要预测因子[22]。同样,药物干预(二甲双胍、噻唑烷二酮类、肠促胰素类、奥利司他、芬特明等)通过减重或改善胰岛素抵抗,也可使2 型糖尿病的发病率降低21%~80%[23]。然而,目前尚无确切的临床证据表明,移植前代谢综合征患者能否通过减重或改善胰岛素抵抗,预防PTDM发生。

3.2 免疫抑制剂的合理选择:如前所述,糖皮质激素、他克莫司、环孢素、西罗莫司、依维莫司比较容易引起PTDM。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的使用造成胰岛素抵抗,易诱发PTDM。研究表明,口服10 mg泼尼松可使机体的胰岛素需求量增加2.5 倍[24]。因此糖皮质激素的及时减量有助于预防PTDM。

他克莫司与环孢素是引起PTDM 的常见抗排斥反应药物。研究表明,移植前具有肥胖、高脂血症等代谢综合征相关临床表现的患者使用CNI 较易引起PTDM。Rodriguez 等[25]研究发现,对照组中,无论他克莫司或环孢素均未诱发糖尿病。而肥胖组中,他克莫司组所有大鼠均出现糖尿病,环孢素组只有40%出现糖尿病。其他临床证据也提示,与环孢素相比,他克莫司更易引起PTDM[26]。Wissing等[27]发现,将他克莫司改为环孢素后,34%的移植患者PTDM 得到逆转。然而,Torres 等[28]却发现,虽然环孢素组PTDM 发病率低(10%),但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较高(21%);他克莫司组PTDM 发病率较高(26%),但急性排异反应较低(5%)。综上所述,他克莫司比环孢素更易诱发PTDM。

mTOR 抑制剂包括西罗莫司和依维莫司,对胰岛β 细胞损伤较CNI 少,但更易造成胰岛素抵抗。一项网状荟萃分析提示,西罗莫司诱发PTDM 的发病率在移植后3 年内低于他克莫司,但移植后5 ~10 年可能高于他克莫司[29]。因此,mTOR 抑制剂替代他克莫司,可减少移植后早期PTDM 的发生。

4 PTDM 的治疗

4.1 生活方式干预:生活方式干预是预防PTDM 的关键,也是治疗PTDM 的基础。它不但能改善移植患者的代谢状态,也能通过减重、增肌等逆转PTDM,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改善移植患者预后。生活方式干预与非移植糖尿病患者无明显差异,主要包括饮食和运动两个方面。饮食包括选择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选择低升糖指数低脂食物。运动方面,各大指南推荐每周中高强度运动应不少于150 min/周[30]。

4.2 胰岛素及传统降糖药物治疗:传统的降糖药物包括胰岛素均可用于肝肾功能正常的PTDM 患者,但仍有一定局限性。① 胰岛素:胰岛素作为移植后早期高血糖的首选药物,具有强效降糖、无明显禁忌证等优势。然而,胰岛素抵抗也是PTDM 的特征之一,单纯胰岛素治疗无法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需要成倍剂量的胰岛素治疗。此外,胰岛素治疗的最大缺点是,将会在单纯胰岛素的治疗过程中逐渐暴露低血糖及体重增加的危害。因此,移植患者病情稳定后,需要根据患者病情特点添加其他降糖药物。② 二甲双胍:二甲双胍作为目前各大指南推荐的2 型糖尿病首选全程用药,能改善机体胰岛素抵抗。针对PTDM 的肾移植患者需要注意,二甲双胍虽无肝肾毒性,但几乎全部以原形的形式从肾脏排出,因此严重肾功能不全(肌酐清除率小于30 ml/min)时仍为禁忌。此外,移植术后患者免疫力降低易发生感染,而机体发生严重感染或缺氧时,乳酸产生增多,二甲双胍的使用有可能加重乳酸酸中毒。③ 磺脲类及格列奈类药物:该类药物为胰岛素促泌剂,适用于胰岛β 细胞功能尚可的患者,但需警惕低血糖风险。其中,格列奈类药物不通过肾脏代谢,可用于任何程度的肾功能不全患者,但多种药物如环孢素可影响瑞格列奈的代谢而引起频发低血糖。④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为胰岛素增敏剂,虽然其不通过肾脏代谢,但存在加重心衰、骨质疏松等不良反应,影响肾移植患者预后。⑤ α 糖苷酶抑制剂:延缓碳水化物的吸收,几乎不通过肾脏代谢,但降糖效果较弱且不改善胰岛素抵抗,普通人群中糖化血红蛋白降低幅度约为0.5%~0.7%[31]。

