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画重点作旁批 审题解答有规范
2022-03-24张忠森
张忠森
小说阅读是高考文学类文本考查的重要内容,它和散文阅读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以浙江省高考近八年(2014-2021年)为例:2014年王伟锋《走眼》、2015年汪曾祺《捡烂纸的老头》、2016年何家槐《母亲》、2017年巩高峰《一种美味》、2019年萧红《呼兰河传》(节选)、2020年苏联作家康斯坦丁·帕乌斯托夫斯基《雪》、2021年红柯《麦子》。这八年竟有7次考查小说,这就足见小说在高考文学类文本考查中的重要性。因此,对高三语文复习来讲,小说阅读及解题指导就成了高考复习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
一般情况下,小说的考查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①情节结构分析,②环境分析,③形象赏析,④艺术技巧分析,⑤意蕴探究。其中,“情节结构分析”是解答其他所有题的基础。这是因为“情节结构分析”是读懂小说的基础,是整体感知小说的起点。如果考生连小说基本情节都没读明白,是没办法去理解小说其它方面的。也就是说,在小说复习时,一定要指导学生读懂小说,手把手地教会学生读小说。读懂了小说,是解题的前提。对此,笔者提出“圈画重点作旁批,审题解答有规范”的具体做法。为了更好地阐述具体做法,下面以一篇叶紫《古渡头》(2014年全国卷)为例具体来讲。
一、圈画重点,读清小说脉络
在考场上,阅读文本的时间是有限定的。根据文学类文本考查具体情况,浙江卷共有20分的分值,小说大概1700字,因此,考生差不多要在8分钟读完,12分钟作答4道问答题,时间是相当紧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复习指导时,对学生阅读有一定的要求。那么,怎样才能提高阅读速度呢?
我在课堂上,反复要求学生,读小说,我们一定要读清小说脉络,而要读清小说脉络,就要学生圈画重点。其实,圈画的过程就是我们阅读的思维痕迹。这些痕迹不仅让我们更清楚小说的脉络,而且会给我们回答问题提供具体的方向。圈画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画框、画圆、画横线或标识着重号波浪线等,只要自己能明白就行。那么,在读小说过程中,又该圈画哪些呢?我认为,着重引导学生圈画两类,一是重点字词,二是重要的句子。
先说圈画重点字词。阅读小说,尤其是试卷上的小说,可以着重关注特殊的词,如景物的形容词、人物活动的动词、人物的评价词、心理情绪词、转折变化词等等。关注这些词,可以大略知道作者或小说主人公的心理变化过程,也就间接知道小说的情感脉络。以下略举几例加以说明。
例1:太阳渐渐地隐没到树林中去了,晚霞散射着一片凌乱的光辉,映到茫无际涯的淡绿的湖上,现出各种各样的色彩来。微风波动着皱纹似的浪头,轻轻地吻着沙岸。
圈画的词有:渐渐地隐没、晚霞、淡绿、各种各样的色彩、微风、波动着、轻轻地、吻着。这些词主要是色彩形容词、动词,这段是写景,实际上是老渡夫活动的背景,整体的感觉是静谧而祥和的,又极富有诗意的画面,意象有晚霞、微风、斜晖、湖面、波浪等,是农村祥和宁静的画面。而抓住这些词,大致是能读出来的。
例2:我轻轻地踏到他的船上,他抬起头来,带血色的昏花的眼睛,望着我大声说道。
圈画的词:带血色的。这说明了老渡夫的生活艰辛,没有休息好。
例3:可是,小伙子,我得有钱呀!……但是,我得找钱……
圈画的词:得有钱、得找钱。这两处的“得”,一方面表现渡夫对生活的无奈,没办法;另一方面,又表现他不屈服于生活,敢于和生活抗争,努力挣钱。同时,也体现了挣钱的不易,生活的艰难。
