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句法、语义、语用”平面看语气词“嘛”

2022-03-23刘沅霖布威萨热古丽毛拉木热麦提

中国民族博览 2022年21期
关键词:句末复句语气

刘沅霖 布威萨热古丽·毛拉木热麦提

(喀什大学中国语言学院,新疆 喀什 844008)

引言

在现代汉语中,语气词能有效地表情达意,表现出说话者的情绪态度、感情意义。语气词“嘛”可以传递出丰富的情绪态度和感情意义。《现代汉语八百词》[1]认为,“嘛”表示三种语气:第一,表示事情本应如此或理由显而易见;第二,表示期望、劝阻;第三,用在句中停顿,唤起听话人对于下文的注意。

回顾语气词“嘛”的研究,发现以前着眼于研究“嘛”的语法分布位置及其语气意义。近年来,随着语用学的发展,关于“嘛”的语用功能的研究得到了更多关注和重视。

语气词“嘛”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常常用在句尾或者句中。本人在BCC语料库中检索“嘛”的使用,对话中有595549条;文学中有11952条;报刊中有9424条。可见“嘛”在我们日常对话中使用频繁,本文试图从“句法、语义、语用”平面分析语气词“嘛”,以更好地指导实际运用。

一、句法平面下的“嘛”

句法主要是研究句子中各个成分的位置分布。语气词“嘛”既可以用在句中又可以用在句末。

(一)“嘛”用在句末

1.用在陈述句句末

(1)但美国香烟、羊毛军毯、蚊帐、美军干粮、奶粉、罐头以及玻璃擦、裤带、剩余军装等等,都是民生必需品嘛!(王火《战争和人》)

(2)“那丫头,连自己都不知道在做些什么,是吧?”佐山希望市子能够同意自己的看法。“我看未必。”“她还是个孩子嘛!”“不对,她哪像个孩子!周围的人都得给她让道,听她的摆布。(张爱玲《半生缘》)

(3)“伙计们干得不错嘛!”彼图赫说,“赏你们每人一杯酒,再加一个大烤饼.把马卸了就回下房去吧。”(阿瑟·高顿《死灵魂》)

(4)顺着他的话茬说:“是嘛,你说的对嘛!我们并不是为了立功,是为了保卫祖国,为了朝鲜人民,为了消灭帝国主义才打仗的。(魏巍《东方》)

例(1)到例(4),“嘛”都有“事情显而易见”的意思;例(1)“嘛”表示确定语气,有表示说话人对“以上都是民生必需品”信息的确认;例(2)“嘛”表示说话人认为听话人和自己一样,都知道“她是个孩子”这一信息;例(3)“嘛”也是表示确定语气,表示对伙计的称赞;例(4)“你说得对嘛”中“嘛”有肯定说话人的意思,“嘛”也增强与上一句说话人的互动。

2.用在祈使句句末

(5)我走了。你们再也见不到我了。我自己会出息的,多谢你们。让你们的良心去受罪吧。爸爸说:“不要这样嘛,儿子,妈妈只是哇哇哇的,面孔扭曲得很难看。”

(6)“老伴哎,过来嘛!做事不要做一半呀。”池爸爸晃回来,停在客厅门边。池妈妈百媚千娇地对他眨眼睛。(拥抱爱神A:叶小岚Y:UN)

(7)任务积了一堆,小金你接了顺便帮我做掉嘛…看着那串任务我头都晕了(微博)

例(5)中,爸爸察觉到儿子的不满情绪,“不要这样嘛”中的“嘛”起到舒缓语气作用;例(6)“过来嘛”说话人想让让听话人到身边来,“嘛”在这里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例(7)“嘛”带有撒娇语气,说话人希望听话人帮他完成任务。

3.用在疑问句句末

以往的研究中,一些学者认为吗“嘛”不用再疑问句中,不表示疑问语气。徐晶凝不认同这种说法,她在《现代汉语话语情态研究》一书中用4个例子说明了“嘛”可以用于反问句末尾,不是“吗”的误写。杜建鑫、张卫国(2011)[2]通过检索语料库以及替换比较发现“嘛”在反问句中使用可以表达出“吗”所没有的语用功能。笔者检索BCC语料库找出下列例子,也证实了“嘛”可以用在反问句中。

(8)他一边仍旧看着电视,一边跟他好像是随意地寒暄着:“下午是不是又开会了?常委会不是早就结束了嘛?”(张平《抉择》)

