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肠镜筛查要尽早

2022-03-24单王程

健康博览 2022年3期
关键词:肠镜拉肚子病史

单王程

经常拉肚子或者大便带血?没事儿,忍一忍过阵子就好了!

在大多数人眼里,拉肚子、大便带血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小事,殊不知有时候,这是癌症发出的报警信号。

25 岁的小孙(化名)长期有拉肚子的问题,以为是小毛病,于是一直没有去医院做检查与治疗。直到最近腹泻、腹痛逐渐严重,大便开始带血,这才想起去医院看看。

然而肠镜结果出来后让小孙一家都懵了,检查发现小孙的肠子上长了许多息肉,其中一个最严重的已经恶化癌变。

肠癌的发病年龄一般在45 岁以上,小孙才25 岁,为什么会患肠癌呢?

通过仔细询问病史后,医生找到了答案。这主要与遗传有关,因为小孙的父亲就是患肠癌去世,父子俩都患有多發性息肉病,并且恶化成癌。

有调查研究显示,多发性结肠息肉是一种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普通人的肠道内可能会长一两个息肉,但是这类患者会长出十几个甚至几十个息肉,这些息肉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长大,并且癌变的概率很高。

为了尽快治疗,近日普外科副主任王兴海为小孙施行了“腹腔镜下乙状结肠癌根治术”,切除了约10cm带病灶的肠子。

手术很顺利,创伤小、恢复快,小孙术后第二天就能吃流质的饮食,并于一周后出院。

但让人遗憾的是,从肿瘤的病理分期来看,小孙已不属于早期,为了防止癌症复发,后续还要做化疗。

此外,由于多发性结肠息肉疾病的特殊性,小孙日后还需要每年定期复查肠镜,防止其他息肉恶化癌变,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如今,癌症年轻化已经成为社会屡见不鲜的新闻。很多年轻人总觉得癌症离自己很远,殊不知,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已经成为癌症一步步靠近我们的桥梁。

医生提醒:这6类人要尽早做肠镜筛查:

●三代以内直系亲属有结直肠癌病史人群。

●40岁以上人群。

●有慢性腹泻,持续超过3个月人群。

●经常发生便秘、黑血便、黏液便人群。

●有慢性阑尾炎、大肠息肉、炎症性肠病人群。

●长期精神抑郁、近三个月体重明显下降的人。

● 排便习惯改变,排便次数增多或减少。

● 大便带血、黑便、大便伴有黏液。

●大便变形,呈细杆形、扁带形。

● 腹痛。

●饮食不当

不良饮食习惯有:肉食主义者,三餐几乎全是肉;常吃煎炸、烧烤类食品;不吃或很少吃新鲜蔬菜、水果、粗粮等高纤维食物;常吃腌制类加工速食品。

●运动不足

适量运动可促进胃肠道蠕动,缩短粪便在胃肠道堆积的时间,减少粪便中的致癌物质侵犯肠黏膜的机会。

●睡眠不足

长期睡眠不足可引起内分泌紊乱,机体免疫力下降,增加细胞突变的机会,从而增加患病概率。

●有肠癌家族史

遗传因素在大肠癌的发病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三代以内直系亲属(即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中存在大肠癌病史者,本人患大肠癌的概率也会显著增加。

●有“肠息肉、炎症性肠病”等病史

肠息肉主要包括腺瘤性息肉、幼年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许多研究指出,腺瘤性息肉为大肠癌的癌前病变,形成癌症的过程一般需要5 ~10年。

●长期负面情绪

长期焦虑等负面情绪是诱发各种疾病的因素,我们要学会调节及控制负面情绪,时刻保持良好的心态。

●长期吸烟、酗酒

众所周知,吸烟已经是重要致癌因素之一,它不仅是肺癌的罪魁祸首,还可导致结直肠癌的发生。同时酒精也会促使消化道血管扩张,破坏消化道黏膜表面的黏液屏障,促进致癌物质的吸收。

猜你喜欢

肠镜拉肚子病史
大肠癌高危人群肠镜依从性的护理干预模式与效果分析
和爽联合莫沙必利在肠镜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效果
无痛肠镜下高频电凝切除结合黏膜下注射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效果分析
超声造影与MRI增强扫描对不确定性盆腔肿块良恶性判断的比较研究
优雅地表达
基于深度学习的甲状腺病史结构化研究与实现
超声评分联合病史预测凶险型前置胎盘凶险程度的价值
有些隐私也要说
做肠镜其实并没有那么痛苦
神秘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