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美为趣,提升教学效率

2022-03-24张瑾

课外语文·下 2022年1期
关键词:审美能力培养方法高中语文

【摘要】兴趣是学生高效学习知识的重要前提,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美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而审美能力的培养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目标,所以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美、发现美。本文从情境创设、进行想象、观察积累三个方面入手,阐述了如何对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培养。

【关键词】审美能力;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2)03-106-03

【本文著录格式】张瑾.以美为趣,提升教学效率——高中语文课堂如何对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培养[J].课外语文,2022,21(03):106-108.

在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下,单一的知识教授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教学需求,教师将精力放在培养学生的能力上。就审美能力的培养而言,教师需要进行一定的引导,要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要让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使学生形成审美意识,才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审美能力。培养审美能力需要一定的教学策略,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创设出相关的情境,对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培养

情境创设法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可以让学生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可以让学生直接与作者进行对话,还可以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美。

(一)在课堂导入环节创设情境

众所周知,好的开头就意味着事情成功了一半,而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开始。因此,教师想要提高教学效率,必须重视课堂导入环节,在课堂导入环节创设一定的情境,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确保学生能够高效地进行后续知识的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1.引趣

通俗而言,引趣就是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而引趣的功能有二,一是借助兴趣将学生的情感区域调动起来,二是教与学形成互动。那么教师应如何引趣呢?教师可以基于教学内容呈现一些具有趣味性的材料。

比如在教学部编版高中语文中的《红楼梦》时,教师可以讲述红楼梦的基本内容,如作者在写这篇文章时刻意提到了这样一句话:无材补天,幻形入世的顽石,而这块顽石被贾宝玉随身携带,而绛珠仙草与顽石有着特殊关系,所以在顽石入世后,绛珠仙草幻化成了林黛玉,用自己的一生去回报顽石。由于这个小故事很有趣,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这样学生就能了解文章中的贾林二人初遇时为什么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由此可见,将趣味性的材料利用起来,创设出趣味性的教学情境,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

2.借助音乐进行情境创设

音乐可以将学生的听觉调动起来,如果教师稍加引导,就可以将学生带入相应的情境中,就可以将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所以在开展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将音乐运用起来。

例如在教授部编版高中语文中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对这首古诗词进行分析,在了解了古诗词的内容后,教师可以将适合的音乐找出来。如《三国演义》的主题曲。在开展课堂教学时,教师不要急着对知识进行教授,可以先播放这首音乐。因为这首音乐足够深沉、浑厚,就能引导学生产生一定的情感共鸣,学生就会自然地融入相应的教学氛围中,就能深入地感知战争有多么激烈、紧张,进而让学生感受到历史场景,在不知不觉间了解知识、掌握知识。由此可见,教师将音乐利用起来,进行情境创设,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知识,快速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质量。

3.通过设疑进行情境创设

疑问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课堂教学取得良好的效率的根本。不过,想要使疑问发挥出作用,教师在设计疑问时就要把握好尺度,因为悬念太多、悬念不够都会使学生丧失学习主动性。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荷塘月色》时,要知道,这篇文章是典型的借景抒情文,但是很多学生在学习这篇文章时只关注到了作者写的景,根本没有感受到作者在文章中渗透的情。在这种情况下,课堂教学效率是不达标的。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开展课堂教学呢?具体来讲,教师可以设置一定的疑问,通过创设出相应的情境进行课堂教学。比如,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这篇文章只是写景的吗?有没有什么可以渗透出作者的情绪的句子和词语呢?通过这些句子、词语,你感受到了什么?你觉得作者想要抒发怎样的情感呢?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的思维会呈现出活跃状态,会结合学习經验将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表达出来。借助这样的课堂导入活动,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主动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可以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

1.通过多媒体技术将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

多媒体技术依托于互联网,而互联网中有着丰富的知识,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将多媒体技术运用起来可以将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可以构建起高效课堂。

例如,在教授部编版高中语文中《雷雨》时,教师就可以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活动。因为雷雨属于四幕剧,且涉及了大量的人物,人物形象错综复杂,所以很多学生没办法快速地理解知识,甚至觉得这篇文章过于复杂。在开展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多媒体技术运用起来,形象直观地向学生展示文章中所涉及的人物及人物关系。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拓宽教学内容,将一些与课文相关的信息在课堂中展示出来。通过这一过程,课堂教学的容量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加大,就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以快速地集中起来。

2.通过多媒体技术带给学生多重刺激

多媒体的运用不仅可以将知识具象化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各项感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带给学生多重刺激。

例如在教授部编版高中语文中的《小二黑结婚》时,教师可以将多媒体技术运用起来,将相关的图片、视频呈现在学生面前。因为图片、视频具有图文声并茂的特点,所以可以带给学生感官刺激。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并对文章有一定的了解,获得一定的学习体验、感受,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美。由此可见,将多媒体技术运用于实际教学中,可以给学生带来多重刺激,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二、鼓励学生进行想象,对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培养

