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润腔技巧在民族歌曲演唱中的具体运用

2022-03-23邓婉婷

中国民族博览 2022年21期
关键词:润腔演唱者民歌

邓婉婷

(山西应用科技学院,山西 太原 030062)

“润腔”作为我国民族歌曲独特的演唱技巧,有着十分深厚的文化底蕴,我国传统民族声乐主要来源于不同地区的民歌和戏曲。“润腔”技巧的产生并非偶然,而是源于历代艺术家反复的实践和锤炼,在演唱民族歌曲时运用润腔,能够显著地增强歌曲本身的表现力,也是传统民族声乐之所以打动人心的重要原因。

一、何为“润腔”

单就字面意思而言,“润”也即调节、美化、修饰;“腔”是腔调、声腔。“润腔”也即对声腔系统进行润色、加工的处理技巧。在声乐艺术当中,“腔”也即演唱者口腔所发出的声音。上海音乐学院教授沈洽曾经指出,“润腔”是演唱者对自己声音有意识地运用,具体又包括力度、音色等多种元素。在实际的演唱当中,“润腔”不仅包括对音乐旋律或者唱段的处理,同时还包括对每一个字字音的处理。在民族歌曲演唱当中,润腔的方式极为丰富,在演唱民族歌曲时合理地运用润腔,能够极大地增强歌曲本身的感染力。

二、民族歌曲演唱中“润腔”的类型

(一)装饰性润腔

“装饰性润腔”也即在同一声腔当中运用高度不同的音,来加深人们对于歌曲的感受,这种技巧在地方戏曲当中较为常见。具体又包括颤音、连音、倚音、滑音等。装饰性润腔能够很好地修饰音乐旋律,通常用于润色腔调及字音。在演唱民族歌曲时,需要结合歌曲的字音,灵活地运用润腔技法,才能达到“字正腔圆”“依字行腔”的效果。

(二)音色型润腔

音色型润腔也即在演唱民族歌曲时,需要通过多种音色修饰音乐旋律。对民族歌曲效果呈现而言,音色极为重要,也是民族声乐演唱当中极为重要的细节。演唱者通过不同音色来体现歌曲情感的变化,或者是强化歌曲当中的某个部分。不同民族的歌曲,风格不同,对音色方面的要求也不同,演唱者通过运用不同的音色,能够突出歌曲的地域色彩,更好地表现歌曲的情感,也有利于帮助听众更好地感受民族歌曲的风格特色。

(三)力度型润腔

力度也即演唱者在演唱歌曲时,可以通过轻音与重音之间的对比,来塑造鲜活的音乐形象,让听众更加深刻地感受歌曲的情感基调。不同的民族歌曲其曲调也不同,力度方面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具体又包括层层递进、增强、对比等。力度型润腔对演唱者有着较高的要求,演唱者需要结合歌曲的内容,灵活地进行调整。

三、民族歌曲演唱中“润腔”的重要作用

(一)有助于提升歌曲意韵

在演唱民族歌曲时,合理地运用润腔技巧,能够有效地增强歌曲的意韵,体现歌曲的风格特色。民族歌曲之所以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就是因为其自身具有浓厚的“民间意味”。这种“民间意味”源于劳动民众,也源于各个地区、各个民族不同的文化习俗和审美观念。比如蒙族歌曲一般比较豪迈,维族歌曲显得热情欢快,汉族民歌则比较温婉含蓄。演唱民族歌曲时根据歌曲表达需求运用润腔技巧,可以显著地增强歌曲的意韵。除此之外,民族歌曲通常都十分注重“意境”的营建,在演唱时唯有运用润腔技巧,才能达到这样的要求。如果缺少了润腔,只根据谱面进行演唱,最终呈现的效果就会显得空洞乏味,缺少活力,更无法打动听众。所以,演唱者唯有熟悉各类润腔技巧,并在演唱时灵活地进行运用,才能通过优美的歌声展现民族歌曲的“意境”,将听众代入其中,进而在精神层面引起听众的共鸣。

