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的初中“微作文”实

2022-03-24刘先业

黑龙江教育·中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微作文互联网+互联网

刘先业

摘    要:写好“微作文”,不仅仅是初中语文课改的需要,也是丰富初中生言语生命的需要,更是新中考和全民阅读工程的需要。写好“微作文”,需要一定的依托和支撑,比如,依托“互联网+”进行高效的阅读和选材;依托“互联网+”唤醒“微情感”、设计“微情境”、书写“微作文”;依托“互联网+”进行有意义的多维延伸。

关键词:互联网+;微作文;轻松选材;自由表达;多维延伸

顾名思义,“微作文”就是篇幅短小之作,包括片段作文、感想体会、日记、周记以及小随笔等。“微作文”因为具有短小精悍、真情实感、即时灵活等特点而颇受师生青睐。一方面,“微作文”是对“正规作文”的有益补充;另一方面,“微作文”也是读写创新的有力载体。就初中而言,写好“微作文”,不仅仅是初中语文课改的需要,也是丰富初中生言语生命和道德生命的需要,更是新中考和全民阅读工程的需要。

写好“微作文”,需要一定的依托和支撑。“互联网+”“搜寻快捷、资源丰富、互动方便”之优势,可以为“微作文”保驾护航。素材的来源、文章的构思、写作的依托、习作的呈现、修改的快捷等,都因为“互联网+”的介入而呈现出摇曳生姿而又高效厚重的态势。

一、阅读及选材:一种师生热爱的趋势

对于初中生而言,因为时间和精力的限制,有时无法进行长篇阅读,于是,“微阅读”成为此时的首选。“微阅读”的特点是随时随地、自由随性、轻松愉悦,于无形中不知不觉中丰富见识、扩展视野、积累素材、陶冶情操、醇厚精神。从哪里进行“微阅读”?“互联网+”不可或缺。可以是官方信息的自然推送和呈现,也可以是师生主动上网搜寻的短文阅读和理解。依托“互联网+”,初中生的“微阅读”变得高效而又意蕴十足。抖音中某个有趣的话题,钉钉中某篇新颖的短文,微信中某个吸引人的美图等,皆可以成为初中生“微阅读”的素材,当然也可以成为“微作文”的素材。

例如,依托“互联网+”快速进行“微阅读”,既有大的层面如“民生问题”“科技发展”“大国风范”等,也有小的层面如学校网站中的“诚信教育”“校园安全话题”“环保离不开你我他”……这里的“微阅读”既是阅读体验,也是写作积淀。因为自由、率性而且范围广,因而更真实、更鲜活、更易成为“微作文”的素材。

久而久之,这样的“微阅读”为“微作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阅读中的感悟、升华、另类思考等,皆可以成为“微作文”的主题,包括钉钉群中的某个群口号、网络中的今日热点、某次天气预报内容等,都可以因为有意义的阅读而成为“微作文”的素材。这个主题不受正规作文题目的限制,不一定非要迎合教师的“喜好”或“口味”——真实、真情、真心,是真正的“吾手写吾心”。

二、创作及呈现:一个自由表达的舞台

“微作文”的“微”符合网络写作的“即时性(随时可以上传)、平民性(任何人可以发表)和灵活性(不论什么体裁)”。因而,“互联网+”成为“微作文”自由表达的大舞台。

依托“互联网+”唤醒“微情感”。“微作文”不需要特别难忘的大事件,不需要“辗转深刻”的大情感,也许只是一次心动、一次感动、一次若有所思,甚至是一次不同看法、一次另类思考、一次批判质疑……只要有一点点意思,一点点意义,皆可以成为“微作文”的缘由。教师要善于唤醒学生的“微情感”,以此为学生的微写作奠定基础。

例如,课前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以“最后一滴水是眼泪”为题上网搜寻,广告语、美图、评论、短文等皆可,思考这个主题表达的多重意蕴,结合自己的所见、所想和所思,第二天在课堂上进行五分钟的演讲。这其中的搜寻过程或演讲过程,可能都会唤醒学生的“微”情感,而这正是进行“微作文”的心理或情感基础。

依托“互联网+”设计“微情境”。“入境始于亲。”“微作文”同样离不开“境”的创设与营造。“微情境”愈鲜活,愈能助力学生作文的高效;“微情境”愈新颖,愈能激活学生言语表达的源动力。“微情境”的设计同样离不开“互联网+”的高效介入和保驾护航,可以是动态的漫画,可以是画面感十足的幽默故事,可以是精彩的典故……素材虽短,却具备了开头、重点、来龙去脉、结尾,而且依托“互联网+”而显得摇曳生姿。

