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医精神融入医学人文课程思政路径探析

2022-03-23王经纬姬云飞

临床荟萃 2022年10期
关键词:医者医患医学生

王经纬,姬云飞,周 笛

(1.承德医学院,河北 承德 067000;2.承德市中心医院,河北 承德 067000)

培养具备人文核心素养的医学生是深化医学人文教育改革,推进“新医科”建设的重点目标,这对医学人文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方位育人。红医精神是红色卫生文化的灵魂内核,将红医精神融入医学人文课程思政建设中,不仅有助于传承红色基因,引导医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医学职业道德;还利于红医精神在新时代焕发生机,推动医患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1 红医精神的内涵

1.1政治坚定 “政治坚定” 是毛泽东为红军卫生学校确立的办学方针之一,是红医精神的政治灵魂。红医精神的“红”字首先体现在其政治性,政治坚定就是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党的绝对忠诚、对人民的热爱,以及为革命牺牲自我的勇气和决心[1]。红医队伍在革命战争时期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牢牢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在战争中,他们又与战士分别在后方与前线共同作战,做好随时为党和人民牺牲的准备,不管境遇多么残酷,始终将党的初心使命、对人民的生命健康放在首要位置。

1.2救死扶伤 “救死扶伤”是红医精神的价值核心,体现了“生命至上”的革命人道主义。1941年,毛泽东为中国医科大学题词“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要求广大医务工作者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服务意识和群众意识,树立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生命观和价值观[2]。救死扶伤是医务人员的本职工作,战争时期,红色军医尊重士兵、尊重人民,以平等的人格对待所有伤病患者,不仅为伤病员看病,还为老百姓看病,树立了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崇高职业使命,以及敬畏生命、医者仁心的高尚道德情操。

1.3埋头苦干 “埋头苦干”是红医精神的可贵品质,是红医队伍在艰苦环境下开展红色卫生事业的坚持,也是党的革命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革命时期,党领导的主要革命根据地地处偏远农村地区,物质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医疗卫生工作更是举步维艰。但是,艰难的工作环境没有击垮红医队伍,他们充分发扬革命大无畏奋斗的精神,没有医院就自己创建,缺少医疗卫生人员就自己培养,就这样从无到有,开创了中国共产党的红色医疗卫生事业,并不断发展壮大。

1.4无私奉献 “无私奉献”是红医精神的崇高表现,是红色军医在党的领导下坚持无产阶级义利观,无我利他精神的主要体现,也是党的初心使命的价值所在。相较于一般的医学伦理价值要求,无私奉献属于最高境界,是每一位医务人员追求和努力的方向。在革命战争时期,红医队伍就是在这样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仍将无私利他、为医奉献作为自己的行医标准,坚毅勇敢地从事革命工作,毫无保留地救死扶伤,即使流血牺牲也在所不惜,始终保持革命大无畏精神,表现出全心全意、无私奉献的精神追求。

2 红医精神的时代价值

2.1红医精神与伟大抗疫精神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对伟大抗疫精神作出深刻阐释,将伟大抗疫精神概括为“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伟大抗疫精神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文化基因一脉相承,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

2.1.1伟大抗疫精神与红医精神一脉相承 红医精神是广大医护工作者在革命战争时期,将个人小我融入党的伟大事业、自觉投身党的卫生事业、不计个人得失与安危为人民生命健康安全服务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3],凝练为政治坚定、救死扶伤、埋头苦干、无私奉献的价值内涵。从精神内涵来看,伟大抗疫精神与红医精神一脉相承:坚定的理想信念使广大医护人员在和平时期仍为人民的生命健康全力以赴、保驾护航,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救死扶伤的价值理念使医护人员心甘情愿充当患者的亲人角色,为患者拂去病痛、送去温暖。艰苦奋斗的价值追求使广大医护工作者冲锋在前、逆行而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生命奇迹。无私奉献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使广大医护人员无私地向第三世界国家伸出援手,向各国分享中国方案,开展药物和疫苗联合研发。广大医护工作者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展现出的伟大抗疫精神充分证明了红医精神扎根于医护人员心中,展现出埋头苦干的气节、无愧誓言的担当、无私奉献的崇高追求,充分彰显了红医精神中政治坚定、救死扶伤、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价值内涵。