(二)有助于强化歌曲地域色彩

民歌源自于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劳动者,由于他们所身处的环境不同,生活习俗不同,因此所形成的音乐风格也不同。西北地区的民歌大都粗犷苍凉,而江南地区的民歌则显得细腻温柔,西南地区的民族清新质朴,而藏民族地区的歌谣则显得格外自由舒展。作为一种特殊的民族歌曲演唱技巧,润腔可以显著地增强歌曲的地域特色。在实际演唱当中,歌手如果能正确地运用润腔技巧,可以让歌曲显得更加原汁原味,更具有艺术魅力。通常情况下,这种“味儿”越浓烈,越能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部分优秀的民族歌手,往往当他们开口的瞬间,听众就能立即分辨出,他们唱的是哪个地方、哪个民族的歌曲。之所以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正是由于这些歌手掌握了正确的润腔技巧。因此,在民族歌曲演唱当中,正确运用“润腔”技巧体现歌曲的地域色彩极为重要。声乐教育家沈湘也曾经说过,演唱民族歌曲一定要有味儿,不能只追求声音的圆润动听,因为在演唱当中会遇到不同的曲目,不能只采用一种方式,否则很难展现不同地区歌曲的风格。地方民歌之所以能够让人“眼前一亮”,正是因为歌手采用了独特的“润腔”技巧,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民族歌曲,再加上不同的润腔技巧,才能够形成民族歌曲独特的风味。

(三)有助于演唱者更好地抒发情感

在演唱民族歌曲时,优秀的演唱者不仅要遵循作品本身的意图,还要结合自身体验进行二次创作,这就需要演唱者将自身情感融入作品之中。“润腔”技巧可以帮助演唱者将抽象的曲谱转变为活灵活现的歌曲。掌握润腔技巧并娴熟地进行运用,可以帮助演唱者更好地处理作品的细节,形象地诠释歌曲的情感内涵,增强歌曲的感染力。与此同时,润腔技巧还可以帮助演唱者更好地抒发自身情感,进而形成自己的个性化风格,并通过演唱打动更多的听众,让听众充分感受传统民歌文化的博大精深。

四、“润腔”技巧在民族歌曲演唱当中的具体运用

(一)运用装饰型润腔提升演唱的准确性

在民歌演唱实践当中,可以采用的润腔技巧十分丰富,而滑音就是其中一种。根据前文分析,滑音技巧属于装饰性润腔,也可以称为装饰性滑音,其最大的作用在于能够让演唱声发出的声音显得更为圆润,更加婉转。滑音也即在演唱时快速地从一个音滑到另一个音上,具体又可分为大滑音、小滑音、上滑音以及下滑音等。在演唱民族歌曲时,完全根据曲谱演唱可以确保基本音准,但是演唱歌曲与视唱练习不同,如果一味只遵照曲谱,演唱出来的歌曲就会显得十分枯燥,还会影响歌词的准确表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演唱歌曲时,需要恰当地运用滑音技巧,对声音进行修饰。以陕北民歌《三十里铺》为例,在演唱“四妹子爱见(那)三哥哥(儿)”当中的“三哥哥(儿)”时,就需要采用上滑四度假声进行收音,这种处理方式能够更好地体现陕北韵味,假声的出现也可以让歌曲显得更加亲切,让人物形象显得更为鲜明。“四妹子”虽然只是一个年轻的女子,但是面对巨大的阻力,仍然敢于大胆地追求自己的幸福和爱情。在演唱这首歌曲时,演唱者需要借助滑音技巧来表现“四妹子”细腻的心理活动,更加准确地将人物的情感传达给听众,帮助听众深入地理解人物的个性,以及作品的思想内涵。

(二)运用力度型润腔表现歌曲情感

力度型润腔在民族歌曲演唱当中同样极为重要,演唱者所采用的力度对音乐形象的塑造极为关键。如果演唱者一直采用强拍,声音就会变得越来越僵硬,如果一直采用弱拍,听上去就会显得有气无力。因此,在演唱民族歌曲时,演唱者需要结合歌曲的内容,通过合理运用力度型润腔,来更好地诠释歌曲的情感内涵。以覃诚芳演唱的土家族民歌《幺妹住在十三寨》为例,在演唱“一曲土家歌,心思让你猜”时,力度要显得柔和,才能表现女儿家的羞涩,而在演唱“幺妹我住在十三寨”时,则需要增强力度,才能表现出土家族年轻女孩子火辣的性格特征,以及内心深处对“情哥哥”到来的强烈期待。在演唱最后一句“唱着那个山歌等你来”时,力度需要从渐弱不断地上升,升到最顶点,才能将整首歌曲的气氛推上高潮,使音乐形象瞬间变得鲜活生动,让听众充分感受到土家族年轻女孩儿的天真烂漫,以及对于爱情的热切期待。

