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方向型研究生班主任设置及其工作职责探索与实践
——以江苏海洋大学计算机工程学院为例
2022-03-23仲兆满赵雪峰
仲兆满, 赵雪峰
(江苏海洋大学 计算机工程学院, 江苏 连云港 222005)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进一步落实,研究生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一方面,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需要大量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研究生人才。另一方面,让更多的学生有提高能力和素质的机会,以满足人才市场需求结构的巨大变化,以期提高公民素质。近年来,以国家重大战略、关键领域和社会重大需求为重点,不仅增列了大量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而且研究生招生规模逐年扩大。202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从2010年的53.82万人,增加到2020年的110.66万人,10年增长了一倍[1]。面对研究生教育规模性发展和研究生在校人数迅速增长的新形势,迫切需要探索高校研究生管理工作机制的改革和创新,从而加强研究生教育管理,构建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2020年8月召开的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明确提出,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为核心,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深化改革创新,推动内涵发展。依托班级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特征,而为班级配备班主任则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最基层、最直接的主导力量[2]。鉴于此,探索在学科内设立研究生班主任制度,使研究生班主任积极参与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管理、学位管理和生活管理等各环节。在加强研究生管理,促进研究生思政和科研工作、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硕士研究生教育管理现状及其分析
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研究生的管理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认识好研究生和研究生班的特点是做好研究生管理工作的前提。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在生源、学生成熟度、教育机制以及人际交往等方面具有自身的独特特点,与同属高等教育的本科生相比,存在较大差异。
第一,研究生生源具有多样性特点。一般情况下,各研究生招生单位给出的报考条件都允许以下人员报告硕士研究生: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等应届本科毕业生)、往届本科毕业生以及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及以上的人员[3]。相对于本科生大多单一来源于高中学校学生的情况,硕士研究生的生源极为复杂。同一届研究生不仅存在年龄跨度大、社会经历、人生阅历、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巨大差异,而且思想层次悬殊和学习目的不一致。
第二,研究生大多树立起较为成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对于研究生考试,国家没有严格的年龄限制,大多数研究生招生单位也未在年龄上进行约束[4]。事实上,研究生或者已经受多年的社会锤炼,或者经过大学几年的培养教育,比本科生拥有更为全面丰富的知识体系,对一些社会问题和人生问题有更强的判断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有自己更深刻的见解。他们作为高学历和高层次的群体,世界观和人生观已基本确定。有利的一面是,研究生的主流是积极向上,拥护党的方针政策,有强烈的爱国情感,有奋发向上和开拓创新的精神,成才欲望较强。不利的一面是,由于研究生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以及受到社会多元化和复杂化的影响,在他们身上积累起部分负能量因素,突出表现在政治思想和集体观念淡薄、个人主义比较严重、处理问题容易走极端。
第三,研究生学科内采取“师徒制”的导师负责教育机制[5]。研究生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层次,本质上是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索和寻求学术真理的阶段。研究生导师制正是应研究生教育的需要而产生。自我国开展研究生教育以来,一直实行研究生导师制度,从未间断。导师注重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将主要精力投入到研究生学术指导工作中,精力有限无暇顾及思想政治、生活(包括心理、情感等)等诸多方面的监管和疏导。导师制所引发的另一种现象是,即使学科内同一届的硕士研究生,也只有在研一两个学期存在共同学习的时空重复。因为师从不同导师,在其余时间和空间上很难同步,缺少相互交流的机会,团结协作观念、集体思想薄弱。
第四,研究生的社会关系是圈子化和多元性的共存。圈子化源于师从于不同的导师和研究方向的差异。拥有相同导师、相同研究方向的研究生,因为学术探讨而交流机会增多,更易达到情感与思想的和谐沟通,最终形成一个很小的群体范围。这种群体范围受专业和环境的限制,使研究生面临交际面窄的问题,甚至部分研究生无形中就把自己放在一种孤立的位置。同时,由于研究生能够外出参加学术会议、参与纵横向科研项目,所以拥有比本科生更广的接触社会的途径,社会角色也不断发生转换,复杂的学生成份导致他们社会关系的多样性。
研究生教育的上述特征,客观上给管理工作造成较大的困难,使得研究生的管理必然不同于本科生。在管理方式和机制上,不允许像管理本科生那样操作,也不可能要求教研秘书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研究生的各方面进行干预。而导师对学术指导之外的管理工作也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研究生管理质量的高低,不仅直接关系到学科建设和发展,而且直接影响导师教学和研究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学科方向型研究生班主任设置
研究生管理是一项多环节协调配合、共同参与的综合性工作,本研究探索以学科方向进行划分的研究生班主任设置模式,建立分管书记、分管院长、学科型班主任、教研秘书、导师、研究生的协作机制。以计算机工程学院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学科方向为试点,开展学科型班主任、教研秘书、导师工作职责划分与协调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一)设置学科方向型研究生班主任,重构研究生培养的管理组织架构