2.1.2伟大抗疫精神是红医精神的时代发展 我们党团结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形成了伟大抗疫精神,伟大斗争锻造伟大精神,新时代医护工作者在这场抗疫战役中充分发扬红医精神,并使其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活力。在抗疫斗争中,党中央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人的生命、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得到悉心呵护。“你以性命相托,我必全力以赴”是病人对医生深深的信任,也是医生对病人沉甸甸的责任,塑造了医患命运共同体的良好典范。面对生死考验,面对隔离带来的身心压力,广大人民群众不畏惧、不退缩,或向险而行,或默默坚守,以各种方式操心出力,各战线的抗疫勇士逆行而上、视死如归,以生命赴使命,用大爱护众生。面对未知的传染性疾病,我们始终秉持科学精神、科学态度,打出了一场场科学攻坚的漂亮仗。此次抗疫斗争不只有医护工作者在战斗,而是举国上下戮力同心,伟大抗疫精神不仅延续了红医精神的价值内涵,更焕发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新时代生机活力。

2.2红医精神对医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现实价值 红医精神是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在医疗卫生事业中的具体体现,同属于中国共产党的红色基因,在革命、建设与改革发展中代代相传。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红医精神仍是广大医务工作人员崇高的理想信念与价值追求,仍是激励他们全心全意为人民生命健康服务的精神力量。

2.2.1红医精神为培养医学生人文素养提供了良好的价值引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的价值观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错乱和迷惘,比如,在某些医务工作者中存在着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思想和行为。为了防止这种扭曲的价值观侵蚀整个医疗卫生行业,有必要对医护工作后备军提供正确的价值引领。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医疗卫生人员,在校学习期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其未来执业实践中的道德操守、价值选择影响深远。鲜明的政治色彩是红医精神最突出的特点,坚定无产阶级义利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医学道德观、职业观的首要目标,更是社会主义医疗卫生工作者放在首要位置的必要条件。红医精神所体现的道德理念、价值内涵明显区别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医学道德原则,国内医学人文教育应充分挖掘和利用我国自身文化精神,将红医精神融入医学人文课堂,也将助于培养医学生的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认同[4]。因此,红医精神在新时代医疗卫生行业仍发挥着指导性的作用,同时也将为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提供良好的价值引领。

2.2.2红医精神为构建医患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动力 医患命运共同体相当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医学领域的一个分支,指医务人员与患者双方在预防、治疗疾病等过程中,以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为目的形成的群体,更深层面则是指医方与患方为了人类健康、共同维护社会整体利益而形成的社会群体。红医精神中蕴含的内涵价值与医患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不谋而合,红医精神中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医患命运共同体对医者的基本要求;无私奉献的人道主义更是医患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取向,也是对医者提出的最高追求;军民平等、艰苦奋斗的价值内涵在新冠疫情时期医患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医者作为医患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一方,学校期间的医学人文教育对其执业生涯意义深远,将红医精神融入医学人文教育中,对于培养医学生“生命至上、无私利他、命运与共”精神信念的作用重大。因此,红医精神将为增强医者职业道德、缓解医患矛盾、构建医患命运共同体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3 红医精神融入医学人文课程思政的路径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红医精神是革命时代创造的精神财富,对医疗卫生行业具有深远的时代价值和教育意义,并不是仅仅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才发挥作用,它对于和平年代普通时期的医务工作仍具指导作用。将红医精神融入医学人文课程思政中,既助于为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提供良好的价值引领,也助于塑造符合医患命运共同体构建目标的医者形象。本文建议通过以下4种融入形式,紧密围绕红医精神内涵,帮助学生将红医精神内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1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医者红色初心使命 在革命战争年代,红色医护人员在条件艰苦、物资匮乏的情况下仍能克服重重困难,正是因为他们具有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用生命铸就了不朽的红色医魂。新时代的医学生党员同样应当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主人翁意识,勇挑时代重担,乐于奉献,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学校要充分利用好学生党支部这一红医精神教育阵地,发挥医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5]。红医联盟学校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加强院校间沟通合作,组织教师学生交流学习,选拔优秀学生党员到课堂进行红医精神宣讲,增进理解感悟。学生工作处与医学人文教师应加强联系,协同合作组织学生演绎红医故事,拍摄成影片发布至媒体平台,选拔优秀剧目形成舞台剧作为医学院校特色,师生共同演绎,随时代发展与传承。学生通过深入历史,在研读、排练、演绎、观看的过程中,充分感悟革命战争年代红医队伍坚定的革命信念与艰苦奋斗的革命斗志,从而擦亮医学生学医初心底色,守正从医事业、报效祖国之心。

