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辅导员导生制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022-03-24刁越越
刁越越
摘 要:当前,我国与其他国家的政治文化交流、经济贸易往来愈加频繁,大量的对外工作使得國家急需语言复合型人才,尤其是精通英语的专业性人才,这对高校英语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当今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着课时较少、师资不足等问题,不利于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湘潭大学的英语辅导员制度以导生制为核心,以二语习得和脚手架理论为支撑,对改善现有的大学英语教学困境、提高高校学生的英语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导生制;二语习得;英语教学;脚手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05-0193-04
一、导生制内涵及其应用现状
导生制,又名贝尔-兰喀斯特制,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的一种教育制度,其实质是利用学生教学生,即教师选出一些较优秀的学生作为“导生”并将知识教授给他们,这部分学生掌握知识之后,再去教给其他的学生。教师通过教授小部分的学生就可以让大部分学生获取知识。这一制度的形成最初是为了适应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教育发展的需要,仅通过少量师资就可以为大量的平民和工人普及最基本的初等教育。虽然这一制度具有十分明显的缺点,如导生水平有限使得教学内容过于简单等,但在解决师资不足这一问题上,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国内许多学者已经就导生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展开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理论成果。吴耐军将导生制与高中英语教学相结合,认为这一应用“贴近学生的学习实际”“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还“促进了教学模式的多元化”[1]。王维平在探究导生制在口语教学中的应用时指出:比起口语角等活动,导生制具有更加完善的制度保障,可以弥补口语课堂课时少、训练强度不足的缺陷[2]。可见,导生制“学生教学生”的本质有效地缓解了师资不足这一在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今大学英语教学同样面临着师资不足、课时少的问题,将导生制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具有极大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英语辅导员制度在湘潭大学实施已久,最初是为了提高学生英语成绩,督促他们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英语学习。该制度以导生制为理论基础,根据高校学生英语学习特点进行相应调整。首先在全校范围内选出具有较高英语水平和丰富大学英语四六级备考经验的大二、大三年级学生,然后将他们分配到除外国语学院和国际交流学院之外的其他学院的新生班级。英语辅导员的主要工作是带领大一学生进行早读,组织学生每周进行四级和六级的模拟考试,并于模考结束之后批改、讲解试卷。英语辅导员的任期为一年,优秀者可以继续连任。这一制度自实行以来,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据统计,湘潭大学在2020年下半年的四级考试中,理工类学院大一学生通过率超过80%,人文社科类学院大一学生通过率大多达到90%及以上,更有一些优秀的学院超过95%,均领先同生源层次的其他高校。为了进一步完善这一制度,本研究将基于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相关理论,对湘潭大学英语辅导员制度的可行性进行深入分析,并给出相关发展建议。
二、英语辅导员制度的可行性
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对学习和教授第二语言有着深远影响,他曾针对语言学习提出五个假设,其中的“理解输入假设”和“情感过滤假设”为本研究的英语辅导员制度提供了理论支撑。布鲁纳在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的基础上提出了“脚手架”的概念,这一概念同样对英语辅导员制度的可行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一)理解输入假设
据调查,当前高校不同院系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就同一班级来看,学生之间的英语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有部分同学高考英语成绩130分以上,四六级轻松通过,而有的同学直到大四毕业也不一定能通过英语四级。这种巨大的英语水平差异严重影响了大学英语老师教学内容的设置和教学重难点的选择。水平高的学生认为课堂教学内容太简单,水平较低的学生听不懂已成为大学英语教学一个常见的问题。
根据克拉申的理解输入假设,向学生提供大量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是外语教学的关键。学生要持续学习和输入略高于自身第二语言水平的语言知识,内在语言学习和加工机制才可以运行[3]。从这一理论出发,如今大学生英语水平差别很大,大学英语课老师无法兼顾所有水平的学生,必然会有一些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听不懂课堂内容。针对这一情况,英语辅导员便可以发挥作用,通过课外辅导,利用多次讲解、复述、简化等方式,将大学英语课上较难的、不可理解的输入变为可理解的输入,帮助水平较差的学生不断夯实基础,为学习更难的英语知识做准备。
(二)情感过滤假设
克拉申在著作《二语习得原则与实践》中提出“情感过滤假设”这一概念,用来探讨情感因素对语言习得的作用。他将情感变量分为三类:动机、自信和焦虑,并认为输入仍然是二语习得中的主要动因,情感变量则会促进或阻碍输入对语言机制的作用。其中动机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输入本身以及输入对语言机制的作用[4]。因此,正确且目的性强的动机对于学生学习英语十分重要。英语辅导员制度的目的之一是帮助大一学生通过英语四六级,充分利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对学生英语学习的正面反拨作用,赋予学生较强的英语学习动机,以考促学,成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习得的可理解的输入变成能够影响他们内在语言机制的有效输入。
