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现实困境与路径探析

2022-03-23陈星韵

学会 2022年10期
关键词:业态群体党组织

陈星韵

(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7)

随着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的迅猛发展,经济模式和生产要素组织形式发生重大变化,依托互联网平台萌生了快递、货运、外卖和网约车等新业态,快递员、货车司机、外卖送餐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不断壮大,成为我国劳动者大军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就业群体作为新生事物,在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劳动就业、服务居民生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员特别是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新形势下,应加强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在新就业群体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以更好地推动新业态健康发展、促进新就业群体健康成长。

一、加强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的必要性分析

新业态是基于不同产业间的组合、企业内部价值链和外部产业链环节的分化、融合、行业跨界整合、嫁接信息及互联网技术所形成的新型企业、商业乃至产业的组织形态,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步不断催生出的新的“业”务形“态”,创造了大量劳动用工的新需求。《“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提出,鼓励个人利用社交软件、知识分享、音视频网站等新型平台就业创业,促进灵活就业、副业创新。由于雇佣关系和劳动者身份的变化,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与传统意义上的劳动者有较大差别。与此相对应,其党建工作的内容和形式也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基层党建。探讨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首先需要明确其功能价值,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

(一)巩固党长期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政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是政党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社会力量,决定着政党的影响力、凝聚力和生命力。国家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共享经济服务提供者约为8400万人[1]。哪里有党员,哪里就要有党的组织;哪里有群众,哪里就要有党的工作,这是新时代党建工作的现实要求,也是我们党长期执政的根本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高度关注新业态发展,坚持网上网下结合,做好新就业群体的思想引导和凝聚服务工作。”[2]新业态环境下,把这部分新就业群体吸引过来、组织起来、稳固下来,团结在党的周围,方能进一步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工作覆盖,为党长期执政筑牢坚实基础。

(二)促进群众增收和共同富裕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追求,强调“在促进效率提高的前提下体现社会公平”[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的美好向往,我们党要把带领全体人民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4]。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由于新业态就业形势具有要求低、资金投入少、进出灵活等特点,因而吸收了大量劳动者。做好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加强服务保障,维护合法权益,提高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显然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从而加快推进共同富裕进程。

(三)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

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基层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使每个社会细胞都健康活跃”[5]。新就业群体年轻人多、流动性强,散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把这部分群体组织好、引导好,采取传统与现代结合、线上与线下融合等方式,充分发挥他们在基层治理、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有利于进一步延伸基层触角、扩大服务面,为基层治理提供新的路径和力量支撑。

二、当前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与传统业态劳动者相比,新就业群体大多工作在“云”上,“奔跑”在路上,劳资关系松散,高度灵活自主。这就导致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面临组织建设难、活动开展难、作用发挥难等问题,具体包括如下方面。

(一)“两个覆盖”难落实

新业态经营方式灵活多样,行业构成松散,人员流动性强,使得召集开会的时间成本、交通成本都比较高,直接影响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分析发现,当前新业态企业党建工作的有形覆盖、有效覆盖与其他领域相比有不小差距,即便是在实现组织覆盖的企业中,组织制度不健全、党内生活不正常、信息更新不及时等问题也相当突出,不少人员甚至不清楚企业已组建党组织,也没有参加党组织的活动,党组织也难以摸清党员底数。

(二)党员教育管理难组织

应当看到,新就业群体思维活跃、思想前卫,其劳动形式具有个体化、分散化等特点,队伍具有不稳定性。由于与企业关系的临时性,新就业群体在工作中缺乏存在感、归属感,因而对党员身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其中不少党员不愿意将组织关系转入企业党组织,“口袋党员”“隐形党员”普遍存在。此外,像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货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因劳动强度高、劳动时间长,无法经常参加党组织的活动,集中培训、线下党内政治生活、经常性教育管理等在实践中都难以开展。

(三)党建业务难融合

不少企业负责人认为党建在为企业发展吸引人才、增强企业发展活力、加强与各级党委政府的沟通联系等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因而用心抓好党建工作。但也有一些企业负责人本身就不是党员,对“抓党建”与“促发展”两者之间的关系认识模糊,党建工作停留在口头支持上,较少为党组织和活动提供必要的场所、经费、时间等保障;有的甚至认为党建工作增加了企业运营成本、影响正常生产秩序;有的虽然表示支持,但不积极也不善于运用党建手段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实际问题,导致党建工作与企业经营“两张皮”。

(四)属地管理难落地

不少新业态企业是总公司垂直管理模式,各区域法人公司、分支机构对属地党委、政府的依赖性低,属地党委、政府对其管理偏弱、手段有限,在党建工作指导上同样如此,具体存在两种类型:一类是党组织关系隶属公司总部党委,开展党内活动接受总部指导,属地党委对其没有管理权限,工作中往往是属地党委主动联系、企业党组织被动参与;另一类是党组织关系隶属属地党委,但同时要接受公司总部党委的指导,如某区域法人公司党支部发展党员过程中的政审需经总公司审批,属地党委难以管理。

