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信息技术模式 开创有效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2022-03-24陈奕娴

课外语文·下 2022年1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信息技术小学语文

【摘要】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日益广泛,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也迎来了信息化教学,开创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新局面。信息技术生动、灵活、直观、动态的教学优势不仅优化了教学方法、丰富了教学内容,也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打造出寓学于乐的高效语文课堂。本文从利用信息技术打造新颖高效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教学策略角度展开论述。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2)03-092-03

【本文著录格式】陈奕娴.用信息技术模式  开创有效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课外语文,2022,21(03):92-94.

一、传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完成听、说、读、写训练的主要载体,因此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伴随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也在积极地针对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改革和创新,逐渐将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一改进更新。

在传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第一,教师通常占据着课堂的主导地位,学生通常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采用以讲代读的方法,将更多的课堂时间用于填鸭式教学,学生围着教师转,缺乏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更缺乏语言实践的机会。第二,即使有的教师会利用课堂提问来实施师生互动,但本质依然是利用问题进行知识灌输,比如将课文中的陈述句变为疑问句,学生机械地从课文中找答案,使小学语文教学枯燥乏味。第三,为了使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涵,教师带领学生评析课文的重点段落甚至重点词句,用以议代讲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但是却缺乏及时的指导交流,学生虽然讨论得很热烈,但是思维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并没有真正理解文章的深意,白白浪费了课堂时间,并没有达到探究式教学的预期效果。

二、信息技术模式的教学优势

信息技术作为科技发展的产物已经走进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学生虽然年龄小,但是对信息技术却并不陌生。信息技术满足了小学生求新求变的年龄心理特征。

第一,信息技术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运用,辅助课堂教学顺利、高效地进行,将知识点以生动、直观、形象、动态等多元化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带来视觉、听觉等多重感官体验,更容易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同时调动学生个人的思想和情感,使学生在兴趣和好奇心的驱使下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从而化被动为主动,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第二,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可以进行时空转换、虚实变换,原本学生需要通过语言文字理解的内容可以直接通过细致的观察发现,使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促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从感性向理性发展,从而为学生构建起“自主、合作、探究”式课堂。

第三,信息技术将文字、图画、声音、影像融为一体,将课文内容以数字化的形式生动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走进课文的情境中,不仅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也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自觉地展开思考和探究。

第四,传统课堂教学由于时间有限,教师总是拼命在赶进度,严重压缩了学生的课堂思考、互动时间,而信息技术模式将传统板书转化为多媒体课件、微课等现代化教学形式,用更少的时间展示出更多的知识内容,为学生留出了自主学习和师生互动的时间,使课堂结构更加完善,营造出轻松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

第五,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在课前制作微课,用生动有趣的微课来吸引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前自主学习中,对新知识内容先行学习,未能理解掌握的内容反馈给教师,使教师课堂教学更加富有针对性,更有助于对学生开展因材施教,大大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三、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整合的意义

(一)现代信息技术推动教学模式优化,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信息技术为教学模式带来了巨大变革,传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通常采用流程化、讲授式教学模式,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讲解重点段落→生字、生词讲解→课文串讲→讲解中心思想→课文背诵,流程化的单一教学模式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变得枯燥乏味,课堂如一潭死水,难以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欲望,阻碍了学生的语言、思维等综合能力的发展。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需要教师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特点出发进行教学设计,教师将抽象的文字描述以直观形象的场景、情境的形式呈现,使原本枯燥的教学模式优化为具有生动性、趣味性、灵活性的现代、高效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主动展开思考和探究,从而大大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現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知识渴求,促进深度的阅读开展

小学生年龄偏小,对未知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和想象力,对事物的认知主要依赖于形象思维,语文教材中很多知识都是小学生没听过、没见过、没接触过的内容,很容易使学生陷入认知困境,感到阅读内容无趣,对文章的理解自然也停留在文字表面。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将文章描述的内容与学生熟悉的事物有机融合起来,用强烈的感官刺激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产生探索的渴望。既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推动了学生自觉地展开深度阅读,全身心地投入到课文阅读中。积极地去展开联想和想象,通过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对课文内容拥有了独特的思考和认知,从而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答问题,使学生在深度阅读中感到阅读的乐趣,培养了学生阅读兴趣。

比如《坐井观天》这篇课文,小学生对井非常陌生,没听过、没见过、没摸过,不知道井的特征,也从没有井底的概念。在学习这篇寓言故事时,小学生难以感同身受,自然也无法深刻地体会到本篇寓言故事的深刻内涵。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为学生展示“什么是井”“从井底往上看和从井口往下看有哪些不同”,使小学生对“井”有初步的认知,进而对这篇寓言故事产生了探究欲望,再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本篇课文阅读中,边阅读边展开联想和想象,在脑海中将井底和井口看到的不同画面与课文内容联系起来,使学生轻而易举地理解了故事中井底青蛙目光的短浅。