4.3 胰高血糖素样肽-1 受体激动剂(glucagon-like peptide-1 receptor agonists,GLP-1RAs):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是一种肠道L 细胞分泌的肠促胰素,具有葡萄糖依赖性的胰岛素促泌作用。GLP-1 在体内的半衰期仅有短短2 min,因此科学家通过改变其结构,延长其在体内的半衰期,就产生了GLP-1RAs。然而GLP-1RAs的作用不仅仅是促进胰岛素分泌,还能抑制胰高血糖素、改善胰岛素抵抗、延缓胃排空、抑制食欲、减轻体重。临床研究证实,它还有肾脏获益,并能显著减少2 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脑血管事件,是第一个具有心脑血管获益的降糖药物[32]。

GLP-1RAs 目前主要有艾塞那肽、利拉鲁肽、司美格鲁肽、度拉糖肽、洛塞那肽、利司那肽等[33],而利拉鲁肽和度拉糖肽已有针对PTDM 患者的临床研究[34-35]。在改善代谢方面,利拉鲁肽和度拉糖肽在移植患者当中,均具有降糖、减少胰岛素剂量、减轻体重等方面的获益。Singh 等[36]研究发现,度拉糖肽相比于利拉鲁肽,降低糖化血红蛋白的幅度相当,但减重及减少胰岛素剂量的效果更强。但在其研究中并未证实,GLP-1RAs 对肾移植患者的心脑血管获益及肾脏获益。这可能与样本量过小有关。GLP-1RAs 的不良反应在移植患者及普通人群中相似。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通常表现为恶心、纳差,有时表现为腹泻,此不良反应可因与麦考酚酯类药物联用而加重[35]。同样作为注射类药物,GLP-1RAs 不增加低血糖风险及具有体重获益,是其相较于胰岛素类药物的最大优势。

4.4 二肽基肽酶-4 抑制剂(dipeptidyl peptidase-4 inhibitors,DPP-4i):DPP-4i 抑制了内源性GLP-1的分解,从而使内源性GLP-1 延长作用时间。在2 型糖尿患者群中,DPP-4i 能促进葡萄糖依赖性的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改善胰岛素抵抗,但无明显延缓胃排空、抑制食欲和减轻体重等GLP-1RAs 相关作用。此外,在心脑血管结局方面的RCT 研究中,DPP-4i 也得到了中性的结果[37]。

DPP-4i 目前常用的有利格列汀、西格列汀、沙格列汀、阿格列汀、维格列汀5 种,而利格列汀和西格列汀已有针对PTDM 患者的临床研究[38-41]。研究表明,利格列汀或西格列汀能有效降低PTDM 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减少胰岛素剂量,改善胰岛素抵抗。此外,相较于磺脲类药物,DPP-4i 能改善胰岛素分泌但不引起胰岛β 细胞功能下降,且不增加低血糖风险。然而,与2 型糖尿病相关研究类似,DPP-4i 同样无降糖作用意外的心脑血管获益及肾脏获益。其中利格列汀可用于不同程度的肝肾功能不全且无需调整剂量,是PTDM 患者的优选药物。

4.5 钠葡萄糖共同转运蛋白-2 抑制剂(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 2 inhibitors,SGLT2i):SGLT2i通过抑制肾小管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的钠葡萄糖共同转运蛋白-2,抑制钠和葡萄糖的重吸收,从而增加尿糖排泄,降低血糖。与GLP-1RAs 不同,SGLT2i不降低脑卒中风险,但在改善心衰患者预后方面更具优势。目前SGLT2i 已批准作为非糖尿病的心衰患者使用。此外,SGLT2i 还能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蛋白,降低急性肾衰风险。SGLT2i 轻度升高糖尿病患者血清肌酐水平,停药后血清肌酐水平回复正常,其机制可能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类似,主要通过球管反馈机制降低了肾小球囊内压,肾小球滤过减少。