接着我再谈谈圈画句子。在复习时,我引导学生在读小说时多关注这样的句子,即写景句、议论观点句、心理情感句。为什么要关注这些句子呢?明确点说,因为这些句子是为我们提供线索的一些句子。比如说写景的句子,这在很多小说中都非常普遍,而且很多时候,它会穿插在小说的开头、中间和结尾,具有明显的线索作用。而且,写景句,很多时候,不单纯是为了写景,而是为了暗示人物的内心,“一切景语皆情语”,小说也不例外。不同景物的呈现,暗处在展现人物内心的不同变化。以《古渡头》这篇小说为例,写景句子大致有5处,分布在小说的各个位置。
写景处1:太阳渐渐地隐没到树林中去了,晚霞散射着一片凌乱的光辉,映到茫无际涯的淡绿的湖上,现出各种各样的色彩来。微风波动着皱纹似的浪头,轻轻地吻着沙岸。
写景处2:夜色苍茫地侵袭着我们的周围,浪头荡出了微微的合拍的呼啸。
写景处3:一面细细地听着孤雁唳过寂静的长空,一面又留心他和我谈的一些江湖上的情形,和出门人的秘诀。
写景处4:外面风浪渐渐地大了起来,我翻来覆去地睡不着,他也翻来覆去地睡不着。
写景处5:第二天,又是一般的微风,细雨。太阳还没有出来,他就把我叫起了。他的脸上丝毫看不出一点异样的表情来,好像昨夜间的事情,全都忘记了。
仔细阅读这5处句子,我們会惊奇发现,每一处写景之前或之后(大多数在后面)会出现人物活动或心理变化的句子。可见,这景物(也称小说环境)描写,不单是为了写景,更是为了展现人物内心活动。要想读清读懂这种小说的脉络,就一定要把类似这样的句子画出来。这篇小说是写景的句子,有的小说则是议论句或抒情句。比如2012年浙江卷李丽娟《静流》,就专门考查画线的四句话:
①那些坚硬的、暗含敌意的、荒原一般的沉默,是什么时候开始消融,最后随风化为流水的,我不得而知。
②柔软悄悄而来,来自两个血脉相连的男人,如静海深流。
③尘埃随之落定。
④波澜总在不经意间降临人间。
问题:文中画线的四个句子在写法和作用上有哪些共同点?(5分)
这是高考直接考查关键句的作用题。我们看这4句话,都是议论句,是“我”对父亲与弟弟关系变化发表的看法。同时这四句话都是比喻句,用一种更加形象的说法来表现二人的关系变化。即便高考没直接考查,我们在阅读小说时也应该抓住这些话。因为抓住了这些话,就大致读出了整篇小说的行文脉络。最后,我们再看高考题给我们的参考答案:
①运用比喻,以有形写无形(答“具体可感、生动形象”也可);②独立成段,过渡自然简洁;③叙事者“我”通过评说,表达感受、看法。
由此可见,这样的关键句,分布在不同位置,会有着线索的作用,能让我们更加清楚知道小说的脉络。阅读小说,在平时一定要要求学生多在试卷上做圈画,养成圈画的好习惯。平时圈画习惯养成了,在考试时才能将小说脉络线索读得更清楚。只有小说脉络读清楚了,才能更好地深入到某一局部的情节分析。局部分析一定是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进行的,脱离了整体,学生便会断章取义,思考不全,答题不好。
二、细处旁批,简化小说要义
阅读小说除了圈画之外,还需要旁批。如果说“圈画”是阅读痕迹,那么“旁批”就是思考呈现。圈画在阅读中起到提示作用,在答题中起方向查找作用。而旁批则是让提示与方向更加具体。但作为考场上的阅读,我们又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挑一些细节处进行旁批,做到有的放矢。在細处作旁批,这是简化小说要义的一种做法,把长小说读短,读短了之后,我们考试答题才能更快捷更有效地找到答案所在。
在小说复习时,我按照自己读小说的经验(不一定很全面),引导学生从6种细处进行旁批。这6处分别为:①标题处,②背景处,③人物活动(外在与内心),④层次分明处,⑤开头结尾处,⑥对话描写处。
(1)标题处作旁批
“古渡头”作为小说的标题,既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活动的地点;也点出了这里的古老,从而有种神秘之感,达到先声夺人。