3.2依托生命教育,建立红医精神教学基地 关注生命意义,尊重生命多样性,是医学作为“人”学的哲学起点。患者就医是为了治愈伤病、恢复健康,作为医生须以人为本,而不是以病为中心,敬畏患者生命、尊重患者人格尊严,这也是医生救死扶伤的天职要求本意。因此,生命教育在医学人文课程思政建设中占有核心地位与重要意义。医学伦理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红医故事影片,挖掘其中的育人因素,比如革命时期红医对待老百姓与受伤战士一视同仁,主动开导受伤战士,不放弃每一位伤员,对革命牺牲者的缅怀等,通过这一系列真实的故事,开展生命教育和死亡教育,从而达到学生对生命敬畏的效果。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红色教育基地,给予学生更为直观的教育将是红医精神融入医学人文课程思政的新途径。学校可充分结合当地历史条件,选取博物馆、纪念馆等作为红色教育基地,定期开展红色实践教学。学生在参观过程中,听取革命先烈浴血奋战的伟大故事,感受生命的意义;在特殊节日通过纪念仪式教育,缅怀先烈、表达敬意,感悟生命,以此对医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培养医者仁心的胸怀[6]。

3.3打造翻转课堂,修炼大医精诚意志品质 红医精神内涵中的埋头苦干放在新时代中,就是指医学生学习应须秉持精勤不倦的探索精神、精益求精的学术态度以及严谨细致的科学精神。在医学人文课程思政建设中应抓住这一重点,打造磨练学生意志品质、增强其主动学习的能力和意识的课程群,助力学生养成勤奋踏实、主动开创的良好品性。在讲解职业道德时,可通过红医精神引领学生立志成为中国好医生,此时将课堂教给学生,充分调动其主动性和创造性。由学生来选择讲述红医故事的角度和形式,鼓励学生探访医界楷模、红医后代、校友前辈,充分挖掘与体悟红医精神内涵,分享“大医”故事,感染与激励师生以先辈为榜样,以行动致敬先辈。这一形式改变传统灌输式教学,增强学生课堂参与感和获得感,同时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困难程度”,对比红医革命战争时的艰辛,使其主动学习,形成自己的感悟,内化于心,达到课程育人的效果。此外,组织学生假期到红色教育基地参与志愿讲解活动,为不同职业的游客讲述红医感人事迹,在讲解中进一步了解革命背景,体悟红医精神,增强对医生这份职业的认同感和使命感。

3.4开展公益服务,助推命运与共医者之境 医患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医学界的体现,意在达到一种医患间命运与共的境界,红医精神中的无私奉献、人道主义精神正是医患命运共同体对医者人文素养的要求之一。红医精神中的无私奉献与白求恩精神中“毫无自私自利之心”、“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具有相同的内涵,教师在讲授红医精神时,有必要对白求恩精神进行细致解读。为弘扬红医精神和白求恩精神中的无私利他、人道主义精神,使学生树立医者大爱、无私奉献的追求和方向,教师首先应发挥榜样的力量感染学生,主动参与疫情防控志愿工作,带领学生参加公益讲座、公益科普、公益问诊等活动。鼓励学生假期返乡在专业指导下开展义诊活动,学习体会医生如何与患者交流,感悟医生工作中的不易与患者求医过程中的忧虑,学会换位思考,激发出学生的仁心,在实践中体悟红医精神,端其心、立其行,让学生拥有将医学知识应用实践帮助患者的满足感和自豪感,从此在心中埋下大爱无私的种子,一步一步达到命运与共的医者之境。

4 小结

“课程思政”与“新医科”双重背景下,深化医学人文教育改革、培养具备人文核心素养的医学生对医学人文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红医精神具有政治坚定、救死扶伤、埋头苦干、无私奉献的时代内涵,为培养医学生人文素养提供良好的价值引领,又为构建医患命运共同体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因此,建议将红医精神融入医学人文课程思政建设中,紧密围绕红医精神内涵,通过“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医者红色初心使命、依托生命教育,建立红医精神教学基地、打造翻转课堂,修炼大医精诚意志品质、开展公益服务,助推命运与共医者之境”4种融入形式,帮助学生将红医精神内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猜你喜欢

医者医患医学生
医者仁心 恩德如山
医者仁心,谱写浓浓“山水情”
我是医者
非常医者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解开医患千千结
分级诊疗 医患各自怎么看?
医患矛盾再会诊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