(三)脚手架理论
脚手架(Scaffolding)是布鲁纳从建筑领域借用的一个术语,最初用来说明在学前教育中,儿童可以在他人或者外物的帮助下完成自己无法独立完成的任务,在这一过程中,他人或外物的帮助被称为“脚手架”。儿童的能力会随着任务的完成而不断提高,当儿童具备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时,起到辅助作用的脚手架就会撤离。如今,“脚手架理论”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脚手架大致可以分为两类:通过人际交互发挥教育作用的交互式脚手架,包括教师教导、学生互助等;利用工具和技术设备进行教育的工具式脚手架[5]。
英语辅导员则属于典型的交互式脚手架。对大多数大一新生而言,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是他们无法独立完成的任务,需要将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和英语辅导员的辅导作为“脚手架”来帮助他们完成这一任务,并通过分享英语学习经验等方式培养他们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即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在工作开展之初,英语辅导员会对班级每位学生的英语水平进行摸底,以便针对不同水平学生的情况搭建不同的脚手架。辅导一年之后,大部分的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完成任务、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此时,英语辅导员会结束自己的工作,撤离脚手架。英语辅导员通过交互式脚手架的搭建,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现有英语水平,促进他们获得更高层次的英语水平。
三、对英语辅导员制度的建议
(一)完善选拔和培训制度
湘潭大学的英语辅导员通过面试进行选拔,面试内容是用英语进行简单的自我介绍和问答。除此之外,还会将参选者英语四六级成绩和专业绩点纳入考量,优先考虑英语系学生。但在选拔完成之后,并没有对英语辅导员进行培训。由此来看,这一制度目前并不完善,在英语辅导员的选拔和培训上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如在选拔方面,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选拔,通过“面试+笔试”的方式,对参选者的英语水平和素养进行全面的考量;丰富考核内容,除了基本的英语知识之外,增添一些简单的、有关心理学和教师职业素养的问题。在培训方面,可请相关老师对英语辅导员进行专门的岗前培训,培训内容可涉及基本的教育知识与技能、二语习得理论、班级管理以及心理学相关知识,加强对英语辅导员师范素质的培养,加强对他们的师德教育。
(二)明确英语辅导员定位
英语辅导员的工作和大学英语老师的授课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这就要求英语辅导员要与老师进行沟通。但通过对湘潭大学几位大学英语老师进行采访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班级的英语辅导员并没有与任课老师进行及时沟通、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英语辅导员的辅导工作脱离大学英语课程本身开展,导致英语课程内容与课后辅导内容的严重割裂。此外,大多数英语辅导员的工作太过机械、死板,仅仅通过早读、模考、向学生讲解错题等方式进行。英语辅导员对其工作认知的模糊导致其英语辅导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不高。因此,英语辅导员一定要明确自己定位,做好老师的助教员、学生的辅导员,绝不能闭门造车。对师,一定要及时向任课老师进行反馈,形成课上、课下两种英语学习环境的有机结合;对生,则要充分发挥朋辈辅导的优势,“以导代管”,凸显学生在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
1. 做好老师的助教员
英语辅导员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在课上学到的知识,增加学生英语学习的可理解输入。英语辅导员是基于师资不足这一问题而产生的,必将围绕这一问题来开展相关工作。目前大学英语课课时不足,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十分有限。由于师资紧张,老师在课后无法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解答,也无法检查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这就要求英语辅导员起到大学英语课后助教员的作用,在课堂和课后学习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在课前,英语辅导员要督促学生及时进行课前预习以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后,则要对学生不会的知识进行讲解,帮助他们充分掌握课堂内容;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进行检查和讲解,帮助老师检查教学效果,并及时反馈。
2. 做好学生的辅导员
英语辅导员是一个引导、辅助学生进行英语学习的角色,应该充分发挥本职作用,充分展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英语辅导员自身也是学生,在工作的开展中,因为没有传统教学中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巨大年龄差距,更容易获得大一学生的好感。英语辅导员要与自己班级的学生建立深厚的感情,营造轻松的英语辅导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大学英语课多班教学、大班授课的特点使得老师在课堂上只能更加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无法兼顾到每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英语辅导员只对一个班级的学生(30—35人)进行英语辅导,辅导对象少,因此更应该确保英语辅导可以覆盖到班级每一位同学,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引导他们自己探寻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出契合自身特点的学习习惯。对于英语水平较高的同学,可以鼓励他们多参加一些英语类的竞赛,如演讲、口语比赛等,不断提高自己的英语综合能力;而对一些英语水平较低的学生则应进行重点观察,通过经常性的谈话来了解他们最近的学习情况。