而实际上,很多小说的标题都是有着特殊含义的,特别是高考设置考题的那些标题,就更值得我们去解读。标题处旁批,我们要旁批出这个标题属于哪种类型的,是物件类、地名类、主题类、人物类、时间类还是其他类的,不同类的标题在小说的作用也不尽相同的。读小说,首先肯定是读到标题,标题会引发我们怎样的思考,留给我们怎样的悬念,带着这些,再去读小说,会有一种印证的喜悦之感。
(2)背景处作旁批
《古渡头》开头一段实质上就是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自然场景,这里宁静祥和,完全质朴的美,是否有种暗示人物的性格,老渡夫的质朴善良之美呢?这一点我们可以作出旁批。
而有的小说会在行文中甚至在文末直接点出写作年份,这是一种时代背景的交代。比如2020年浙江卷的小说《雪》,试卷上直接标出这篇小说的作者是“[苏]康斯坦丁·帕乌斯托夫斯基”,创作时间是“1943年”。这里有两个细处暗示小说创作背景,即“苏”与“1943年”,“苏”指“苏联”,说明作者是苏联时期的作家,但结合“1943年”这个特殊年份,我们就会联想到当时的时代背景,1943年对苏联来讲是特殊的一年,这一年苏联共产国际的解体,同时;这一年,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关键时期;这一年苏联经历了一场战争,800多万人只有8000人生还,这对苏联来讲,是莫大的打击。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是多么深重,几百万个家庭因为战争而支离破碎,妻离子散。如果理解到了这一层时代背景,就很容易理解这篇小说的主题,理解了主题,对解答其它问题就容易得多。
(3)人物活动(外在与内心)处作旁批
上课时,我有意识地让学生从《古渡头》这篇小说中找出人物活动(外在与内心)的一些词句,并要求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作出旁批。列举几处如下:
①“为什么呢?”我茫然地,“我多给你些钱不能吗?”
旁批:“茫然”,这是神情的词,表示不解之意。我不解这位渡夫的心理,我以为是钱的事,以为这渡夫是想多要点钱。这就为渡夫后面的生气作了很好的铺垫,也展现渡夫虽为挣钱但不全是为了钱的那种纯朴善良的性格美。
②他逐渐地说得悲哀起来,终于哭了,不住地把船篷弄得呱啦呱啦地响;他的脚在船舱边下力地蹬着。
旁批:“逐渐”“终于”,展现渡夫内心的压抑与变化。压抑是历时已久的,“逐渐”一词,可见他在叙说自己的经历遭遇时,把自己的痛苦遭遇又重新经历一遍,所以说着说着就悲哀起来。“终于”一词暗示了渡夫内心控制不住,一下子情绪失控,将内心的痛苦释放出来。这时,我心有同情却不知如何安慰。
③他的脸上丝毫看不出一点异样的表情来,好像昨夜间的事情,全都忘记了。
旁批:整句话表现渡夫的情绪变化,渡夫的情绪归于平静。虽然昨天晚上内心悲痛不已,今天早晨起来又是新的一天,生活还得继续,这是一种哀而不伤的乐观生活态度。
像以上三处这样的人物活动的词句还有很多,我们要引导学生多关注这些词句,并适当作出旁批,既是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也有助于对小说主题的把握。
(4)层次分明处作旁批
有的小说,层次分明,而且有标志性提示性的语句,这样的语句,就需要我们作旁批,理出小说的思想层次。如上文所说的2012年浙江卷李丽娟小说《静流》中的4处层次分明的句子(这里就不列举),都属议论性句子,是“我”发表对父亲与弟弟关系评价的句子,这几句展现父子二人关系的变化。像这样的语句,即使命题者不设题,我们也要读懂它,旁批它,这样会更好地理解小说。
(5)开头结尾处作旁批
很多小说的开头与结尾都是独具特色的,而且也是命题者常设题的地方,无论是读小说还是考试答题,在这样的地方作旁批都是必要的。我们看《古渡头》的结尾,就非常特殊,它是以老渡夫的唱歌作结尾:
他独自坐在船艘上,毫无表情地捋着雪白的胡子,任情地高声朗唱着:
我住在这古渡前头六十年。
我不管地,也不管天,
我凭良心吃饭,我靠气力赚钱!