(五)权益保障难到位

作为新兴群体,权益保障不足问题比较突出。尤其是在行业竞争、经营利益的驱动下,新业态企业对企业文化、人文关怀往往重视不够、投入不多,有的企业甚至没有为职工缴交“五险一金”。从了解情况看,新就业群体普遍希望明晰收入算法提高工资、完善沟通渠道增加反馈路径、规范保障制度提供更多关爱福利等。但现有的调适政策张力有限,有效保障不充分,诉求渠道不通畅,使得权益保障面临“脱钩”困局,难以系统全面解决新就业群体的权益保障诉求。

(六)工作推进难统筹

目前新就业群体管理体制比较复杂,涉及市场监管、商务、公安、交通、邮政等多个职能部门,各项工作职能相对分散,推动工作时往往“各自为政”。如快递物流业,邮政部门作为业务主管部门,对快递物流企业具有监管职能,但受到其自身工作力量掣肘,在统筹协调相关职能部门、整合各项资源时难度较大,难以解决复杂性问题。

三、推进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的实践进路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推动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6]。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加强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必须把非公企业党组织建设的普遍性和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特殊性结合起来,把行业发展的需求和从业群体的诉求结合起来,把握规律、分类指导、综合施策,解决好“谁负责”“怎么建”“保障好”“起作用”等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构建条块结合的领导体系,解决“谁负责”问题

新业态发展迅猛、形式多样,理顺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的归属关系是基本前提。应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行业主管部门指导推动、相关职能部门协同配合、属地兜底管理、行业党委深度参与的运转体制。明确行业主管部门“管业务的管党建”的主体责任,通过业务链带动党建链,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协同并进。压实企业主体责任,指导推动企业完善劳动者信息登记制度,建立党员信息库,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落实街道社区属地责任和兜底管理责任,将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纳入基层党(工)委书记述职评议考核重要内容,推动属地加强新业态企业党组织建设和党建工作的规范化管理监督,引导新业态企业主动加强党的建设、积极引导党员就近参加活动。

(二)构建支撑有力的组织体系,解决“怎么建”问题

新业态企业具有顶部聚集、底部分散、短时聚集、长期分散等特点,应坚持“条抓块统,整体推进”,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做到组织建立“有形”,作用发挥“有效”。目前,一些地方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有的坚持行业带动,依托区域内新业态企业总部,成立行业党建组织;有的坚持企业带动,发挥头部企业作用,沿着业务链条把党建工作穿透到线下站点和从业人员中,这些都为做好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提供了有益经验。总的方针是,坚持抓大带小、抓块带面,抓住头部企业,抓住分支机构、基层网点等线下组织,抓住楼宇商圈园区、配送服务站等关键节点,推动在区域内打通新业态企业自上而下抓党建的管理机制,将党支部、党小组建到下游企业、基层网点,先行建立工会、共青团等组织形式,把新就业群体纳入组织视野,逐步吸引、吸收到党组织中来。

(三)构建多元参与的服务体系,解决“保障好”问题

夯实制度基础,补齐工作短板,建立健全新就业群体社会保障体系。政府应主导互联网平台企业与新就业群体确定基本权责,形成行业规范。相关职能部门要顺应新业态发展,了解把握新就业群体诉求,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等制度,让更多基本公共服务惠及新就业群体。一是推动企业落实对新就业群体权益保障责任,维护劳动者收入、安全、保险等权益;二是加强业务培训,提升新就业群体职业技能,注重把优秀员工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优秀人才,把党员人才推荐到重要岗位任职,打通晋升渠道,拓展成长空间;三是引导企业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落实职工人文关怀,多为职工提供暖心服务。同时,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为新就业群体提供疗休养、健康体检、法律援助、咨询维权等服务,推动其更好维护自身权益,不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

(四)构建融入基层的治理体系,解决“起作用”问题

加强新就业群体思想政治引领工作,自觉增强大局观念,依法表达利益诉求,维护社会平安稳定。健全完善新就业群体融入基层治理的制度性安排,保障参与规范性,调动参与积极性。引导新就业群体发挥天然优势,有序参与到城市文明创建、疫情防控、隐患排查、环境整治、志愿服务等工作中,成为基层治理的新生力量,更好地融入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大格局。探索制定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货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参与社区治理激励制度,对在疫情防控、平安创建、志愿服务等方面表现突出的流动人口给予市民化积分奖励、物质激励等。如建立“网格化管理”机制,将新就业群体纳入辖区治理大网格,细化小网格,参与社区“随手报”“随手拍”活动,及时发现治安线索、车辆乱停等情况,助力解决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问题,引导新就业群体为城市发展作贡献。

猜你喜欢

业态群体党组织
发挥示范功能,探索数字助农新业态
唤醒街区想象力:多元业态赋能创意社区
清华党组织公开
这15种新业态、9 个新职业“拍了拍你聪明的小脑瓜”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播客Podcast业态分析
对症下药 强健基层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