例如,依托“互联网+”提供微情境:“某个私家車停在不该停车的地方,一个中学生指出问题,四五个成人指责中学生多管闲事,你的看法如何呢?”类似的“微情境”为高质量的“微作文”提供了鲜活的素材。

依托“互联网+”书写“微作文”。以前,手写作文要经过“打草稿、修改、誊写”等多个过程,现在依托“互联网+”可以进行网络写作,其中的修改或誊写变得节时高效。毋庸置疑,“互联网+”可以随时保存、随时修改、随时转移等特点,决定了“微写作”的高效与节时。随意点击一个写作模板,均可以敲响键盘,进行真实、自由、尽心的表达。可以基于微博、微信、钉钉等进行微写作,也可以基于抖音、快手、微视频等进行微创作。

例如,八年级(2)班的刘同学注册了一个“我心飞扬”的微博,每天都要上传自己的“大作”,这其中就包括“心情短语”“一周聚焦”“点滴成长”等微小文章。后来,他把自己的微博账号跟班级的“微博群”链接在一起,便于同班同学浏览和交流,进行了更广意义上的分享与拓展。

三、修改及拓展:一方生机盎然的天地

“互联网+”的“+”具有无限可能,修改及拓展、“微作文”习惯的养成和语文素养的长期积累都可以依托“+”而呈现出生机盎然的新可能、新景象和新天地。

依托“互联网+”进行快捷修改。毋庸置疑,好作文是改出来的,尤其对于初中生而言,修改环节不可或缺。哪怕是微作文,也不能因为篇幅短小就认为不值得修改。有了“互联网+”的保驾护航,“改”变得容易而高效。“面批”和“一对一批阅”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已经可以面向全体。

例如,利用电子文档中的“并排、放大、缩小、随意拖曳”等,可以更加细微、全面、快捷地对文章进行修改;利用“剪贴复制”进行词序颠倒,利用“撤销恢复”寻找刚刚删除的创意句子……教师还可直接把原句和修改句并放在一起,让学生更具体地对比“简略”与“具体”、“守旧”与“创新”、“滞涩”与“流畅”等,从中体会修改的多种可能性、重要性和丰富性。

依托“互联网+”进行立体呈现。作文的立体呈现,有助于师生进行更好地欣赏和辨别,有助于思维活动的互鉴与提升。另一方面,当优秀的“微作文”被更多人阅读时,大面积的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互相激励成为可能,言语生命的互补和情感生命的互融成为可能。

过去,纸质作文只能让个别人传阅,现在依托“互联网+”,全体师生可以在大屏幕上欣赏“微作文”。过去,翻开作文本才可以浏览,现在打开网络就能领略“微作文”的精彩与绚丽。如果有必要,课后师生可以再次打开网络找出“微作文”进行多次欣赏或修改。

依托“互联网+”进行多维延伸。一次微写作结束之后,并不意味着活动的结束,还可以进行有意义的多维延伸。依托“互联网+”延伸得愈远,学生愈能得到多方面的激励与滋养;延伸得愈深,愈能提升其语文素养和综合素养。 “微作文”有了多样化、立体化、清晰化的多维延伸,可以做成美图、配上音乐、插上图画,长时间置顶在钉钉群或微信群。

语文教师可以将学生的部分精彩“微作文”结集上传到“互联网+”平台上,可以让学生自己写序、自己编目录、自己找插图、自己配乐……然后收获点评、转发或得奖。对于那些写得特别棒并且屡屡获得“微作文”大赛奖项的学生,不妨在校园网中为其开专栏、写微博、赚“关注”,让“微作文”的正能量辐射到更多人。

总之,“微作文”之“微”,虽“微”不薄、不卑、不空;“互联网+”之“+”,精彩连连,意蕴十足,韵味无穷。教师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多姿与多维,引领学生充分演绎“微作文”的精彩与厚重,丰富学生的言语生命、情感空间和心灵世界。

课题项目:2019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基于‘互联网+’视角下的初中‘微作文’实践研究”(GS[2019]GHB1660)成果之一

■ 编辑/陆鹤鸣

猜你喜欢

微作文互联网+互联网
依托文本,生成微作文精彩
“微作文”:让写作教学风驰电掣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如何开展体验“微作文”的研究
微作文,让作文教学走上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