(9)“不是说了来不及嘛?亲。你前几天就问啦,我说要提前拍,你说知道的。”(微博)

(10)“好了好了,那些家伙也是些没有恶意的笨蛋而已。更何况他们不也夸你可爱了嘛?”(彩云国物语A:雪乃纱衣Y:2003)

(11)鲁立人又一次劝她:“六妹,你没有必要跟他去。”上官念弟也用和平的口吻说:“五姐夫,俗话说:‘秤秆不离秤砣,老汉不离老婆’,您跟五姐,不也是形影不离嘛?”(莫言《丰乳肥臀》)

从例(8)—例(11)我们可以看出,语气词“嘛”在疑问句中反问意味较浓,疑问意味较弱。此外,强星娜(2011)[3]认为语气词“嘛”还可以用在特指问句末尾和正反问句末尾,用于重复询问的问句句末,用“嘛”时,交际双方的关系一般比较亲密。

(二)“嘛”用在句中

1.“嘛”用在句内停顿中

“嘛”用在句内停顿中,常紧跟在在名词、动词、副词后。

(1)主语+嘛

(12)“我是想让你把她的身世写成小说,她的一切我都可以告诉你,你又有的是文笔,小说嘛,就是无中生有,我笑着说”。(高行健《灵山》)

(13)每箱三十袋,总共九十袋,每袋稀释后够撒一亩地,总共可除去九十亩地里的草;价钱嘛 ,你只需给我一百三十五块就行。(周大新《湖光山色》)

(14)说参政嘛其实就是议政,议政嘛,其实也等于参政了。(尾巴A:梁晓声Y:UN人民日报2016年09月27日)

(2)状语+嘛

(15)本来嘛,别人眼中的自己也包含有自己无法认知到的部分,但因为时间移动(大概)之类的关系,神田A现在正累积着这种珍贵的体验。(逃离学校A:谷川流Y:UN)

例(12)例(13)中“嘛”用在“小说、价钱”这两个名词后面,在全句中充当主语。例(14)中“嘛”用在谓词“议政”后,在句中充当的主语。这些例句中,“嘛”都是放在主语后面,有着强调主语作用,语义上有“至于说”的意思。例(15)中“嘛”用在“本来”后,与“本来”一起在句中作状语,表示言者对所说内容所持确信的态度。

2.“嘛”用在复句句间停顿中

(16)你要是在成都嘛,就来,要是没在就不消了,我自己坐个车就回来啦。(微博)

(17)进来坐一下嘛,雨还要下的。(宗璞《东藏记》)

(18)哪能有牢得要命的金铸鞋跟呢!虽说鞋跟掉了,可靴子还在嘛, 钱当然没白花。(左琴科《请保重》)

(19)是呀,时间还没到嘛,等到时间到了,我可能也已经老得掉牙,连想抱个孙子都心有余而力不足了。(一笑倾君A:金萱Y:1999)

(20)李手:你们明明在这里转来转去嘛,怎说不在场。(莫言《蛙》)

例(16)“嘛”用在假设复句的偏句中,提出假设的偏句是说话人对此时情况的分析。例(17)、例(18)“嘛”用在因果复句中,我们能很清晰地看出“嘛”在这里表示言者暗示听者应当接受这一建议,听者本人本应知道这一建议背后的原因。例(19)、例(20)语气词“嘛”用在转折复句中,且通过观察语料发现有“嘛”出现的转折复句多为弱转。

二、语义平面下的“嘛”

通过观察上述语料,我们可以发现语气词“嘛”,总的来说,起着增强言者语气和淡化言者语气的作用。

(一)增强言者语气

例(1)“都是民生必需品嘛”,例(2)“她还是个孩子嘛!”,语气词“嘛”表示显而易见,加上“嘛”加强确信语气。例(3)、例(4)中“干得不错”和“说的对”是表示言者的肯定称赞,加上语气词“嘛”加强肯定语气。这些例子“嘛”表示肯定,“嘛”起着加强言者说话语气的作用。

(二)淡化言者语气

例(5)到例(7)“嘛”起着淡化言者情绪、舒缓语气的作用,“嘛”有舒缓语气意义。“不要这样、过来、顺便帮我做掉”不加“嘛”语气生硬、命令意味强,加上“嘛”语气舒缓,显得亲呢。例(8)“常委会不是早就结束了?”不加“嘛”反问意味强烈,加上“嘛”反问减弱,语气缓和。例(9)“不是说了来不及嘛?”,如果不加“嘛”态度略显强硬,加上“嘛”减弱反问语气,也更符合言者电商客服形象。例(11)“不也是形影不离嘛?”加上“嘛”淡化言者语气,更符合弟弟向姐夫说话口吻,也使听者更容易接受建议。