有钱的人我不爱,无钱的人我不怜!
旁批:“任情地高声朗唱”表现了渡夫内心的乐观豁达,自由。小说以歌声结尾,悠长寻味;以任情高歌代替诉苦;渡夫的洒脱豪放,也反衬他的现实痛苦之深;渡夫追求自由生活的信念。
而这个结尾,当年的高考也设置了一道问题如下:
作品为什么以渡夫的任情高歌为结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参考答案:①艺术结构上,通过突转产生戏剧性效果,最后以歌声结尾,余韵悠长,耐人寻味;②情感表现上,以渡夫的无表情代替哭泣,以任情高歌代替诉苦,强化了表现苦难的力度;③人物形象上,既表现渡夫的洒脱豪放,也反衬他的现实痛苦之深,使渡夫的形象更加丰满;④思想内容上,从批判社会现实的黑暗到表现渡夫追求自由生活的信念,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以上高考所给的参考答案,如果我们的旁批能做得细点,基本上是能写出高考所要求的答题点的。
再比如2015年浙江卷考的汪曾祺小说《捡烂纸的老头》有一道题,就专门考开头与结尾的作用:
第14题:本文开头两段不避其繁,结尾两段不避其简,作者为什么作这样的结构安排?(6分)
参考答案:①开头以繁笔设置故事场景,营造出浓厚的市井氛围,为“老头”的出场作了铺垫。②结尾交代“老头”死后留下巨款的情节,以简笔收束全文,留下悬念与想象空间。③开头与结尾繁簡反差巨大,突破了常规写法;繁笔舒缓,简笔急促,结构奇峻峭拔,令人惊奇。
(6)对话描写处作旁批
对括描写是小说人物活动的重要内容,很多人物的塑造都需要通过人物对话方式来展现。这一点,在《古渡头》小说中随处可见,因为这篇小说塑造人物最大特色就是人物对话。我们在阅读时,抓住人物的语言,揣摩出人物的心理,从而全面而准确地把握住小说中的人物。如小说中的:
①“只是,我呢?……我,我有一个桂儿。你知道吗?我的桂儿,他比你大得多呀!你怕不认识他吧?外乡人……那个时候,我们爷儿俩同驾着这条船。我给他收了个媳妇……”
旁批:三个“……”,表现渡夫在讲话时情绪的变化,声音断续,心理的凝噎。原本很幸福的,未来生活也应该很幸福。
②“小伙子!你看,我等了一年,我又等了两年,三年……我的儿媳妇改嫁给卖肉的朱胡子了我的孙子长大了。可是,我看不见我的桂儿,我的孙子他们不肯给我……他们说:‘等你有了钱,我们一定将孙子给你送回来。’可是,小伙子,我得有钱呀!”
