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召开 确定2022 年六项重点任务

2022-03-23本刊编辑部

中国环保产业 2022年1期
关键词:环境保护生态工作

1 月7 日,生态环境部在京召开2022 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总结2021 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分析当前面临形势,安排部署2022 年重点任务。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出席会议并讲话,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出席会议并作工作报告。

会议指出,2021 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中国共产党迎来建党100 周年,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胜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回顾党走过的百年奋斗历程,着重阐释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明确“十个坚持”的宝贵经验,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出明确要求。生态环境系统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奋力抒写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夯实绿色根基。

会议指出,2021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生态环境领域8 项约束性指标顺利完成,污染物排放持续下降,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通过一年的工作实践,进一步深化了对生态环保工作的规律性认识,积累了一些成功做法和经验。一是必须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切实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二是必须保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既打攻坚战、又打持久战,常抓不懈、久久为功。三是必须做到统筹兼顾,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民生的关系。四是必须创新方式方法,不断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五是必须守牢底线不动摇,依法依规推进各项工作,对突出环境违法行为严惩不贷。

会议强调,2022 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需要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面对国内外复杂形势,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在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的同时,更好统筹疫情防控、经济社会发展、民生保障和生态环境保护,更加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以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持续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积极服务“六稳”“六保”工作,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助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会议确定,2022 年要抓好以下重点任务。

一是有序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多措并举助力经济平稳运行,积极主动服务“六稳”“六保”。动态更新“三本台账”,在严守生态环境保护底线的基础上,做好重大项目环评审批服务。深化“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研究制定“两高”行业环评管理规范性文件,严把“两高”项目准入关口,将严格控制“两高”项目盲目上马作为督察重点。聚焦国家重大战略打造绿色发展高地。推动减污降碳协同治理,做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二个履约周期管理,健全碳排放数据质量管理长效机制,深化低碳城市、适应气候变化城市试点工作,建设性参与气候变化主渠道多边进程。

二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协同控制PM2.5和臭氧污染,继续加强挥发性有机物(VOCs)综合治理,持续深化移动源污染防治,加强区域联防联控和重污染天气应急应对,全力支持保障2022 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空气质量。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组织实施2022 年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专项行动,推动出台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办法及其实施细则并开展考核试点,持续推进黄河流域“清废行动”以及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开展长江口—杭州湾、珠江口邻近海域入海排污口排查,加强海水养殖污染防治、海洋垃圾防治、海洋工程和倾废监管。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推进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和安全利用,严格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组织实施土壤污染源头管控项目。深入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监督指导试点,开展农村环境整治重点区建设。扎实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研究制定巩固禁止洋垃圾入境工作方案,实施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

三是加强生态保护监管。建立完善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破坏问题监督机制。组织开展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评估,持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编制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十年规划(2021—2030 年)》,更新《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行动计划(2011—2030 年)》。开展第六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和新一批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遴选工作。稳步推进COP15 第二阶段会议筹备工作。

四是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执法和风险防范。完成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例行督察。开展2022 年度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警示片拍摄制作。深化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聚焦重点区域、行业、领域开展空气质量改善监督帮扶。持续实施环评与排污许可监管行动计划。继续开展打击危险废物和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环境违法犯罪专项行动。精准有效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相关环保工作。紧盯高风险领域,加大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力度。强化环境应急值守,完善应急组织指挥体系,提升应急保障能力。

五是确保核与辐射安全。有效运转国家核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完善核与辐射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和法规标准体系,推动补齐监管力量短板。推进核与辐射安全隐患排查。持续深化核电厂、研究堆与核燃料循环设施安全监管。加强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监管,推进核电放射性废物处置。加强电磁辐射建设项目事中事后监管。

六是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不断深化省以下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持续深化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推进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系统建设,推动重要生态功能区、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生态保护补偿。继续推动重点领域法律法规制修订,健全生态环境标准和基准体系。开展长江等重点流域水生态调查监测,推进完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组织开展国控站点监督检查。强化生态环境治理科技支撑,推动与相关部门联合开展生态环境领域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攻关研究,加强生态环境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持续做好新闻发布工作,继续推动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建设好“一带一路”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建设性参与重要国际环境进程和公约谈判。

猜你喜欢

环境保护生态工作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生态养生”娱晚年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不工作,爽飞了?
国内外环境保护的经验、做法以及给我国的启示
生态