传统的班级按入学年份组建,是基于同一班级学生生源、成熟度和教育机制相同,能够满足教学计划相同、学习和生活步调一致的情形。从前文分析可知,即使相同入学年份的研究生,在生源、成熟度和教育机制等方面也存在不能消除的差异。针对研究生教育的特点,按学科方向组建班级,不同入学年份的研究生归属于同一个班级。经过理论分析和探讨,这种建制在研究生培养和管理中有明显优势。有利于以学科方向为纽带将研究生组织起来,共同的学科方向能更好地凝聚彼此,形成更强的集体主义精神。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研究生的主要任务是科研,而科研工作具有继承性、连续性;学科方向组建班级为科研上的传帮带创造了更多机会,有利于推动和落实导师的教书育人,有利于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江苏海洋大学计算机工程学院现有模式识别和智能系统学硕、计算机技术专硕两个学科方向点。自2019年招收第一批硕士研究生以来,就尝试在“模式识别和智能系统”学科方向组建班级,目前该班共有成员39人,入学年份跨越2019、2020和2021等三年。为保证培养工作规范化和班级协调有序发展,根据学科特点设置和选聘学科方向班主任,建立起院分管书记、分管院长指导,教研秘书、导师配合,学科型班主任主导的管理体系。
要使研究生管理工作落到实处,需要健全的管理体制,而且各管理节点相互协调、层层把关。二级学院研究生管理组织架构为分层结构、网络结构的混合拓扑形态,形成分管书记、分管院长、学科型班主任、教研秘书、导师、研究生的协作机制。分管书记、分管院长位于学科型班主任的上一层,研究生位于学科型班主任的下一层,班主任在上、下层之间起着桥梁作用。处于同一层面的学科型班主任、教研秘书、导师之间的关系呈网络结构,分工协同完成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管理、日常管理、培养管理、学位管理、科研学术指导等。
(二)构建学科型班主任、教研秘书、导师三方协同育人机制
教研秘书、学科型班主任和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直接执行者,分别负责学位、学工和学术等方面的教育指导、管理工作,是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中流砥柱。要使之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使他们合作的效果达到最大化,必须做到分工明确、协同合作。根据学校定位、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发展制定相关工作细则,合理分工,做到各司其职、调动各方的主动性与能动性,统一思想,构建有效协同育人机制,从制度、资源等多方面搭建合作平台,同向同行协同育人。
在高校的人才培养计划之下,研究生培养工作大致可以按照学位管理、学工教育、学术指导进行分工。教研秘书主要负责学位管理,工作内容主要包括研究生教学计划的常规管理、学籍档案归档、考务管理、学位申请和资格审核、论文检测和送审、论文答辩、学位申请材料的回收制作和归档等多方面的工作。学科型班主任侧重于学工教育,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辅导、健全人格培养、生活管理、研究生奖助评定,以及社会实践等。教育部2018年2月印发《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6],明确强调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主导着所带研究生的学习学术生活、科研活动和学术实践过程,具体工作有科研思维培养、科研能力培养、选课目录、学术论文选题、论文撰写,以及为研究生创造科研条件等工作。
上述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分工有利于教研秘书、学科型班主任、导师清楚个人的岗位职责,熟悉工作内容,能够阶段性聚焦某个工作,效率高。但是,这种分工并不利于对整个培养过程之间关系的了解,应变和自动协调能力下降。此外,只分工不协作会造成学位管理、学工教育、学术指导相互独立和相互平行,成为自成体系的纵向执行;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不畅,容易造成失误。尤其在研究生规模急剧扩大的新形势下,其不足将会表现得更为突出。因此,必须建立协同育人机制,变单一纵向平行的构架为横向交叉,并通过适度兼容的方式相互打通,构建具有纵横交织的矩阵式协同体制。协同育人机制在充分结合各方力量的基础上,可以有效地实现研究生的管理,在学术上、生活上、思想上对研究生培养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协同机制中,教研秘书在研究生处(院)、二级学院分管院长和学科型班主任、导师和研究生之间起到上情下达、下情上报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是沟通学生与导师、学院与学校的重要枢纽。教研秘书涉及部门、层次多,工作内容繁杂。在教研秘书主导下,学科型班主任配合和支持教学计划的常规管理、学籍档案归档、考务管理工作、学位申请材料的回收制作和归档等。同样,在学位申请和资格审核、论文检测和送审、论文答辩工作中,由导师积极参与合作。学科方向班主任在帮助研究生树立科学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工作,以及了解学科背景、就业前景等方面需要导师的支持。研究生奖助评定、社会实践等方面需要教研秘书在提供资料、环境条件等方面的协助。由于我国研究生教育是采取导师负责制,导师的调控力最为直接和有效。但是随着学术竞争日益激烈,指导工作量不断增加,导师与研究生之间学术之外的交流与沟通必然大为减少,甚至产生冲突和矛盾。这样一来,学科型班主任就应担当起对研究生更多的日常关爱,成为导师和研究生之间的调解者。导师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可能对开题的具体日期、研究生中期考核的具体形式和流程、毕业答辩所需的具体材料及相关时间节点等关键事情的细节不太了解,容易出现一些纰漏和失误。这时就通过教务秘书、学科型班主任的协作来解决。以上分析说明教研秘书、学科型班主任、导师的职责虽有不同的侧重点,但是也存在关联点,在合作与协同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研究生培养体系中举足轻重。
为了促进学科型班主任、教研秘书、导师三方协同育人机制的实施,加强他们之间的直接联系,可采取通过定期开展座谈会的形式进行交流,从而在工作交集上,达成共识,形成立德树人、同向同行的协同育人意识。此外,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以信息化技术和互联网为依托,采取立体式的合作协同模式,利用微信群、腾讯会议等将原来静态、阻滞的信息在互联网三维矩阵空间中流动,使得原本固化混乱的信息变得更加有序,将研究生的管理变得更加直观简化。