旁批:渡夫一生的悲苦,他在等待希望,却又不断失望。为了生活,为了希望,渡夫需要努力挣钱,但也体现挣钱的不易。
读小说时,抓住这样的对话语言,读出语言背后的潜台词,这样才能把小说读深读厚。这样的读法,不仅仅对考试,对以后的阅读学习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审清题干,明确答题方向
读清楚了小说脉络,读出了小说的细节之处,这是答好高考题的基础。有了好的基础便是成功了一半,但还有另一半那便是审题答题。审清题干是准确把握答题方向的关键性一步,如果题干审错,最终会答非所问,南辕北辙。
小说情节类的题型考查,大致有三个方向:情节概括类、情节手法赏析类、情节作用分析类。而具体到问题设置上,会呈现不同。以浙江卷近几年的试题为例:
(1)(2021年)第13题:探究“麦子”在全文中的作用。(6分)
(2)(2020年)第12题:作者用了哪些手法使小说结构紧凑?(6分)
(3)(2019年)第12题:分析本文叙述上的特征。(6分)
(4)(2017年)第13题:小说设置了一个意外的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5)(2016年)第13题:母亲和行人的对话在文中出现了三次,这样安排有何用意?(6分)
(6)(2015年)第14题:本文开头两段不避其繁,结尾两段不避其简,作者为什么作这样的结构安排?(6分)
我们细究上面的6道题,可以看出,虽然都与情节结构有关,但所考查的重点方向不一样。2021年是考查某一物象在结构中的作用,2020年与2019年考查的重点是情节手法分析,后三题则是考查情节结构作用。而这些题在考查的点上也不一样,有的是开头结尾,有的是全篇,有的是关注某一个物象的点。这就需要我们引导学生在审题时一定要审清题干的意图、考查的方向,不可盲目答题。
下面,我们还是以《古渡头》的具体题目来说:
作品是怎样叙述渡夫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这道题是从叙述的角度来赏析小说的情节安排效果,而命题者问的侧重点在于“怎样叙述”,所以在回答时应侧重从叙述的手法角度思考,否则会答非所问。同时,命题者接着问“有什么好处”,这是从手法的运用效果来思考。而其实两问可以并做一问来思考,即赏析叙述手法在小说情节中的作用。再就是要关注分值,我们要提醒学生,一般情况下,现代文阅读,2分一个小点,6分就需要回答出至少3个小点,才有可能拿满分。
四、抓准要点,规范答案表述
有了上面的分析,最后就是答案表述。这是答题的最后一道工序。前面的基础都做好了,答案才有可能写得完美。但我们在引导学生表述答案时,要让学生明白考试答案有其独特的要求,写出来的答案要让阅卷老师快速判断是好是坏,要能让阅卷老师快速给出一个分数,因为老师阅卷有时间上的要求。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让阅卷老师快速地给出自己一个高分呢?我认为,首先要点要准,要点准了老师评分才有可能高,就是要求写出来的答案与参考答案的要点要大致一致;其次是要表述规范,先要点再分析。总的来讲,就是抓准要点,规范答案表述。我们以高考参考为例来加以说明:
问:作品是怎样叙述渡夫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①以“我”的视角来叙事,使事件显得真实可信;②以“钱”为话题,引入渡夫的故事,唤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③多用对话形式,以渡夫之口自述他的经历,使叙事更加集中;④情景描写与渡夫讲述相结合,赋予渡夫的故事哀而不伤的诗意美。
根据上面的分析,这道题所考查的方向是叙述手法的运用。那么,我们就要让学生明白小说中叙述手法运用的常规答案要点有哪些。到底有哪些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叙述人称:第一、二、三人称。(包括口吻、视角)
②叙述方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
③叙述语言:关注对话语言、心理独白语言。
④叙述线索:小说以什么为线索叙出整个故事。
明白了这些方面,然后再根据具体小说内容来回答,就可以做到思考有方向。有了这些准确的方向,抓住这些要点,分析就能够更为全面。这一点,我们从上述的参考答案可以看出:答案前三个要点视角、线索、对话语言形式都是平时训练时学生能掌握的。而最后一个要点,则是根据小说具体情况做出的答案,这一点,如果在前面圈画时细心的同学,是很容易发现这个特点的,因为整篇小说的情景描写是紧跟着渡夫的心理变化而来的。
总之,无论是考试还是平时阅读,小说阅读都是一项综合性学习,读懂文章读清脉络是基础,思考分析是提升,回答问题是手段。平时小说复习时,一定要强化基础性学习,圈画重点作旁批,审题解答有规范,这样,才能让高考复习更具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