(三)辅导方式多样化
目前,英语辅导员的辅导方式过于单一化,大多数英语辅导员仅仅通过早读和四六级模拟考试来进行辅导,虽然实现了以考促学的优点,但是过度的模式化学习并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英语辅导员应该不断探索多种辅导方式,不能将视野局限于备考四六级,可以鼓励学生参加或者自主举办口语角、演讲比赛、英语辩论比赛,创办英语戏剧社,组织学生观看优秀英文影片,开展每周英文原著读书报告分享会等,通过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用英语进行交际、表达的能力,而不是让他们只通过死板的记忆来学习英语。
(四)做好高中与大学英语教学的衔接工作
高中和大学英语教学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差异:在教学目标上,高中英语教学以高考为最主要目标,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卷面分数;大学旨在培养学生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在教学方法上,高中英语以课堂教学为主,强调反复识记和机械练习;而大学老师则更加注重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这些差异使得学生在刚进入大学时很难适应大学英语的授课模式。大学英语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自主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早已适应了高中“填鸭式”英语教学模式的学生,面对“自由”的大学英语课堂时无法及时地变更学习策略、改变学习方法,因而学习效率不高,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针对这一问题,郑锐宁在探究如何做好高中和大学英语教学衔接时,曾提出“高校教师应熟悉高中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和高考的考点,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6],从而完善大学英语教学。英语辅导员自身就是刚经历过高考的學生,相比已在大学任教多年的老师,他们更加了解高中英语教学。因此,英语辅导员应帮助大学英语老师做好衔接工作,基于高中和大学英语教学的种种差异对大一学生进行英语辅导,帮助他们成功度过“英语学习的过渡期”。首先,应当改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认知。进入大学之前,英语对学生而言只是一门考试科目,英语辅导员应该向学生强调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使学生重视英语学习。其次,应当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其克服厌学情绪。高中英语教学疏忽了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大学英语则更加重视这一方面,这使得学生在刚刚学习大学英语时,“说不出”“听不懂”的现象时有发生,学习的积极性遭受打击。对此,英语辅导员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变化,引导他们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英语学习。
四、结语
师资不足仍然是目前我国教育领域面临的一个难题,这决定了导生制在我国大力推行的必要性,英语辅导员制度在未来的高校英语教学中还有很广阔的生存发展土壤。作为一种“语言+教学+辅导”的制度,现在的英语辅导员制度尚未完善,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支撑,还有许多问题等待研究者们进行探究和解决,例如:如何克服导生制本身机械、死板的特点使英语辅导员的辅导更加灵活?如何扩大该制度的应用范围,促进辅导内容从低难度、低等级向高层次、高水平发展呢[7]?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在未来这一制度将会不断完善。
教育工作者需要利用二语习得理论、各种教育理论等不断充实这一制度的理论基础,大力推行这一制度以获取更多的实践经验,持续对其进行完善与优化,最终在全国各高校形成完整且制度化的英语辅导体系,为辅助大学英语教学、提高高校学生英语水平、培养对外事业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吴耐军. 高中英语“导生参与”教学模式[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01):49-50.
[2] 王维平. 基于“导生制”的英语口语技能培养研究[J]. 教育与职业,2013(12):162-163.
[3] Krashen,S.D.. Principle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M]. Acquisition,Oxford:Pergamon,1982.
[4] Krashen,S.D.. 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M]. London:Longman,1985.
[5] 鲁志鲲. 脚手架理论对学前儿童教育的启示[J]. 学前教育研究,2004(09):19-21.
[6] 郑锐宁. 对高中与大学英语教学衔接的探讨[J]. 教育探索,2014(12):35-36.
[7] 胡凤阳,李捷. 导生制发展的历史回顾与断想[J].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3(01):45-48.
(荐稿人:胡慧,湘潭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汪旦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