三、学科方向型研究生班主任工作职责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7]从该文件可以看出班主任在高校育人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按学科方向纵向组建的研究生班级,各成员的知识储备量大、思想活跃、思考问题比较全面,行为比较独立。无论从学术指导上,还是从思想教育上对班主任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一步讲,学科方向型研究生班主任作为教育管理的直接执行者,在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两个方面都全程直接参与,责任重大,理应牢固树立管理为学科建设服务的意识,明确自己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定位和作用,要更多地从研究生的角度出发,紧紧围绕研究生的成长、成才,进一步理清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就业指导等在内的各项工作职责。
(一)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引领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强调:“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各级党委、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党组织都必须紧紧抓在手上。”[8]研究生教育阶段,思想政治仍然是重中之重。可以说,研究生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我国培养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研究生思想道德水准和科学文化素质是衡量我们培养的研究生是否合格的尺子;不管科研能力有多强,只要政治上不合格,不爱祖国、不愿意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用这把尺子一量就不合格。
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长期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不良风气,自律性不强的部分研究生受影响而价值观念扭曲,表现为功利心重、唯利是图、人文素养差、社会责任感低、弄虚作假缺乏诚信、趋炎附势等。学科方向型班主任理应是研究生政治思想工作最基层的组织者和最佳的实施者,应根据研究生的群体特征和个性特点[9],对研究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此过程中,注意尊重研究生的主体地位,合理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和方法,给予研究生更有价值的引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了解社会、熟悉国情、热爱人民、热爱祖国,进而全心全意为祖国建设服务。这是设置学科方向型研究生班主任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二)研究生心理健康帮扶
从整体上看,研究生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然而,纵向对比会发现研究生中各种心理健康问题日渐增多,一些极端事例常常见诸新闻报道[10]。研究生心理问题如不能及时得到疏导和解决,就可能发展演变成各种异常心理和行为。这不仅会给研究生本人带来悲剧、给他人和社会带来损失,而且会浪费国家教育资源,影响研究生教育的社会声誉。研究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既有复杂的自身因素,也有多方面外在因素的影响,包括学业、就业、科研、经济、感情和人际关系不协调等。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来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关心,也间接影响研究生自身发展和高校的教育质量。对研究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学科方向型班主任的又一项重要任务。
学科方向型班主任要在三个层次上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即心理健康理论知识、心理健康调试方法与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引导工作。班主任在做好理论教育方法传授的基础上,根据研究生年龄、性别、经历的差异,制定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案,从而有效提升学生所具有的心理健康调适能力。针对心理问题较为严重的学生,班主任通过深度辅导模式帮助疏导不良情绪,提前预判并进行有效干预。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压力有机结合起来,使自己成为研究生生活上的贴心人。班主任还要经常与导师沟通、交流,在更大范围内为研究生解决后顾之忧,解决研究生遇到的困难。最终,帮助研究生拥有良好的心态去待学习和生活,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
(三)研究生就业指导
如果把人的一生划分为教育、工作、退休三个阶段,研究生正好由教育顶端向工作始端过渡,是学业与职业的交汇点。就业自然成为研究生成长、成才、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和社会发展的热点[11]。然而,随着研究生队伍逐渐壮大,研究生就业情况开始不容乐观。学科方向型班主任在指导研究生的就业时,将指导内容分为近期和远期。通过各种工作方式进行近期就业指导,让研究生认识到他们正处于一个学业到职业的转型阶段,在研究生求学期间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习专业知识、获得专业技能,从本质上来说就是积累就业资本。这是最基本的无形资产,也是今后择业、就业的基石。学科型班主任在进行远期的就业指导时,一方面要让研究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另一方面通过对决定其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的分析、总结和测定,帮助研究生合理规划职业生涯,确定就业目标和方向。班主任的就业指导,有效实现高质量的研究生就业目的,提升研究生的就业幸福感。
四、结论
针对研究生教育的特点,以学科方向纵向组建研究生班级。根据学科特点,为不同学科方向的研究生班级配置相应的班主任。在此基础上重构的二级学院研究生培养管理组织架构中分管书记、分管院长、导师及学院教研秘书的工作压力得到部分分解,也直接该学院研究生管理工作质量得到了较大提高,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重构学科型研究生班主任的工作职责,不仅仅局限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而且拓展到职业发展规划等领域。江苏海洋大学计算机工程学院以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学科方向为试点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最终归纳形成可以复制的学科型研究生班主任设置机制和工作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