(三)运用音色型润腔强化歌曲表现力

演唱者在演唱民族歌曲时,结合歌曲的内容,灵活地运用音色型润腔,可以极大地提升歌曲的表现力。在具体的演唱当中,音色型润腔具体又包括哭腔、笑声以及花腔等。首先是哭腔的运用。在演唱民族歌曲时,灵活地运用哭腔,可以更好地表达歌曲的情感。哭腔用于唱段、乐句,可以产生一种极其感人的艺术效果。比如陕北民歌《兰花花》,在演唱“咱们俩死活要常在一搭”时,演唱者要将内心所有的情感投入其中,再加上哭腔的修饰,以及凄凉的二胡伴奏,酝酿出极为浓烈的悲剧气氛,瞬间将受众代入歌声所营造的世界之中,充分体会女主人公“兰花花”心中的悲怆与无奈。其次是笑声的运用。在民族歌曲演唱当中,笑声也即生活中人们真笑的音乐旋律化。运用笑声润腔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加充分地表达歌曲的思想情感,如果运用得当,可以极大地增强歌曲的活力。最后是花腔的运用。民族歌曲当中的花腔通常具有一定的跳跃性,显得十分轻巧灵动,通过快速的行腔来体现音乐的华彩性质,具有一定的炫技性,可以带给人欢快、俏皮的感受。比如藏族民歌《藏家姐妹踏歌来》,开头部分需要女声用花腔进行演唱,通过一连串的“啊”字,营造出欢乐活泼的氛围,让听众觉得无数的藏家姑娘载歌载舞,从四面八方奔涌而来,齐聚一处,用敞亮的歌喉唱出心中的欢快。相比于其他的润腔技巧,花腔对演唱者的气息运用、声音控制能力都有着极高的要求。演唱者要在充分考虑音乐旋律、歌曲情感、形象塑造等多方面因素的情况下,巧妙地运用花腔技巧,才能通过演唱增强歌曲的表现力。

(四)运用润腔技巧修饰字音

民族歌曲演唱讲求“字正腔圆”,只有唱准每一个字的字音,才能帮助听众更好地理解歌曲的含义。演唱者通过运用润腔技巧,能够修饰字音,提高发音的准确性,从而更加准确地将歌词传达给听众,让听众更好地理解歌曲的情感。在实际的演唱当中,演唱者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发准元音。在演唱歌曲时,元音并不会变形,而辅音只是通过唇部、齿部的阻挡,改变气流来形成不同的字音,确保发声连贯圆润。所以演唱者在运用润腔技巧时,一定要发准元音,在平时的练习当中,要认真地朗诵歌词,通过反复诵读歌词来增强自己对歌词的熟悉度。二是要注意演唱时的旋律感及自然感。在运用润腔技巧演唱民族歌曲时,曲调一定要紧跟声调,而声调要与曲调相互融合,润腔的关键在于咬字要准确,发声要自然,要尽量像平时说话一样去歌唱,演唱时才能做到声与音协调统一,真正达到“字正音清”。三是要注意声腔与字调之间的配合。在演唱民族歌曲时,要想正确地运用润腔技巧,不仅要把握好原字调的升降、长短等变化,还要注意字调与音乐旋律之间的关系。尤其是民歌当中能够展现特殊风格的语言,演唱时需要与声调紧密结合。比如山东民歌《沂蒙山我的娘亲亲》,在普通话当中,“娘”的语调值为35,但是在演唱这首歌曲时,为了展现山东民歌特有的风格,需要按照山东话“娘”的四声语调进行演唱,在此基础上采用润腔技巧进行修饰,才能体现歌曲的地方色彩。所以,演唱者还需要掌握汉语的四声腔调,在演唱时才能根据民歌的地域特征,采用润腔技巧修饰字音,更好地塑造鲜活的音乐形象,展现地方民歌的魅力。

五、结语

润腔是在传统民族音乐文化背景下形成的一种特殊演唱技巧,正是得益于民族语言的背景以及民族文化的滋养,润腔得以不断地发展。润腔的表现形式十分丰富,具体包括装饰型润腔、音色型润腔、力度型润腔等。在民族歌曲演唱当中,润腔的运用十分广泛。虽然不同地区的民族歌曲音乐风格不同,情感内涵不同,但是大部分歌曲都需要运用润腔技巧进行修饰,才能展现出特殊的效果。在演唱民族歌曲时,恰当地运用润腔技巧,可以帮助演唱者更好地抒发自身情感,塑造音乐形象,从而显著地增强歌曲的感染力。在演唱实践当中,演唱者要在结合歌曲旋律特征、文化内涵、思想情感的基础上,合理地运用润腔技巧,才能通过演唱充分展现民族歌曲的意境,让更多听众充分感受民族歌曲特有的魅力。

猜你喜欢

润腔演唱者民歌
声乐表演中音乐素养对美声唱法的重要性
声乐演唱中乐感的有效培养研究
浅析江西兴国山歌《打只山歌过横排》的润腔特色
润腔文献综述
民歌一样的小溪(外二章)
声乐演唱中弱音技巧的训练与运用
藤县水上民歌
从“润腔”看霍俊萍五音戏演唱特色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声乐钢琴伴奏在与演唱者合作中的协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