(三)现代信息技术可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小学生阅读新视野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课堂教学内容通常只局限于语文教材,对小学生而言阅读量明显不够,不利于小学生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结合课文内容引入更丰富的知识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利用辅助教学资源来帮助小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加了知识体量,完善了知识结构,使原本枯燥的阅读教学变得具有勃勃生机,学生也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思维变得更活跃,使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得到了积极的发展。

(四)现代信息技术打破传统教育壁垒,实现教学资源整合

传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重知识轻能力、重课内轻课外、重讲授轻探究,严重阻碍了小学生阅读兴趣和综合能力的发展。信息技术被引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更注重课内外资源整合,用更新颖的形式、更多元的教学资源来增加课堂的吸引力,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突破传统教育的壁垒,真正秉承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为学生打造出生动、有趣、快乐、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使学生畅游在阅读的海洋中,享受阅读的乐趣,润物细无声地获得了知识与能力的协同发展。

四、利用信息技术模式打造新颖高效阅读课堂的教学策略

(一)开展趣味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对小学生而言,兴趣是主动学习的不竭内动力,只有激发起兴趣和好奇心,才能真正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活动中,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得到提升。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了一半,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开展趣味导入,快速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对课文内容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进而主动展开课文阅读。以《难忘的泼水节》为例,教师以少数民族作为切入点为学生展示了不同少数民族的服饰和习俗的视频片段,使学生对少数民族的习俗产生好奇心,然后教师结合当前炎热的夏天人们渴望凉爽的心理,为学生展示了夏季孩童们玩水的画面,诱导学生将泼水、凉爽、泼水节、少数民族习俗联系起来,进而对本篇课文滋生出阅读兴趣,水到渠成地展开课文阅读,在细读课文中体会和感悟泼水节的乐趣,以及文中泼水节的特别之处,学生在课文阅读中感受到傣族人民欢快、喜庆的节日氛围。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活想象思维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小学生形象思维的认知特点来开展阅读教学设计,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积极地参与到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重现课文中的场景,使学生走进“真实”的情境中去自觉地展开联想和想象,将个人的感性认知融入课文理解,并在阅读过程中展开大量的思维活动。生动的教学情境激活了学生的想象思维,将抽象的文字描述与脑海中自然浮现出的画面重叠起来,从而大大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使学生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想象思维得到长足的发展,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以《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为例,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了户外探险的教学情境,重现课文中找不到方向的场景,视觉、听觉的感官体验瞬间将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中,迫使学生发散思维积极地寻找辨别方向的方法。学生强烈的求知欲驱动学生将探险场景中想到的办法与本首诗联系起来,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恍然大悟的感受,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思维,也使学生对课文拥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提高了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构建起寓学于乐的体验式课堂。

(三)开展问题导学,推动自主探索

学起于思,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利用精心设计的问题导学来引导学生自觉地进行知识的探索,使学生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从文章表面阅读走向深度阅读,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也是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使学生获得了更加丰富的阅读体验,学生获得阅读的乐趣和成就感,无形中养成了爱阅读、会阅读、勤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以《狐假虎威》这课为例,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老虎和狐狸的形象并结合课文内容设计导学问题:如果一只狐狸和一只老虎相遇,会发生什么事?老虎和狐狸谁更厉害?故事中狐狸和老虎谁更聪明?为什么动物看到狐狸撒腿就跑了?你读完这个故事后能说一说课文题目“狐假虎威”的含义吗?由浅入深的问题推动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积极地展开课文阅读,并从课文细节描写处寻找问题的答案,使学生轻松高效地梳理了课文内容,在解答问题时完成了本篇课文阅讀,构建起高效的阅读课堂。

(四)融入拓展知识,丰富知识结构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引入更加丰富的知识内容,增强阅读内容的层次性和多样化,既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了解到更丰富的语文知识,增加知识积累,也用多样化的知识来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学生语文素养得到了提高。以《植物妈妈有办法》为例,这是一首以自然常识为内容的诗歌,全诗共五节,第一节提出问题:植物靠什么办法传播种子?第二至四节分别讲了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方法,第五节讲只要细心观察就能获得许多知识,本篇课文不仅能够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自然常识,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观察和探索的兴趣。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引入课外知识并开展互动教学,引导学生在观察、思考、交流中发现大自然中植物的多种繁殖方法。如生活中在春天常见的柳絮、杨絮,日常生活中很多学生都爱吃的香蕉、猕猴桃、草莓等水果,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植物,开启了学生探索的大门,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也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自觉地展开生活观察,在观察、思考、探索、归纳中丰富了自身的知识结构,从而取得了在生活中学,在学中生活的良好教学效果,打造出集生动性、趣味性、知识性于一体的高效阅读课堂。

五、结语

信息技术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广泛应用,不仅增加了阅读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也帮助小学生更加轻松地完成了知识理解的过程,改变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内容和效果,使小学生充分发挥出主观能动性,享受到阅读的乐趣,实现了知识积累与综合能力的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潘映红.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教师,2018(4).

[2]谭倩丽.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整合研究[J].求知导刊,2020(1).

[3]黎福忠.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J].考试与评价,2016(11).

作者简介:陈奕娴,女,1988年生,广东梅州人,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阅读。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信息技术小学语文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