三、语用平面下的“嘛”

(一)人际功能

人际功能是指人们用语言来参与交际,用语言来帮助建立人际关系和保持人际关系,来表达自己的态度见解,建立个人形象和理解他人情感。语气词“嘛”在不同语境的使用体现出不同的人际功能,比如:“强传信”、缓和语气、表明身份形象,利于交际继续进行。

语气词“嘛”用在句中和句末都有不同程度的强传信作用。如例(1)“都是民生必需品嘛”加上“嘛”表示显而易见,确信自己说的话。例(3)中“伙计们干得不错嘛!”加上“嘛”加强称赞肯定语气,“强传信”给听话人,使听话人更有干劲儿。

缓和语气。例(5)中“不要这样嘛”加上“嘛”使父亲语气缓和。儿子正在气头上,父亲说话加上“嘛”,使父亲语气缓和,降低父亲严厉形象,有利于父亲儿子进一步交流。例(8)中说话人带有怨气反问。“常委会不是早就结束了嘛?”加上“嘛”,缓和说话者语气,使话语怨气减弱。

表明形象。例(5)中“不要这样嘛”加上“嘛”使父亲语气缓和。儿子正在气头上,父亲说话加上“嘛”,使父亲语气缓和,降低父亲严厉形象,突出慈父这一形象。例(11)中弟弟提出建议,加上“嘛”使语气缓和,整个语句反问意味减弱,更符合年纪小的弟弟这一形象。例(21)师长职位高,师长在命令下属时加上“嘛”,减弱命令语气,使师长“待人友善”这一形象更加突出。

例(21)师长立刻以主人的身份,大声招呼道:“警卫员!给文工团的同志们搞饭嘛!”

(二)语篇功能

语篇功能是指人们在使用语言时怎样组织信息、体现信息之间的关系,这样文章的组成、语义的连贯才能得以实现。语篇功能可以使句子中的语言成分之间完成上下文语篇的衔接,还可以强调突显语篇中的某些成分,使我们把注意力聚集在这些成分上。“嘛”在语篇上有话语标记功能、语篇衔接功能。

1.话语标记

一般来说,语气词都具有话语标记的作用,通过分析语料可以知道“嘛”用在话题后表停顿,具有分开话题和述题的作用。如:例(12)“小说嘛,就是无中生有”,“嘛”用在小说后面,将“小说”标记为话题,“无中生有”标记为述题。例(13)“价钱嘛 ,你只需给我一百三十五块就行。”“嘛”将“价钱”标记为话题,后面的则是述题。

除此之外,“嘛”在标记话题时,有时还凸显强调了话题的特性、特征。例(22)中语气词“嘛”标记了“年轻人”这个话题,很自然地强调“年轻人”一般都具有不够稳重、有一点毛躁的特性。虽然“小辣子”不够完美,但这是年轻人的特性,暗示听话者可以收“小辣子”为徒。

例(22)这小鬼拉过一旁的小辣子,推他上前道:“这颗辣子虽然还有点毛躁,不过,年轻人嘛,不够稳重也算是正常。只要你用心教育一番,我保证,他一定能将你的绝学发扬光大。”(江湖风神帮A:李凉Y:1980)

2.语篇衔接

“嘛”不论在句末还是句中,一定会涉及到上下文的连贯和衔接。

例(4)中“是嘛,你说的对嘛”加上“嘛”,表示说话人肯定前一句说话人的话语,与上文语篇衔接起来,增强了两人的语言互动。例(9)中”不是说了来不及嘛?与后面的“我说要提前拍”相呼应,使句子语篇衔接,前后表达清晰连贯。例(12)在语境中,“小说嘛”与前面的“我是想让你把她的身世写成小说”和后面“无中生有”相呼应,语篇上衔接起来。

猜你喜欢

句末复句语气
明知故问,加强语气
连动结构“VP1来VP2”的复句化及新兴小句连接词“来”的形成
新编《小老鼠上灯台》
四川方言句末助词“哆”
汉语复句学说的源流
完整句末不一定都用句号
“也”“还”在英语中的用法
语气不对
注意说话的语气
句末“没”和“没有”的演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