简单来说,想象就是让人对已经知晓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全新的形象。所以,想象可以对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培养。所以在开展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将引导作用发挥出来,要让学生进行有效的想象。这样,让学生形成一定的审美意识、审美能力、创造意识、创新能力。

(一)将教材中的文字把握好,勾勒出相关的画面

想要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将引导学生想象当作教学目标,要借助文字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切实地感悟到美、体验到美。

例如在教授部编版高中语文中的《登高》时,教师要知道,古诗词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凝练,意象丰富,所以在开展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基于一定的思路点拨,让学生以字词为基础进行想象。在脑海中出现相关的画面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可以形成一定的审美情趣,语言表达能力可以得到有效提高,也可以将古诗词蕴含的情感感受到、体会到。又如在教授《荷塘月色》时,教师要知道,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很多学生在看到这句话时脑海里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荷叶会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呢?所以,教师在教学这句话时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看到过的荷叶是什么样子的,然后将芭蕾舞演员的裙子的图片进行展示。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可以发现,这里的舞女指的是芭蕾舞演员。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学生就可以走入月下的荷塘美景中,原本抽象的文字就会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借助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能有效地锻炼自身的审美能力,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二)让学生领悟到文章的内涵

教材文本对学生而言相对遥远,学生没办法快速地理解文本知识、掌握其内涵。所以,教师要让学生进行有效的想象,要让学生与作者进行对话,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领悟文章内涵。

例如在教授部编版高中语文中的《项脊轩志》时,教师要知道,这篇文章是文言文,但是与学生所熟知的文言文是存在差异的。具体表现为:这些文字并没有诗意,看起来只是在讲述一件事情。但其实这篇文章蕴含着一定的内涵。为了让学生领悟到文章的内涵,掌握文章的本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比如,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作者要花费大量的笔墨描写小妹们的话呢?这么写可以起到怎样的作用,有怎样的好处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了解到相关的知识,可以掌握相关的内涵。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可以让学生深入地进行思考,可以让学生了解文本内涵、本质,可以让学生走进文本,以一种特殊的状态与文本作者进行沟通,了解作者想要传递的情感,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三、让学生进行有效的观察积累

(一)基于课本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教材中有很多优秀的文本,所有的字句都是作者经过斟酌后确定的。因此,教材中的很多文本是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载体,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的内涵,将其适时地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提升审美鉴赏能力。

例如在教授《石钟山记》时,教师要知道,虽然这是一首古诗,但是描写的是作者苏轼夜访石钟山的整个过程,描述了石钟山的夜景。在开展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其中的重点词句,了解到作者的写作方法。又如在教授《茶馆》时,教师要知道,《茶馆》是老舍的巅峰之作,每个角色都刻画得很活泼、生动,可以带给读者奇特的感受。所以在开展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进行有效的引导,让学生了解其中的重点,积累学习的写作手法和话题,如此,便可让学生通过学习积累一定的写作素材,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

知识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想要让学生真正地在写作时有话可说、有话可写,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有效的观察。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写日记,将生活中看到的有趣的、令自己感动的事情进行记录。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他人的思想并进行记录。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让学生参与到各式各样的社会活动中。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可以获得一定的生活体验,学生的课余生活可以得到丰富。不过,教师要知道,学生的能力是有限的,很有可能不会进行观察。在让学生进行观察时,教师要教授学生一定的观察方法,并且给予学生这样的提醒:要将观察笔记做好。这样,才能让学生进行有效的积累,才能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此外,教师要知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教师要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要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在阅读时,教师要让学生进行积累、摘抄。即将自己觉得写得好的句子、词语摘抄下来,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可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可以积累更多的知识。同时,这样的教学方式有效地拓宽了学生的学习思路,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语文学习的魅力,就能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

(三)让学生进行及时记录

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并不是不会写作,而是不知道写什么。也就是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其实,学生有很多东西可以写,但是在生活中并没有重视,所以在写作时不知道写什么。教师要让学生进行及时记录。比如,学生脑海中突然出现了一个画面,就可以將这个画面记录下来,学生忽然看到了一件事情很有趣,就可以将这些内容记录下来……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可以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在写作时就不会觉得没有东西可写了。同时,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能力可以得到有效的培养。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对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培养是时代发展所驱,是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目标。上述提供了几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创设出相关的情境,对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培养;鼓励学生进行想象,对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培养;让学生进行有效的观察积累。教师可以运用于实际教学中。

参考文献

[1]韩鹏. 论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J]. 学苑教育,2011(11).

[2]郭经红. 通过高中语文课堂读写教学培养学生审美能力[J]. 高考,2016(12).

[3]周晓芬. 微雨洒芳尘,酿造可人春色——浅析高中语文课堂学生审美能力的锻造[J]. 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5(11).

[4]李永平. 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 科学导报,2013(17).

[5]王峥嵘. 高中语文如何做好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 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S1).

作者简介:张瑾,女,1985年生,山东泰安人,硕士研究生,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高中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审美能力培养方法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艺术体操教学中提高审美能力的途径探索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