SGLT2i 目前常用药物有恩格列净、卡格列净、达格列净。恩格列净和卡格列净已有针对PTDM 患者的临床研究[42]。① 恩格列净或卡格列净在PTDM患者中,均有降糖和减重等作用,且不增加低血糖风险。② 在心血管获益方面, Schwaiger 等[43]的研究表明,恩格列净在PTDM 患者中具有降压作用,但在其他人的研究中并未发现降压作用。而对于SGLT2i 能否改善PTDM 患者心衰及心血管结局,目前尚未得到论证。③ 在肾脏获益方面,SGLT2i 早期可轻度升高PTDM 患者的血清肌酐水平。

SGLT2i 的常见不良反应是泌尿生殖系感染增加及产生酮体。Mahling 等[44]通过荟萃分析综合分析了近年来SGLT2i 的主要大型临床研究,表明SGLT2i 相较于安慰剂组显著增加生殖系感染风险(RR=3.54)及酮症风险(RR=2.03),未显著增加泌尿道感染(RR=1.07)、截肢风险(RR=1.16)及骨折(RR=1.06)风险。虽然在普通2 型糖尿患者群中,无严重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发生,但肾移植术后患者免疫力低下,更容易引起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甚至真菌感染、会阴部坏死性筋膜炎等重症感染。然而,目前只有一些小型临床研究表明,SGLT2i 不增加PTDM 患者泌尿系感染风险[45-46],尚缺乏足够的循证医学证据。此外,卡格列净可作为一种较弱的P 糖蛋白抑制剂,增加CNI 或麦考酚脂的血药浓度[46]。

5 总结和展望

PTDM 作为肾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其防治需要移植科和内分泌科医生的共同参与。移植前代谢状态是PTDM 的重要危险因素。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是PTDM 的另一重要危险因素。他克莫司虽然抗排异效果较好,但同样较容易引起PTDM。mTOR 抑制剂引起PTDM 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过去研究表明,其可造成胰岛素抵抗和抑制胰岛β 细胞功能,然而近年来研究表明,mTOR 通路的抑制在某些条件下还可改善胰岛素抵抗及保护β 细胞。因此,mTOR 抑制剂造成PTDM 的发病机制尚待阐明,而新型免疫抑制剂的研发仍任重而道远。

随着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新药的问世,2 型糖尿病的治疗理念已不断更新,新型降糖药物GLP-1RAs、DPP4i、SGLT2i 因其低血糖风险小、心脑肾方面的获益等优势,逐渐取代其他常规降糖药,目前已在各大指南中,推荐作为二甲双胍治疗不佳的首选一线用药。PTDM 与2 型糖尿病存在相似的发病机制,新型降糖药在PTDM 患者中的应用逐渐增加。目前已有不少临床研究证明新型降糖药物用于治疗PTDM 患者的有效性,但PTDM 患者不同于普通人群,新型降糖药在PTDM 患者中的安全性仍需进一步证实,尤其是SGLT2i 对PTDM 患者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的影响。此外,GLP-1RAs 及SGLT2i在PTDM 患者中的心脑血管获益也尚未得到证实。因此,有关新型降糖药在PTDM 患者中的循证医学证据仍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猜你喜欢

环孢素克莫司降糖药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
他克莫司软膏的处方研究和制备
他克莫司联合超脉冲CO2点阵激光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观察
0.05%环孢素A纳米粒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实验研究
关于口服二甲双胍类降糖药联合长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及安全性探究
HPLC法测定环孢素胶囊的含量及有关物质
健康用药:糖尿病患者应掌握好停药日
雄激素联合环孢素A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分析
紫外线、他克莫司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泛发性神经性皮炎的疗效
他克莫司软膏联合308nm准分子激光治疗白癜风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